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封家书》郑国强│儿子:其实父母也是装的!

声明:本文所用图片来自网络

【相关链接】

《见字如面》第一季,演员何冰挑选了一封“不那么有名”的书信——《其实父母也是装的》,这封信是浙江丽水摄影家协会副主席郑国强写给正读大学的儿子的。

【家书节选】

18号是你23岁的生日,接下来这一年你也即将大学毕业走上工作岗位,爸爸有些话想送给你。

如果国际象棋这事,我还能说服你妈的话,那么你休学写小说这事,真的让我们家陷入了激烈的家庭矛盾。

有代沟,这很正常。你妈当初听到你不想读书想写小说,快疯了,骂你长这么大就没一次让她省心过。也骂我,都是我不闻不问纵容你自由发展给惯的。她觉得,小说什么时候都能写,但读书这玩意是不能停的,一旦休学在社会上混了一年,就直接成小混混不会回去读书了。

就算回去读书,肯定静不下心来考上大学。

我说,我相信你会的,因为你向爸爸承诺过只需要一年时间实现自己的理想,然后乖乖回去上课。

这个承诺的代价是我赌上了跟你妈的婚姻。你妈当时知道我支持你休学,闹着跟我离婚,爸爸压力很大。当然庆幸的是,你最后遵守了自己的承诺,用实际行动证明你没有变成小混混,还是上了大学。

你当时质问你妈,为什么不尊重你的理想?你现在长大了,再回过头来换位想一想,我们两父子尊重过你妈的理想吗?

是的。你妈没有理想

我跟你妈结婚的时候,我就问过你妈的理想,你妈说,赚钱好好过日子呗,讲什么理想。你妈就是这么传统现实的小女人,干的活是相夫教子,把自己的个人价值依附在家庭上。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她很可悲;但作为妻子和母亲,她很伟大。

她只希望你能好好读书,考上好大学,找到好工作,娶个好老婆,然后生个胖儿子,接着为你的孙子操心。这就是她全部的理想。而你休学后,让她在一堆中年妇女们吹牛自家儿子考了第几名时一点都插不上话。她觉得很没面子,她就是那种活在别人眼里的人,她是很累,但她一把年纪难不成我们俩还忍心强迫她改改价值观吗?

爸爸很理解你,休学那一年,你妈的整天唠叨和长辈们苦口婆心的劝说让你很烦躁,压力很大。其实爸妈何尝不是这样。在朋友同事,亲戚长辈面前,爸妈是不负责任的父母,没有把你劝回正道。你奶奶还直骂我毁了郑家唯一的香火,怎么对得起你死去的爷爷?

不过爸爸不后悔自己这个决定。因为我觉得这对于你的人生来说,是一次很好的教育。它让你明白在这个世俗的社会,坚守理想的代价不仅仅需要一个人,还需要一群人。

时刻警惕理想和欲望。

爸爸可以毫不脸红地吹牛说,是爸爸的强大支撑了你实现理想。

我希望你以后也能成为这样的爸爸。

爸爸之所以能理解你的理想,懂你那句“很多理想年轻的时候不坚持,老了就力不从心了”,是因为爸爸就是活生生的力不从心的例子。

我29岁娶你妈,30岁生了你。结婚的时候,住的房子是你妈单位分的,你妈的工资是我的四倍。我汽校毕业的,但不会修车不会开车,我只会拍照。因为穷,当时家里的姐妹们甚至你奶奶都看不起爸爸,认为爸爸不务正业,拍照发不了大财。

在一群用钱来衡量人生价值的老嗨(傻人)面前,我懒得搭理她们,活在自己的世界里。靠着120块的海鸥照相机,爸爸拍出了这辈子最优秀的作品,在国内外拿奖,真的养活了自己。

直到碰到你妈,有了你以后,我知道光养活自己是不够的,还得养家。虽然你妈丝毫不介意她赚钱来养家,但是我介意。爸爸没有抵挡住世俗的诱惑,妥协了,后来放下了照相机开舞厅、开冷饮店、开餐馆,我安慰自己,赚了钱还可以回来继续实现理想。


