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们赏析了李小龙徒弟写的影评,发现他有点真功夫

最近电影圈出了很多热门话题。

马丁·斯科塞斯向漫威开炮,《好莱坞往事》疑似抹黑李小龙形象,《小丑》大爆......

一片热闹但嘈杂的讨论声音中,一股清流缓缓流进了我的视线。

在拜读了这位《好莱坞报道者》专栏作家、已退役NBA巨星、名人堂球员、李小龙徒弟的文章后,就像阳光穿透乌云,给人以启迪,雨水滋润荒地,给人以治愈。

这些文章,不仅有这位明星的独特观点和人文关怀,更以四两拨千斤的方式解答了那个千古难题——咱们普通影迷,到底该如何写影评?

01.

先解答第一个谜题,这位神秘巨星,就是人称“天勾”的NBA巨星卡里姆·阿卜杜尔-贾巴尔

说起这个名字,很多篮球迷或许会虎躯一震,脑子里先过一遍他的经典杀招“天勾”,然后蹦出一堆数字。

1,是他的NBA生涯总得分位列历史第一,38387分,强如乔丹科比,都没有这位内线巨星高。

3,是他与魔术师约翰逊,眼镜蛇詹姆斯·沃西组成的紫金三人组,共同创造了湖人Show Time王朝,开启华丽进攻时代。

6,这是他职业生涯获得总冠军数,与篮球之神乔丹持平。

20,是他成为职业球员的年数,他是NBA第一个打满20个赛季的球员。

以上,可以看出,这位NBA名人堂球员,是多么伟大的篮球运动员,个人荣誉、集体荣誉都收获满满。

更有意思的是,在拥有如此成功的篮球生涯之外,他还把精力投入了电影事业。

早在上世纪60年代,在看过《座头市》后,贾巴尔就有了一个功夫梦,后来经人推荐向李小龙拜师学艺,并受邀参加了《死亡游戏》的拍摄,留下了传世的影像经典。

此后陆续参演电影不说,还曾亲自上阵担任一部篮球纪录片的编剧。

虽然年纪不小,但也挺会赶时髦,参与漫威漫画创作,并在2017年以70岁高龄加入好莱坞报道者,成为专栏作家。

一个打篮球的,居然成了好莱坞报道者的专栏作家?

看到这里的你或许会想,估计他也就是靠着名气混口饭吃,真不相信就他一打球的还能写出什么花来。

如果你是这么想的,那今天你可就赚到了。

因为,看完这篇文章,不仅会让你改变对他的看法,还能在我们的分析中感受到一篇文章的力量和巧思。

准备好,咱们这就开始。

02.

贾巴尔被国内观众所熟知,除了篮球生涯辉煌灿烂,就数李小龙的流量加成了。

在1967-1971那五年时间里,贾巴尔接受李小龙的指导教诲,不仅学习了截拳道、太极等功夫,更收获了让他受用一生的人生理念。

“一个武者必须持续不断地学习和吸收各流派的技巧、方法,让自己更加强大。”

“一旦开始做就要做到最好。”

精神和技巧的双重打磨,让贾巴尔的身心得以承受20年NBA高强度比赛的摧残,得以把自己的篮球技巧打磨得愈发出色,得以让他在篮球生涯结束后继续追寻其他层面上的进步。

对李小龙的崇敬和爱慕,也都能在贾巴尔的文章采访里细数。

如此亲密的师友关系,贾巴尔在有关李小龙的话题上自然有极大的发言权。

所以当昆汀新片《好莱坞往事》出现争议,贾巴尔第一时间吹响了反击的号角。

现实中的李小龙到底是不是像昆汀展现的那样,傲慢、徒有虚名,跟人打架时会哇哇乱叫的人?

贾巴尔给出了一个极具参考价值的答案。

热点要赶,理不能丢,跟风批斗最简单,只要你反对就对了。

所以贾巴尔文章的可贵之处就在于——

没有站在制高点对昆汀一通狂轰乱炸博关注,而是心平气和,据理力争,用一代宗师的气场和无可辩驳的事实打出一套组合拳。

纵观贾巴尔对于《好莱坞往事》抹黑李小龙形象的评论,中心思想用一句话来说就是:

作为导演,昆汀有以任何方式刻画李小龙的艺术权利,我喜欢昆汀,我也认可这种创作权利,但不得不说,这一次他错了。

为了让论点深入人心,贾巴尔一拳一拳,加大力度,感情丰沛却又不失严谨,最终大功告成。

先来看第一拳,起手式。

“你见过马丁·路德·金会因为服务不好而在餐厅跟服务员动手吗?达赖喇嘛会喝得大醉,并且说出‘不是不报,时候未到’的话吗?”

虽然马丁·路德·金、达赖喇嘛会做不会做什么事,是美国社会语境下的文化梗,但并不妨碍我们来总结贾巴尔的方法论。

No.1 喜闻乐见的,先举几个例子,佐证自己的观点。

贾巴尔清楚,以上问题的答案是,没有

从而顺延到自己的观点——电影会影响人们对于历史人物的印象,所以电影人有责任在塑造正面历史人物的时候保持合理性和真实度。

放到昆汀身上,这一点他显然没做到。

为什么他没能做到?

