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当你身边的人出现心跳骤停:行动原则与期望、现实

今日话题

当身边的亲人心跳骤停,我们该做什么?还要有什么样的思想准备?

2021年11月21日,也就是前不久,大约凌晨3点多钟不到4点,我接到一个电话,让我非常的绝望,就是我自己亲爱的父亲心跳骤停了,是我母亲打过来的电话。在发现时,他已经进入了一个昏迷状态,实施了15分钟的心外按摩的复苏抢救,也叫CPR,终于等来了120的急救队伍,心电图显示一条长长的直线,自主循环没有恢复过来,所以宣布了死亡。

带着悲伤,我思考了以下几个问题:

  • 每年有多少人会出现院外心跳骤停(OHCA)?

  • 能恢复自主循环(ROSC)的比例是多少?

  • 能活着到达医院的比例是多少?

  • 能活着出院的比例是多少?

  • 高质量心肺复苏抢救(CPR)的要点是什么?

  • 决定抢救成功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 在尽力的现状下,我们还应该做什么?

经过大量的文献检索,一个残酷的事实让我非常的震惊。这是2020年发表在《重症监护》杂志上的一篇文章(图1),也是中国作者作为第一作者发表的文章。

 图1

在《重症监护》的这篇文章中,荟萃了460余万人的数据,也就是在全世界搜集大量的文章,最后找出460万人出现院外心跳骤停。他们分布在全世界四大洲,其中亚洲的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有55万人出现院外心跳骤停;经CPR能恢复自主循环的比例是22.1%;能活着送到医院的比例是15.6%;能活着出院的比例是4.5%。所以,这是一个非常非常低的数据,也就是说只有4.5%的人在院外抢救之后能存活出院。

图2

欧美的数据也相当惊人:美国每年有50万人出现院外心跳骤停;西方国家的CPR成功率及存活率分别为20%-30%及10%-15%。数据显示,有5.6%的人送到医院时有自主循环并清醒,他们的存活率是89%;有37%的人送到医院时有自主循环,但是仍处于昏迷状态,57%的人同时还需要CPR,30天后存活下来的患者中,47%处于无反应状态,19%严重残疾,32%大脑功能正常。

这给我们又提出一个话题,也就是说恢复了心肺功能后,如果忽略了大脑会带来后续的一系列后遗症,也就是说他要么一时没有办法恢复,要么就是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残疾,所以保护大脑非常重要。

高质量CPR

 图3

在这中间有几个关键的因素,其中一个就是实施高质量的CPR非常重要。美国心脏病学会(AHA)制定的CPR指南(图3)中提到,CPR首要的目的是通过胸廓按压,为冠状动脉供血,从而恢复自主循环,保障大脑及其他重要器官供血。冠状动脉是怎么来供血的呢?在按压心脏以后,血液被挤压到主动脉,主动脉的压力超过右心房,就可以为冠状动脉供血,从而恢复心脏的自主跳动,恢复自主循环。

高质量的CPR是以每分钟100-120次的频率持续心外按摩,幅度要达到5公分。同时,要让胸廓充分的恢复,不能将重量压在整个胸腔上而影响胸廓扩张,而妨碍血液回流。要知道高质量的胸外按摩,也只能将30%-40%的血流恢复,然后将其供应到冠状动脉及大脑。因为多数心源性心跳骤停时,循环中的血液富含氧气,所以不必要实施口对口人工呼吸,不应打断高质量的心外按摩。

所以,新的指南给我们提供了这样的数据,它依据大量的循证医学数据提出来,在恢复循环之前供氧或者是外部通气的作用不大,一定是先用心外按摩的方式,让心脏跳动起来,恢复自主循环,再去补充氧气。

我们很多CPR抢救的教学,现在有一个误区就是口对口人工呼吸,当你抢救一个人的时候不要做口对口人工呼吸,需要的是每分钟100-120次胸外按摩,在胸骨的下1/3处开始胸外按摩,而且幅度要达到5公分。

研究显示,目前有很多的医疗器械辅助心肺复苏,但是只有心外按摩和电除颤是两个最经典最有效的抢救手段。家庭中不太会备电除颤,而且电除颤的主要作用是针对严重心律失常、房颤、室颤等。

黄金窗口期:5分钟

还有一个关键点叫5分钟黄金窗口期。大脑耐受缺氧的能力是最差的,当缺氧达到5分钟以上时,大脑就会有不可逆的器质性损害,大量的神经元可能就出现了凋亡。

 图4

发表在《军事医学研究杂志》上的一篇文章(图4),荟萃了57项研究,涵盖了2.9万个心跳骤停的患者。结果发现,在心跳骤停后实施CPR的窗口非常关键,如果在5分钟内实施CPR,成功率可以达到35%,在5-10分钟实施CPR的成功率只有13.6%,而10-15分钟及大于15分钟后实施CPR的成功率分别为5.8%和1.1%。所以,时间窗口非常重要,要及时发现并立即抢救。

公众对CPR成功率的误判

现在很多老百姓、非医务人员都在学习CPR,但是公众对CPR的成功率存在严重的误判。CPR的作用和公众的期望值到底有多大的差距呢?

