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满族风情习俗简介及清朝至近代实物展示丨参观辽宁博物馆记

满族是今日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辽宁、吉林、黑龙江和河北等地。满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肃慎、挹娄、勿吉、靺鞨、女真一脉相承。满族人驰骋于白山黑水间的崇山峻岭之中,遵循着渔猎民族的传统生活方式。四时迭起,万物循生。满族人的观念中人与自然息息相通。时节、物候、人情、世事都伴随着同一个节奏,在同样的空间里延展,使得满族人的日常生活在循环往复的过程中,传承着衣食住行和人生四礼等方面的古老习俗。在辉煌与黯淡交替的沧桑历程中,满族不仅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神话般的传奇,也留下了丰富的历史记忆和绚烂的文化遗产。

戎马生涯

满族又称“旗人”,曾是一个全民皆兵的民族,每一个满族人从出生开始就在家族的庇佑下成长,通过上一代的言传身教下,开启戎马一生。数千年来,大自然的陶冶,生产生活的磨炼,造就了满族人乐观豪放崇尚竞争的民族性格。他们学习骑射、礼仪,用歌舞、曲艺表达思想和情感;他们撰写家谱,传承从古老祖先那里流传下来的历史记忆。

万物有灵

旧时满族崇尚萨满信仰,各家族住宅设有神板和索罗竿,多于每年春秋举行大祭,分为朝祭、夕祭、还愿等主要程序,崇拜对象为天神、部落神、祖先神等多种神祇。信仰习俗也融入满族日常生活中,对礼节、居住、饮食、婚嫁等产生重要影响,成为体现满族民族特征的重要元素之一。

太平安乐

从古至今,满族人重视父母与子女之间剪不断的根系,在进行丧葬过程中强调“孝”与祖先崇拜思想。满族丧葬礼大致分为停尸、哭丧、报丧、入殓、祭奠、出殡、服丧等形式,尤以用旗棺、执红幡和插佛托独具民族特色。随着社会的发展,文明不断进步,殡葬制度的改革,长期形成的丧葬形式也在不断注入新的内容。

成家立业

满族婚嫁习俗既保留传统特色,又吸收汉文化元素,自成一格。旧时多在八旗范围内择偶,嫁娶仪式分为议婚、定婚和成婚三个阶段。具体仪式中,多带有骑射民族朴素的时代特征,并与本民族信仰、服饰等礼俗相互结合,十分注重诹吉纳福的祥和气氛,颇具朴实淳厚的民族风格。新婚夫妇拜完天地后,新娘要进入帐房内盘膝坐于帐中,俗称“坐帐”,坐帐'又称“坐福”。坐帐用的帐房是男家迎亲前就安置好的,有的安置在院内,有的安置在厅堂,有的则干脆放在洞房,并且还要先请两位“全福”人把炕或床铺好。帐房一般是搭帐幔或者席子,但在早先则是用桦树皮。坐帐源于满族人对渔猎传统的追忆,长期的野外渔猎生活使得他们经常居住在帐篷之内,并且男人把女人迎进门后就去捕鱼、打猎了,所以满族新娘要在帐房内等男人回来。旧时,新人需要在帐房里呆上一夜,后来则是象征性的在帐房里坐上两个小时。

满族刺绣

满族的刺绣工艺主要流行于上流社会,清代中叶以后逐渐进入普通百姓之家。民间刺绣植根于满族历史文化的土壤,散发着浓郁的地域特色,形成了直白、简略、淳厚的艺术风格。满族女孩子从小就要跟随母亲或者姑嫂学习针线活和刺绣枕顶、荷包、鞋子等,结婚前还要准备各种刺绣嫁妆,针线活的好坏是检验女子是否能勤劳持家的重要标志。满族民间刺绣保留了大量萨满教的原素,最突出的是反映在刺绣的题材上,萨满神的形象(如虎、鹿、牛、马、喜鹊等)在枕顶中随处可见。

