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结婚10年,比单身还孤独”:比起爱和性,满足这一点的婚姻才更幸福

本期主播丨朗溪

不被看见,是怎样一种体验?

昨天晚上跟老公大吵了一架,其实不是因为啥大事儿。
临睡前,我告诉老公自己每天晚上没办法安心躺着看书,因为要从温暖的被窝里爬起来关灯,觉得好冷。
老公急匆匆地从客厅跑进房间,不痛不痒的甩给我一句“那你就起来关呗,能有多冷啊!”
本来心里还算平静的我,听到这句话,当场就“炸”了,痛斥老公情商低、不知道心疼人:
“我是管你要别墅还是要豪宅了?不就是要你帮我关个灯吗?你怎么这点小事都不愿意帮我做?”
老公听我这么一说,火也上来了,随着争吵的升级,他“哐当”一声重重关上门出去了。
屋子里一下子静了下来,只留下裹着睡袍、披头散发的我,坐在沙发上默默流泪。

结婚十多年,我已记不清这是多少次吵架了,但发这么大脾气在最近这段日子还是头一回。
  • 这些年,老公忙于创业,很少陪我,也鲜少顾及我的感受;
  • 每次想跟他聊点什么,他要么喊累推开我,要么自顾自躺在床上刷手机;
  • 我平时的小抱怨和负面情绪,更是不能向他提及,只要吐露半个字,他立马不耐烦……
说实话,这些年的婚姻生活,我总感觉活在另一个孤独的世界,这样的日子过得很累,但我不知道该怎么办?
这是最近发生在读者c身上真实的经历。
一个在婚姻中渴望被关注的妻子,向丈夫提出一个“关灯”的请求,最后因为丈夫的冷漠、无视和不理解,爆发了一场巨大的矛盾。
其实在我看来,这位妻子实际上是发出了一个邀请,让丈夫有机会了解到她的需求,也是一个促进亲密关系的大好时机。
可是丈夫的回避和“看不见”,让妻子长期“不被看见”的委屈和愤怒,在被丈夫拒绝的那一刻彻底爆发。

我们总是一边受伤,一边渴望
读者c的经历并不少见。
生活中的你、我,还有很多人,我们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渴望被关注、被看见,因为看见,才能产生链接、产生爱。

遗憾的是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时常遭遇的却是不被理解、不被看见:
比如,小时候手指被割伤了。
你很害怕,赶紧跑回家告诉妈妈,你一边哭,一边举起小手对妈妈说道:“妈妈,我的手割破了,划了一条口子在流血!”
可这时的妈妈,却自顾自地在厨房忙活,没看你一眼,你感觉自己如同一团空气,还不如蒸锅里的那些白馒头重要。
再比如,你青春期第一次来例假。

你肚子疼得打滚,打电话寻求妈妈的帮助。

但妈妈只顾着忙自己的工作,忙着和爸爸吵架,没有腾出一点时间关心你,带你去医院做个检查,或者帮你做个热敷缓解疼痛,反而还抱怨你“麻烦”、“事多”……

在我们记忆深处,有太多这样的经历。
时间久了,这些“被忽视”、“被拒绝”的体验会累积成伤,最后在我们的潜意识层面形成一个固化的观念——与人建立亲密的关系是痛苦的事。
于是,我们选择远离人群,孤独地做自己。
  • 为了逃离父母,我们翻山越水,选择离家最远的城市读书、工作;
  • 为了逃离亲密关系,我们忙于工作,找各种理由拒绝和伴侣沟通……
但即便逃得再远,我们内心也仍有迷茫、无助的时刻。我们依然会不自觉地渴望关系,渴望与人建立深度链接,渴望被人真正理解和看见。
就这样,我们都在一边受伤,一边渴望着。

被看见,治愈才有可能发生
所以你相信吗?我们每个人现在的样貌、行为模式其实并不是“天生”的,很大程度上是被后天“塑造”的:
被理解和接纳过的人,会开始接纳并理解自己;
被赞美和肯定过的人,会开始变得更加自信;
被疼惜重视过的人,会渐渐懂得爱自己;
但如果人生的际遇中,有那么一段重要关系让你在敞开自己的过程中“伤痕累累”,你就会重新退回到自己的壳里,给自己的“心门”上一道锁……
更扎心的是,被伤害过的人,就算他日缘分将至,遇到了另一个愿意走进你内心世界的人,第一反应不是建立关系,而是用曾经从对方身上“习得”的方式去破坏关系。
比如,我的一位来访者F,曾因遭遇初恋男友“劈腿”,心如止水,几年都不敢谈恋爱。
后来好不容易遇到一个真心喜欢自己的男人,却没好好把握住这段关系,反而各种“作”,最后鬼使神差地“劈腿”前同事,失去了这个爱她的男人。
很多时候,我们就是这样,一边渴求爱与温暖,一边人为制造伤害,直到彼此热情耗尽,对方因失望而离开。
“被抛弃”的你一次次在这种“强迫性重复”中体验所谓活着的感觉,苦苦等待那个能真正看见自己的人。

