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高原、低氧,你的身体在代偿

珠穆朗玛峰最高海拔8848米(最新测量数据为8850米),峰顶氧气稀薄,氧气水平接近人体耐受的极限。Hillary等人在辅助供氧措施的帮助下于1953年首次登顶,25年后Messner等人才在无辅助供氧的情况下登顶。

Grocott等人进行了一项实地研究,相关试验是在受试者逐渐适应高海拔低氧环境的情况下进行的,研究结果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

试验中,研究者采集了10名健康受试者在海平面和不同海拔高度(5300~8400米)时的血样,测量了直接暴露于山顶大气环境中的登山者的PaO2、动脉血CO²分压(PaCO2)、动脉血氧含量(CaO2)和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等指标。

结果显示,PaO2和SaO2与海拔高度成反比。随着海拔的升高,PaO2不断下降,但是SaO2却维持稳定,这是机体血容量代偿性降低的结果。血红蛋白含量及CaO2随海拔升高而增加,但在在7100米以上则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显示了在高海拔缺氧环境下人体反应和代偿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受试者在8534米的海拔高度时依然保持意识清楚,存在慢性低氧血症,没有出现高乳酸血症(平均2.2 mmol/L),说明在极高海拔及静息状态下,无氧代谢并不占能量代谢的主导地位,相反在这种状态下,乳酸也有可能是一种能量来源。在辅助供氧试验中,无辅助供氧的登山者的呼吸加深加快,通气适应反应更明显。撤除供氧后,在山顶呼吸空气状态下,辅助供氧者的PaO2水平要低于无辅助供氧者。

研究者表示,在低氧状态下,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升高可能与通气-血流比例失调或弥散障碍有关,同时也能预测亚临床高原肺水肿的出现。

在临床上,对于病危患者的治疗通常都着眼于升高吸入氧浓度,增加组织供氧,保持机体处于充氧状态。但是,许多研究已经证实这些手段是无效甚至是有害的,例如高浓度的氧气具有肺毒性,在一定程度上会损害肺功能。因此,深入研究人体在高海拔和低氧状态下的生理变化,将有助于推动临床危重症治疗的进展。

参考文献: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般氧饱和度低于多少可观察到发绀
低氧血症
指夹式血氧仪准吗?新冠疫情当前,哪些人需要它?
不可不知:这才是 COPD 患者正确的氧疗知识
氧疗的三大误区几乎人人有!科学氧疗的关键是做好五件事
病例讨论 | 严重低氧血症患者血氧饱和度正常一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