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农村老人常说,七月蜂,八月蛇,九月的黄鳝摸不得,是啥意思?

“七月蜂,八月蛇”是一句农村家喻户晓的俗语。在我们家乡,老人常说的是“七蜂八蛇”,意思一样。直到现在的农村,还常听人说这句话。

然而,“九月的黄鳝摸不得”,也有的说是“九月的黄鳝惹不得”,这种说法在农村几乎听不到。也是让人比较难以理解的一句话。

究其原因,主要是在农村的现实生活中,这句话已经被人们证实非常荒谬,没有任何道理可言,不但对农民起不到指导作用,反而会误导人。

本文就先从九月的黄鳝说起。

1、九月的黄鳝真摸不得吗?

九月的黄鳝摸不得也好,九月的黄鳝惹不得也罢,事实上对人无害,倒是人们徒手捉住它们后,可以满足口福。

现在有人说,“九月的黄鳝摸不得”,是因为九月的黄鳝会咬人,还有的说是九月的黄鳝有毒。

在农村的现实生活中,人们用实践证明,这些说法是对黄鳝习性不了解,纯属无稽之言。

九月泥鳅黄鳝正肥之时,也正是稻谷收割完毕后。过去水稻种植区的农村,尤其是山区农村,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子,都喜欢背着竹篓子,到收割稻谷后的稻田里,或者水沟(圳)里徒手挖泥鳅和黄鳝。

出生在山区农村,年龄稍长的人,大多有过这种有趣的经历。捉黄鳝的时候,有的用手捧着黄鳝放入篓子内,有的用中指扣住黄鳝放入篓子内,哪有不摸黄鳝的呀?

当中稻收割后,将稻草晒干码堆,挑回家,就到农历八月中下旬和九月初。山区农村海拔越高,中稻成熟就越延后。因此,八月中下旬到农历九月,正是挖泥鳅和黄鳝的好时候。

十月有个小阳春,但很少有人到水田里挖泥鳅和黄鳝。因为从九月底到十月初,正是犁田的季节。除了用于秋冬种的稻田外,人们把其他空闲稻田犁一遍,灌溉好水过冬,这种水田叫冬水田。

山区的稻田在水稻成熟时,要在水田挖排水沟,将水排干。但是,山区靠山的稻田的水是排不干的,泥鳅和少数黄鳝就往有水的地方跑。

通常来说,山区稻田都留有避水沟,也称夹沟、夹圳。雨季时用于避开洪水,即泄洪,旱季时用于灌溉。水稻成熟时,大多数黄鳝及少数泥鳅,就跑到泥巴比较厚的避水沟内。

收割完稻谷及稻草码堆后,就可以到稻田有水的地方,和水沟内挖泥鳅和黄鳝了。

在水田里挖泥鳅和黄鳝,第一次挖时,将水排干后,把泥全翻一遍。之后,再来挖泥鳅就不用排水和翻土了,而是直接找泥鳅和黄鳝的洞开挖。

到避水沟里挖黄鳝就不同,每次要将水排干后才能挖到黄鳝,主要是黄鳝在泥里藏得比较深。

所谓挖泥鳅和黄鳝,不是用锄头挖,而是用双手挖,看到泥鳅和黄鳝,就用手捉住放进篓子内。如果不带篓子,就用细草秸秆穿成一串。

过去,泥鳅和黄鳝比较多,即使有人挖过泥鳅和黄鳝的地方,次日再去,同样会有收获。如此,可以从八月中旬可延续到九月底,直到人们把稻田犁翻关水为止。

因此,农村人早就用实践证明,“九月的黄鳝摸不得”是没有任何道理的。认为九月的黄鳝有毒的说法,就更加荒诞了。

至于有人说,九月出黄鳝凶猛,会攻击人,咬人。这就更加让人觉得可笑了。

黄鳝中确有一个品种咬人,而且咬到手比较痛,但无毒,不会出现明显的伤口。这种黄鳝叫“铁黄鳝”,也有的叫“铁丝黄鳝”,一般生活在山区的冷水稻田里。海拔低的水田很少有这种黄鳝。

“铁黄鳝”个头小,像大号铁丝,表皮颜色又比较深,为黑色。这种黄鳝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比较硬,吃起来口感不太好,一般烘干后才吃。正因为如此,农村人称之为“铁黄鳝”。

其他黄鳝是不会咬人的。黄鳝越大,越不咬人,只是看起来让人感到害怕。

如果九月黄鳝一定要与“七月蜂,八月蛇”扯上关系的话,那就只有一种解释相对来说比较合理,那就是指九月的黄鳝很多。

过去农村,九月到水沟内挖黄鳝,如果之前没有人挖过的,十来米的水沟,可挖七八斤黄鳝。通常人们只挖一小段,有两三斤就可收工了,等下次再来挖。

那时农村,挖的黄鳝太多了,也是一件让愁苦的事,家里没有油炒菜,再好的美味也变得无味。再说炒泥鳅黄鳝比较费油,炒一次泥鳅黄鳝,要用数天的油,不划算。

如今一些年轻人说,那时农村生活差,河里鱼多,水田里的泥鳅黄鳝多,为什么那时候的人不知道捕捉这种美味来改善生活,是不是很笨呢?

