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农村俗语“富不住大屋,穷不行远路”是啥意思?住大房子不好吗?
本期作者   关山听风

农村俗语“富不住大屋,穷不行远路”是啥意思?住大房子不好吗?
衣食住行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最基本的物质需要。“富不住大屋,穷不行远路”,这条农村俗语讲的就有“住”和“行”的两种。旧时,农村传统民俗,对住宅和出行有一定的规矩和要求。
按照现在人的思维方式,人富裕起来了,就要改善居住条件,盖漂亮的楼房,住宽敞明亮的房间,这也是人们美好生活的一种基本要求。为什么过去农村人却说“富不住大屋”呢?现在家里的人,都希望外出谋生,哪怕在外打工,挣的钱要比在家务农挣的钱多,只要人勤劳,找工作时不挑三拣四,挣钱的机会比在农村要多得多,为什么就不能出远门呢?
旧时,农村社会背景不同,与现代社会的思想观也有很大的差别。下面就以旧时的社会为背景,解读一下这条俗语。

1、“富不住大屋”的意思

“富不住大屋”的旧思想观念,主要是来源于古代风水中的一些说法。我国古代风水典籍《宅经》(又名《黄帝宅经》)之中有这样一段话:
“宅有五虚,令人贫耗;五实,令人富贵。宅大人少,一虚;宅门大内小,二虚;墙院不完,三虚;井灶不处,四虚;宅地多屋少庭院广,五虚。宅小人多,一实;宅大门小,二实;墙院完全,三实;宅小六畜多,四实;宅水沟东南流,五实。”
这段话中的“宅大人少”被认为是“五虚”之中的“一虚”。从《宅经》来看,住宅只有沾上“五虚”中的“一虚”,就会“令人贫耗”,意思是,“贫”会让家庭变得贫穷,更为吓人的是,“耗”的意思是人口减损,也就是说家里还会减掉人口。与“宅大人少”相反说法是,“宅小人多”为“一实”,《宅经》认为“五实,令人富贵”,住宅小,住的人多,会让家庭贫穷的变得富贵,富贵人家则可继续保持下去。
这种说法,在后来民间被改编成为一条流传很广的俗语:“宅有五虚使人贫,宅有五实使人富”。因此,民间认为“大屋”为“虚”,即便家里变得很富裕了,也不能住大屋,不要显摆,担心家里会衰败而变得贫穷。
清代吴鼒撰的《阳宅撮要》说:“屋少人多为人克宅吉,屋多人少为宅克人凶”,又说:“屋止半住,人散无主”。这里就进一步说法,古代人对不能住“大屋”的理由。
古代风水学的一些观点,特别是一些典籍中的观点,对民间的建房观念影响很深远,并成为一种行为规范,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风俗习惯。
这种说法与我国古代长期是农耕社会分不开。过去,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农业又是社会的经济支柱。朝廷和官府的税收,贵族和地主阶层的田债大多来自土地的产出。我国古代历朝历代,从贵族到官僚,再到平民百姓,对住宅的修建有严格的等级制度,也就是对建房的规模、房屋的大小有严格的控制。
比如,《春秋典》中对王族之城的等级就有这样的规定:
“(城)天子九里,公七里,侯五里,子男三里”。
又如,《明会典》中就有这样的规定:
公侯,前厅七间或五间,中堂七间,后堂七间;一品、二品官,厅堂五间九架;三品至五品官,后堂五间七架;六品至九品官,厅堂三间七架,百姓,正房不能超过三间。
除此以外,朝廷对大门、厅堂、房顶等的数量、大小、高矮等有严格的规定,就连装饰物品、装饰颜色等也有严格的规定。作为古代平民百姓,在修建房屋时,不是想把房屋建多大,就能建多大,想怎么建就怎么建,得严格按照朝廷颁布的规矩来执行。
如果古代朝廷不制定规矩,放任民间在建房时不受控制,想占多大的土地面积,就占多大的土地面积,势必会形成浪费耕地的风气。耕地减少了,朝廷和官府的税收也就减少了,能养活人的资源也就减少了。土地是古代封建社会统治的根基,根基不牢,地动山摇。我国古代历代农民起义,都是因为大批农民失去了土地,无法生存下去时才揭竿而起。
“富不住大屋”,从表面上看,是受古代风水学的影响,而实际上,古代风水学也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不免受到统治阶级的影响。如果民间富裕的人家都盖大屋,占用了大量的土地,养不活了那么多的人,势必会引起社会动荡,在动荡之中的社会里,再富裕的人家,也可能在一夜之间就会失去一切,变得一无所有。这也就是古人不希望看到这种情况发生,在建房时,尽量节省土地。这就是古人不提倡“住大屋”的真正原因,符合古人“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的思想观念。

2、“穷不行远路”的意思

我国民间有一种出行风俗,叫“穷家富路”,意思是说,家里再穷,出门在外,该花的钱得花,该吃的饭得吃,不要亏待了自己。如果出远门太节省了,把身体拖垮了,病倒在路途中,又没有亲人在身边照顾,无法回到家里,说不定还要客死他乡。
旧时,出门交通不便,富裕人家的人出门,可以雇轿、船、马,经济条件稍好人家也可骑小毛驴。普通人家,大多靠两条腿走路,但是,出远门时家里手头再紧,也准备了足够往返的盘缠,只要路上注意安全,不出意外,顶多也就受点路途劳累,安全回到家里的问题不是很大。但是,如果家里很穷,拿不出半点盘缠,空着两手上路,要吃的没吃的,要住的地方没住的地方,不用说能走多少天,就是走上一天的路,就再也走不下去了。正所谓“有钱走天下,没钱寸步难行”。
再说,本来家里很穷,没有出远门的路费,有的人硬撑着要出去,只能是“穷家富路”,要借一大笔的钱才能成行,家里就担负了一笔债务。如果外面有谋生的路子,能找更多的钱回来养家,出远门也算是去找出路。但是,如果纯粹是出去走亲访亲,或者外出游玩,借来的钱也就白白花掉了,家里只能是越来越穷。
事实上,这句话是告诉人们,明知做不到的事,和不切实际的想法,最好不要强行去做,如果去做了,到头来不仅苦了自己,也苦了家人。
“富不住大屋,穷不行远路”这条农村,是在旧时社会背景下产生的,也就反映了旧时社会的一些社会观念和现象,对现代社会来说,已经过时了。
现在农村富起来了,新楼房如雨后春笋,新建的楼房哪家不是宽敞的“大房”呢?而一些本来贫穷的农村人,通过“出远门”到外地打工,很多人因此改变了命运,走向了小康之路,有的人还在外闯出了一片天地,拥有自己的事业,在城里买房落户,从乡里人变成了城里人。
不过,“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的传统思想观念,现在没有过时,依然具有积极意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富不住大屋,穷不行远路”是啥意思?老祖宗的智慧,至今受用
农村有句老俗语“老不泄残精,少不食壮火;富不住大屋,穷不行远路”是什么意思?
俗语:老不泄残精,少不食壮火;富不住大屋,穷不行远路,啥道理
民间俗语“富不住大屋,穷不行远路”,其实还有下一句,你知道吗
农村俗语:“老不泄残精,少不食壮火”啥意思?现在还适用吗?
农村俗语“穷不行远路,富不住大屋”啥意思?老话有理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