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农村老人常说:“亲家登门,不值半文”有什么含义呢?有道理吗?

农村一些老话,是在当时社会背景下产生的,自然要结合当时社会背景来分析,才符合当时社会逻辑。如果用现代社会思维来解释,自然就难以解释得通,因为这句话在现代社会早就过时了。

从旧时的社会背景来看,“亲家登门,不值半文”中的“亲家”,到底是指男方还是指女方,为什么“登门”后就“不值半文”?这样说来,农村人在那时,是不是提倡“亲家”老死不相往来?


实际上农村亲家之间是经常来往的,特别是女方到父母到男方来得最频繁,自己的女儿嫁到了男方,会经常来看望,也是人之常情。而男方父母,当女方家遇红白喜事时,他们一般也要上女方家去,这是一种礼节,也是正常的人情来往。不存在“亲家”之间老死不相往来。

农村就是农村,普通百姓与大户人家,或官宦人家在各种规矩方面还是有很大差异。大户人家与官宦人家在旧时虽然是少数,但他们占据了社会话语权,民间诸多习俗都是按他们的规矩来制定,以他们的标准为标准,他们是当时社会的主流。而农村,大多被视为“粗人”,没有规矩的人。社会上很长一段时期,城市人把一些不讲规矩的人称斥之为“农民”或者“乡下人”,也就是这个原因。也就是说,普通农村人与城市人及农村大户人家的习俗,在旧时还真的不太一样,这就是一种民俗文化群体阶层之间的差异。


“亲家登门,不值半文”的“亲家”是指女方的父母,“登门”是有时间限制的。这句话连起来解释:女儿还未嫁到男方以前,如果女方父母到男方家里去,女儿就变得“不值半文”。

旧时男娶女嫁,别总认为女人地位低,未嫁之女,与嫁出去之女的地位是两重天。农村娶妻称为“求亲”,俗称“一家有女百家求”,也就是男方求女方,而不是女方求男方。一般都是通过媒人牵线,从中斡旋。媒人如果摆平不了,基本上就没戏了。

结婚之前,主动权在女方父母手里,男方父母是“求”的一方,是看人家脸色的一方。如果媒人三寸不烂之舌说服不了,有的男方父母不死心,亲自上门“求亲”,女方身价就显得很高。相反,女儿未出家之前(农村婚俗,订婚后双方要改口,互称亲家),女方父母上男方家门,被看成是大忌。农村认为,这会给人一个女方主动求男方的印象,降低了身段,自然也就是掉价了。这就是所说的“不值半文”的真正意思。


为什么说未出嫁女儿“值钱”?这里面有两层意思。一是所谓“值钱”,就是女方得到男方应有的尊重,体现女人的价值。这一点相信读者都能明白,如果女方未嫁前就被男方看不起,就是放在现在的社会,女方也是难以接受的,何况是在过去那男尊女卑的社会;二是所谓“值钱”,还真的有经济利益在里面。也就是俗称的“彩礼”,“彩礼”越多,对女方父母来说,给女儿的陪嫁也就越多。旧时娘家的陪嫁都是女人个人财产,连自己男人也不能动。这样女人在男人家庭的地位就高一些,将来好做人一些。

“亲家登门,不值半文”在旧时是对女方父母的一种告诫,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男尊女卑的角度来说,这也是女方父母为女儿谋求最大的利益化;但是,毋庸讳言,有些农村把女儿当商品,一些女方为自己的家庭谋求最大利益化。因此,在旧时的社会背景下,这句话是有一定合理性。


“亲家登门,不值半文”对现在农村来说,当然已过时了。大部分的男女青年讲的是自由恋爱,不再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少数地区,“彩礼”越涨越高的陋习,也不存在登门就掉价的问题,现在要“彩礼”不像以前,还羞答答的,有媒人这块遮羞布遮掩着。如今,双方亲家坐在一起,可当面议价,已不是稀罕事,婚后,亲家之间的来往再也正常不过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农村男方给的彩礼,女方父母如何处理?
与未来亲家第一次见面,聊什么话题比较好?
媒体调查沉重彩礼:男方称是负担 女方称是面子|彩礼|行情
俗语“亲家登门,不值半文”什么意思,有没有道理
刚和一帮男生聊天,挺有意思的,说结婚娶媳妇就应该一分钱不要,又不是卖女儿。你怎么看?
男子没钱出彩礼,父亲向亲家下跪:“太穷的男人,千万不能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