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文化:浅议金沟屯后台子遗址石雕像和玉琮!
浅议金沟屯后台子遗址石雕像和玉琮
—《河北滦平县后台子遗址发掘简报》读后感
作者:白雁钧
普通话标准音采集地金沟屯虽然历史上“名号不掌于职方,形胜无闻于地志”,金沟屯之名和其历史自清代才见于县志,前金沟屯时期的历史面貌我们无处知晓,但基于现有的镇域内的遗址及文物发现,还是能够窥知一二。下表是有关金沟屯的文物整理。加粗部分是本文涉及的内容。
表:金沟屯历代遗址和文物发现
在上表所列的遗址和文物中,金沟屯后台子遗址占有很大比重。1983年5月初,金沟屯西村砖厂制砖取土,推土机掀开了金沟屯远古人的面纱。
亲自参与5月下旬至月上旬后台子遗址现场保护性挖掘的沈军山老师与同事联名在《文物》1994年第三期上发表了《河北滦平县后台子遗址发掘简报》。该简报对于了解新石器时代至战国中期的金沟屯区域的历史有重要意义,是关于目前后台子遗址最全面的一手资料,是金沟屯人了解家乡历史文化不能不读的重要文献。
作为业余文史爱好者,本人认真阅读简报后,稍有心得,愿分享家乡师长和同好一二,偏颇之处,诚望不吝赐教。以下图示主要来自《简报》原文附图,为阅读直观计部分补充实物图。
后台子遗址下层细石器
一、最早的人物圆雕石像
金沟屯后台子遗址下层石雕像石人像1的实物照片图
该石像比该组其他石像名声响亮,相关文章赋予其“东方史前维纳斯”、“华夏老祖母”等称号,认为这是裸体孕妇形象,是华夏母系氏族女性生殖崇拜及女神崇拜的直接证据。也有学者将该组石像一起分析,认为该组石像用于远古女性孕产时的祈福,并将该组石像最小的石兽像视为小宝宝的形象。
个人觉得关于该组石像最基本的认识是,这是迄今发现华夏文明最早的圆雕石雕人物像。
二、编发蹲坐石人像
这是尊头部残缺石像,不如前面的那组孕妇形象石像闻名,但其体现的重要历史价值也不弱前者。《简报》认为,“编发石人的出土,是我国编发习俗最早的见证,对于研究这一习俗的源流具有一定意义”。的确,未发现有对这一国内人类编发习俗的最古老证据的相关深入分析和论述。
后台子编发石人像
金沟屯后台子石雕编发蹲坐形石人实物图
金沟屯后台子石雕编发蹲坐形石人实物图
三、蹲坐石小石人像
以上石像为后台子遗址采集文物,归入下层。下面这个编号采37石人雕像被归入上层,这表示它与归入下层的各前面石雕群不属于一个文化类型,较前者更晚出现,《简报》这样描述:
“石人雕像1件(采:37)。采集,根据形制特征暂归入上文化层。滑石质,蹲坐姿,上身前倾眉粗隆,目外凸,周有三道阳线纹。尖下领,口、鼻不清楚,两耳外突,细腰,背有一桥形钮。平肩,臂下垂,左手抚膝,右臂与右腿残。臀与股特别发达。头后部、臀与股均匀地刻有阳线纹。通高6厘米”。
观该石像的形态与大小,我们会联想到滦平山戎博物馆的标志物:蛙面石人像。作为两个文物的共同发现者,沈军山老师在《简报》最终总结部分中也写到:
“另外,蹲坐式小石人,与滦平营坊村出土的蛙面石人有相似之处,当与宗教崇拜有关”。
后台子遗址上层采37蹲坐小石像
后台子遗址上层采37蹲坐小石像
2011年央视《国宝档案》节目介绍蛙面石人
2011年央视《国宝档案》节目介绍蛙面石人
仔细对照,两者有如下共性:一是都有阳线纹;二是都蹲坐姿,而同遗址采集的前面的一组石雕像也同样是蹲坐姿势;三是都有背部的桥形钮,都是悬挂物;四都是小石人,体量相当。
既然有这多的共性,那么为何营坊村蛙面石人属于山戎文化?而金沟屯的蹲坐小石人及后台子遗址不是?或者金沟屯小石人像可反过来证明蛙面石人属于新石器时期,而非山戎文化?
