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在小小的关节镜世界里创造奇迹——访华山医院运动医学与关节镜外科陈世益教授

说起陈世益医生,可真是大名鼎鼎,近年来频频接受报纸、电台、中央和国内外各大电视台的采访与亮相,刘翔成功复出有他的功劳,上海成功举办国际重大体育赛事,也有他的功劳。这就是陈世益,我国著名的运动医学专家、教授、博士生导师。

追求卓越与精致,继承并拓展中国骨科运动医学事业

“我从小就喜欢运动,我还是1981年华东大学生运动会的撑杆跳冠军呢。

运动的血液打小就在陈世益的血管中激情地流淌。“浙江临海是座风景秀美的小县城,一条通往大海的灵江穿城而过,我家就在灵江边上,我小时候便是在灵江里泡大的。”常年游泳锻炼,加之跟拳师学习了几年拳术,少年陈世益“身胚”炼得非常结实。“高中时,尽管身高只有1.75米,但凭借出色的身体素质和弹跳能力,我得以成为学校篮球队的主力。

考入浙江医科大学(今浙江大学医学院)后,热爱运动的陈世益很快便融入了大学生活。一次看电影归来后,电影中主人公撑竹竿翻墙的镜头让生性好动和追求新奇的陈世益萌生了学习撑杆跳的想法。在得到了体育老师的首肯后,仅凭着自己的想象,陈世益第一次接触撑杆便越过了2.5米高度。搞得体育老师好一阵激动:“就是你了!”就这样,陈世益开始在教练的指导下练习撑杆跳。回忆起当年艰苦训练的情景,一切似乎就发生在昨天。在教练的精心指导下,陈世益的撑杆跳成绩突飞猛进,并一举夺得浙江省大学生运动会和华东大学生运动会撑杆跳冠军,当年的记录是4.05米。

1982年,从浙江医科大学毕业后,陈世益很幸运地被分配在浙江医科大学附属二院骨科工作,当时的浙医二院骨科已经是国内最好的骨科之一,那里技术力量雄厚,学术气氛浓厚。陈世益喜欢骨科工作中的精工细活,如韧带、软骨、血管和神经的修复,在那里他一干就是五年,打下了坚实的临床骨科基础。但是,当时的骨外科重视形态矫正,对功能恢复却不重视。“对于骨与关节疾患的病人,当时骨科通常的处理是手术切开治疗,然后就是漫长的石膏固定,等待愈合。这样的做法很容易引起肌肉萎缩和关节周围组织粘连,影响患者活动功能。最后,虽然骨头长好了,但患者却承受了部分或全部功能丧失的结果。”对于一名追求完美和精致的医生,他感到不满足,想要变革。“如果那时一名运动员发生了运动损伤,按照当时骨科的治疗方法,她/他可能再也没有机会重返运动场。”促使陈世益对关节镜开始着迷的契机,是在聆听了当时一位来访的美国运动骨科医生介绍国外刚刚兴起的运动创伤和关节镜进展后,在资讯并不发达的那个年代,外国专家的讲座为年轻的他提供了无限的想象空间。正是由于国外运动创伤以关节镜微创技术为基础,以功能恢复为主要目标这一新的医疗理念,使得陈世益很快便对运动医学和关节镜技术产生了兴趣,但在当时选择有限的年代里,个人理想是很难选择的。怀着投身运动医学和关节镜微创外科这一梦想,陈世益开始了他人生事业道路上漫长的追寻与奋斗。

