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无条件自信”的人,都有一个会爱的母亲

彩晨是一名知名国资医药公司的产品研发总监,从新药在化验室中的无数次试验,到最后量产,她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她自毕业后就在这家企业工作,兢兢业业地干了十五年,才到了今天的位置。

随着公司启动上市计划后,她比从前更多了份责任和压力,原本药物研发就是个耗时耗力的苦差事,由于这份计划的启动,她将本就下班最后一个离开办公室的身影,自动调整为不到晚上10点不离开办公室。

办公室的年轻人看到领导如此拼命,自然不敢准时下班更不敢请假。时间久了,彩晨不知不觉间积累了很多下属的怨怼。

终于,彩晨的领导在大家隐晦的呼声下找她谈了次话。

这对彩晨来说是非常大的震动,因为从来她都小心翼翼地处理各方面的关系,工作以来,只要领导的意见就是她的最高指示。

她和以往谈工作一样,红着脸听完了领导的意见,表示一定会好好处理好与下属的关系。

从那以后,彩晨一到下班时间就把同事们轰回了家,然后由于工作的压力,又常常把自己的下班时间拖到深夜。

对工作的投入自然会影响家庭的时间分配,先生也从最初的怨声载道,到慢慢的情感疏离,两人已经很长时间不交流彼此的心情,算起来,这种室友的关系也已经持续了将近两年多。

心灵空虚的彩晨在仅有的空余时间开始学佛,但学佛后的规矩更是把她压得喘不过气来,无论做什么,她都感觉自己不符合佛法的教诲,从而又需要花很多时间去忏悔。

当她与我聊到自己为什么如此注重事业表现时,她也一度陷入迷茫,她回忆起每次当领导肯定她的工作时,她的第一反应都是他说的是不是真的?她内在总有个声音说:

“领导不了解我才这样说,等到了解我了肯定会发现我的不好,所以我要更努力才行。”

当我们共同工作几次,她触碰这个声音时,我请她闭上眼认真回想这个声音的来源。彩晨想了几次都做不到。

终于有一次,她在搞砸一场精心准备的演讲后,突然泛红眼睛说,当她失败的一瞬间,脑中响起了自己母亲的声音:你就是个废物,你什么也干不了!”

1

为什么有的人,总觉得自己不够好?

像彩晨这样优秀的女性,是我们身边随手可见的影子。她们往往事业卓越,位高权重。

靠近看她们,会发现她们有很严重的集体主义情结,即很容易放弃掉自我去满足集体的利益

同时,她们的成绩也是出自于自我的奋斗,仿佛她们有个内在极其严苛的超我,时时监督着她们。

即便自己的婚姻关系并不理想,她们也不敢提出离婚,面子是她们决策问题的关键。

总体来说,这样的女性在中国特别多,她们超敏感、易害羞、道德感方面,对自己要求极其严格,由于这些特质往往在事业上会有所建树。同时也受困于这些特质,在年近中年时,不堪事业、家庭和身体的压力,而倍感焦虑和无力。

我们把这一类人的人格特质称为“害羞自恋人格”。而这样的人格特质,追其根源,都会发现她们的生命中母爱是缺失的,确切地说,缺失的是慈母之爱。

当一个女人心中充满着“我是不被人爱的”“我是被人嫌弃的小女孩” 这样的视角看待自己时,她自然会为了被爱和足够好而付出更多。最初的这个评价,往往是她与母亲的互动中留下来的。

如果回到这个女人的成长背景,我们会发现,她的母亲不是不爱她,只是不是“慈母”般地爱她。

那些被母亲看见的镜映、犯错后的抱持以及取得成绩后的嘉奖,在这些母亲身上都没有体现。而这样的母亲,奶奶辈的很少见,她们大多是70-80后的母亲。为什么呢?