旗装奕服

满族传统服饰特色鲜明,为适应骑射生活,早年无论男女都以袍服为主,袍外罩马甲、马褂,以为御寒及装饰。伴随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满族妇女服饰更趋美化,无论贵贱,多梳高髻旗头,着过膝长袍,穿高底旗鞋,世以“旗装”称之。其所穿“旗袍”,经不断改进,至今成为最典型的中国女装样式。

三时三餐

满族特色饮食与民间祭供食品关联密切。满族人喜面食,多以黄米和豆类为原料蒸、烙制作,口感粘软甜香,民间俗称“饽饽”。副食以猪肉为主,煮、炖、烤等烹制方法最为常见,冬季则加入酸菜、蘑菇和粉条等,极富地方特色。此外,满族糕点和清宫特色“满汉全席”,亦久享盛誉。

满族人把面食统称为饽饽,凡麦、黍、稷、粟、谷、豆类等都能磨成面粉,或制以糖,或以椒盐,做龙形、蝴蝶形以及花卉形,有的中间有肉馅、豆馅等多种酱心,又有绿豆糕、花生糕等无心点心,配以蜜糖制之汤,用蒸、炸、煮、烤、烙等不同烹饪方法制成甜咸可口的饽饽。在清朝,饽饽具有重要的政治地位,是国家共享、神祗、祭祀、宗庙及内廷殿试、外藩筵宴,佛前供奉,乃至民间所必用。喜筵桌张,凡冠婚丧祭而不可无,其用亦大矣。

满族烹饪,烤、烀、炖、煮、烧永远是首选,炸、蒸、汆、炒等为补充,炸、汆不常见,炒几乎每餐必备。炒菜具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当令菜、本地菜,如豆芽炒肉、韭菜炒肉、油渣炒菠菜、鲜蘑炒肉等;一是野味,如野鸡炒酱瓜、野鸡丝炒芹菜、炒野猪肉、炒黄羊肉片、炒麻雀等。侉炖是最平常质朴的满菜,用土豆、豆酱可以炖林蛙、牛肉、小鸡、大鹅,朴实,纯香。无肉不欢,简单而尽显本色,这就是满菜的气质。

浪漫满屋

旧时满族多居住于东北亚地区山林谷地,房屋以木、土、石等材料建造,注重御寒保暖功能和信仰礼俗之需,由此形成本民族特有的民居习俗。“口袋房,万字炕,烟筒座在地面上”,形象地描绘出满族传统住宅的主要特点。居室陈设以日常起居坐卧的火炕为载体,简捷朴实且重视普通用品的装饰美化,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满族的生计方式

东北亚地区自然环境复杂多变,这里不仅森林茂密、江湖纵横,而且山地、平原、草甸相互交错,因而形成了满族以渔猎经济为特色的集采集、捕捞、狩猎、农耕、畜牧兼而有之的混合生计方式。

满族餐具

满族居住地区多林木,所以饮食器具如盆、碗、勺等多用木制作。瓷器多为酒壶、碗、盘等,以白釉、绿釉、酱釉等单色釉为主,少有青花。套桌是满族人家经常使用的一种餐具,它腿矮如炕桌,桌面正中凿一圆孔,进餐时,将铁锅放在孔内,下有火盆对锅底加热,用餐时众人盘膝坐于套桌周围,直接从锅中夹菜,套桌可能是火锅的原始形式。满族人的餐具尺寸都比较大:冰盘,每盘能装二斤肉,每桌三四道菜,四个人吃没问题;五簋碗,碗底又宽又深,盛菜极多;一品锅,如同大盆一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满族
成都街巷系列(28)——同仁路的历史由来(五)
#历史天窗#清代中央地方军政体系示意图清...
满族(女真)人的特征和风俗
满清覆亡百年祭:马背民族如何从彪悍到腐朽
试论女真满族文化的传承和历史的不可分割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