运动医学在当时可是非常冷僻的专业,即使在现在也还有许多医生对此感到陌生,不了解。1986年,陈世益考取了上海医科大学运动医学专业研究生,挂名导师是我国骨科先驱者李鸿儒教授,具体师从中国运动医学创始人之一范振华和许胜文教授。由于当时华山运动医学临床条件有限,没有也无法开展运动创伤的关节镜微创手术。1987年~1988年,陈世益被导师派往当时中国运动医学的殿堂——北京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研究所接受运动创伤和关节镜技术训练。期间他担任了运动创伤总住院医生,开始了对关节镜的摸索与理解,并得到了中国运动医学创始人曲绵域和田得祥两位教授的青睐与悉心指导。回到上海后,由于当时运动医学专科在国家医疗体系中并不是传统和必需的医学科目,在医院不受重视。因此,在前后十余年间,陈世益以及他的关节镜梦想经历了冷落、排挤、失落、曲折和拼搏,他曾感到前途迷茫和苦恼,一度想放弃自己的梦想。1995年~1996年,陈世益决定远赴瑞典,看看国外运动创伤和关节镜是如何结合与发展的,他师从欧洲关节镜权威Jan Gilquist教授学习膝关节镜技术。1997年回国后,借助骨科已经陈旧残缺的关节镜开始了他运动创伤关节镜的事业。当时的医院院长张元芳教授慧眼识才,对他非常支持,推荐陈世益竞争上海市医学“百人计划”,使他成功进入首批上海医学领军人才的培养行列,这对他的一生都产生了深远影响。1998年,陈世益成为著名手外科专家顾玉东院士的博士生。1999年,时任院长张元芳高瞻远瞩,在他的运作下,华山运动医学科与康复医学科分离,成为独立的运动医学与关节镜专科,避免了学科发展的牵制与内耗,运动医学从此进入快速发展的良性轨道。2000年,陈世益成功游说了上海市体育局,在时任领导吉嘉和姚颂平的支持下,上海市体育局资助华山医院100万人民币,加上医院的经费配套,华山运动医学科购买了当时国际最先进的全套关节镜设备,成为当时国内最全最好的关节镜手术基地。至此,陈世益也开始圆他的“游学”国际运动医学和关节镜领域的梦想。

走国际化道路,将华山运动医学建成具有国际水准的中国运动创伤与关节镜研究和诊治中心

陈世益经常向学生们讲述自己的导师许胜文教授对他一辈子影响最大的一句话,“医院是小天地,资源有限,要想成就大事业,必须走向社会,走向世界,事业的天空会无穷大!”多年来,他一直以此为激励,为学科的发展和个人价值的体现而努力奋斗。2000年,陈世益获第47届美国运动医学学院(American College of Sports Medicine,ACSM)的国际学者奖,在ACSM资助下,他进入美国威斯康星大学进修运动医学与膝关节镜外科;2002年,他转至美国匹兹堡大学担任膝、肩关节外科与运动创伤研究Fellow;2002年他短暂回国,在国内较早开展肩、肘、踝关节镜的临床应用。2003年~2004年,他又赴澳洲悉尼,任新南威尔士大学圣乔治医院肩关节外科与运动创伤高级手术Fellow/注册骨科医生,学习更高级的肩肘关节镜外科技术;2004年学成回国,他开始主持运动医学科临床业务;2007年,受世界著名的运动创伤中心——美国纽约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邀请,他赴HSS讲学并担任高级访问医生,研究并比较中美两国在关节镜技术和理念上的差异;同年他赴韩国首尔,跟随国际著名肩关节专家SH Jim医生学习巨大肩袖撕裂的关节镜下修复;2009年,他赴哈佛大学麻省总医院肩关节外科与运动医学,任访问教授。通过与世界名校的考察与比较,令他倍感欣慰的是,国内近年来关节镜水平突飞猛进,华山运动医学的关节镜医疗技术与美国比较已没有什么显著差距了,差距存在于术后康复与研究水平。