是因为他有点草率,有点种族主义的处理,让李小龙的形象受损。

除此之外呢?李小龙形象受损,到底意味着什么?

此时,贾巴尔亮出了他的第二拳,这一拳,力重千钧。

No.2 从表象到本质,深入挖掘,高度总结,凝练精华。

可以说,这是亚洲人在好莱坞银幕形象的一次倒退,而这与李小龙致力改善亚洲人银幕形象的追求截然相反。

“他(李小龙)一直致力于打破亚洲人在好莱坞电影和电视里的刻板形象。”

这是贾巴尔对于李小龙无论是银幕形象还是银幕后追求的总结,这种积极的意义,似乎不应该仅仅被戏谑地呈现。

OK,道理说了一大堆,想要表达的也都表达出来了,该如何结尾收场?

要知道,好的结尾对于一篇文章,可不仅仅意味着画上句号的功能,好的结尾足以让文章的杀伤力×2。

贾巴尔通篇都在说昆汀你呈现的李小龙不是真正的李小龙,但越是这样肯定的描述,越会让读者在心里嘀咕:那真实的李小龙,到底是啥样的?

当读者愈发期待的答案,出现在文章末尾,绝对会让读完的人如释重负如获至宝。

第三拳,以情动人,会心一击

“我好几次在公共场合和李小龙一起,面对来挑衅的混混,他总是礼貌地拒绝并继续前进。他从不用搏斗来证明自己,他更愿意在银幕上展示功夫,为亚洲人创造更多机遇。”

“可惜的是,《好莱坞往事》用了陈旧的表现方式(展现了反面的亚洲人形象)”。

柔中带刚丝毫不慌,对于昆汀《好莱坞往事》的反驳和批评,贾巴尔的应对可谓是风范十足,说到动情处更是默默柔情黯然销魂。

一篇影评就是一场辩论,而这次,贾巴尔无疑赢得彻底。

03.

作为1947年出生的美国人,贾巴尔见证了时代的巨大变迁。

经历过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马丁·斯科塞斯引领新好莱坞电影浪潮的洗礼,也接受过新新事物以MCU为代表的电影宇宙的冲击。

要不说人家生命力旺盛,到老也不熄创作热情,就是因为能做到与时俱进,接受新鲜事物。

所以在马丁·斯科塞斯说出漫威电影不是cinema的时候,贾巴尔也就能做到不局限于一方地给出观点。

斯科塞斯和漫威的事情,已经闹了挺长一段时间。

起因是斯科塞斯在接受《帝国》杂志专访时,说漫威电影不能算是电影(他用的词是cinema),更像是主题公园的产品,虽然他尝试过看漫威电影,但没有坚持下去。

先不看贾巴尔的评论,从斯科塞斯的表态中,就可以感受到对立的态度。

现实也是如此,一方是喜欢漫威的,一方是不喜欢漫威的,呈水火不可相容之势。

无论站在哪一方角度,试图去证伪另一方的观点,仿佛都很困难。

漫威电影为什么不是电影(cinema)?cinema到底是什么?老马在胡说八道?

很多影迷应该都处在一个两难境地,既对斯科塞斯的电影顶礼膜拜,也爱红遍全球的漫威电影。

无论选择哪一方,仿佛都背叛了自己。

怎么办?

看看贾巴尔吧,他愣是把一道选择题,做成了一道阅读理解。

No.1 保持理性、客观的叙述立场。

在一场辩论赛里,正反方需要各持论点击败对方,但在老马的这个问题上,不一定非要分出输赢。

首先,贾巴尔表明自己的态度:斯科塞斯的说法(漫威不是cinema)在技术上是错的,在文化上是对的。

基于上述,贾巴尔做出了他的解释。

从技术上来说,无论是cinema还是film,都是工业科技的产物,都有大同小异的制作流程,如果从这点出发,老马的言论是有待商榷的。

▲老马:笑不出来

作为漫威的捍卫者(Marvel’s defenders)、狂热爱好者(an enthusiastic fan)和漫画创作者,受到了黑豹等黑人英雄的鼓舞,贾巴尔对于漫威电影的娱乐性和积极意义是持肯定态度的。

而从艺术性上来说,老马又确实是在做一个很明显的区分。

区分了什么?

