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 民俗探讨】“男到四十须留神,多离少靠半边人”,是什么意思?

“男到四十须留神,多离少靠半边人”,是什么意思?

关山听风



旧时,很多农村老话和俗谚,很多都用方言来表达,“男到四十须留神,多离少靠半边人”这句农村老话中的“半边人”就属于方言。要理解这句俗语,就得先弄清楚“半边人”指的意思,才能更好地理解这句农村老话。

1、“半边人”是什么意思?

“半边人”是方言,有的地方称土话,意思是指死了丈夫的女人,即寡妇。旧时,人们把夫妻看成是一体,夫妻在家庭才完整。那时的男人有一夫多妻的现象,如果丈夫失去了妻子,既可以续弦,也可以把妾扶正为妻。如果妻子失去了丈夫,按照封建礼制,女人从一而终,一般情况下,只能守寡,不能改嫁。这样,等于夫妻失去了一半,也就是因为如此,旧时,“半边人”就指寡妇。如果男人失去妻子后独身,称为鳏夫,在方言中,没有将死了妻子的人称为“半边人”,所以,“半边人”在旧时特指死了丈夫的女人。

那么“半边人”又是哪些地区的方言呢?

清代李海观(约公元一七六六年前后在世)著有白话长篇小说《歧路灯》第五三回有这样的话:

“原来王中忠心向主,一见了夏逄若坐在楼下与家主母半边女人说话,这箇恼法,切齿碎心。”

李海观祖籍河南新安人,居宝丰,他在《歧路灯》一书中使用了大量的河南地方的方言。由此可见,在清代时期,河南方言中就有了“半边人”的说法。

现代作家吴组缃(安徽省泾县茂林人)在1934年发表的小说《天下太平》中也有一段这样的话:

“我是个半边人,我身无所依。我的钱就是我的血,我的命。那没法,你剜肉也得还!要不然,我这条老命就交给你!”

小说《天下太平》出自民国时期,也就是说,民国时我们一些地方还有“半边人”这样的方言。同时也说明,除河南外,其他地方也有“半边人”这样的方言,其意思是一样的。另外,广东的一些地方也有这样的方言。

从上面引用的两段话中可以看出,“半边人”意思就是死了丈夫守寡的女人。

2、“男到四十须留神,多离少靠半边人”的意思

男人到了四十称为“不惑之年”,即“四十而不惑”(出自《论语》),原来的意思是说遇到事情能明辨不疑。旧时,人们对这句话的意思进行了拓展,有了更丰富的含义。“四十而不惑”指四十岁的男人不再懵懵懂懂,而是有了丰富的阅历,对“仁义礼”都很了解,从人生经验的积累来说,已经到了能够完全悟透其中的道理年龄。

旧时人们认为,男人在弱冠和而立之年的时候,对“仁义礼”的理解并不透彻,一切要做的事情都得听从长辈的,即所谓的“循礼”,也就是被动地按传统规矩办,还是懵懂期。人到四十以后,进入“不惑”,也就是这个年龄能明辨是非,知“仁义礼”,已达到了智者的境界。

旧时的人结婚早,四十岁的年龄,儿女陆续成长,有的家里的长子也到了十七八岁了,而长女已到了出嫁的年龄,如果儿女结婚早的话,说不定可以做爷爷,或外公了。这个年龄段正是给儿女做榜样,同时也是在村里及家族之中树立威信的时候,不仅自身做事要“循礼”,还得教育子女做事要“循礼”。

再说,旧时,男人四十岁到五十岁这个年龄,正是家庭负担和责任最重的时候。上面的父母正一天比一天衰老,要赡养和孝敬他们;下面的子女一天一天地长大,男大当婚,女大当婚。在旧时,儿女婚姻为包办婚姻,既要包办给儿女选择对象,同时也要在婚嫁的费用方面负全责。也就是说,男人四十岁到五十岁这个年龄正是给儿女“当牛做马”的年龄,想潇洒也潇洒不起来,除非是那种对家庭没有一点责任感的人。

“半边人”是寡妇,俗语说“寡妇门前是非多”,四十岁的男人对这方面应该更了解,更有智慧,要“多离少靠半边人”。

“多离少靠”是什么意思呢?这里并不是说,男人在四十岁以前,就可以经常和“半边人”,到了四十岁以后,才离开,不依靠。就是在四十岁以前,无事也不要到“半边人”家串门,四十岁以后,就要更加远离,尽量少接触,免得引发风言风语。“多离”即远远地离开,也就是随时保持应有的距离。“少靠”即少接触。

