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收藏】无菌药品生产环境控制的常见问题探讨

一、环境监控对产品放行的意义是什么?

通过以下两个案例说明环境监控的意义,案例也是顿昕老师在以往工作当中实际发生的。

案例1:我记得有一次就是在我去一个药厂看,是生产无菌制剂的一个药厂,我看到企业就是厂房的布局其实不是特别合理,是一些比较老的一个厂房。但是而且它的从比如厂房的设计,比如送风口,回风口的位置,还有看到很多的物料的交叉,我甚至看到正在往无菌区域传一些东西,又一同时往外传,同时在传利用一个传递窗。还看到他们消毒剂配制的也非常的粗犷,不是很准确,包括他们人员在清洁厂房表面的时候流程都不是很好,在看到这些情况的时候我给他也指出,我说你们厂房其实在很多的问题,大家应该更好的进行培训。但是企业的车间主任就跟我讲说:顿老师说我们这个企业这方面可能有问题,但实际上都不是大问题,为什么?因为我们的环境监控的结果都非常的好,甚至连我们的C级D级都是经常基本上没有微生物发现。其实谈到这个也让我想起一个问题,是不是环境监控的这种结果看起来“好”很话,就能证明它的不管是布局也好,操作也好,消毒也好,都做得非常到位吗?是不是能够环境监控来得到这样的结论,就这个事是也跟大家共同探讨。

从我的角度看,我倒认为不能这么看,其实这个环境监控它只是一个工具,它是提供一些数据给我们,但是其实它建立在一些基础上面,我也看到了第13号技术报告有一段话写得非常的好:其实环境监控结果它建立在良好的厂房的设计,规范的消毒的程序,人员应该经过培训等等,在这些条件下,环境监控的这种结果才有意义。所以上面这个例子,我觉得他把环境监控结果只要是好,他就认为所有做的其他方面都做得非常好,这样我觉得是一个不合理的一种推论。

案例2:我在曾经也在另外一个企业见到一种情况,那是一个无菌冻干粉针的一个车间,其实有一天他们发现他们的B加A的房间当中的一个B级区在墙壁的上取样的时候,超过了内控标准(4个菌)。这个时候他们就开始启动调查,做的还是比较完善的,他包括菌种鉴别在内的各种调查。调查的结果证明了其实他在B区比如在前面消毒的时候,也存在微生物。这个微生物判断也是他们车间里常年发现的,在他们菌种车间的微生物库当中是有的。后来QA也同意说你们调查结果这个原因也找到了,然后对产品实现没有太大影响,但是在产品放行的时候,QA就提出来说,因为你们有一个环境监控的结果超标,那产品是不能放行的。所以我也想跟大家探讨这个问题,是不是我们就能拿这个环境监控结果来判断一个产品来否定一个产品不能出厂?

通过以上2个案例,可以知道其实环境结果它更多的是一个促使我们企业去调查的原因,它不应该成为我们这个产品放行指标的一个外延,其实这个环境监控它是起到预警机制,允许我们能提前去做一些纠正性措施,但是并不合适去把环境监控看成是产品的放行的标准。就像比如说我们平时产品放行的时候有活性、浓度、含量,有关物质等,这个时候我们再加一个把环境监控结果,是不合适的。

二、对压缩气体中微生物的检测有什么要求?

压缩空气其实在GMP中其实是有要求的,(第42条)如果是进入无菌区的生产用气体,它需要进行除菌过滤。在指南当中也提到压缩空气,它其实有一个微生物负荷的要求。对于压缩空气的检测考虑其使用用途,当压缩空气它是作为动力,不直接接触药品,那么就不需要检测;但如果这个气体直接接触到药品的话的要求就很高,那么从理论上讲它应该至少达到一个A级空气这么样一个标准。对于压缩空气,需要建立管理的规程,规定取样频率、取样的方法、在什么级别下用什么样的方法,常见取样方案如下:

收集采样方法(1):液体收集器(Chiron Italy )

收集采样方法(2):47mm不锈钢薄膜过滤器 (MacoPharma France)

收集采样方法(3):大气压力下采样(通过泄压)

三、无菌车间是否能只消毒,不清洁?

或者两者一次完成?什么消毒剂最适合无菌区使用清洁消毒可以二合一吗?

关于生产车间生产企业怎么进行消毒清洁的这么一个问题。那么我们现在发现一种问题就是很多企业他只去做消毒,不去进行清洁,现在这种二合一不是不可以,但是你要一定要知道在你的消毒剂当中含有清洁剂的成分,如果你没做清洁,清洁不彻底直接用消毒剂的话,那消毒剂它是接触不到我们墙体或者说地面或者说实际的物体的,这样的消毒效果是达不到我们追求的目标。

1.大消毒的方式可取吗

另外一种趋势就是我们现在很多的企业,我们看到都是比较重视这种大消毒,就是这种全面消毒,我看很多企业使用了甲醛熏蒸,VP、臭氧,其实我是不太推荐的,我就觉得这种大消毒的方式可以做,但是并不需要这种很密集的经常性的,其实我们应该更重视的是日常的清洁消毒,对墙面、地面、设备表面这种擦拭的其实更加我们应该重视!

