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妈妈患“绝症”被儿子“抛弃”,全网泪崩,可她却笑了……

本期主播丨杨枪枪

知乎上看到一个问题:

面对年仅46岁的阿兹海默症妈妈,我该怎么办?

提问者是一名17岁的职高高二女学生,她还有一个10岁的妹妹。得知妈妈会慢慢神志不清、记不清谁是谁,她无助极了。

最让人心痛的是妹妹问她:“等我像你这么大了,妈妈还能来给我送饭吗?”

她不知道如何回答,也不知道该怎么办,只能一天天硬撑下去。

同样的一幕,发生在电影《脐带》中,妈妈步入阿兹海默症晚期,已经完全神志不清。

儿子阿鲁斯摊上同样的担子,他却没有硬撑,而是选择了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让妈妈和自己都得到解脱……

他带妈妈回家,直面难以割舍的爱

妈妈患病后,一直住在大儿子家,某天,她突然给阿鲁斯打了一个电话,只说了三个字:

“你是谁?”

阿鲁斯放下北京的音乐事业,风驰电掣来到哥哥家。

原来,妈妈的心智已经退化成婴儿,不但记不得他是谁,还在墙上乱涂乱画,把尿抹在哥哥的脸上。

负责照顾妈妈的哥哥压力很大,妈妈太闹腾了,为了不影响孩子学习,他不得不让孩子寄宿学校;

而且妈妈脾气不好,邻居来敲门,她把人推摔了,为了赔钱,哥哥卖掉了唯一的车。

为了减轻哥哥的负担,阿鲁斯决定带妈妈回到她念了很久的“老家”。

妈妈很“调皮”,看到什么感兴趣的花花草草,就会像孩子一样狂奔而去,害得阿鲁斯到处找她。

为了防止妈妈走丢,他用一条长长的绳子,拴住妈妈和自己的腰。

而就在某一天,妈妈在河边载歌载舞,眼看快掉下去了,阿鲁斯一扭腰把妈妈拽回来。

那条绳子看起来像一条长长的“脐带”,把母子二人连成一个人。

阿鲁斯和妈妈之间,似乎也蔓延出一股难以割舍的粘着感,他甚至为了照顾妈妈放弃回北京。

仿佛精神上也连着脐带一样,无论相隔多远、发生了什么,都紧紧缠绕着彼此。

而阿鲁斯和妈妈都没有发现,这份“脐带”般黏着的爱,来自于一种继承。

阿鲁斯的妈妈一直记得,自己曾经和父母在一棵大树下拍照。

她记得那棵树的样子,记得去往那里的路,唯独忘记,她的父母早已过世了。

某天尿床后,她抱着阿鲁斯哭喊:“爸爸,你终于回来了”。

阔别几十年,内心压抑的思念也没有褪色。她的“内在脐带”,依然紧紧缠绕在自己的父母身上。

如今,这根曾长在她与自己父母身上的脐带,被阿鲁斯捡起来,绑在了自己身上。

表面看似“亲密”,另一面却是令人窒息的“束缚”。

放手之后,母子都找到了自己的归处

很快,在日积月累的相处中,阿鲁斯与母亲的关系,从亲密变成窒息。

在影片中,目睹阿鲁斯用绳子绑住妈妈的女孩,指责他太自私:“你能拴住她一辈子吗?”

事实证明,女孩的话是对的。哪怕拴着绳子,母亲也仍在闯祸:

看见别人的新衣,非要穿、非要买,怎么劝都不听,阿鲁斯只能不停道歉;

自己熬的酥油茶加了太多盐,却质问阿鲁斯“这茶谁熬的”,赌气不肯吃饭。

慢慢的,阿鲁斯也像哥哥一样丧失耐心,没住几天就带妈妈回了哥哥家,但妈妈死活不肯下车。

他只能一个人上楼,结果偷听到嫂子在发脾气:

“因为你妈,孩子都不能住在家里!你就不能让阿鲁斯留下吗?”

回想起妈妈在墙上乱涂乱画、用尿泼哥哥那一幕,阿鲁斯于心不忍。

让已婚的哥哥来照顾妈妈,早晚会把哥哥的生活搅得鸡犬不宁,单身的自己至少“一人吃饱全家不饿”。

于是,他又把妈妈带回了草原,但妈妈并不想和他生活在一起,她已经认不出他了。

阿鲁斯难过得哭了,妈妈问他:

“小伙子为什么哭?哪个姑娘伤了你的心?她不爱你了吗?”

