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黄渤“好男人”人设崩塌!妻子一句话戳破真相:你是爱我,还是可怜我?

什么样的男人才是女性梦寐以求的好伴侣?

有人觉得需要事业有成,有人觉得需要对婚姻忠诚,有人觉得需要体谅妻子,有人觉得需要参与养育孩子。

黄渤在《打开生活的正确方式》里饰演的边亮就是集齐了以上优点的好男人。

然而,结婚十几年,他的妻子却说跟他在一起很痛苦,求着他离婚。

这究竟是为什么?好的伴侣却为何经营不好婚姻?

从这对夫妻的故事里,或许我们能得到一些启示。

真心为她好,为何会成为她的负担?

边亮和付心童是大学同学,结婚后,因为儿子体弱多病,付心童只能辞掉工作专心照顾儿子,边亮则把收入交给付心童打理。

原本生活可以平静的过下去,可接二连三的巧合与打击突然而至……

即将被提拔为副总的边亮,突然空降了一名顶头上司,令人意外的是这女上司居然是他的前女友,有意无意的跟他走的很近。

付心童看在眼里,尽管边亮再三强调只是同事关系,但在得知女上司是丈夫前女友后,这根刺还是扎在付心童都心里。

另一边,付妈妈得了阿尔茨海默症,很快离世,付心童悲伤过度,患上了躁郁症。

边亮白天忙于工作,回到家都陪着妻子,尽力逗付心童开心。

她晚上睡不着,他就陪着她不睡觉;

她发脾气,他就笑脸相迎;

知道她喜欢鲜花,他就在家里摆满鲜花;

知道她想儿子,就提议让住校的儿子回家住。

没想到这样无微不至的照顾,没有换来付心童的好转,反而激起了她的反感。

这天,为了鼓励付心童出门散心,边亮特意安排了她和儿子的单独出游。

担心被儿子知道自己生病,付心童只能强打着精神同意赴约。

不料却在路上遇见了大塞车,焦虑万分的付心童负面情绪达到了顶峰,躁郁症发作,被送到了医院。

患病的事情再也瞒不住了。从医院回到家里,付心童支开儿子后,终于彻底失控。

“每天早上醒来,我都觉得好累,因为我要面对你对我的关心,对我的照顾 ,我如果不赶紧好起来,我就是一个罪人,我就会让你更辛苦。所以光是面对你,我都觉得快崩溃了!

面对付心童的控诉,边亮内心既委屈又无奈,自己为了让她快点好起来,什么都不管不顾了,换来的为何是这样的结果?

其实,边亮没发现,在这段关系里,他一直都是高高在上。

换房子,不管房贷压力,说换就换,买完不管,装修扔给妻子。

辞职和打算带着全家去海南定居这种大事,他也没有和妻子商量过,只是最后通知,结果付心童终于下定决心要去海南时,他说不去就不去了 。

争吵中,付心童说:

“你是爱我的吗?我觉得你可能是爱我的。但是你为什么不早一点爱我呢?你现在来爱我,我觉得你这不是爱我,你是在可怜我,我不要你可怜我!”

直到这一刻,边亮才终于知道,自己顶着“爱与理解”的帽子,做出的那些自以为都让步与牺牲,对妻子来说早已成为一种“酷刑”……

蒂芬·卡普曼,曾提出“戏剧三角形”模型:

人们遇到一个问题时,只能用三种身份来看待它,受害者、迫害者、拯救者。

很多时候,在亲密关系中,我们无形中就会充当拯救者的角色,一旦对方受到伤害或处于弱势,就想要救对方于“水火之中”。

然而,可能我们自己都没有发现,这种帮助、拯救是居高临下的,是带着“只有我能帮你”“你看,我可是在救你”“你需要我拯救”念头的,亲密关系也因此开始悄悄失衡。

为什么我们想要“拯救”伴侣?

当我们在关系中自动套入“拯救者”角色的时候,像边亮一样,往往觉得自己在牺牲,在付出,甚至是忘我的。

宁愿忽视自己的需求和伤痛,也要去关注伴侣的伤痛,这是为什么呢?