No.2 提升高度。

如果咱们说了半天,还是在漫威是不是电影的问题上来回说车轱辘话,那谁也说服不了谁。

此时,就要引入新概念,把问题更系统化,咱们到底在讨论什么,老马到底想表达什么。

于是乎,贾巴尔如此说:斯科塞斯只不过是指出了“高雅艺术”(High Art)和“通俗艺术”(regular everyday art)的区别。

高雅艺术,自然是老马所认为cinema该有的样子,通俗艺术,则是漫威所代表的艺术形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他提出的概念,贾巴尔又举了很有说服力的例子——

《大白鲨》无法与《白鲸记》相提并论;柯立芝《打扑克的狗》和伦勃朗《加利利海上的风暴》也绝不会是同一水平。

英国小说家和编剧格雷厄姆·格林(老马很喜欢他编剧的《第三人》)更是将他的小说分为“娱乐性”和“新颖性”,后者是他的严肃艺术。

在把高雅艺术和通俗艺术的存在处理得深入浅出后,贾巴尔写下了一段很有洞见的,关于高雅艺术存在的意义。

他说,高雅艺术中藏着我们可以触及的天使,我们了然的魔鬼(The angels of our reach, the devils of our grasp)

淳善与邪恶,在高雅艺术里被人捕捉,被人思考。

▲《基督最后的诱惑》剧照

然后呢?

它会让人变得更有洞察力,变得视野更加宽广,变得更了解人,作为一个复杂的个体的可能性。

老马站在高雅艺术的立场对漫威代表的通俗艺术开炮,有对通俗艺术统治大银幕的危机感作祟,有对往昔峥嵘岁月稠的怀念,于情于理都有支持的发力点。

但,贾巴尔在最后也同样老实不客气地指出,老马你连一部漫威电影都没看过,那可就是你的损失了。

老马的《爱尔兰人》在网飞上线,对此他心怀感激;漫威电影同样以它的生命力在影响世界,影响电影行业,它让人在大银幕遭受流媒体冲击的今天,依然选择走进电影院,从RDJ、锤哥、小蜘蛛、寡姐、美队身上感受愉悦、苦恼、伤心、激动......

甚至于,“高雅”和“通俗”也可以共同存在,有些作品就兼具二者特质,就像《教父》《2001太空漫游》《唐人街》,以及《复仇者联盟》和《冲出宁静号》这些作品。

斯科塞斯批评漫威电影的问题,经由贾巴尔的分析后,变成了高雅艺术和通俗艺术的存在问题。

所以,我们该如何在高雅艺术和通俗艺术中做出选择?

No.3 来个金句,总结全文。

“高雅艺术让我们变得更明智,通俗艺术让我们更愉快。”

04.

最后,简单说说贾巴尔对于大热电影《小丑》的态度。

煽动暴力犯罪,是很多观众从《小丑》中嗅到的危险气息。

尤其在美国,暴力枪支案频发,之前更有凶手在《蝙蝠侠:黑暗骑士崛起》上映期间枪击影院观众的惨剧。

这让《小丑》上映时,美国军方和影院如临大敌,不仅禁止观众cosplay、佩戴面具入场,影院外甚至有警察驻守。

此前的枪击案受害者也再度写信向华纳表示自己的担忧:我担心的是哪怕有一个(或许不止一个)极端的人,想成为枪手,也许就会受到这部电影(《小丑》)的鼓励。这让我感到很害怕。

他们更要求华纳用自己的政治力量和影响力,去推动枪支改革。

在贾巴尔看来,这样的行为不仅伤害了电影,也偏离了这个群体的初衷。

“电影、游戏和说唱是诱人的,因为它们经常表达人类最坏的冲动,但我们大多数人不会在现实生活中上演这样的冲动。而对需要寻求帮助的精神疾病患者,任何事都可以将他们引爆。

为了印证这个说法,他紧接着举了两个例子。

一个是非自愿独身者(仇视女性)Alek Minassian,在2018年制造的一起10人死亡的车祸。

这起悲剧起因于他扭曲的观念——一些女性没有与他发生性关系,而是选择了其他男人,这让他感到厌恶。

一个是2017年的拉斯维加斯枪击案,造成59人死亡的凶手史蒂芬·帕多克的作案动机至今仍是一个谜。

所以,让电影游戏来为复杂的社会现象背锅,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不仅是对社会不负责任,更会抹杀电影游戏所承载的艺术性。

在评论《小丑》的这篇文章里,重要的不是写作技巧,而是对于电影,以及这个世界的认知。

贾巴尔相信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人,会分担彼此的悲伤,一部电影也不足以动摇现实,它只会更让清醒的人更清醒。

至于疯狂的人,电影也绝不是压垮他的最后一根稻草。

05.

我们今天的主角——一个篮球明星,在他人到七十古来稀的年纪,还能成功转型,担任专栏作家,不得不说是很难得的成就。

但其实说来说去,无非就是喜欢二字,就像屏幕前的各位相聚于此。

贾巴尔喜欢写作,不害怕表达自己的观点,他认为一个完美的人生除了要有身体,还要有一些思想。

所以当他把青春岁月奉献给了篮球之后,也没有就此沉寂。

这就是NBA巨星之所以能成为专栏作家的秘密——

首先,你得爱上电影,爱上写作。

这不难,只要你做得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小丑个人电影起源曝光,《致命玩笑》即将登上大银幕
如果漫威拍得出《小丑》,就不会被斯科塞斯喷
年度二十部电影佳作 很可能有一半你没听过[16]
劳模般工作,动物般生活
整整26年,这部伟大的小说终于被斯科塞斯搬上了银幕
狗生赢家!它是目前全网最红的狗马丁爱它胜过奥斯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