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咱们同姓人,五百年前是一家!”此话怎讲?真是这回事吗?

艺述史官方原创

逢人见面打招呼,两种情况最容易拉进关系,要么,是老乡: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要么就是同姓,一句“咱们五百年前是一家啊!”这话题不就有了吗?

但您知道吗,所谓“五百年前是一家”,还真不是虚指,这句话背后有什么讲究呢?我们今天就来聊一聊。

首先这句话的字面意思很好理解,它出自元朝的戏剧《布袋和尚忍字记》,其中一位叫刘均佐的员外在风雪天遇上了一个饿得天旋地转的读书人,一问才知道,这个读书人叫刘均佑,两人名字差不多,于是员外感慨:“可不道一般树上无两般花,五百年前是一家。”

这是说两人同姓,名字又相近,有缘分。

这里的“五百年”显然就是虚指了,其中的道理就像我们曾经说过的,秦姓赵姓高姓都有可能是秦始皇的后代,往上追溯几千年,同姓的人更可能是老乡,或者根本就是一家人的后代。

比如“张”姓最早就是张开弓弦的意思,这个姓氏最古老的的祖先是皇帝的孙子张挥,正是他创造了弓箭,帮助皇帝在涿鹿之战中取胜,因此他以弓箭的“张”为姓氏,渐渐传承下来。

不过要追溯到张挥的年代,确实不是“五百年了”,而是五千年有余。

那要说并非虚指的五百年,还要说到这句“五百年前是一家”最常用的年代——清末民初时期,往前倒推五百年,正是明朝初年,在这时,有一次大范围移民,正是戏曲中著名的唱段“苏三离了洪洞县”中的洪洞大槐树移民。

这次移民是因为元末战乱频繁,中原地区渐渐荒芜,甚至“人烟断绝”,而山西特别是洪洞地区相对富足繁荣,人口众多,占据全国将近十分之一的人口。

因此明朝统一天下后,在洪武三年起,朝廷制定了长期的移民计划,从此山西洪洞县人迁移到了如今的十八个省份,从北到南,遍布天下。

因此清末民初时人们常说的“五百年前是一家”,很可能就是指大家都从山西洪洞大槐树而来,如果是同姓,极有可能有同样的祖先。

甚至到今天我们常用的许多方言,也都是受到山西方言的影响,比如说有些地方提东西叫“提溜儿”,赶走叫“撵”,很可能正洪洞移民的影响。

“五百年前是一家”的道理就在这了,那您的姓氏有什么来历呢?

the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寻根祭祖,山西大槐树移民有哪些姓氏?
为什么说“500年前是一家”?走访山西洪洞“大槐树”,触摸那一段悲壮的历史
山西洪洞大槐树移民的881个姓氏
这881个姓氏,全部来自山西洪洞大槐树,看看有没有你的?
大槐树下寻根, 812个姓氏都是从这里迁出的
俗语“表亲三千里,堂亲五百年”是什么意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