2

时代背景下的严苛母亲

这类人格特质的人,在他们母亲身上往往能看到如下几点:

1.自己有着不如意的婚姻

在1950-1980年左右,大部分婚姻具有更多的经济功能和利益功能。最早地主家的女儿要嫁给工农子弟兵才能保命,到后期为了分套房嫁个不理想的丈夫都大有人在。

这样的婚姻,自然生了很多的怨怼甚至仇恨。带着这样的仇恨,母亲会这样对女儿说:“我这辈子没什么指望了,就指望着你出人头地。”

一个被长期这样洗脑的女儿,活得不是自己,是拼尽全力在活母亲的生命。

2.英雄文化的过度曲解

我从小就听自己的母亲说起“草原英雄小姐妹”的故事,她们那代人的认识里,为了保护国家财产牺牲自己,是自我价值最大化的体现。

而且很多这样的母亲受到那个年代育儿法的普及,就是不能太“惯”孩子,于是孩子哭得声嘶力竭时,正确的做法是让她哭直到她认错,或者哭累了为止,孩子千万不能抚慰。

本着这样的意识,这些母亲也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中去,只有牺牲自己为了集体利益才是唯一正确的事,这个牺牲里也包括自己的孩子。

所以,70-80后的母亲很少有全职母亲这一说,不仅仅是经济压力的问题,更多的是“为了集体利益”的英雄情结作祟。

3.对女性身份的不认同

很多这样的母亲的成长经历中,自己的女性身份在原生家庭中并不被接纳,很多这样的母亲的名字都被叫“招弟,迎弟”等。

也许她们的母亲,在成长中也一直灌输“女人是没用的,女性身份是次等的”这样的概念。

3

没有被充分爱过,如何爱自己?

近几年心理学的普及,我们经常听见自恋这个词,它是美国人发明的。

而美国人的自恋是追求个人理想和成就,而这样的母亲追求的,却是拼命工作,而不被别人看不起的理想,它们的本质驱动完全不同。一个是出于自信,一个是出于恐惧。

现在,把以上所有特征汇集起来,一个不认同女性身份的女人,在一个自己不满意的婚姻里生活,转而去集体中追求自己的英雄情节,那想象一下,她的女儿能得到什么?

情感上被忽略;

为了别人委屈自己的心态;

不断以外在成就证明自己的模式;

超高标准的内化超我,总是处于敏感的自责中。

其实我相信,这样的母亲不是个案,彩晨也不是独例。由于时代的特征和意识的影响,这样的母亲已经成为一代国民的特质,而被这样哺育长大的我们,也成了很大一部分优秀女性的国民特质。

可生活的不幸福啊,怎么办?

因为源头在于没有被慈爱的母亲呵护过,而现在如果再去问母亲要爱是不可能的,一方面这样的母亲年事已高,无法接受这样的理念,就算能接受,她们也是那个缺爱的女人,无法发展出自己都不会的能力给你。

有一个直接的途径,就是成为一位好妈妈。在孩子受挫时给予抱持,得到成绩后给予鼓励和肯定。

在每次跟孩子互动的过程中,给了孩子与自己童年不一样的情感体验时,这也在一定程度上给自己一个不一样的童年,就好像小小的自己重活了一遍。

时间久了,心理上便慢慢不跟自己这么较劲,不再无止尽地要求自己,就像一朵花,根茎慢慢有了营养,它开得便不那么用力和费劲,只是顺其自然,顺势而为。

此外,最近几年流行一种内在小孩的说法,各位不妨一试。你可以将自己分离开,当内在脆弱升起时,自我的一部分扮演慈母,去抱持受伤的那个自己。

比如像彩晨这样被领导批评的时候,先别急着下意识地去证明自己,而是想象自己是个被批评的孩子,自己作为母亲如何安慰自己,自己对自己把那些话说出来。

这个过程,不但补偿了自己没有得到过的母爱,也可以发展出自己慈母之爱的能力。

慈母之爱的缺失,并不代表着我们一定要变成自己内在孩童的严厉母亲,更不代表自己不能成为一位慈母。

我们这代女性,知识积累都够了,也在努力让自己生出许多智慧,但“爱”这个我们不熟悉的东西,还需要我们自己想办法去学习。

···

作者:周丽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干货 |《拥有一个你说了算的人生》19条建议
我们的时代为什么缺乏慈祥的母亲?
人格成长:从神入的共振,到恰到好处的挫折
对“自体”的再认识:一种自体关系心理学的视角
原创 |你的男人是男人吗?
月亮与金星的相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