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扫墓不过三代,上坟不过未时,这种说法有没有道理,是何讲究?

农村一些俗语,乍一看,与现实生活的风俗极不相符,是不是搞错了,没有这样的俗语?



“扫墓不过三代,上坟不过未时”,就是这样一句农村俗语。

我国很多村庄,历史都在数百年以上,上千年的村庄也有不少。有村庄,也就有人生活,就会有新的生命不断出生,老人不断离世。

老人离世后的归属就是墓地,因此,有村庄的地方必定有墓地。如果一个姓氏或家族世代居住在这个村庄,那他们墓地的历史与村庄的历史一样长。



姓氏或家族都有始祖,但始祖有两种,一种是姓氏或大家族的总始祖,另一种是支派始祖,甚至小到一个村庄的第一代也称始祖。

因此,在农村,姓氏或家族不仅给本地的始祖扫墓,还要给原籍地的始祖扫墓,始祖以下的嫡系祖先也同样要扫墓。

这些祖先坟墓,一般都在十代或数十代以上。很明显,这与“扫墓不过三代”的说法截然不同。



至于扫墓的时间,比如清明扫墓,清明期间,农村大多已进入春耕季节,只要夜幕未降临,就会在农忙之中抽时间去扫墓。

实际上,很多村庄的墓地就在村庄附近,又因家里的祖坟太多,很多农家为了不耽误农村,把“祭扫”分开。

春分过后不久,有一些人就开始到坟地砍青,也就是把坟头的柴草砍掉,每天挤出一点时间砍几座坟,也就不管什么时辰,只要太阳没有落山,就可以砍青。



到了临近清明,坟头上的青也砍完了,再到墓地集中祭祀。如此,“上坟不过未时”的说法,在农村也是不合理的。

那么,农村为什么还会有这种说呢?这主要是扫墓的方式的不同,其中的讲究也有所不同。

农村姓氏或家族(注:在农村,因历史原因,有些家族有两个以上的姓氏)比较集中的村庄,或者相邻的数个村庄,把扫墓分为两种,即公祭和私祭,也称公扫和私扫。



我们家乡把扫墓叫挂青,也就有挂公青和挂私青两种方式。这里以我们家乡为例来说明。

所谓“挂私青”比较简单,过去农村习惯把三代内的人,称之为一家人。这些人不管是一起去挂青,还是单个的家庭去挂青,都称之为“挂私青”。

所谓“挂公青”就要复杂一些,大到数省的姓氏一起扫墓,小到一个地方数村姓氏一起扫墓,或者一个村的一个姓氏,一个村某支派、村中支派中的支派一起扫墓,称之为“挂公青”。



因为农村普遍有这些传统习俗的存在,农家“挂私青”的时候,只给三代以内的先人坟墓祭扫,三代以上先人的坟墓祭扫,则要用“挂公青”的方式祭扫。

因此,“扫墓不过三代”这句话,并不是说只祭扫三代内先人的坟墓,而是超过了三代的先人坟墓就不要去祭扫了。

我国传统文化中讲究“慎终追远”,意思是说,在慎重地对待父母的丧事的同时,也要虔诚地祭祀祖先。



这里的“追远”,指虔诚地祭祀祖先,而祖先肯定不是指三代以内的先人。祖先既指有坟墓,或者有家谱记载的先人,也指没有坟墓,或者没有家谱记载的先人。扫墓,又称为祭扫,也就是清扫掉坟墓的柴草,然后祭祀先人。

比如,直到现在,按照传统习俗,每逢清明,我国民间都要对被尊为中华民族始祖的黄帝陵和炎帝陵进行公祭。很多姓氏,在清明期间也对自己的始祖的坟墓进行祭扫。

现在有一些人把“扫墓不过三代”这句话,主观的臆想为:祖先的坟墓过了三代后,就不管后人了,也就没有必要去祭扫了。



旧时农村,由于社会落后和封闭,人们的文化水平普遍比较低,也就比较迷信。那时的民众都没有这种说法,而在现代人们文化层普遍指高,社会和科学高度发达,却有这种荒谬的说法,实在不应该。

至于“上坟不过未时”,在农村,不同的地方,风俗不同,说法也有差异,主要有以下两种风俗。

一是“挂公青”要“吃挂青饭”的习俗。在湖南和贵州等地的一些农村,“挂公青”时,要到坟地做一顿午饭,参加吃这顿饭的人叫吃“坟头饭”,也叫“吃挂青饭”。



在过去农村,一般早、中、晚三餐比城里的晚一些,早饭在9点到10点,午饭在2点到3点,晚饭在夜幕降临前后。

“未时”指下午1时至下午3时,如果扫墓祭祀时间超过了“未时”,也就是超过了午饭时间,就是对祖先的不敬,因此,也就有了“上坟不过未时”。

二是一些地方的传统习惯。在一些地方,对上坟祭扫有时间上的要求,限定在“未时”。这是长久以来形成的传统习惯。



实际上,类似民俗活动中限制时间的传统习惯,在一些地方也同样存在。比如,湖北湖南的一些农村,春节拜年的时间限定在上午,到了下午就不能给别人拜年。

总而言之,我们对过去一些农村俗语,要结合各地民俗风俗进行解读,才能正确理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海兴寇氏族谱(始祖思忠)
【图】百家姓“各姓始祖”,找自己的姓氏祖先
百家姓“各姓始祖”,找自己的姓氏祖先
中国民间姓氏堂号堂联的文化透视
中國民間姓氏堂號堂聯的文化透視(转帖)
是时候认祖归宗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