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山带你走黄河》特刊---新书【问俗-黄河的祈福】

《问俗-黄河的祈福》


一条大河,她叫黄河。千百年的岁月中,她孕育着两岸所有的生灵。她用博大的胸怀,接纳着岸边的世事变迁,倾听着岸边人们的虔诚祈祷。她用亘古不变的涛声,包容着、给予着……世代生活在大河边上的人们,享受着远古的风穿越浪花的低唱,倾听着涛声诉说那千年的冷暖故事。


一位行者,他叫周彬。十余年的时间里,他背着相机游走在黄河的边上,用镜头记录着黄河人家延续数千年的风俗。他习惯于行走在乡亲们祈祷的队伍中,体会他们的虔诚;他醉心于和老乡围坐在一起聊天,感受他们的淳朴和善良。

---三晋出版社

---雨果

问俗——黄河的祈福

周彬(摄影/撰文)

三晋出版社
2019年9月
55元
978-7-5457-1914-7

周彬,网名:大山。1967年生人,自由职业者。喜欢用镜头表现心中对大自然的敬畏。拍摄有黄河山西人文专题,五台山佛教人文专题。出版有《褐马鸡和他的邻居们》散文集。

跑鼓车

鼓声在渐渐西落的余晖中停息,村庄恢复安静的模样。乡人们渐渐散去,一年一度的跑鼓车落下了帷幕。一场民俗活动得以流传,必然无外乎两个原因。一,活动本身具有超强的生命力,根植于当地乡民的心中,它的存在已经成为人们代代相传的生命本身。二,脚下的土壤具有传承的氛围,晋南是黄河流域人类早期活动频繁之地,也留下了丰富的传统文化发展的基因,这里的人们通过这样的一种方式增加了凝聚力,强健了体魄,缅怀了祖先,祈求了未来。

黄河九曲阵

我走过几年的黄河春节,也看多了各式各样的九曲黄河阵,从黄河流过的保德县到对岸的府谷、榆林以及下游的临县、柳林等。不一样的村落有着不一样的阵势。有黄土作图,垒土勾画的,有玉米杆做隔离,彩旗做阵眼的等。但无论是怎样的介质,都会依照古训巧妙的围成一处道场,包容了过去一年的心酸与眼泪,展望着来年的幸福与期待。
 一群又一群的孩子在油灯的闪烁中洋溢着幸福的笑脸,看到他们的身影,忽然想起,黄河九曲阵也在我儿时的记忆中,虽然家乡在左岸,离着大河有一些距离,但我的记忆中依然有同样的画面,那时的我也如他们一样欢乐的转过一曲又一曲,快乐着走出又回来。但我知道,那时的我丝毫不懂得这样的阵有着怎样的含义,应该寄托怎样的期望。我只如眼前的孩子一样,只懂得热闹的欢乐。

《放赦》就这样在美好的期望中落下帷幕,人们洋溢着满足的笑容慢慢散去。这就是黄河人的年事,用远古的符号寄托着亘古不变的愿望。这时的我开始回望天空,阴云依然又布满了天空,我不得不沉思刚才的异相,也许,在未知的地方,真有神秘的力量俯视着我们的虔诚,对于美好生活的虔诚向往。


扎马角

马角在奔跑着,人流在欢腾着。那甩的山响的鞭子仿佛是对于上天的昭告,传达着这里的人们不屈的生存态度。
这是一种人类利用血肉之躯来与神对话的活动,其中不免有些血腥与不忍,但是,我们还是应该从中有所领悟古老图腾的意义。

花会

黄河边的每一种祈福活动既是某地的民俗文化展示的空间,又是一座与山与水与村庄农舍共构的景观,更是某一地域内民间艺术的博物馆。通过这样的活动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一地的人文信仰、风土人情。更能从中体会到当地的饮食文化、建筑文化、对多种民间艺术直观感受。尽可能的了解这方水土的酸甜苦辣。

清醮会


我说:“你年年参加不?有意思不?”他又笑笑说道:“记事起就每年参加,有时候在邻村也去,红火热闹了,我女朋友就是邻村的,我们就是会上认下的。”我回头看看后座的女子,长的眉清目秀,很是标致,便又问道:“听说你们县上的人都会唱民歌,你们会唱不?”女子看了看三宝,没有答话,三宝也看看女子,女子右手把辫子把弄了一下;“对坝坝的那个圪梁梁上 那是一个谁,那就是咱们有名的二妹妹......妹妹站在圪梁梁上,哥哥他站在那个沟,想起我的那个亲亲 泪慢流......”悠扬的信天游瞬间便流入了我的耳朵,充满了车厢,飘去车外的黄土高原。

背冰

匆忙的镜头随着散去的人群而寂寞,我除了傻傻的欢笑其实是一无所获。回忆中只是感受到了一种大气的文化底蕴,全民参与,即是观众又是演员,这样的现象在黄河祈福活动虽然有所表现,但没有匼河这里纯粹,村里的每一个人都是活动不可或缺的一份子。我思考了很久,认为这样的行为恰恰反映了一种文化传承的深厚,一种文化自信的具象表现。回顾历史,只有自信的朝代,自信的文化才是全民同乐的盛世。从“汉、唐”到“宋”,我们感知了那种文化自信的辉煌。河东人正是有了这样的底蕴才有了这样的自信,让远古的祈福活动不再是庙堂之上的神秘跪拜与战战兢兢,而演变成了一种全民参与、人神共娱的狂欢。