《爱的艺术》一书中提到:忘我的本质可能是自私。

当你重视伴侣的伤痛多于重视自己时,也许是因为还没做好面对自己的伤痛的准备,却期待用对方的改变来证明自己。

曾经有个来访者叫小林,她的丈夫是个“双面人”。

在外收起自己的情绪,把好的一面展现出来,显得自信乐观。但只要一回到家中,他的悲观就跑出来了,经常长吁短叹,觉得自己什么事都做不好。

小林觉得只要她努力帮助丈夫,就一定能够扭转丈夫的心态。

她开始调整自己与丈夫的沟通方式,只说肯定对方的话,即使对方态度不佳,她也忍着情绪;

她还给丈夫制定了改变计划,拉着丈夫一起学习心理学知识,让丈夫每周和自己交流心得。

但是,这样坚持一段时间之后,丈夫的情况不但没有改善,反而对小林的态度越来越差,而且经常说小林不尊重他,过度干涉他的生活,跟她一起生活很累。

在丈夫的一次抱怨中,又委屈又愤怒的小林彻底失去了耐心,把自己对丈夫的不满一股脑地倾诉出来,丈夫听后失望至极,向她提出离婚。

小林很痛苦,哭着向心理咨询师求助:我为丈夫做了那么多,为何他一点也不领情?我做错了吗?

在经过深入的沟通后,咨询师发现:小林执意“拯救”丈夫的背后,藏着自己的童年创伤。

小林从小是留守儿童,父母只在春节才会回家。爷爷奶奶忙着干活,既没时间陪她,更不会关注到她的内心和情绪,所以她一直非常孤独。

走入亲密关系后,小林的创伤并没有愈合。看着丈夫被情绪折磨,唤醒了小林对于曾经自己被忽视的恐惧,所以把这一份期望投射在丈夫身上。

在她的潜意识里:自己是过来人,一定能够给到丈夫帮助,所以要求丈夫按自己的方式去改变。

这其实这是对自我的一种补偿,她期待改变的不仅仅是眼前的丈夫,还是那个曾经被忽视,情绪找不到出口的自己。

在咨询师的指引下,小林不再强求丈夫情绪稳定,而是选择了接纳和默默陪伴。她开始慢慢把关注点放回到自己身上,聆听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正视自己内心的缺失。

现实中像小林这样的情况并不少:

从小没有感受过家庭温暖的人,可能会更热衷于帮助伴侣去解决和家人的关系;

自卑胆小的人,可能会更愿意鼓励伴侣走出舒适区,去迎接更多的挑战;

受过巨大伤痛的人,可能会更迫切地想要帮助伴侣走出伤痛,重拾信心。

正如稻盛和夫所说:“人生的一切,都是自己内心的投射。”

而想要分清到底是谁有创伤,谁需要被疗愈,则需要我们多一份觉察。

由“俯视”转为“平视”,做滋养型伴侣

当你认为伴侣需要疗愈的时候,那个“拯救者”冒出来的时候,你首先要做的事情是放弃拯救他的想法,然后向内看。

具体可以这样做:

第一,记录情绪,了解自我需求。

你的经历影响你的认知,当你认为伴侣需要疗愈时,说明你对他的痛苦感同身受。

你可以在这种感受出现的时候,把它记录下来,比如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是对方告诉你的,还是你有过相似的经历?

把这些写下来,你就会对自己的认知和思维有一个详细的了解,慢慢就能找到问题的根源了。

第二、调整自己的认知模式。

德芬老师说过:“一个人之所以一直感到痛苦,是因为这份痛苦背后是有好处的。”

如果伴侣的伤痛确实需要疗愈,他自己就会想办法去改变,根本不需要他人来操心。而如果他并没有要改变的行动,说明他暂时还不需要改变。

在你想要付诸行动之前,要把他摆在平等的位置上,了解她的需求,去先跟对方聊一聊,听一听对方怎么看待他自己的问题,是否希望得到你的帮助,需要什么样的帮助。

第三、做婚姻的好评师,而不是差评师。

罗杰斯说:“爱是深深的理解和接纳。”

当你觉得伴侣有问题时,相比让伴侣去改变,不如试着去理解和接受。

每个人都会有不足,你可以尝试着把这些不足看成是伴侣身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如同他的头发、四肢,有了它们,伴侣才是完整的。

如果伴侣是个自卑的人,你就感谢他勇敢地跟你在一起;如果伴侣是个脾气暴躁的人,你就感谢他愿意为你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

当你不断地用正向、积极的语言去肯定对方时,你的内心也会变得更加阳光积极、有力量!

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在亲密关系里与伴侣互相成长,成为能滋养对方的另一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什么样的女人,最容易成为男人的灵魂伴侣?
《亲密关系》读后感(续 1)
如何保持爱的魔力[爱情心语]
永远不要在伴侣面前,随便说这3句话,切记
32年观察192对夫妇:最好的夫妻关系,不是不吵不闹,而是......
“凌晨三点的北上广,最适合离婚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