近年,华山运动医学科的快速崛起,已经引起业内重视,在国内运动医学与骨科关节镜外科领域已经赫赫有名。经常有医生问陈世益:为何华山运动医学关节镜技术和水平在短短几年里,会进展如此神速?陈世益并没直接回答问题,他的秘密在他的行动中——“学科发展必须走国际道路”。为保持学科在关节镜医疗技术上的国内领先地位和国际水平,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每年将国际大师请到学科来讲课与手术演示,传授经验,使学科紧跟国际潮流,让华山运动创伤和关节镜诊疗技术水平保持国际领先。从2004年开始,陈世益坚持每年举办关节镜国际论坛或大会,至今已连续举办了七届“上海国际关节镜与骨科运动医学高级学习班暨学术论坛”,已有1200余名国内关节镜医生参加了他所主办的高级课程与学习班。每次均与国外著名大学医院或学术组织合办,邀请10名~20名当前世界最著名和顶尖的关节镜外科医生来华授课、示教和手术演示,已成为业内公认在中国举办的最高水平的关节镜培训课程。华山运动医学和关节镜外科通过这种方式在提高自己的同时,也帮助中国运动医学和关节镜事业的开展,为国内关节镜同道提供了与国际交流的演示舞台,已经成为学科品牌。2007年陈世益领导的科室还荣幸地被授予国家卫生部骨科关节内镜专科医生培训基地。国际权威组织——国际关节镜、膝关节外科及骨科运动医学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Arthroscopy,Knee Surgery & Orthopaedic Sports Medicine,ISAKOS)在2008年5月对华山运动医学进行了考察,其官方杂志ISAKOS Newsletter-2008-Autum评价华山运动医学基地“能够代表中国关节镜外科水平,是国际水平的关节镜基地”。

除了每年举办的“上海国际关节镜与骨科运动医学高级学习班暨学术论坛”,陈世益每年还派医生到国外短期访问学习,将学到的新技术很快在国内推广应用,以保持学科技术领先。

学科活力和生命力的保持还在于不断的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陈世益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中国人自己的肩关节评分系统“复旦肩关节评分系统”,正为国内外同道认可和接受;他在国内首先开展肩关节镜下Hillsachs骨缺损的软组织充填修复和多方不稳的关节镜下修复;他在国内第一个使用LARs人工韧带重建后交叉韧带损伤;他是国内对人类髌股关节运动规律、损伤机理和防治手段开展研究最深入最全面的一个医生;他也是第一个使用中药黄芪、丹参治疗骨骼肌损伤的医生;他开创了国内关节镜与国际权威组织ISAKOS的合作,使华山运动医学成为中国大陆唯一被ISAKOS授权的“ISAKOS关节镜外科教育培训基地”;陈世益同时还作为中国第一人受聘担任国际著名杂志《Technique in Knee Surgery》中国编委,有5篇文章发表在该杂志,介绍了并扩大了中国关节镜技术在世界的影响与地位。

为国内运动医学学科的发展摇旗呐喊

作为国内运动医学领域的核心专家,2009年,陈世益受命负责对全国三级综合性医院运动医学科专业设置的基本标准进行起草,这是卫生部重新调整综合性三级大医院科目设置而进行的一项大事,也为国内大医院将来合理合法设立运动医学专科作出了贡献。

运动医学起源于骨科,但更重视功能恢复,主要治疗运动造成的关节与软组织损伤,各种关节不稳定,包括软骨、肌腱、韧带、滑膜、肌肉和骨膜等。常见的运动损伤有:半月板损伤、交叉韧带损伤、肌肉损伤与肌腱病、肩关节肩袖或盂唇损伤等。

早在公元前1000年左右,中国人就已用按摩、针灸来治疗运动损伤及其引发的疼痛。公元前150年左右,古罗马已有为角斗士治伤的体育医生。但运动医学作为一门完整而有理论基础的独立学科则是在20世纪30年代才正式建立起来的。1928年,首个国际运动医学组织——国际运动医学联合会成立。50年代以后,世界运动医学发展较快,欧美一些国家纷纷建立了运动医学中心和研究所。我国的运动医学是20世纪50年代开始发展的。从1955年起,全国各体育学院与医学院陆续建立运动医学教研室。1958年,国家体委建立了体育科学研究所。但是,国内早期的运动医学中心多数隶属于体育机构,运动医疗保健的功能尚不完备。

1957年上海医学院成立体育医疗小组;1959年,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建立了医院建制的运动医学研究所。1960年,上海医学院成立以华山医院为基地的运动体疗教研室,标志着我国运动医学的正式成立。此后,全国各地也相继成立了运动医学研究机构。