从旧时农村的普遍民风来说,四十岁的男人与“半边人”搅和在一起,即便是一点事儿也没有,俗语说“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自然要传出一些是是非非,给自己造成以下不良后果。

一是败坏名声。旧时,农村男人把自己的名声看得比生命还重要。年轻时候浪漫一点,还有“浪子回头金不换”的说法,也就是说人们还可以给年轻人纠错的机会。而人到四十以后,人们认为男人已经完全定型了,一不留神就做出荒唐事来,给人的印象自然就很不好。名声败坏后,村里人或者家族内,甚至邻村的人,像防贼一样防着名声不好的人。再说是在村里说话做事,没有任何地位,还在道德层面被人鄙视,后半辈子抬不起头来。

二是影响家庭。男人与“半边人”搅和在一起,心思自然也就不全放在家庭建设上,同时也对家人是一种极大的伤害。因在子女前面做出不好的榜样,为人父,在子女中没有任何威信可言,子女就不为听话,也不会对其给予应有的尊敬;为人夫,与妻子的感情肯定要打折扣,有的甚至破裂。旧时的礼制,妻子不可能提出离婚,也没权力提出离婚,但从此家里会闹得鸡飞狗跳,没有好日子过。情况严重的最后还要落得妻离子散,把一个好好的家庭摧毁。

话又说回来,“多离少靠半边人”之中的“多”和“少”两个字,用得非常准确,又非常有意思。

村里的“半边人”,同住一个村,有的甚是隔壁邻居,抬头不见低头见。“半边人”本身就是悲剧性人物,村里人不可能把她们隔离起来,再说,这样的家庭最需要村里有的帮助。我国农村大多有亲帮亲邻里邻,家里有困难互相帮忙的习俗。

四十岁的男人远离或者少接触“半边人”是相对而言的,不是绝对的,也是很难做到的。这就得看每个男人的智慧,既帮助了“半边人”,积累了阴德,提高了自己在村民中的威信,又不会有风言风语传出。农村民众认为,四十岁的男人为“不惑”,应该拥有了这种智慧。比如说,不要与“半边人”单独相处,有些事情非要与“半边人”接触时,身边要带一个同伴,比如邻居,或者自己家的人等,这样正常接触也是光明正大,有话说得清楚。事实上,过去,现实社会之中,男人们与“半边人”接触时,为了避嫌,就是按这种方法去做的。

3、这句老话对现在农村的人还适不适用呢?

上面对“男到四十须留神,多离少靠半边人”这句俗语的解释,其含义都是旧时代的说法,当然不适应现代社会。因为时代农村社会、民众的生活方式,与现代农村社会、民众的生活方式已大不相同了,社会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很多方面可以说是天壤之别。

比如说,如今的“半边人”,可依法享有自己的婚姻自己权力,丧夫后可自由选择是否再婚。这在封建时代是做不到的,也是那时社会不允许的。客观地说,现代社会婚姻自由,不仅“寡妇门前是非多”的说法的语境逐渐消失了,就是作为方言的“半边人”这个名词的语境也消失多年了。也就是因为如此,现在很多年轻人对这个词很陌生,甚至不能理解了。

一些旧时代的名词,因为不适应在现代社会,自然要消失,但随社会的快速发展,难免会新的社会问题又出现了,同时也产生新的社会名词。

比如,人到四十,不管男女,现在社会的婚姻家庭,就会出现一种危机现象,被现在一些人称为“中年危机”,指的就是中年夫妻之间的感情危机。这种感情危机,以前只是在城市生活中的人群才能感受到。然而,近二十多年来,由于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进城务工,接受了城市中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思想开放了,这种“中年危机”也一度出现在农村中年人之中,造成一些农村中年人婚姻家庭不稳定,农村中年人的离婚率有所上升。

总之,农村老话:“男到四十须留神,多离少靠半边人”放在现在社会来说是过时了,但是,“中年危机”依然让“四十不惑”的男人和女人,依然感到危机四伏,不管是农村还是城市,维护家庭稳定的主题仍然没有过时,仍然具有积极意义。因此,现在不仅是男到四十须留神,女到四十同样也须留神,宽容、幸福、和睦的家庭依然是现在人所需要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民间俗语:“男子四十需留神,多离少靠半边人”,究竟啥意思?
俗语“男到四十须留神,多离少靠半边人”啥意思?啥是“半边人”
农村俗语:“好男有毛别有三,好女有膘别有四”,是什么意思?
农村俗语:“好男有毛别有三,好女有膘别有四”,早知道早不吃亏
农村老话“男不三, 女不四, 五十虚, 六十足”,表达的什么寓意?
农村俗语:穷单身富寡妇,寡妇有田无人耕,啥意思,有道理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