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超10w人点赞,华裔女孩感动全网:成长的意义,都被它讲透了!

近期,因疫情而取消院线上映的动画电影《青春变形计》(Turning Red),火爆全网。这是继《寻梦环游记》和《心灵奇旅》之后,皮克斯又一部匠心巨作。豆瓣评分8.3,无疑是一部优秀的影片。

在上映的几天内,它都是社交媒体上热度最高的话题之一。很多成年人在看完电影后,都在评论区感慨:“从中看到了自己和父母真实的影子。”一边是深爱孩子、愿意为孩子付出所有,控制欲极强的父母;一边是想做自己、争取自主,又怕父母失望而不敢表露真实内心的孩子。这种纠结模式,组成了无数“中国式”家庭的现状。就像影片开头中美美自述的那样:“孝敬父母听起来很棒,但如果做得太过,你可能会忘了尊重自己。”

一部国外动画电影,

照进了无数“中国式”家庭13岁的华裔女孩美美,在中国式父母的传统教育下,乖巧听话,成绩优异,既是妈妈眼中的乖乖女,也是学校中拿奖拿到手软的小学霸。美美的成就,离不开妈妈的付出和教导。她的妈妈,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式”家长,全心全意为孩子付出,对孩子也充满了掌控欲。喜欢的歌手被嘲笑,交往的朋友被否定,美美没有辩驳的勇气。

在妈妈面前,她习惯性地压抑天性。直到在噩梦中迎来初潮,美美醒来后变身成一只巨大的红熊猫。这是她们家族的诅咒,只要情绪波动,就会变身。当妈妈忙于为美美举办仪式,重新变回之前那个完美女孩时,美美却体会到了变身的好处。她成了校园里的风云人物,甚至能通过变身,来为自己和好朋友赚门票钱。美美开始反抗母亲的绝对权威,想要勇敢的追求自我。美美终于意识到,她不属于妈妈,而是属于自己——无论是心灵还是身体。她决定不进行仪式,与变身能力共存。这一举动激怒了妈妈,在盛怒之下,妈妈变身为更巨大的红熊猫,追随美美来到演唱会现场,大肆破坏。

这不禁让人联想起动画短片《包宝宝》中的惊悚一幕:母亲宁愿吞掉孩子,也不愿放手给他人生自由。随着故事深入,我们会发现,同样的场景也曾发生在妈妈身上——她也在外婆的控制下长大,一直活在伤害妈妈的阴影里。影片的最后,美美和妈妈和解了。她选择留下身体里的红熊猫,妈妈也尊重她,像一种变相地弥补自己的童年遗憾。电影的结局总是完满,可真实的人生未必如此。大家对《青春变形计》的吐槽集中在“不符合实际”上:电影中最不真实的,就是妈妈意识到自己错了。可见,在大家的心中,让父母承认自己的错误并改正,有多难。

在父母传统的教育观念里,“听大人的话,好好学习才是懂事”,他们生养我们,怎么能不懂感恩?但爱不意味着无条件的服从,成为父母手中的“牵线木偶”,孩子也有自己的思维见解,也需要被父母尊重。这是很多美美式“好孩子”深藏内心的纠结和痛——我爱你,但我不是你的复制品。我的人生,请让我有落笔的权利。因为,孩子不是父母的答案。

没有素养教育,

父母就“看不见”真实的孩子看完电影,闺蜜告诉我,故事情节几乎复刻了她的成长经历。作为自带光环的学霸,一路走来,她都是众人眼中的“别人家孩子”。她不想辜负父母的期待,但她也渴望有自己的朋友,能和小伙伴一起玩,分享秘密。在父母的期许和管教下,她不敢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整个少年时代充斥着孤独与无助。

他们不知道,她其实更向往“普通”孩子的生活。长大后的闺蜜,如愿成了父母期望的样子。但她的内心是痛苦的,想追求自己的人生又不敢忤逆父母,只觉得自己和真实世界隔着一层膜,非常迷茫。就像电影中的美美,暗恋商店里打工的少年,但在妈妈的严厉管教下,她只能把涌动的情绪涂抹到画册上,在纸上实现自己亲密的幻想。当妈妈无意中发现画册,质问美美时,她不敢承认这是自己渴望的画面,因为这不符合妈妈对自己的期待。而妈妈呢,不顾美美的苦苦哀求,拿着画册去质问对方,认定是坏小子勾引了自己的女儿。

美美经历了人生中最“社死”的时刻,但她依然敢怒不敢言,不敢对妈妈吐露心声。闺蜜和美美,她们真实的样子都被父母“以爱之名”忽视了,因而觉得内心苦闷。好像随时都有一头小兽被压在心的牢笼里,正无助咆哮着。她们都等着父母蹲下来,去“看见”自己、倾听自己、鼓励自己,去选择想走的路。所以,比控制和干预更重要的,是父母能提供素养教育。什么是素养教育?它以孩子为主体,以性格为基础,提高孩子在各方面的素质。尊重孩子的主动精神,注重对孩子思想道德品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教育。它是对生命个体的尊重和唤醒,是对人內在潜能的开发和拓展。生命的本能,是成为自己。从素养出发,加以启发、指引,你的孩子,会比你想象的走地更稳、更远。

