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藏在小园深处的大桥人故事

春天来了,中铁大桥局桥梁科技大厦东头的花园里,玉兰开了,海棠开了,紫荆开了,菊蒿也开了。小园深处,粉白、浅红、深紫、金黄,迷乱了游人的眼眸,也迷住了入园人的心。

花园不大,东西不过三十余步,南北也就七八十多米,为修建大厦时积土所成,经精心设计,把它建成了一座桥梁主题公园。园中遍植花草树木,小路曲折,石级回环,春夏之际,花开坡前,秋冬之时,翠滴路边,一年四季郁郁葱葱,生机盎然。不过,最吸引我的,却是花前树下一尊尊桥梁人物塑像,每入园中,总会情不自禁地走近,默默地驻足,静静地凝望。

早晨的太阳正腾腾升起。由北入园,南行数步,在一棵桂树旁,见到一位长者,身着中山装,端坐藤椅中。“他戴着眼镜,一手扶椅,一手握书,神态安详,似闻客来,从书中抬起头,脸上现出宽厚的笑容。”他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现代桥梁的奠基者茅以升前辈。站在伟人面前,我的脚步凝滞了,花草从眼睛里消失,脑海中闪现出一段段感人画卷。1937年9月,第一座由中国人设计建造的钱塘江大桥在茅以升主持下建成,一时轰动世界。可大桥才通三个多月,日寇入侵,他受命炸毁大桥,这是多么痛苦的事啊,但在民族大义面前,他决然撕毁了自己的杰作。抗战胜利后,他又亲手修复了大桥。塑像栩栩如生,虽是铜质,站在前面,我却感觉到一种热的温度,敬仰之情在胸中激荡。

拾级而上,来到公园高处,四围春色中,一块蓝色如水的大玻璃让人眼睛一亮。玻璃平台上,一名潜水员正下梯入水,准备下潜。这是南京长江大桥的“水下尖兵”——潜水班班长胡宝玲。南京长江大桥工程艰巨、复杂,水深流急,1960年开建后,我国遭遇三年自然灾害,同时苏联撤走专家、拒绝提供钢材,美国人预言长江南京段无法建桥。负责桥梁建设的大桥人把命豁出去,不信邪、不服输,屡破深潜纪录,独立自主建成大桥,把不可能变成可能。看着这熟悉的施工场景,看着这质朴、生动的人物,心里有一种拥抱的冲动,我移步上前,用手心轻轻地触摸,一股电流般的感觉掠过全身,我仿佛触摸到那个时代的脉搏。

春风拂面,小鸟唤人,移步右行,一排紫薇树前,一个身材魁梧的长者与我相遇,他身着工装,风尘仆仆,如在工地考察巡视,表情严肃,似有许多话要与人讲。他是我国著名的桥梁工程专家,中国工程设计大师、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陈新院士,在武汉、南京、九江长江大桥,钱塘江二桥设计建设中,屡有技术突破和创新,多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为我国桥梁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前行十步,一棵高大的广玉兰树下,我看到了方秦汉院士。塑像前一排紫荆树,新叶未生,花朵从枝上爆出,一团团、一簇簇,轻风一吹,花枝摇动,仿佛要献给院士。2003年,我在东海大桥工作,这是国内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跨海大桥。那时,方院士年近八十,却常到工地,参加重大方案研究,帮助解决了许多工程难题。夏天的炎热难止他的脚步,海边的严寒难降他的热情,他那精瘦的模样、专注的眼神和洪亮的嗓音,仍在脑中,至今难忘。

漫步公园,我仿佛走进那火红的岁月,看到中国桥梁最靓丽风景。春风回荡,金灿灿的阳光穿过树叶射到铜像上,闪出耀眼的光芒,好一座风光旖旎的花园。

我想,一座雕像就是一座精神的丰碑,将这些建桥英雄和故事铸成的雕像,立在园中,就是为了缅怀和传承,为了鞭策和开拓。

供稿:中铁大桥局 陈焱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素有争气桥的南京长江大桥,今天51岁,承载几代人的情感与记忆
中国最伟大的桥---南京长江大桥
红色建筑 | 南京长江大桥桥头堡
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
南京最伟大的建筑之一,是中国人50年的骄傲,曾经险些被炸掉
61年前的今天:南京长江大桥建设全面启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