那如何破局呢?关于这个问题,我分享一下某次个人体验的感受:
那是一个晴朗却寒冷的午后,我带着满肚子的委屈去见我的咨询师。
每次和她见面,我基本上都是那个最先开口说话的人,那次的50分钟,我提到了自己写作上的困难。我向咨询师抱怨,自己感觉被掏空了,心中有千言万语但无法通过文字表达,感觉非常痛苦。说着说着,最后忍不住眼泪就顺着脸颊流淌下来。
坐在我对面的她没有插话、没有打断,只是静静地听我诉说。
那一刻,我在那份等待的安静中体验到的是被关注、被接纳、被允许,而不是被忽视、被指责、被贬低。
我感觉自己内在那个受伤的小孩被对方看见,并且稳稳地“托住”了,感觉很安全。
等我的情绪慢慢平复下来,自己抽出纸巾拭去眼角的泪水,又重新回到了之前平稳的状态。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因为不敢面对脆弱的自己,所以面对内心的伤痛总是选择回避、逃离。
当你在关系中,被另一个生命看见,被“稳稳托住”的那个瞬间,那些无法言说的伤痛和不被理解的压抑,就会得以释放。
那时,你内心会借由新的体验获得某种完整感,治愈也才可能真正发生。

学会看见自己,才能真正疗愈自己
很多人找咨询师是因为在亲密关系中受挫,感到需求不被满足。
· 比如男性会抱怨妻子不够体贴、温柔,不能理解自己在外打拼的艰难,
· 而女性则会抱怨丈夫不够耐心、不够浪漫,不能包容自己在生活中的偶尔抱怨。
但说到底,无论男女,我们都在找那份同样的感觉——被看见、被接纳。
这是人性的共通之处,我们都渴望关系、渴望被爱,只有在感觉放心、安全的关系中,我们才能卸下面具和盔甲,全然地做自己。

然而这样“丢盔弃甲”地做自己,本身就是一场冒险活动,因为当你信任一个人时,也就赋予了他伤害你的某种“特权”。但无论是咨询师,还是你身边的重要他人,都不可能24小时围着你转,及时满足你的各种需求,总有一些时刻会忽略你,甚至看不见你。
这种关系中的“挫折”是我们每个人注定要去面对和承受的。
所以我们与其更多地期待他人看见自己,不如向内看、向内求,学会自我看见,成为自己的“知心人”。
第一,去看见你内在的“阴影小孩”,并安抚他。
我们每个人的内心都住着一个“受伤的小孩”,也可以称其为“阴影小孩”。他是我们人格的记忆,也是潜意识的组成部分。这部分受伤的心灵存储着童年经历的恐惧、害怕、担忧和困境。
如果我们选择无视他,就越会被消极信念和负面感受所“裹挟”,离自己的中心越来越远,更加看不见自己,而疗愈的第一步,是去看见你内在的“阴影小孩”,像父母一样伸开双臂去拥抱他,感受他内心的恐惧、害怕与担忧。
然后温柔地告诉他:宝贝,我终于看到你了!别怕,我会一直陪伴你、保护你!
第二,鼓励内在的“阳光小孩”,寻找正向资源。
无论经历过多少伤痛,我们的童年一定不会是完全“灰色”的记忆,总会遇到一两个真正爱我们的人,留存一些安静、快乐、欢愉的片段,这部分记忆被心理学家称为我们内心的“阳光小孩”。
为了固定和内化“阳光小孩”的状态,你可以尝试着做以下练习:
找一张白纸,在上面画一个“彩色”、“漂亮”、“愉悦”的小孩,然后把另一位非常信赖的长辈(父母、祖父母或老师)画在旁边,并列出你内心积极的核心信念、价值观、优点及拥有的资源(好朋友、工作、健康的身体等),把这些一一写在“阳光小孩”的身边,大声念出来。
然后利用所有感官去感受内在,体验这些“正向资源”赋予自己的力量。
第三,面对现实困境,退后一步做自己的“观察者”。
在现实困难面前,不要急于解决问题,更不要急于逃开或回避,而是要学着退后一步做自己的“观察者”,去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是什么导致了眼下的困境。
因为改变的基础在于,一个人能够意识到实际状态,并且接受它作为事实。只有当我们和自己保持一定距离,才能为觉察和思考腾出空间,否则就处于当局者迷的状态,只能看到外面的世界,看不到自己。
而选择从观察者的角度来看,我们可以从外面看到自身。
当这种“自我看见”不断叠加,你的内心会逐渐趋于稳定,力量也会越发强大。倘若生命中再次经历痛苦与挫折,就会有更多的经验去面对,在每个艰难的时刻和自己坚定地站在一起。
从此,你便学会了真正的爱自己,这才是真正的治愈。

策划 | 阿葭西

编辑 | 花花

主播 | 有声书主播,喜马拉雅搜索:主播朗溪.

德芬老师曾说:

“觉察和自醒是一切成长的开始,
快乐和幸福的真正途径是向内看、向内探索,

取悦自己,而不是取悦他人。”

因此,我们决定做一次

今日话题

亲爱的,在各种关系中,你曾经有过不被看见的经历吗?你是怎么走过来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疗愈内心,遇见最好的自己
​心理学:别高估男人的智商,你的心思他真的猜不到的。
最好的夫妻关系,都符合这3个特征
如何挽回婚姻,婚姻高危期,挽回婚姻最正确的方法
人到中年,不管夫妻感情多好,都要留这3个心眼,这是真智慧
秋天的千岛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