打醮

随着仪式的高潮来临,忽然有风而至,吹动大幡及人们的衣角。他们狂热的旋转,形成一副古老的图腾。我知道,有了这样的脚步,他们的内心便会多了踏实和慰藉。生命的匆忙让山村岁月简朴而实惠,贫乏而久长。普通的劳作和乘凉,就是一生的轮回。牛王会便是他们生命中绚丽的篇章,是一颗颗劳作的心得以宣泄的道场,是他们沟通自然,认知自我的道场,有了这样的喧哗,他们才是幸福的,灵魂永远不空落。乡村的岁月在一曲古埙里吹奏成简单质朴的乡音。抽出最动人的旋律,带着虔诚的心魂牵梦绕。

盘子会

我与站在门楼下指挥的老者问询着盘子的来历,他笑笑说道;“我也说不好,都是从老辈们那里传下来的,听老人家说过,最早的时候我们这儿是有‘搭神棚’的活动,后来人们都想就近参与,祭拜一些神人,讨个好年辰。后来就有一些能人模仿唐朝时候的‘祭盘’把需要赶到很远地方祭拜的庙宇按比例缩小,做成可以随时搭建的神坛。这样,我们就可以把神坛带着,农闲的时候拜拜神仙。”我又问道:“那搭盘子累不,也麻烦了吧”“噢,可不敢瞎说了,这有啥累的嘞,大点的也就三两天,小点的一天就弄好了,我们都赶着来弄了,对自家好着呢。”
“那咋每条街上都有了,村子里搭一个不就好了”
“那你就不知道了,拜神神还能偷懒了,人家搭的是人家的心意,我们这个是这条街的9户人家一起弄的,要用心做了嘛,不然老天爷不照顾咱嘞”。

故事讲到这里,已经是深夜。山村的风冷冷的吹过,但一盏盏灯火映红了赏灯人的脸,红红着笑开了幸福的期盼。灯盏也映红了山村的夜晚,映红了山村的希望。
站在离去的高处,我回望渐渐安静的村庄。再次双手合十,正如这里的人们平等对待家中所有的生命那般博爱,祝福天地和谐,草木繁盛、河流、土地健康、我们得心所愿。

牛王会

一个上午就这样在转动中流逝,正如我们的一生也在黄河的流动中消逝。我移动着脚步,感受着大河边的这些美好。神秘的大河流淌亘古,也留下了这些美好的祈愿仪式,佑福着大河岸边的生灵。大河边的人们也在用自己的行动祝福着自己佑护着大河,一条河的民族就这样成长,一种河水浸泡出的黄色就这样从东方印染着世界。

《问俗-黄河的祈福》在大家一路支持与指正中,在三晋出版社编辑的精心设计中终于顺利发行。欣喜的是在书将要面市的时候,收到了来自四位老师的推荐与教导,特此感谢。

用镜头行走黄河,记录身边最熟悉也是最生活的黄河,值得一观。
黄河落天走山西,留下了最民俗,最中国的人文活动,摄影是现场记录、再创作的艺术,抛弃浮华,走近真实是我们解密黄河山西的唯一途径。
朱宪民
中国摄影家协会顾问、中国艺术摄影学会执行主席、享受国务院艺术家特殊津贴。


周彬的镜头跟他的眼睛一样,是会说话的,晋省黄河绵延千里进入镜头,竟然构成一部文字都无法呈现的抒情诗,能聆听到河水与河水搓揉的低吟,能嗅到两岸百草吐翠的芳香,竟或是一曲民歌飘过,一阕鼓乐铿锵;而周彬的语言反过来又具有浓烈的镜头感,优美的语言在陈述镜头不曾搜索到的那些角落与心情,文字反而与镜头语言角色互换,有光影,有轮廓,有构图,有纵深,有层次,透过文字,黄河浪激波涌扑面而来,涛声阵阵进入梦乡,闻得到带着鱼腥的湿气掠过。
周彬这部图文并茂的集子,是作者十年行走黄河的记录,给我们呈现的不独是一条大河,还有大河滋养的千万黎庶苍生的生存图景。

鲁顺民
山西作家协会副主席,山西文学主编。




山西沿黄一线,保存着最为完整的民俗形态。根植民间文化的土壤是日常生活,一旦离开市井形制、世俗式样,民俗便会孱弱进惨白的真菌房,脱水成需保护的文化遗产。就像民间文化的鱼,离开了等闲大众的水,这个比喻虽已为一个时期的人用俗用滥,但理还是那个理。大山兄肩扛相机,以摄影的语言,对其详尽记录,竭力挽留,塬上的一抹晚霞,映在他尘面的脸颊,也映在潺湲的河央。
介子平
《编辑之友》杂志社副主编。

武普敖,山西摄影家协会主席。

书刊印完毕,心情却越来越忐忑不安,虽然行走十余年,若有所获,但能否将黄大河边上的故事讲诉的完美却丝毫没有底气。
我在惶恐中期待大家的指正,将珍藏来自你的真情,感受这一份有力的支持,不问东西,砥砺前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踞大山之西,饮黄河之水,这里是——山西
九曲黄河美在三晋,一起欣赏一组高清美图
江河奔腾看中国丨8组海报,看三晋8条大河好风光
“山西芮城新南张通用机场”全国征联揭晓榜
山西历史文化资源的特征和优势
山河多娇,英雄吕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