2.消毒剂的选择

没有任何一种杀菌剂可以达到最理想的效果。对于生长中的细菌有效的杀菌剂可能无法杀灭孢子。而对于孢子有杀灭效果的杀菌剂或消毒剂往往会对设备产生腐蚀作用,例如酸化的漂白剂就会对不锈钢产生腐蚀作用,所以,应该只在确实需要的原则下谨慎地使用此类杀菌剂或消毒剂。

四、对无菌注射剂车间发现的环境菌,如何鉴别更合理?

当出现以下情况时,需要进行菌种鉴别:

1  OOS

2、成品无菌检查阳性

3、成品的微生物限度超标

4、验证中的阳性

例如:培养基模拟灌装验证

中间产品微生物负荷超标

环境监控

趋势超出警戒线或行动限

“可疑微生物”的发现

水系统监测超标

微生物应该鉴定到什么水平?

应与具体使用情况相结合,例如:无菌关键区域,鉴定至种,甚至株;在非无菌区域,鉴定至属即可,甚至只需革兰氏染色大部分的微生物鉴定都是基于革兰氏染色。

五、A/B级连续监控的采样量和报警时限应如何决定?

 首先说我们说无菌A级监控时,采样的频率与采样量究竟应该是多少?

1、首先它应该是对应单个取样点的,不是多点累积值。您总不会将所有点的粒子结果数值加到一起,除以所有点的取样体积

2 其次,它不是从监控开始到监控结束所有的多次累积的全程采样体积。例如整个生产过程设备共采样20个立方米等,

3、第三,所指的不是设备的单位时间采样量,例如2.83升,28.3升,50升。

4、它不一定与法规中所采用的标准单位相同,例如在附录1中,A级,0.5um的粒子的合格标准是:每立方米的0.5um的粒子,应小于等于3520个,这里选用了1立方米作为标准单位。换句话说,作为标准,可以公制,可以英制,3520/立方米可以换算成100个/立方英尺,那么采样量必须就是1立方英尺了?这显然不合情理。

5、还有一个旁证是:A级沉降菌的标准是1cuf/4小时,采样量就必须4小时吗?当然不一定。很多培养皿4小时就干掉了,不容易长菌了,这时,我们可以用两个90mm的平皿,每个放置2小时,连续累积就行。甚至,如果生产过程是3小时,企业监控3小时沉降菌就可,然后用结果除以3再乘以4,最后与4小时标准比较。所以说:法规中所采用的标准单位是每立方米,不是说采样量就必须一个立方米。

我的结论是:所指的采样量是用于评价结果的采用量。也就是说,在这个采样量达到后的结果将被我们所审视,或用于分析,或引起警觉,再或采取行动。

有人说,“这有什么讨论的,法规规定了无菌A级应采1立方米,我们必须按1立方米采样。”建议他/她仔细看看法规,在我国的2010版GMP,附录一第九条第1项中明确规定,“为确认A级洁净区的级别,每个采样点的采样量不得少于1立方米。”请注意这里的目的:为了确认级别……A级粒子监控的目的,可能是用于确认级别,也可能是用于过程监控。

当用于确认级别时,采样时间应该长一些,采样量应该大一些,这样的结果才有代表性。所以,法规规定不能小于1立方米。”动态和静态的采用量是一致的,我想大家对此没有什么异议了吧。

所以,我认为,对于无菌生产过程的粒子监控,采样量不宜太大,法规没有要求1立方米。如果采用28.3升的粒子采样器,35分钟的结果滞后严重,1立方米的采样量进行结果判断是不很合理。笔者见到部分企业虽然是每一分钟都有数值显示,但这一分钟显示的数值是基于前面60分钟的计算平均值,(目的是追求1立方米进行取样),这样作,异常情况同样被掩盖。

虽然得到以上结论,我并不认为,采样量越小越好。我们应从实际出发考虑。如果,安装后粒子计数器受到干扰因素较多,稳定性较差,可以适当延长采样时间,加大采样量。

六、浮游菌和沉降菌是否可以选一个项目来做?

关于浮游菌和沉降菌是否选择一个项目来,这也是很多人问我的一个问题,就是早比较早的时候大家问这个问题,现在可能大家基本上两个都做了,两个都做是对的,其实浮游菌和沉降菌所监测对象是不同的,浮游更多是漂浮在空气当中的,它其实包括那些有可能沉降的菌,但是沉降菌一般都是比较大的这种颗粒,然后微生物附着是比较大的颗粒,最后能沉降到下边我们碟子上面。很多的这种菌或者说一些小颗粒,它在空气当中它是悬浮的,它是沉降不下来的。我的结论是两个都需要做的原因是什么?原因是从浮游菌这个角度说,它监测的范围更广,它把漂浮在这空间当中的菌和沉降下来的菌都进行了监测。但是浮游菌有一个最大的一个弱点,就是他在监测的时候它不是全程监测,它只是对一些在过程当中,比如每30分钟他就取一次样,它可能整个过程当中他不是全程取样,而沉降菌是一个全程的取样,所以它涵盖的过程时间会比较长。所以两个监测指标各自有各自的优势,我认为这都是需要进行监测的。

