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今年最顶的战争片?确实把我吃顶了

是的,《西线无战事》又一次被翻拍了。

在战争片范畴里,《西线无战事》绝对可以算得上是被反复翻拍和改编次数最多的战争片之一了。

1930年,最早的一版《西线无战事》由美国拍摄,随及遭到纳粹封禁,认为《西线无战事》无论是小说还是电影,都是“对世界大战中的德国军人的背叛”。

(1930版《西线无战事》海报)

戈培尔为此勃然大怒,派人阻止了《西线无战事》的首映仪式,吊销了上映许可证,随后希特勒更是下令焚毁了关于它的所有资料。

直到二战后,该片才在德国解禁。

1979年,美国再度翻拍《西线无战事》,但在口碑和影史地位上,这一版则显然不如原作的影响力和经典程度大。


到了2022年,《西线无战事》第三次被翻拍。当经典之作被连续三次拍摄,不由得不让观众对新版的《西线无战事》抱了些存疑的态度。


新版《西线无战事》有优点吗?

也有。

与此前两版稍有不同的是,新版的《西线无战事》是由德国拍摄,又有网飞投资的一部电影。


近两年,无论是作为一个民族国家的德国电影界,还是作为跨国大公司的流媒体平台网飞,都对战争片情有独钟。

今年上半年,德国拍摄了以犹太屠杀为题材的电影《万湖会议》,上个月,网飞则上映了以越战为背景的电影《有史以来最棒的啤酒运送员》。

前者延续着二战以来一贯的反战、反纳粹态度,将之视为自己的民族精神。

后者则对北美观众群体投其所好,不断地借着反战电影为政治正确站台。


相当有意思的是,这种奇妙的合作关系,也给新一版的《西线无战事》带来了一些新的看点。

首先是增加了高层军官及政府首脑之间政治博弈这一条故事线——这是近年来德国反战电影最得心应手的戏码。


一边是战火连天、枪林弹雨,人命贱如蝼蚁,另一边是高层们冷着脸拿战争当做谈判筹码,张口闭口就是国家荣誉和军人的尊严。

德军元帅在停战协定生效前十几分钟勒令士兵发动反攻,只是因为他咽不下谈判桌上的那口气。


其次是以主角的主观视角来带动故事主线,对战争内容进行了非线性的链接。观众可能未必很容易从碎片化的战斗场面中梳理出战争的具体发展,但却更加能通过对画面感受到影片想要传达的情绪性表达。

比如坦克碾压过战壕的那个镜头,用仰拍的角度呈现躺倒在战壕中的士兵的视角。

导演想要我们体验到的是,是战争的临场感:


当你亲历战场,真真切切的看到这种钢铁庞然大物遮住整个天空,从头顶碾压过时,你不再能理智而清晰地回忆起曾经怀抱着的报国梦想,你只能无助而疯狂地嘶吼,你无法理解死亡居然可以以这么直接而粗蛮的方式不期而至。

你甚至可能来不及思考,来不及对周围人的突然死亡作出反应,来不及搞清楚为什么这个人上一秒还站在你身边,下一秒就会被炸弹轰成战壕墙上的一团血污装饰。


你关于未来能做的一切规划,幸运一点的话,也许可以漫长到战争结束后的岁月。不幸的话,那就只能延续到下一颗炮弹到来之前。

当然,战场上的事实有时也未必只有这两种情况。

如果万幸中的不幸发生,你可能还会体验一种更加残酷的状态:被送到医院,在醒来时感觉到双腿好像已经被截肢或已彻底坏死,但除非是你的傻瓜战友在看望你时一不小心说漏嘴,你甚至没力气支起身子看一眼,确认一下这双腿是否还在。


医院里的医生一天为几十个病人截肢,他早已不记得你是谁。如果幸运的话,你可以和本片中的博贾登一样,在战友来看望你的时候,抓住机会,赶紧提一个会有人回应你、帮你实现的要求——

让战友帮你要一份晚饭来,顺便带个吃饭的叉子。

然后趁他们不注意,用最快的速度,果决地把叉子插进自己的脖子……


终于可以不用担心以后带着这副残破的身躯该怎么生活了。

结束了,兄弟们,结束了。


谈判桌上的指点江山和前线士兵的朝不保夕,形成了大局与小细节之间的极端对比。这正是《西线无战事》这一文本最核心的表意所在。

在影像技术成熟的今天,本片的导演至少做对了一件事情——


他清楚地意识到当他重述这一经典文本时,他要做的最重要的任务并不是在叙事上有多少创新壮举,而是依靠影像叙事来尽可能地弥补前作在技术上的不足,让观众能在视角层面上真真切切地体会到战争的临场感。

但它还值得再被翻拍吗?

