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余音绕梁:后红山文化之夏家店文化

夏家店下层文化是中国北方的青铜时代文化,距今2500—4200年间。夏家店文化遗址是发现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松山区王家店乡夏家店村。因为在夏家店村同时发现了两种不同时代的文化,为区别之,分别命名为夏家店下层文化和夏家店上层文化。两种文化距今时间不同,在生产、生活方式等方面均有明显不同,两者没有承继关系,属于完全不同的文化。

1943年春季,佟柱臣发现赤峰东八家石城,推断其为新石器时代晚期。1960年考古人员发掘药王庙和夏家店遗址,发现了铜渣,进而断定为青铜时代文化,大体相当于殷商时期。典型的夏家店下层文化的年代大体在距今3600—4300年,也就是公元前2300—前1600年之间。

夏家店下层文化属于青铜文化萌芽阶段,主要分布在内蒙古东南部、辽宁省西部西辽河流域以及河北承德、张家口地区。从发现遗址来看,赤峰市敖汉旗有380多处,阴河—英金河两岸有100多处。

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居民点稠密的地方主要在老哈河、孟克河、叫来河、大小凌河和柳河上游地区等。这个时期人类房屋已发生变化,早期多为筒形地穴式,中期为半地穴式,晚期已经转为地上建筑。土坯、石料、烧土和有草的泥土、白灰面等构成了建筑使用的材料,房屋的牢固性更强。墙体多用土夯筑,也有的用土坯或石块,有的屋内陆面抹草拌泥,再抹上白灰面。房屋规模大小不等,结构有单间、双间两类,整体看来仍然比较粗糙。《韩非子·五蠹》中描写的“茅茨不剪,采椽不斫”,也许大体上是这个时期房屋的外观景象。

农业在这个时期有了明显的发展,打磨制石器更加精细,有窄顶宽刃的打制石锄、磨制石铲、长刃边的磨制石刀等。工具有的穿孔,有的有凹缺,可以和木柄接在一起,增强了工具的使用效力。采集、渔猎以及家畜饲养都是农业经济的补充形式。从遗址中发掘的动物骨骼来看,猪已成为更广泛饲养的家畜。手工业以制陶业为主,从其制作精细、彩绘独特、纹饰精美等特征来看,陶器制作已经更为专业化,逐步成为相对独立的行业。夏家店下层文化的陶器与之前的相比,最大的变化是在器型上以三足器为主体,特别是袋足三足器,制造工艺复杂,是三足器中的先进形态。青铜器制作尚处于原始阶段,现发掘出土的主要有喇叭形浇口的椭圆形陶范、铜屑、铜耳环、铜杖首等,其中的杖首是合范铸造的青铜饰物,套在权杖头上,是威严的象征。随着时代的发展,至夏家店下层文化晚期,也许是更晚的时代,铜器制作日渐走向成熟。

据推测,夏家店下层文化中期应为夏代初,晚期应为商汤至盘庚迁殷之前。这一时期,或许夏家店下层文化时代先民,有的从西辽河向南迁,走向中原。

夏家店下层文化中尤为引人注目的有以下三个方面:石城、石磬和卜骨。

(一)石城

夏家店下层文化的石城城址,主要分布在内蒙古的东南部、辽宁西部西辽河流域以及河北承德地区。夏家店下层文化石城遗址,因为宏大的规模、保存完整的原始状态,尤其是与商王朝大体相当的时代,让中国乃至世界考古界为之震惊。

余音绕梁:后红山文化之夏家店文化

石城的典型遗址主要在赤峰地区的阴河和英金河流域。在100多千米的地带内发现石城遗址达42处。在河流两岸缓坡或较平坦的地方随山势而建的石城,从平面来看,其形状各有千秋,有的呈方形、有的呈圆形、有的呈椭圆形,还有的是三角形等等。城址高度距河床30-70米。

石城以群体状态存在,东、中、西三大群体分布着37座石城。东部5座,中部12座,西部20座,西部中石城最大的面积达10万平方米,如迟家营子石城。中部和东部的最大面积3.5万平方米。石城城墙地基宽度通常为4-5米,有的达6-13米。城墙残高2-3.5米。有的石城有两重城墙,城墙间有壕沟,两城墙相距20-28米,如迟家营子石城、大榆树底石城。石城除南面因临山崖未建城墙外,东、西、北三面均有内外两道城墙。有的石城还修建了“马面”。在我国冷兵器的时代,为了加强城门的防御能力,许多城市设有两道以上的城门,形成“瓮城”,城墙每隔一定的距离就突出矩形墩台,以利防守者从侧面攻击来袭敌人,这种墩台的形状跟马脸很像,俗称“马面”,一般宽4-6米,进深3-5米。大型的宽10-15米,进深8-9米。小型的宽度和进深均为2-3米。位于城墙拐角处,其规模往往较大。

