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代死刑犯人砍头,为啥专挑“午时三刻”?

艺述史官方原创

我们看古代电视剧里常有午时三刻,午门外问斩这样的描写,比如《水浒传》中第四十回“梁山好汉劫法场”里,押着宋江、戴宗上法场,“报道一声:‘午时三刻!’监斩官便道:‘斩讫报来。’”接着人就被劫了,那你有没有好奇过,怎么问斩还要讲究个时辰呢?午时三刻到底有什么样的讲究?

其实史料记载中没有对具体行刑时辰的规定的,只有对季节的规定,比如秋后问斩这个词。以唐朝为例,就规定正月、五月、九月和闰月不能行刑,再就是天气的规定,比如天未明,雨未停,都不得行刑。

“午时三刻”这个概念,则是各种文学作品中衍生出来的。因此,没有完全可靠的讲究,有这么说法,一是说午时三刻,也就是将近中午十二点,是一天里阳气最重的时候,能够避免被犯人的鬼魂找上门;也有说法这时候人比较没有精神头,太阳一晒犯人就蔫了,能减轻犯人的痛苦。

我认为啊,午时三刻砍头,还有一个可能,这是由收视率决定的。

因为这个时间,十里八乡来回都比较方便,拖家带口看完了行刑,下午还能在城门关闭之前赶回去。其实这点在全世界都是通用的,英国的绞刑也是在中午,全世界的人们好像都喜欢看这种所谓的“热闹”。当然这也是统治阶级乐见其成的,观看行刑,能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他们巴不得人越多越好。

但人多不要紧,你们说那电视剧里有人卡着点喊一声“刀下留人”,于是就真的可以救下囚犯吗?

这其实主要是电视剧的夸张成分,在命悬一线危急时刻,观众都悬着心呢,这时候一声“刀下留人”,多刺激啊。不过这种夸张还是有一些历史依据的,比如在宋朝宋太宗时期,司法审查比较完备,犯人对刑罚不满意,就可以上诉,根据《宋建隆重详定刑统》的记载,算是死刑执行前犯人喊冤,还是会把这个案子再审查一遍。

那经历了这么多年的法律修订,死刑我们当然是围观不到了,法学界也一直有声音支持废除死刑,那不知道你是赞同还是反对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为什么古代死刑都是要秋后问斩?原因其实很人性化
古代为什么要在午时三刻问斩?
古代为何在午时三刻问斩犯人?
秋后问斩是指什么?古代的死刑为什么一定要在秋后施行?
古代的犯人为什么「午时三刻」才能问斩?
古代问斩为什么要选在秋后和午时三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