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聚义厅”到“忠义堂”

——对水浒英雄“替天行道”的一点反思

                    

[概要]:水浒英雄们的“替天行道”在“聚义厅”到“忠义堂”前后具有明显不同的内涵。“聚义厅”时,替天行道是扶弱抑强、伸张正义,是众好汉的本性、天性,代表着公平正义。此期,好汉们的凝聚点在于一个“义”字,上梁山即是“聚义”之途。“忠义堂”后,宋江以“忠”凌驾于“义”之上,此后的“替天行道”是在为赵宋王朝扫清道路,梁山的军队沦为朝廷的统治机器。从“聚义”到“忠义”的转变成为水浒英雄们悲剧命运的根源。

[关键词]:聚义;忠义;替天行道

 

《水浒传》最早的名字叫《忠义水浒传》[①],明杨定就直接说“《水浒》而忠义也,忠义而《水浒》也。”(引同上)可见水浒英雄与“忠”“义”二字是密不可分的。而水浒英雄的“忠”“义”又与他们的口号“替天行道”有着内在的关联。

在金圣叹腰斩的《水浒》第七十回,即金评点本的大结局“忠义堂石碣受天文,梁山泊英雄惊恶梦”一回,写到:

宋江与军师吴学究、朱武等计议,堂上要立一块匾额,大书“忠义堂”三字。……忠义堂后筑雁台一座,东西各设两房,正厅供养晁天王灵位。[②]

于此,宋江以“忠义堂”替换掉了梁山泊原来的“聚义厅”,在“一切完备”后,选“吉日良辰”,宰牛杀马祭奠神明,挂上忠义堂、断金亭牌匾,立起“替天行道”杏黄旗。(P801)从此后,百回本的《水浒》英雄们开始了有体系有编制的组织,这个组织并且有了自己的核心指导思想“忠义”,还有了行动指南“替天行道”。梁山泊上,“替天行道”的口号与“忠义堂”的核心思想使好汉们紧紧团结在宋江的周围,一百单八将的命运连同梁山的命运开始了重大的转折。

从“聚义厅”到“忠义堂”的核心指导思想的转变是这一转折的关键,这个牌匾更换前后,都贯彻了好汉们另一个行动准则——替天行道,只不过前后的“替天行道”有着不同的内涵。对于“天”的解释,儒家认为苍苍者天,不能直接统治人民,必须受命于一人,令他代天统治,这个人就是天子;道家则认为“天”即自然、即本性,是慈悲、好生、公道。通俗的讲,天就代表着公平正义。

那么,我认为在宋江看来,“天”代表着“天子”,他的“忠”是终于赵氏皇权的,而梁山众好汉眼中的“天”大都指的是“公平正义”,这应是他们打抱不平的理论依据。因此,宋江的“替天行道”是替“天子”扫清统治的障碍;而众好汉的“替天行道”是扶弱打强的伸张正义。

基于此,在宋江坐上梁山第一把交椅成为权力核心后,他的“天”便凌驾于众好汉的“天”之上,众好汉的“替天行道”也被他同化了。

 

一、      “聚义厅”之“义”字——替天行道

在宋江坐上梁山第一把交椅之前,《水浒》戏描写的是众好汉一个一个上梁山的故事。在这些故事里,好汉们“替天行道”的方式是惩恶扬善,打抱不平。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是因为地方恶霸压迫善良女子,但见他人危难,他便“直叫禅杖打开危险路,戒刀杀尽不平人”(P39);李逵更是“任天而行,率性而动”,看不惯良民被欺而往往在打抱不平的时候演出了很多闹剧,甚至误会了宋江,险些丢了性命;至于武松更是“平生只打天下硬汉,不明道德的人”(第39回)。其他好汉不用一一列举。