敖汉旗是赤峰地区夏家店下层文化石城分布密集的另一区域。在敖汉旗白塔子乡赵宝沟村遗址群,在三处高山主峰上各筑三群城堡,从东到西的第一主峰,在南北不到1平方米的范围内便发现石城27处;第二主峰南北有8处石城;第三主峰周围及山上有石城10余处。三群城址互有联系。石城所具有的“连城”和“复城”的特征,与汉代边塞城障形式相同,故其功能也应相同,即用于军事防御。夏家店下层文化石城内发现的圆形或椭圆形的平台,它们的宗教祭祀特征明显,和该区域内兴隆洼文化以来包括红山文化的石圆圈祭祀遗存颇为相似。有学者指出,夏家店下层文化的这种“台”,大体相当于文献记载中的“社”或“坛”,正是夏家店下层文化石城所包含的祭祀功能的体现。河北的承德地区,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中70余处有土砌或石砌围墙,形成大小不同的石城群,长40千米左右。在西辽河、凌源三官甸子城子山、阜新南梁也发现有石城。

作为夏家店下层文化先民的聚居地,石城和服务于该城的祭祀遗存,具有强大的军事防御功能,每个石城就是一个基本的防御单位,每组石城构成了一组互为依托的防御体系,而呈带状分布的全部石城就构建起了护卫中心区域的外围防御体系。其分布几乎与其后的秦、汉长城在该区域内的分布相同。对此,学者们推测,夏家店下层文化的石城带,与战国秦汉长城大致平行,可能是“原始长城”或长城“原型”。

(二)石磬

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多,在赤峰市喀喇沁旗出土的夏家店下层文化石磬也较为集中,现根据石磬形状,划分为甲、乙、丙三型。

甲型:呈四边形,鼓部与底边基本平行,股部较平直,稳定性较差。主要有韩家窑石磬、王家营子石磬、大营子石磬、下瓦房石磬。

乙型:呈三角形,股部呈角状,稳定性较好。主要有西府石磬、小木营子石磬、河南西石磬。

丙型:呈五边形,鼓部与股部均有两条边,具有后世磬的型制特征。主要有大山前石磬。

这些石磬形制同中原发现的完全相同,其中最大的一件宽57.5厘米、高34厘米、厚3.3厘米、重达12.5千克。石磬在夏家店下层文化中有何作用,学者们认为有两种情况:一是作为乐器使用,石磬其音或清脆、或浑厚,在一些活动中使用,成为夏家店先民的乐器;二是作为礼器来用,形状各异的石磬,通过敲击出声响,可以召集族人到来,“击鸣以号召”,体现了权力的号令,即为礼器。

(三)卜骨

在赤峰市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中,发掘出众多骨器。这些骨器多用于日常生活用品、装饰品,如骨针、骨刀、骨梳、骨环、骨珠、骨管、骨锥、骨镞、卜骨等。这些骨器中最具有独特性的是卜骨。史前文化时期,人类对自然和人类自身的认知有限,对自然充满敬畏。部落首领在进行大型活动之时,常常需要通过占卜的方式以求天意。卜骨,就是求天意的一种方式。

卜骨使用的是兽骨,一般是猪、牛、羊的肩胛骨,也有少量的动物肢骨、肋骨,有时也用残断的骨头。用肩胛骨时,要把一面或两面打磨平整。用肢骨或肋骨时,则是做成骨片状。通过钻孔及烧灼,以裂纹呈现的状态推测吉凶揣摩天意。卜骨以三种方式呈现,即只钻不灼、只灼不钻、既钻又灼。夏家店下层文化中最多的是第三种,既钻又灼。钻了之后,再烧灼,骨片上更容易出现兆纹,是更为先进的占卜方式。当然,从目前发掘情况来看,卜骨使用最早的是富河文化时期。

夏家店下层文化中卜骨在整治技术和钻灼技术上,与同期其他文化相比出现时间最早,也最为先进。卜骨制作技术正是其从夏家店下层文化核心地区的赤峰一带,往南传播,进而影响到先商时期的文化。据考证,中原地区的河北先商文化、河南二里岗文化、山东岳石文化其卜骨技术都受到了夏家店下层文化的影响。夏家店下层文化技术及意识的领先,有可能决定了其在同期我国文化中居于领先水平。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燕山南北的夏家店下层文化在推动中原地区的商文化发展方面无疑有其重要作用。

夏家店下层文化不仅代表着内蒙古地区的古代文明,同时也是中国北方青铜文明较为典型的代表,也证明了中国古代青铜文明多元化的格局。(十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考古界:夏家店下层文化的学术价值
文博|夏家店下层文化:“与夏为伍的方国”
你知道吗?在松山区有一座神秘的古石城……
西辽河流域的夏家店下层文化聚落遗址
红山文化博物馆,日出红山,但馆确实弱了点
赤峰历史文化与文物精品(一):红山文化和夏家店文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