七、如何理解A级区微生物小于1的要求

下面一个问题是关于如何理解A级区的微生物小于一的问题,法规是这样要求的:A级区的微生物需要小于1。很多同志来问我这个问题,就说为什么是小于1不是等于0?我觉得这个可以从两个角度去理解,第一就是像微生物这样检测指标,它和化学指标不太一样,一般我们只能说没有检出,很难说它就是零。另外一个小于1,其实它还是有一定平均值的概念。但这个平均值的概念有些特殊。举个例子,A区可能有监测有多个点,这些点之间是不可以平均的。比如说我们第一个点,这时候测出来是1第二点测试是0,第三个点测是0,我们不能把三者加起来,然后E除以1/3的0.3,就每个点是0.3,这样做是不可以的。但是在一个点前后时间这样一个过程当中是可以有平均这个概念的,但也不是所有的点的前后都是可以平均地在一些关键的点的话,我觉得比较负责任的企业,它也会规定,比如像罐装针头的一些接触碟的话是不进行平均的。

关于沉降菌的四小时的含义,比如说小于1四个小时什么概念,并不是说一定要测四个小时,它只是作为四个小时作为一个单位进行可以进行比较。如果我的整个的无菌工艺过程在两个小时结束的话,我没有必要去对四个小时进行富有沉降菌检测。

八、A、B级环境监控培养皿,进出时,有没有风险?

1.就是关于环境用的这些培养皿,它的一个传入传出有什么风险,应该怎么去做?

首先还是推荐大家使用就是一种预制碟,尽量不用就是我们企业自己浇灌的这样的一个平皿。可以这么讲,一般的预制碟都是经过辐照的,所以它是你可以想象它是一个最终灭菌产品。而我们企业自己浇的这种碟,因为它有无菌工艺过程在里面,所以其实风险是比较大的。再向车间里边去传递的时候,向A级区传递的时候,一般需要多层包装,通过脱包装进入到比较严格的区域,这过程当中也伴随着表面进行消毒。我建议在传入到A级区的时候是一次性传入。

2.关于无菌区的取样点的问题,无菌区的取样点到底应该怎么去设置?

如果简单的讲,它应该是一个通过评估,通过衡量风险来决定的。那么这些取样点并不是说通过区域我平均来进行划分的。这和我们定洁净级别的时候的取样点是不同的。比如说在进行定级的时候,一般我们要依据iso的14644,这里边就根据面积,然后现在的直接是有多少个点可以去查那个表。这里边它其实是一个平均去布点的这样的一个概念。但是在进行环境监控的时候,在我们进行微生物监测的时候,这个时候的目的是不同的,应该根据风险来决定,哪些地方有产品暴露,哪些是地方产品,暴露的时间很长,哪些地方有人员操作,根据这些风险来决定,最后我把环境监控点放在哪里?例如我们比如放在灌装的点,比如说放在里平盘上面,比如放在冻干机的门口,这些其实都是通过风险评估下来的。

3.警戒限度和纠偏限度的设置常用的方法有:

平均值与标准偏差

是用于环境监控数据分析的传统方法

基于假设:样本符合正态分布

警戒限度:平均值 +2 * 标准偏差

纠偏限度:平均值 +3 * 标准偏差

百分比

概率图

质量控制图

当使用平均值与标准偏差时要注意以下情况:

  警戒限度= 0.71 + 2 * 0.84 = 2.40

纠偏限度= 0.71+ 3 * 0.84 = 3.20

没有任何结果超纠偏限度

实际上从结果从0到1,已经表现出了对正常情况的偏离


参照USP里于环境监控的标准它还是比较合理的,它更多的通过一种突出就有菌无菌来进行判断,这比我们具体的数值更加合理。

九、讨 论

1.     在做警戒限纠偏限时用到平均值+2标差或+3标差或更高如到+6标差,这里有什么标准吗?

回答:没有,企业根据情况自行制定,目的是能触发警示,提前发现问题。减少更多损失

2.  产品无菌灌装时限5~6个小时,沉降菌动态监测平皿,到4个小时需要更换,还是不用更换?

回答:必须更换,一般最长不超过4小时,4小时也需要验证。

3.  沉降菌xx/4h是标准单位,大于或小于4h,不用折算,如何判断最后结论?

回答:需要折算,除以小时数再乘以4,当然,企业可以在一些关键点采取更加严格的标准,例如每个皿都不得检出。

文章来源:知药学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日常环境监测中的沉降菌和浮游菌方法的比较
韩国Celltrion的483报告解读
沉降​菌、浮游菌监测​点设置相关法规简洁整理篇!
全面的微生物检测培训课件(包括采样、分离、染色、清洗消毒等),不容错过!
一文解析透!实验室无菌环境怎样监控和检测
2、无菌检测系统-杨帆110428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