发表在英国《急症医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对500多名英国公民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的被调查者认为CPR的成功率超过75%,期望值非常高,而现实中CPR的成功率实际上只有5%-10%。他们对CPR的了解是通过电视节目,现实和期望之间有一条巨大的鸿沟,公众对CPR有非常高的期望值,所以对 CPR复苏的成功率存在严重的误判。

我们能不能提高CPR成功率呢?现实是什么?我们看到的就是在院外心跳骤停的患者,现场恢复自主循环的比例是22%,活着送到医院的比例是15%,能活着出院的比例是4.5%。所以,及时发现,并进行高质量CPR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院内的结局也不乐观

这是在院外抢救,那院内呢?即使心跳骤停发生在院内,总体CPR的成功率也仅为15%-20%。如果是70岁以上的老人,以及心跳骤停发生在晚上11点到早上7点时,CPR成功率会进一步显著降低。所以,即使在院内,CPR的结局也不乐观。

尽力后的思考

最后,再回忆一下我父亲的整个经历。我父亲的意识丧失是母亲于凌晨3点左右发现的,母亲迅速找到了身为“介入治疗专家”的邻居刘医生,刘医生到现场以后,迅速地给我父亲做了生命体征的检查,结果发现心跳已经停止,大动脉已经摸不出跳动,随后立刻实施了CPR,但是自主循环一直没有恢复,直到120急救人员到场,发现心电图显示为持续的直线。

在这中间,尽管我父亲接受了高质量的CPR,但是仍没有机会被送到医院接受后续抢救,所以他就还没有落到这22%的抢救人群,更没有机会成为那4.5%的幸运者了。在此失去后续治疗机会的关键,是没有在5分钟的黄金窗口期及时发现心跳骤停。尽管是亲人在他身边,也很难在深夜发现心跳骤停的信号。或许这是心跳骤停复苏失败概率如此之高的关键因素,而及时发现心跳骤停及报警,是常规感知无法实现的,需要用上科学的手段。

即使像我父亲这样,自主循环恢复了送到医院,如果他没有恢复意识,成为植物人、导致重大残疾的比例可以高达78%,后续的护理及康复的任务非常艰巨。所以,我们要及时的发现,要有高质量的CPR,快速的恢复循环、恢复意识、保护大脑,是我们抢救心跳骤停患者的关键。

当然,我父亲已经88岁了,已经超过70岁的界限。同时他有非常多的基础病,特别是冠心病,包括两次放支架、一次搭桥,他的血管状态非常的差,在这种基础上,抢救成功的机会又大打折扣。但是无论如何,我们需要支持这样的原则,就是及时的发现心跳骤停这个信号,立即投入到高质量的心肺复苏抢救,主要的手段就是心外按摩,要以每分钟100-120次的频率,5公分的幅度,充分的去放松和按压,进行持续的抢救,不必采纳口对口人工呼吸,直到我们有更好的设备进入,包括除颤器和通气方式,让心跳骤停的患者能够快速的恢复自主循环,同时可以保护大脑。当然,可以用一些低温的方式保护大脑,但是循证医学并没有非常强的证据支持。快速恢复循环是一个关键点,送到医院进行抢救。

但是我们要做好准备,即使送到了医院,处于无意识状态的比例也非常高,在医院里30天之后出现植物人的状态,即使出院也有30%多出现严重的残疾,需要后续的康复治疗。所以,在整个心脏复苏的院外阶段、院内阶段和院后康复尤为重要。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目前我们抢救的成功率还是非常低的,加强这样的防范意识,同时及时发现并进行高质量的CPR,是弥补低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所以,在我父亲去世的整个过程中,我们没有遗憾,大家都尽力了。但是他的去世,对他的抢救,让我们有更深层次的思考,也让我有机会去系统的复习更多的文献。希望这些信息能传递给我们的朋友,传递给我们的观众,让大家能有这种意识,当你身边的亲人或朋友出现这种状态的时候,记住这几个要点:及时的发现、快速的投入抢救、高质量的心肺复苏。按压频率在每分钟100-120次,幅度5公分,直到120急救人员到场,实施除颤及其他辅助措施,及时送到医院。

但是,我们要做好思想准备,成功的比例仍然比较低。在这我也是心情非常沉重,但是通过这样的学习,也让我增加了一次学习和思考的机会,我愿意把这种信息跟大家分享,希望当更多的心跳骤停的现象发生以后,我们有更好的机会把他们抢救回来。

参考文献:
1.YAN Shi-jiao, GAN Yong, JIANG Nan, et al. The global survival rate among adult out-of-hospital cardiac arrest patients who received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 Critical Care,2020,24:61.
2.Perkins GD, Callaway CW, Haywood K, et al. Brain injury after cardiac arrest[J]. Lancet,2021,398: 1269–1278.
3.Meaney PA, Bobrow BJ, Mancini ME, et al.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Quality: Improving Cardiac Resuscitation Outcomes Both Inside and Outside the Hospital[J]. Circulation,2013,128:417-435.
4.GU Xiang-min, LI Zhi-hui, HE Zhong-jie, et al. A meta-analysis of the success rates of heartbeat restoration within the platinum 10 min among outpatients suffering from sudden cardiac arrest in China[J]. Military Medical Research,2016,3:6.

一个评估生活习惯好坏的小工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人人必读:2020心肺复苏指南解读,救命的新法则
震撼发布!!医生必须跟得上的心肺脑复苏知识点
【综述】院外心脏骤停体外心肺复苏的现状及未来发展
非专业人员对成人院外心脏停搏患者的急救 Lay Responder Care for an Adult with Out-of-Hospital Cardiac Arrest
院外心搏骤停患者死亡原因分析(一)
除颤与按压,孰轻孰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