1978年,中国运动医学会成立,并于1980年加入国际运动医学联合会。

陈世益为中国运动医学事业的发展、宣传和教育不遗余力,在2006年“国际骨科学杂志”的特邀社论中,他提出的有关运动医学与骨科关系的描叙,至今被广泛引用:“运动医学是一门融合骨科学、运动学、微创技术和康复医学的医学学科;是一门充满活力、机会和挑战性的临床医学学科。运动医学采用微创外科治疗手段和早期运动康复相结合,主要治疗骨关节运动创伤,骨关节病、肌肉、肌腱、韧带损伤,使病人在最短时间内达到最大程度的运动功能恢复。目前,运动医学已成为医学领域最具活力的跨学科专业之一,她为传统骨科的治疗手段注入了新的理念。而且,与常规骨科手术相比,微创外科治疗的优势明显,后者的手术创伤小、疗效好,病人恢复快、痛苦少,平均住院天数少,手术费用低,病人负担小。

目前,在欧美等国,运动医学专科医生是令人羡慕的职业,很多骨科医生都希望在自己的执业范围上增加运动医学的内容。

国际重大赛事的首席医务官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国际赛事开始落户中国,随之而来的运动损伤也越来越频繁出现,运动医学的参与是重大赛事成功举行的保障。“运动医学专科医生可以帮助运动员正确认识运动损伤,最大程度地避免和减少运动损伤对运动员的伤害,帮助运动员在遭遇运动损伤后成功重返赛场。

由于陈世益的运动员背景及扎实的骨科和运动医学专业技术,很多在中国举行的国际赛事均邀请他担任首席医务官,其中就包括鼎鼎大名的国际汽联一级方程式汽车大奖赛、国际摩联MotoGP中国大奖赛、2007 NBA中国赛、世界黄金田径大奖赛、皇家礼炮马球国际邀请赛、FIFA女足世界锦标赛和2008年奥运会足球赛等,从2009年起,他还担任了亚足联医务委员会委员职务。

“能够担任重大国际赛事的医务官是运动医学专科医生的荣耀,国际赛事的医疗服务为我们提供了检验自己医疗技术水平和参与国际交流的绝好机会。

为体育赛事服务,为运动员提供医疗保障,也使得运动医学专科医生成为媒体曝光率最高的医生群体。很多著名运动员都是他的病人,陈世益可谓是真正意义上的体坛名医。

担任国际重大赛事的首席医务官也为陈世益所在的华山医院争取了更多的医疗资源。2004年F1赛事在上海举行前夕,一架小型直升飞机降落在华山医院新门诊大楼顶层停机坪,这是在为F1赛事医疗救护做演习。那个硕大的停机坪正是陈世益当时通过组委会向市政府争取来的。当时,华山医院还没有直升机停机坪,而上海的另一家医院已有直升机停机坪,后者更有希望成为F1赛事的指定医院。但是,此前陈世益已被指定为F1医疗主管,如果由其他医院承担赛事医疗,那么陈世益就要到这家医院进行现场指挥,而在陌生的环境下,对医疗资源的协调会存在很多困难。因此,市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同意了陈世益的请求,出资在华山医院兴建了停机坪。为此,华山医院还授予陈世益“华山医院突出贡献奖”。

作为国际汽联和国际摩联在中国的首席医务官,陈世益经常受邀前往世界各地进行访问和学术交流,他将国际汽联复杂而又先进的赛车医疗救援体系引入中国,创建了中国第一支赛车医疗抢救团队,训练了一支优秀的国际重大赛事医疗保障团队,建立了一套严密的赛事医疗救援与干预体系,奠定了中国医疗救援在重大国际赛事医疗救援中的地位。在陈世益的带领下,华山医院运动医学科参与并承担了很多重大国际赛事的医疗保障工作,科室规模和医疗水平也在实践中不断壮大。