素养教育,

用爱唤醒一个灵魂很多父母相信:“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但人生是一场马拉松,不是短跑比赛。起跑的那一瞬间,道路非常拥挤,但跑完四分之一后,选手们的距离就慢慢拉开了。起跑时占得的那一点点先机,此时已经荡然无存,最后能赢得这场比赛的,一定是点燃了内心的驱动力并终身学习的人。造成差距的关键因素,就是看孩子能否受到素养教育。

真正的素养教育,涵盖的内容很多:1、种子教育“种子法则”表明:你的每一句话、念头、行为,都是在往心田里撒种子。在孩子的养育过程中也是如此,你给孩子种下什么,就会收获什么。种下努力,收获喜悦;种下自律,收获光芒;种下奋斗,收获成功。2、榜样教育榜样的示范作用,很大方面是把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具体化、人格化了。对于容易接受直观教育的孩子来说,榜样人物的崇高品德和光辉形象,对孩子有巨大的示范作用。3、理想信念教育当下社会,青少年犯罪、网贷、疯狂追星等新闻屡见不鲜,这都反应了理想信念教育的缺失。教育绝不仅仅是让孩子通过读书去获得更好的生活,除了让孩子拥有这些平凡的小确幸,我们更应该在孩子心中树立信念。孩子一旦有了信念,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希望,将一直在追梦的路上前行。从小接受素养教育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一直是被“唤醒”的,就像滑雪天才少女谷爱凌。

谷爱凌展现在大众面前的,一直是活力满满、自律且勇于挑战的样子,但在这些特质之上,她的内核才最宝贵:明晰的自我意识。谷爱凌说:“我永远记得我为什么要去做这件事,我永远记得我是谁。”只有在素养教育中培养出稳定的自我意识,孩子才会生出真正的内驱力。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该如何给孩子科学的素养教育呢?首先,教育要发挥孩子的主体作用。教育,要以孩子为主体,尊重孩子的想法。如果家长用命令、说教、强迫等方式来控制孩子,孩子就会缺少自主感,认为自己只是孩子的牵线木偶。一切都由父母决定时,孩子的内心就丧失了学习和挑战的激情。其次,无条件接纳孩子的真实。教育专家孙云晓曾说:“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他;而了解孩子的前提,是尊重他。”

很多孩子不敢在父母面前展现真实的自己,是因为他们发现,父母的爱往往是有条件的。

学习成绩好,乖巧听话时,父母和颜悦色;考试成绩差,不听话时,父母就横眉冷对,责怪打压。

只有无条件的爱和接纳,才能给孩子真正的归属感。

第三,唤醒孩子的内在动力。

没有唤醒孩子内在动力的教育,都是无效的教育;没有孩子主动,积极进行的学习,都是徒劳的学习。

如果父母习惯于过度控制,越俎代庖,一旦孩子表现不佳,就进行打击,这会让孩子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失去自信心,从而产生畏缩感,不愿意主动尝试。

所以,父母要根据每个孩子的不同特质,量身定制专属于他的“点燃模式”,让孩子体验胜利感。

最后,成为学习型家长。

很多家长“为你好”的背后,其实有着自己面对时代的焦虑。

而焦虑的父母,在孩子身上看到的,是自己的恐惧。

为人父母,是一生的修行。

只有保持开放的心态,认真聆听孩子的声音;更新科学的教育方法,在“术”的层面给孩子指引;不放弃自身精进,做最好的自己。

才能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和诚意,才是对孩子最好、最宝贵的“言传身教”。

生命就是不断在实现中,从内部打破自己的过程。

逼自己,走一步,再走一步,就能走到很远的地方;

逼自己,好一点,再好一点,就能遇见更好的自己。

孩子的教育也是一样,为人父母,我们能做的,就是引导他们逐渐发现更好自己的过程。

人的潜力是无限的,而握有开启潜力钥匙的人,就是父母。

希望所有的孩子,都能获得真正有价值的素养教育,都能在被看见、被尊重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策划 | 六记

编辑 | 鱼甜

主播 | 一朵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家庭教育、亲子关系、成长心事,都被它讲透了
中国式礼貌对孩子成长是否有益?父母要了解孩子内心,避免娃抗拒
咆哮虎妈蔡美儿:咆哮教育实际是一种溺爱
中国式家庭教育
【转】 中国式家庭教育
“它有多可爱,她就有多可怕。”这部没能上映的迪士尼动画,揭开了无数中国小孩的噩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