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狼疮时的“麻烦制造者”

图片来源:pixabay.com

通过与固有免疫细胞和适应性免疫细胞相互作用,释放蛋白水解酶及反应性中间产物,中性粒细胞促进了炎症反应。既往研究提示,中性粒细胞胞外捕网(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NETs)可能参与了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过程,但形成NET的分子通路尚不清楚。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氧化酶(NADPH oxidase,NOX2)抑制剂二甲基苯碘(diphenyleneiodonium,DPI)可以减少NET的形成,但它同时也抑制了活性氧簇(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产生,此时NET的形成受到影响不能说与ROS被抑制毫无关系。

线粒体是ROS的潜在来源,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可能还参与了炎症反应过程。为探讨线粒体在NET形成和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美国华盛顿大学风湿科的Christian Lood等人进行了一系列研究。

结果显示,NET形成的诱导物核糖核蛋白免疫复合物(ribonucleoprotein immune complexes,RNP ICs)需要有ROS的存在才能对NET的形成产生最大强度的刺激。中性粒细胞受到RNP IC的刺激后,细胞内的线粒体会去极化并转移到细胞表面。氧化的线粒体DNA释放到细胞外后可产生促炎效果。这样的DNA注射到小鼠体内后,会刺激Ⅰ型干扰素信号通路。

研究者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观察到,低密度粒细胞自发形成的NET需要线粒体ROS的参与,他们在慢性肉芽肿性疾病患者中也看到了同样的现象。慢性肉芽肿性疾病患者体内缺乏NOX2活性,但依然出现了自身免疫性疾病和Ⅰ型干扰素反应,说明此时细胞被迫利用线粒体来获取ROS,从而促进了NET产生。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模型小鼠中,抑制线粒体ROS能缓解疾病严重度,抑制Ⅰ型干扰素反应。

这些结果说明,中性粒细胞不仅产生了NET,而且产生了对自身免疫性疾病有促炎效应的氧化线粒体DNA,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中有重要地位。

参考文献:Nature Medicine 2016; 22:146-153

好文荐读

①来氟米特治疗狼疮肾炎的长期预后:一项随访12年的研究

②治疗狼疮肾炎的中国智慧:更安全、更高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研究揭开线粒体的另一阴暗面
免疫性肠道疾病(点进来才发现,内有大量美图)
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自身炎症性疾病中的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
中性粒细胞在自身免疫疾病中的作用
【Cell】清华大学俞立教授:迁移小体介导线粒体质量控制过程
线粒体在缺氧时调节中性粒细胞代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