让翔飞人再次完美飞翔

“我们服务的对象很大一部分是运动员。”刘翔便是陈世益精心治疗过的众多知名运动员之一。

2008年奥运会,刘翔因伤退场,令全国人民倍感遗憾。当时,陈世益并不是专门负责刘翔医疗保障的医务官,但在刘翔伤退奥运后,新华社记者第一时间便打电话给陈世益咨询病情与后果,当时陈世益正在手术台上做手术,等他做完手术得知刘翔受伤非常着急,也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他立即拨通刘翔师傅孙海平和中国奥委会首席医官李国平教授的电话,询问伤情。在刘翔伤后返回上海的第二天,他组织美国运动损伤和腱病权威James P. Tasto教授联合会诊,明确了伤病性质和正确术语,通过媒体向大众通报,圆满平和地解释了各方媒体和大众对刘翔伤退奥运会的质疑与关心。随后他受上海体育局和卫生局委托,领头组织京沪专家认真仔细讨论,确定治疗方案,在保守治疗的意见占绝大多数的情况下,陈世益顶住压力,力主建议刘翔接受跟腱手术。此后,刘翔前往美国,在休斯顿赫曼纪念医院接受了跟腱手术。手术共取出了3个钙化物和1个骨刺,手术后,刘翔恢复得非常理想。在后来的随诊期间,陈世益又受命负责组织了四次对刘翔的大会诊,并和刘翔的美国医生克兰顿进行了认真的沟通。应对各路媒体的采访,陈世益一直秉持公正的态度发布刘翔的情况,消除了对翔飞人能否再次飞翔的各种猜测。

2009年9月20日,上海国际田径黄金大奖赛的最后一天。男子110米栏比赛中,在阔别赛场398天后,刘翔再次站在了起跑线上。发令枪响后,刘翔以0.159秒的反应时间起跑,头五个栏,刘翔的跑栏速度并不理想;但是,五个栏过后,刘翔优异的后程加速能力大爆发,开始迅速缩小与赛事冠军特拉梅尔之间的距离,过了第十栏,他已与特拉梅尔并驾齐驱,最终双双撞向终点。

13秒15!比赛亚军!整个赛会现场的所有观众均为之欢呼,这是一份令人惊讶与欣喜的答卷。“我也没想到跑出这么好的水平,太出乎我预料了!”翔飞人首次复出便完美飞翔。为了确保刘翔赛中的安全,陈世益及医疗保障组成员都在现场守护,所幸的是,刘翔没出任何意外顺利地跑完了比赛。

陈世益在刘翔成功复出后的总结报告中指出,“对刘翔的医疗保障历时1年多,从中得到了不少启示:1、对运动伤病,要早作诊治,早作预案,以防被动;2、正确对待伤病的手术治疗,要有耐心,以目前的手术技术,不少手术后的病人,都能够回复到原有的运动水平;3、科学认识中西医的不同医疗特点,合理使用各自特长,不能偏爱和排斥彼此;4、术后康复非常重要,医生、教练、运动员三方意见的合理综合,有利于康复意图的贯彻与落实;5、运动损伤后的心理康复非常重要,应当在治疗前后都要加强贯彻;6、加强对常见运动伤病的科学研究,对损伤机理和预后的研究,应借鉴人家的经验,避免走弯路。

热心大众体育,积极宣传运动创伤防治科普知识

运动损伤并不是运动员的专利,普通百姓在日常锻炼中也难免会发生运动损伤。特别是一些上班族,周一到周五都坐在电脑前,即使下班后也没什么活动量,一到休息日便想要甩掉周一到周五积攒下来的赘肉,开始玩命锻炼,不顾自己的身体及各关节是否能承受,以为这样就可以弥补自己5天的活动量。殊不知,这种“一次到位”的锻炼其后果就是把自己推向诸如半月板损伤、跟腱断裂、肌肉拉伤等各式各样的运动伤害。

“要想尽量减少运动损伤,就需要在锻炼前做好热身准备,用好护具,做力所能及的运动,如果能有专业人士的指导则更好。即便出现了运动损伤也不要害怕,应尽早找专科医生进行治疗,一般均能完全恢复。

陈世益规劝体育爱好者要正确看待运动损伤,在享受运动的同时,也享受健康的生活方式。“运动损伤在所难免,但不能因为害怕运动损伤便放弃运动。早发现,早治疗可最大程度地减少运动损伤对躯体功能的影响,改善预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收藏 | 距骨骨软骨损伤的分型图解
【康复课堂】大力发展运动康复,造福广大运动人群
早读 | 肩关节的体格检查,这篇文章讲得太全了!
早读 | 11张超清动图解析膝关节软骨损伤治疗关键,你Get了吗?
行业|隐形亿万富翁!为何他能创立世界上最大的运动医学公司?
赵金忠:关节镜修复损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