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吴昕崩溃大哭:从小缺失幸福感的孩子活的有多累?(文末有彩蛋)

“您幸福吗?”

“我不姓福,我姓曾。”

相信大家还记得几年前的这个央视采访,让人捧腹之余,也催人深思:幸福是什么?幸福感又是什么?

百度百科的解释是:幸福感是指人类基于自身的满足感与安全感而主观产生的一系列欣喜与愉悦的情绪。

作为父母,我们自然希望孩子可以获得幸福,而孩子们的幸福感更多的则是来自于家庭和父母。哈佛的幸福感研究发现:原生家庭中的亲密关系或者外界的关爱,都能增加孩子的幸福感。

但是有些人却表示,自己从小就缺乏幸福感……

前不久,著名节目主持人吴昕在综艺节目《我家那闺女》上崩溃大哭。起因是,她跟好友沈凌倾诉了这些年的焦虑和压力,不禁牵动衷肠:

36岁的她正处于人生最尴尬的时期,感情上遇人不淑,如今依然形单影只;

事业上,她说自己身上有个大魔咒,特别害怕别人说:“这么多年没有长进,不行就别占着这个坑!”

虽然在吴昕自己看来,自己“一无是处”,但在别人眼中,她的机遇和资源已经相当不错——

吴昕在学生时代,是典型的“别人家的孩子”;大学期间读法语,同时还兼做主持,一毕业就加盟了湖南卫视,主持的还是热了二十多年的快乐大本营;她也曾尝试多个方向发展,演过电视剧,参加过《舞林大会》,以及各种综艺节目……

可是,她常常挂在嘴上的依然是那句:我不行!

面对困难,采用什么样的态度面对,源于是否拥有一颗强大的内心。这也决定了你将来是否有调节自己情绪的能力,是否有勇气面对各种困难,是否拥有获得幸福的能力。

而这一切,都来自于从小幸福感的培养。

从一定程度上而言,“温暖的家”是孩子们认为的幸福感的源泉,而孩子们能否从这个源泉内汲取力量,父母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那么,父母该如何培养孩子的幸福感呢?下面这4点告诉你答案——

教会孩子正视内心真实的感受

就拿吴昕举例,她曾在采访中说,父母从小对自己管教很严格,对她寄予厚望,从小给她安排了非常多的课程。

小时候的她也很争气,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还提前学课程:初一学初三的课本,初三学高中的课本。

然而,同龄人曾有过的撒娇、偷懒,她统统没有享受过。

她妈妈有次在节目中说:“我相信女儿做的决定都是最正确的,而且会考虑我们家长的感受。”

吴昕说,她现在很害怕和妈妈一起乘电梯。因为看到别人家牵着孩子,她妈会感伤。所以,她回长沙录节目也不想跟父母住一起,而是选择酒店。

这个在父母要求下奔跑的孩子,一直对自己说:你还不够好,你还需要继续努力。她不了解真实的自己,也不敢承认自己其实是个不完美的人。

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塔尔博士曾在《健康幸福课》中提到:幸福感是衡量人生的唯一标准,是所有目标的最终目标。

孩子的幸福感是父母给的,而父母要想培养孩子的幸福感,就要从小关注孩子内心,教会孩子正视内心真实的感受。

教会孩子积极的人生态度

“海豹人”力克·胡哲出生时罹患海豹肢症,天生没有四肢,他曾经三次尝试自杀。

但就是这样一个人,在决定以“激励他人”为生命目标后,创设了“没有四肢的人生”非营利组织,实行各种创意行善,至今已在五大洲超过25个国家、举办了1500多场演讲,给予和接受数百万个拥抱,自称为“拥抱机器”。

他在2005年被提名为澳洲年度青年楷模。出版过两片畅销全球的DVD,写了两本书,为他量身打造的电影《蝴蝶马戏团》则在2009年获得“门柱影片计划”最大奖。

可见,幸福的生活并不是由现在所处的环境决定的。人们只有在产生“我能够变得幸福”、“我很幸福”这样积极态度的瞬间,才会发现此前从未发现的幸福。

心理学家们曾经就正确地把握让人们变得幸福的原因,并以使这种原因与生活接轨为目的进行研究。他们发表了以下研究结论:积极的心态能促使人更接近幸福,越积极的人走上成功人生道路的概率也就越大。

因此,父母如果让孩子从小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那么他们长大后会相对更容易的获得丰收与幸福。

每天陪孩子阅读20分钟

阅读,会给孩子带来幸福感。

美国知名儿科医师BenardDreyer也说过,阅读能让孩子情绪稳定。而情绪稳定,是幸福感的重要前提。

父母们不难想象,孩子们如果有阅读习惯,并且阅读广泛,一定能从书里阅读到人生百态,慢慢也获得了读懂自己和别人情绪的能力。

快乐的书,能给孩子带来快乐;悲伤的书,也会给孩子带来感恩心态。尤其当孩子阅读到一些他们喜欢的书,孩子内心还会产生满足感和安全感。这样的孩子,何尝不是幸福的孩子?

那么,为什么要每天阅读20分钟呢?20分钟其实是个大概数,大家都知道,小朋友越年幼,专注力越贫乏,所以20分钟对于小宝宝而言是期望值;而对于学龄前后的孩子来说,20分钟是标准值。

带孩子体验劳动的快乐

日本有一位名叫雅子的小女孩,从小就把做家务当成“玩耍”,3岁便开始抓刀切菜、拿剪刀学裁衣服……

小女孩的妈妈说:“没感觉孩子累,她从小宁愿做家务,也不玩玩具。每天一起床便要做家务,不做便会感觉不安,一做起家务就很兴奋……家里每天都是一尘不染的。”

小女孩说:“每次做家务便感觉很充实,也很快乐,就像心里淌着蜜糖。”

事实上,做家务确实能带来幸福感。因为在做家务的过程中,活动身体和流汗都会分泌多巴胺。

除此以外,孩子获得的幸福感还有一部分来自对劳动成果感觉满意的喜悦:当脏兮兮的地板变成了干净的地板,内心会感觉幸福;当乱糟糟的房间变成整齐有序的房间,内心也会感觉幸福;当臭哄哄的厕所变成了散发着淡淡清香的厕所,内心更是充满了幸福感……

相比之下,事事被包办的懒惰孩子大多缺乏幸福感。美国儿童心理学者HollySchiffrin经过研究发现,被包办的孩子会有抑郁和焦虑情绪,他们长大后不容易快乐,更难获得幸福感。

所以,父母要帮助孩子从小学会做家务,一段时间内学会一项家务就够了,这样孩子完全可以胜任,还相对容易获得成就感和幸福感。

Professor点评:

在《幸福心理学》一书中,这样写到:爱自己最重要的是你要学会尊重自己的内心。按照自己的心意而活,倾听自己的心声,不要因为他人的目光,挑剔自己,为难自己,委屈自己。

所谓的幸福力,不过是活出自我,胜不骄败不馁,时刻保持学习力,时刻让积极阳光注入自己的内心。

而身为父母,要做的便是陪伴孩子一起成长,一起修炼能感知幸福的内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36岁吴昕痛哭:身为父母,要陪伴孩子一起修炼能感知幸福的内心
如何让孩子从小幸福感满满?爸妈每天请做4件事
怎么培养孩子的幸福感,家长做好这几件事,孩子幸福感更强
从这两种家庭出来的孩子很难有幸福感
婚姻中,勤快的女人大多不幸福!
孩子内心的3点感受,可能会预见他是否一生“幸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