阿鲁斯说:“她会一直爱我,但她已经忘了我了。”

阿鲁斯口中的“她”正是自己的妈妈。

但,妈妈真的忘了他吗?阿鲁斯慢慢发现:

妈妈不记得眼前的自己是谁,却还记得自己刚生下来时,全身通红的样子有多可爱;

她翻箱倒柜找出了自己用过的旧琴,多年前他就不要这把琴了,没想到妈妈一直留着。

她认不出谁是谁,却记得关于他的一切。

这让阿鲁斯有所释怀:妈妈很爱他,只是不可挽回地走上一个他无法同行的人生道路。

早晚,他们会渐行渐远。

阿兹海默症让妈妈越发糊涂,阿鲁斯决定:趁妈妈还有意识,带她回到她和父母一起拍照的那棵树下。

与父母团聚,是妈妈最大的心愿。

这一趟旅程,原本的终点是为了满足阿鲁斯妈妈的心愿。

却没想到,让这对母子不由自主地走向分离。

妈妈彻底忘了一切。

她开始出现幻觉,半夜看到窗户外面“爸爸妈妈”来接自己了,差点抛下一切跟“爸爸妈妈”走;

而阿鲁斯牵挂的事情也越来越多。

他在旅程中邂逅了情投意合的姑娘,也找到了新的人生方向:在草原上做音乐。

妈妈走的路,阿鲁斯无法同行;阿鲁斯走的路,妈妈也跟不上。

这让阿鲁斯意识到:他们母子俩虽然连着“脐带”,但到底是两个不同的独立个体。

妈妈病了,她眷恋早已不在这个世界上的父母,眷恋阖家团圆,眷恋一蔬一饭,而阿鲁斯正在年轻之时,他眷恋音符,他憧憬心爱的姑娘,眷恋未完成的梦想。

两人眷恋、憧憬的东西早就不再一样,哪怕再用“脐带”绑缚在一起,他们也无法真正融合,活出快乐。

于是,他斩断了连在妈妈和自己腰间的那根绳子。

“脐带”断了,妈妈一个人走向远方,她转过身向阿鲁斯挥手告别,带着满足幸福的微笑……

走出亲子粘着状态,活出真正的生命

这个世界上,每一位独立的个体,都有属于自己的心灵归处。

就像《脐带》里,阿鲁斯看着妈妈在草原上载歌载舞,他知道,这才是妈妈的心灵归处。

于是,他把妈妈留在了草原部落里,独自骑着车,找到妈妈念了很久的那颗大树。

那是一棵半枯半荣的大树,枯萎的一半,就像妈妈衰老的残年;繁荣的一半,就像阿鲁斯强壮的盛年。

它们来自同一个根,却可以完全活出不同的样子。

这恰恰也寓意着孩子与父母的爱,最终指向的正是分离。

阿鲁斯看见了它,于是挥手斩断了那根“爱的脐带”。

电影最后,阿鲁斯的妈妈笑着走向草原,意象式表达了与父母课题分离的命题。

就像那句:

亲子间最好的爱,其实是一场得体的退出。

子女退出父母的世界,不甩锅,不纠缠,不怨恨;

父母退出子女的世界,不控制,不入侵,不干涉。

怀揣对彼此的爱,成全对自己的爱。

与父母分离,需要勇气,更需要一份透彻的认识:

分离是为了更好的爱自己、爱父母。

斩断亲子之间的“精神脐带”,我们才会意识到:

TA不只是我的爸爸、妈妈,不只是我的儿子、女儿,也是一个有独立想法、喜好、愿望的人。

我们才会开始思考:如果我们不是彼此的父母和孩子,还能以怎样的形式相处?还能以怎样的方式相爱?

分离之后,双方都会重新认识亲子关系,试着不作为父母子女,而是作为一个人,去尊重、理解和关怀对方。

这时,亲子之间才会拥有真正亲密稳固的依恋,和真正健全的爱。

放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却是每个人都必须要做的事。

分开之后,父母目送孩子,孩子目送父母,终将各自找到自己的心灵归处。

策划 | 鱼甜
编辑 | 鱼甜
主播 | 杨枪枪
图片来源:电影《脐带》,若有侵权联系即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3月,终于等来了这样一部“良心”国产片,电影的结尾,太惊艳了
《脐带》——今生的母子情缘,只能在湿润的眼眸里落下帷幕
《脐带》:当一个妈妈闹着要回家
为人父母最大的清醒:斩断青春期孩子的脐带
《脐带》:一首寄给母亲的送别诗
6分钟动画短片,没有一句对白,无数家长看完沉默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