但是爸爸低估了钱的力量。

钱让我们住进了大房子,钱让别人看得起我们,同样钱也糟蹋了爸爸最好的年华。爸爸曾经一度钻进钱眼里,除了赚钱,对别的一点都不感兴趣。等到后来觉得赚够了钱,该去重新拾起理想的时候,我悲哀地发现,已经找不到感觉了。我觉得自己很失败,难道我这一辈子勤勤恳恳努力下来就只是为了让当年的海鸥变成现在的尼康吗?就是为了当年睡街头拍照变成现在住高档酒店去拍领导开会吗?

在这个社会,理想太容易妥协,欲望太容易放大。

年轻的时候,爸爸立志要成为全世界最厉害的摄影家,后来退到成为全中国最厉害的,再后来退到全中国最厉害之一,再退到能在浙江省小有名气就好。

而欲望呢?

最开始爸爸没有欲望,拍自己喜欢的,拍自己想拍的东西;后来觉得为了养活自己拍点自己不想拍的也没事;再后来为了能升官,多拍拍领导想拍的未尝不可;再后来只要能赚钱,不拍照也行。

原则(底线)就是这么一退再退,当退到某一天,我拿着相机卖力地拍着领导讲话,你妈打麻将拿着《大众摄影》垫桌脚,我就突然很鄙视自己。我这十几年都在干吗啊?

所以,当你姨妈很鄙夷地说:当小学老师能赚几个钱?还不如跟着她开店倒房子。你很幼稚地说:赚钱不是我的理想。当你妈说你文笔很好,应该努力进入党政机关工作,考公务员当秘书的时候,你很无奈地说:《人民日报》和新华社的文章我写不来。我听了就哈哈大笑,只有她们俩还老嗨(傻)地继续跟你说,写不来可以学嘛,多工作几年就会写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你的很多想法会变得更成熟。比如不是所有妥协都是失败,有时候妥协是为了更大的坚持。

试想,如果你只是一个一线的小学老师,你最多只能改变一个班的孩子。但如果你是一个校长?一个教育局局长?自己开个学校?你想一想会不会造福更多孩子呢?

当然,爸爸不要求你二十几岁就明白这些道理。如果一个人从20岁就开始妥协,做自己不喜欢的事只为了一心往上爬,那么到了爸爸这个年纪的时候,他绝对妥协成了混蛋。

【读后感悟】

起初,我注意到这篇书信,是因为一个表情包。我想,能写出这种信的父亲,一定是一个很幽默的人。事实上,我认为他不仅仅是一个幽默的父亲,他为儿子阐述的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关系和理想和欲望之间的关系,也是现在的每一个年轻人会面临的问题。

现在的我们与父母之间就有着或深或浅的代沟,就像文中的母亲,干的活是相夫教子,把自己的个人价值依附在家庭上。她的价值观或许和我们很不一样,也许在我们追求理想的路上,也会遇到与我们价值不同的人,企图们掰向正确的道路上。但文中的儿子幸而有这样的父亲,坚定地支持他走自己的路。

“爸爸可以毫不脸红地吹牛说,是爸爸的强大支撑了你实现理想。”

理想很丰满而现实很骨感,年轻的我们总是不愿意妥协,甚至带着鄙夷的眼光对待长辈的谆谆教诲。也许坚持到了最后还是只能妥协,而且撞的头破血流,但是以后的我们还是会感谢坚持过的自己。

“不是所有妥协都是失败,有时候妥协是为了更大的坚持。”

最后,祝大家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人不丧,不成活
“妈妈,你为什么总上班?”这么问的孩子,心里到底在想什么?
一个人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便什么也不会失去
舐犊情深:相隔10年,我为两个儿子成人仪式写的两封家书
肖思远母亲追忆儿子,这封家书字字戳心
给儿子的第一封信(原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