答案就是那时缺炒菜的油,大多数人家炒菜用油时,只滴上几滴,还有的人家炒菜用的是红锅子(没有油的锅子)。

现在农村不缺炒菜的油了,人们生活要求高了,需求增加了,泥鳅黄鳝的数量则大为减少了。如今农村,十来米的水沟,能收获一两斤黄鳝就很不错了。再也难有当年那种光景了。

如此说来,“九月的黄鳝摸不得”的意思,显然体现了多,而“摸不得”,与黄鳝本身没有多大关系,而是因为旧时农村穷,捉住黄鳝拿回家也没油炒来吃。

2、“七月蜂,八月蛇”指什么呢?

七月蜂,八月蛇,它们有两个共同的特点,一是多,二是毒。

一、七月蜂

说到农村七月的蜂,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可能是马蜂,这个七是马蜂一年中繁殖的高峰值,因此,马蜂窝的数量是一年中最多的月份。

实际上,马蜂只不过是在蜇人方面比较有名的一种。在农村,尤其是山区农村,野蜂可以说无处不在。传统住宅的屋檐下,房间里等处,都有野蜂筑巢,一般是那种长脚蜂,又称吊脚蜂。

而山野之中,从地下到地面,再到空中,都有野蜂筑巢。我们小时开玩笑说,野蜂占领了山里的“海陆空”。

“海”指地下,也就是土里面筑巢的蜂,称为土蜂,有数种,个头大的和马蜂一样大,个头小的与蜜蜂差不多。

“陆”指地面,也就是草丛和灌木丛,一般以吊脚蜂和小蜂居多,其巢大至有两种类型,一种为伞形,另一种为野蜜蜂巢形,呈片状,一个巢有数片。没有高大树木的山地,马蜂也在灌木丛筑巢。

“空”指树上,一般是乔木树上。大多为人们比较熟悉的马蜂的巢,也还有一些个头较大的野蜂。有球形的,也有纺锤形的。

野蜂大多蜇人,都会对人造成伤害。尤其以马蜂和土蜂之中的大个头土蜂对人的伤害最大,最严重的可让人身亡。

因此,在山区农村,入夏后到中秋以前这段时间,尤其是农历七月,进山做事的时候,从脚下到草木丛,再到树上,都要格外小心野蜂。

一般来说,根据地方的气候不同,在一年里野蜂繁殖的次数不相同,通常为3至5次,一般处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带和温带季风性气候带的地区为三次,这两种气候带占据了我国大部分地区。

进入农历七月,是我国各地野蜂繁殖的高峰期,也是一年中最后一次繁殖。野蜂通过前两次的繁殖后,野蜂的数量成倍数增长,到七月繁殖时为最高峰值。

再说,农村七月淮河以南地区,大多进入旱季,更利于野蜂的活动和对人的主动攻击,也就是说,七月的野蜂对人的攻击性更强。通常来说,野蜂在雨天的活动要差一些,攻击能力也会弱一些。

由此,在农村,农历七月,人们在野外劳作时,发生野蜂蜇人的事件,要明显高于其他月份。

至于农村七月的蜂是否比其他月份的野蜂毒性要强一些呢?经科学研究证明,野蜂在农历七月毒性确实更强一些。

二、八月蛇

蛇每年下一次蛋,也就是一年繁殖一次。大多数种类的蛇在公历8月以前,也就是农历七月以前产完蛋,只有极少数蛇种类延迟一到两个月。

这样,到了农历八月,随着小蛇陆续破壳而出并成长,野外蛇的数量也就达到蛇的峰值。农历九月后,随着气温下降,很多蛇开始进入洞穴冬眠了。

村里有俗谚说:“三月三蛇出洞,九月九蛇进洞”。九月中旬后,在野外见到的蛇就很少了。

因此,农村说八月蛇多,是有一定道理的。

八月的蛇不像七月的蜂,对人主动攻击极强,相反,进入八月后,由于气温开始下降,蛇的活动能力也开始下降。因此,农村人将八月的蛇称为“懒蛇”。

蛇的活动能力下降,对人来说不是好事,反而是坏事。蛇生性怕人,在活动能力强的时候,一般见人或听到人的声响,会避开。

过去农村,农历五、六、七月,晚上走夜路时,即使不用照明,用一根木棒敲打路面时,蛇听到响声就会躲开。这也是农村驱蛇的的常用方式之一。

但是,到了八月,蛇的反应就要迟缓多了,再用木棒敲打路面驱蛇的作用不大了,有的蛇不会躲避,尤其是越毒的蛇就越懒。通常就要用照明的方式看清路面,看清路才能走,这样才更安全。

农村有俗谚说“八月蛇,路上横”,所说的就是这种现象。

至于八月的蛇是否比其他月份的蛇毒性要强一些,这是一种推测。在农村,有的说出洞的蛇毒性最强,有的说六月的蛇最毒,这些都是农村一种说法,最终要以科学研究的成果为依据。

总的来说,毒蛇任何时候毒性都极强,都可让人命丧黄泉。因此,在蛇出没的季节,任何时候都不可掉以轻心,要加强对毒蛇的防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农村旧事之十五:逮黄鳝
李滨 | 泥鳅、黄鳝,儿时的美好回忆
稻田里的这些野味,以前的孩子经常捕捉,你还记得儿时的乐趣吗?
农村俗话,七月峰八月蛇九月黄鳝不能惹,什么意思呢
农村7种小动物,80-90年代非常常见,如今难觅踪迹,去哪了?
“七月蜂八月蛇,九月黄鳝惹不得”啥意思?为何不能惹?值得一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