不好说。

(1930年版《西线无战事》剧照)

如果论影片的立意和主题,《西线无战事》显然已经在战争片的领域内多少有点“落伍”了。影片讲述一战时期的德国,四个少年意气的学生因为受到老师的鼓舞,热血冲动的参加了战争。

在真实的战场上,这群年轻人终于意识到了战争从来没有那么多光荣与正义,他们在尚未来得及做好准备适应战争之时,就已纷纷殒命沙场。


从最开始对战争充满美好的误解,到对战争心灰意泠、茫然无措,这群年轻人最终无人活着离开过一战的战场。

1917年,埃里希·玛利亚·雷马克抵达德国在一战战场的西线,在战争中多次受伤,饱受战争之苦。1928年,雷马克出版了自己的这本自传体小说《西线无战事》。

(雷马克)

仅一年之后,全球性经济危机爆发,德国经济受到严重损害,纳粹借势掌控德国政坛,于次年1月30日推举希特勒上台。

有太多时候,历史比任何电影编剧和小说作家都更会讲故事,无论是原著作者雷马克还是后来翻拍该作的诸位导演,或许都一再地希望《西线无战事》仅仅只是对过去历史的反思。


但历史反复折叠、重演、轮回、前进又后退,反思一次又一次地荒诞地成为预言。

小说出版后不超过十年,二战爆发。

而如今,面对着疫情的冲击和俄乌战争的纷乱局势,生活在2022年的我们,似乎也没有勇气去坚定地相信,经济危机与全球战争在不远的未来绝对没有再一次发生的可能。


但我对新版《西线无战事》的恨铁不成钢之处在于,导演依旧只选择了老老实实的还原原著最朴实简单的反战精神。

在临场感之外,本片在叙事上的大段删减导致其几乎没法给观众带来什么新鲜的感受。观众就像看了部沉浸式美术片一样,一旦从最初的观影氛围中抽离出来,跳回到理智的层面进行回味,就会意识到本片并没有什么新鲜的表达——它实在是复古和冷峻的有些过了头。


你几乎能在这部电影身上找到过去诸多战争片的影子,但你却看不到这部战争片能为未来新的同类型作品带来什么借鉴意义。

反战的确很有必要强调,但你实在不能指望观众对早已司空见惯的叙事论调再次提起什么感动之情。

电影史百年以来,战争片佳作众多,《现代启示录》《细细的红线》《全金属外壳》《赎罪》《敦刻尔克》《血战钢锯岭》……

(《敦刻尔克》剧照)

当越来越多的后起之秀在叙事结构与反思力度上不断求新求变之后,作为战争片老大哥的《西线无战事》自然会面临不得不退居历史舞台一侧的局面:

它秉持的始终是最原初、最简单淳朴的反战主题,无数后来者既得其恩惠,又踏在了老前辈的肩膀上攀上了更高峰。


稍微有点荒诞地来看的话,你甚至可以揶揄本片在艺术追求上做到了和战争本身一样“没有历史”。

过去与未来都不存在。

影片最开始时,男主角保罗作为一名新兵,领到了一份特殊的任务——在战壕里将死去士兵的铭牌收集起来,以方便统计阵亡名单。

在影片的最后,又一名更年轻的新兵领到了这个任务。


他收走了死去的保罗的铭牌,但他不认识保罗,更不会明白这个敌军士兵为何会出现在己方的阵营里,又是为何如此表情平定的看着天空安静地躺在战壕里等到了死亡的降临。

在停战协议生效的前一秒,保罗,一个普通的、注定将会被遗忘的士兵,死在了战壕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西线无战事》:战争无意义!
《西线无战事》心理解析:用别人的一生,疗愈自己的童年
被德国禁播了26年的经典作品,网飞再次复活翻拍也没有翻车
1930年的反战片,9年后二战爆发,历史最强反战片
2022年史诗级战争片,曾被德国禁播22年,翻拍依然震撼人心!
唱唱反调:《西线无战事》这分数虚高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