2011年央视《国宝档案》节目将蛙面石人像归入山戎文化,是蛙崇拜的体现。
有赖电视节目的高清全面详尽展示,顺便说说对蛙面石人命名的个人想法。石像的鼻子刻画非蛙类形象,更像兽类鼻子。石像手指为五指(上四颌下一),而蛙前趾为四趾(上三颌下一)。蛙的蹼在趾间而非前端。蹼的部分或是石像面部的固有特征。如果鼻、指趾、“蹼”,都不具有蛙的特征,那么蛙面石人的命名就值得进一步讨论。
四、白玉双节弦纹琮
《简报》的描述是“另外,采集玉琮1件(采:22)。完整。1989年秋于遗址西北侧发现。白色,有土蚀痕。磨制精细,孔大壁薄,器表四面中间皆由竖凹条带分隔,并由中腰横凹条带分成3节,从上而下分别有三、一、一、三周阴刻线。通高7.7、内径6.5厘米(图二五)。”《简报》将其归入遗址下层。
简报认为:“玉琮,是燕山以北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的一个新发现。”文物单位将其命名为“白玉双节弦纹琮”,属于一级文物。
玉琮
简报图二五所示玉琮及实物图
后台子遗址唯一的玉器是一枚玉琮,这是一个意外和惊喜。金沟屯后台子遗址属于红山文化圈。而红山文化玉器以玉猪龙为代表作,所以如果遗址发现了玉猪龙不意外,发现玉琮就很意外,玉琮是良渚文化的代表,当然龙山文化也有玉琮。这又是个值得深究的存在。有的研究认为华夏各文化的治玉是互相交流和彼此影响的,那么后台子玉琮是良渚文化部落或龙山文化部落北上的遗留?还是红山文化自龙山文化或良渚文化征伐的战利品?
玉琮应晚于遗址的石像所在的时代,并成为其替代品。
在新石器早期,图腾崇拜,表现为人自己以及人兽结合的具体形象;而到了红山文化的玉猪龙时期,表现为抽象的兽形和兽形纹,神性更强;而在良渚文化中,玉琮标志着离开了具象崇拜,概括性和抽象性更强。如果说金沟屯后台子遗址的诸石像代表母系氏族的女神崇拜或巫术祈福,那么玉琮则更具神性,是祭祀文化发展趋向系统化和仪式化的表现,玉琮是与国家雏形相联系的,在传统文化中,玉琮与玉璧、玉圭、玉璋、玉璜、玉琥被称为“六器”。为我国古代重要礼器之一,《周礼》“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玉琮成为祭祀苍茫大地的礼器,也是巫师通神的法器。
《简报》认为后台子遗址上层遗存的年代,上限至商代,下限可到战国中早期。而下层遗存则具有公元前6800年的赵宝沟文化至公元前1500年夏家店下层文化特征。
我们会发现,在石器时代,在红山文化时期,在春秋战国时期,在秦汉时期,金沟屯都在华夏文化的主流之内。从时间跨度上认识金沟屯后台子遗址,我们在欣赏村前稻田美景时,会为村后黄土中悠久的历史遗存而自豪;我们在谈及金沟屯方言成为国语时会更有自信。
2020年3月30日初稿
参考文献:
1.沈军山,《河北滦平县后台子遗址发掘简报》,《文物》1994年第三期.
2.汤池,《试论滦平后台子出土的石雕女神像》,《文物》1994年第三期.
3.王育成,《论后台子原始女性分娩系列石雕兼与汤池先生商榷》,《文物季刊》1997年第1期
4.赵志厚,《河北省滦平县营坊村出土兽面石人》,《文物》1985年第2期.
5.宋兆麟,《中国史前的女神信仰》,《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1995年01期
6.杨伯达,《中国玉器全集》,河北美术出版社,2005年第一版。
如果您想了解作者更多文章,点击左下方原文链接即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承德滦平、兴隆从土里挖出来的裸体女人是谁,是女神还是女巫?
比兵马俑更牛的遗址,最早追溯到五千年前,科学至今无法解释!
五河人为何把“菜刀”叫“石刀”
【遗址】法库柳条边遗址
新干大洋洲商代墓葬玉器的工艺及文化意蕴研究
金申 | 西安安国寺遗址出土的密教石像考(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