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心,是一切的根源

有道是:

“心中无缺叫富,心存善念叫贵。”

心中为何不缺呢?

我们看看王阳明先生是怎么说的:

“耳、目、口、鼻四肢,身也。

非心安能视、听、言动。

心欲视、听、言动,无耳、目、口、鼻四肢亦不能。

故无心则无身,无身则无心。

指其充塞处言之谓之身,指其主宰处言之谓之心,

指心之发动处谓之意,指意之灵明处谓之知,

指意之涉着处谓之物。

要知身、心、意、知、物,只是一件。”

“心者身之主也,而心之虚灵明觉,

即所谓本然之良知也。

其虚灵明觉之良知感应而动者谓之意,

有知而后有意,无知则无意矣,

知非意之本体乎?

意之所用必有其物,物即事也。

凡意之所在,无有无物者。”

“目无体,以万物之色为体。

耳无体,以万物之声为体。

......

心无体,以天地万物感应之是非为体。”

这便是从生理及心理上说明

身心意知是合一的

也从认识论上说明

主观的身心意知与客观的物也是合一的

主观的心不能离却客观的物而单独存在

这是从心的方面来看“心外无物”

“我的灵明,便是天地鬼神的主宰。

天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仰仗他高?

地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俯他深?

鬼神没有我的灵明。谁去辨他吉凶灾祥?

天地鬼神万物,离却我的灵明,

便没有天地鬼神万物了。

......

今看死的人,他的天地鬼神万物尚在何处?”

这便是说

凡不在我们意识范围内的物

最多只有物理上的存在,而没有认识论上的存在

即便物理数理本身,也不能离却意识而单独存在

这便是那个著名的话头:

“尔未看此花时,此花与尔心同归于寂;

尔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

客观的物不能离却主观的心而单独存在

这是从物的方面来看“心外无物”

从此看来

天地万物,与“我”本为一体

怪不得庄子说:

“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所以

心中无缺,是因为心怀天下

格物,即是格心

格心,即是致良知

一切的功夫,不在其他

只在心上

心,是一切的根源

师曰:“一切法皆从心生。心无所生,法无所住。若达心地,所作无碍。非遇上根,宜慎辞哉!”

《养气》......弟子规

头顶名天柱,

脊椎曰龙骨。

顶天立地愿,

道济天下佛。

立志能创造,

放下身外物。

心中永无缺,

知止妄念除。

修身怀天下,

慈悲勇付出。

大彻大悟前,

正气先养足!

陈真人2014/6/23号傍晚,写于鹅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王阳明心学日诵集
同情的限度_王阳明万物一体说的哲学诠释
​▪【推荐】王阳明晚年思想的感应论 | 陈来
没时间读《传习录》,读这篇书摘此心光明。
乐以和人的背后是良知和人,王阳明先生道,充塞天地中间,只有这个灵明
王阳明的万物一体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