他们上梁山一方面是官府所逼,另一方面则是“义”的感召。比如武松,他在柴进府上遭到冷遇,得遇宋江后,宋江待他如兄如父,使武松满怀感激之情。及至后来在清河县犯案逼上梁山,不能不说很大程度上也是为了报效宋江的知遇之恩。李逵、戴宗等人对宋江说一不二,更是因为宋江的恩义所致,尤其是李逵在宋江被赐毒酒之后毫不犹豫地接过“哥哥”的鸩杯,与宋江一起赴了黄泉,这与李逵的孤儿身份和宋江的照顾疼爱是密不可分的。即便是宋江自己也把“义”字看得一等重要,比如在生辰纲案后“担着血海也似干系”救了晁盖,这对于一向以效忠朝廷为最的宋江来说无疑是个“大义”的举动。此外,宋江的“义”更多地表现为“仗义疏财”,凡遇需要接济的人,他总是倾囊相助,因此声名远播,得了个“及时雨”的好评。

仔细分析好汉们上梁山的过程,我们会发现贯穿始终的总是一个“义”字,其中包括对宋江的义,也包括对梁山其他兄弟的义(如鲁智深与林冲),“义”字使得水浒英雄们同心合意,一同替天行道[③]。他们的上山之路即是英雄们的“聚义”之路。

 

二、“忠义堂”之“忠”字——替天行道

以“忠义”代“聚义”,可以解读出两重意思。一是梁山兄弟们的行动准则还有一个“义”字,二是在“义”之前必不能忘了“忠”字。言外之意,“忠”高于“义”,在“义”与“忠”发生矛盾时,要舍“义”存“忠”。

宋江把“忠”凌驾于“义”之上,又因为自己的“哥哥”身份,也就自然地把“忠”高于“义”的观念强加给了梁山众兄弟,而众兄弟又出于对哥哥尽“义”的想法,屈从了“忠”。[④]比如说为梁山(其实就是宋江,如宋江与晁盖的“争位”)立下过汗马功劳的林冲,因为“哥哥”要放了高俅,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仇人从自己面前安然离开。这样造成结果是“义”的隐退和“忠”的膨胀。

以这样的视角来看百回本的水壶故事,我们就能很好地解释宋江的招安路线。因为在他看来,在梁山上落草,终究是个“寇”;而被朝廷招安后便可封妻荫子,“久后青史上留一个好名”,这才是他的最终目标。也是从“忠”出发,我们又可以把招安后梁山的军事活动分为两类:

一、对内镇压农民起义,如:征方腊。

二、对外抵御贼寇,保卫边疆,如征辽。

不难看出,这些战事都是为了维护赵宋王朝的统治。而在这些战事中,梁山的势力一步步被削弱,一百单八将打到最后只剩下二十多人,这是以“忠”出发“替天行道”带来的灭顶之灾。甚至在宋江被赐以鸩酒后他还害怕李逵危害朝廷污了自己的名声,召唤他来一同赴死。在生命的最后,他还将自己对朝廷的“忠”凌驾在兄弟对自己的“义”之上,酿成了水浒英雄们最后的悲剧。

综上,在宋江“忠臣义士”的思维中,这个相辅相成的概念以“忠”处于主导地位,制约着义士们的行径。[⑤]因此,梁山后期的“替天行道”就是纯粹地替“天子”行道,是宋江尽忠的方式。正是这种发于“忠”的“替天行道”成为水浒英雄悲剧的根源。

 

余论:对水浒英雄的反思其实还有很多,比如好汉们的“嗜杀”问题,又比如众好汉的价值观问题……这里仅仅是对“替天行道”做出了一点粗浅的思考而已。



[①]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卷四,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版,第40页。

[②]金圣叹批评本《水浒传》,岳麓书社2006版,下册第800页。下文所引原文均出于此本,不另注,只在括号内注明页码。

[③]转引自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卷四,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版,第41页,文学史引自第60回。

[④]虽然一百零八将里也有一些是和宋江一样只希望除掉奸臣,效忠“赵官家”的,但大多数是偏向于“义”。

[⑤]陈松岩:《水浒传源流考论》,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467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梁山好汉《水浒传》
【原创】从梁山兴亡趣说团队文化建设!
看水浒:宋江为何毒死李逵?我把你当兄弟,你拿我当棋子
看多少遍水浒传,你都不一定能看懂的东西
水浒最大的谎言是:梁山真的是在替天行道?
四大名著原来可以这样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