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保持清醒,不要被生活玩弄——《陌生人溺水》

01

斯蒂芬妮(就交芬妮好了)在密歇根州长大,父母都是基督教徒,她当然也是,并且虔诚而盲目,她爱上帝。

上十一年级时,父母把她送到了马萨诸塞州的一所寄宿制学校里,她发现这里的许多学生都不是新教徒,于是她开始竭尽全力地去说服他们相信上帝,甚至随身携带《圣经》,以便可以随时翻开它和其他人分享。

她爱上了一个不信神的男孩儿,这个男孩同样爱她,有天夜里,男孩问她:如果有一天早上她醒来后完全确信上帝并不存在,她会怎么办?

她说,我不会再想活下去,那将毫无意义——是的,她的信仰依然虔诚而盲目。

当她和另外一位犹太朋友聊天时,她再一次试着说服这位朋友相信上帝的存在,然而她不知道任何正规的论证,于是她说,唱圣歌的时候她感受到了圣灵的存在。

直到她的朋友问她:如果上帝真的存在,他为什么要允许我的亲人们死于大屠杀?

她无言以对。她试着让人们改变信仰时,自己却动摇了。有一次她在一本女性杂志上看到一篇文章,作者也曾经是一名基督教徒,然而那个女人直接对读者说:如果你在婚前有性行为,你不会死亡或者消失,生活会继续,你还是你,我是这样做的,所以我知道。

在基督教徒芬妮所知道的所有犯罪中,婚前性行为是最坏的,然而这里却有一名女性基督教徒这么干了,并且活的很好。

她的信仰再一次受到几近毁灭性的冲击,她曾如此坚定地相信道德的确定性,相信上帝,相信自己的信仰、同时也是父母的信仰,然而现实让她不得不产生自我怀疑,直至背叛。

02

芬妮读研究生的时候,遇见了哲学系学生杰夫,他们相爱了。

在一次意大利家庭之旅中,尽管妈妈整天追着他们,不让他们溜出视线,她和杰夫已经发生过性行为的事实还是被妈妈发现。

你背叛了上帝,我不会原谅你,妈妈说。

随后妈妈清除了芬妮留在家中的所有痕迹,他们不再一起生活。

芬妮和杰夫结婚后,他们在马塞诸塞州郊外的一所小学院找到了工作,生活似乎终于安定下来。

还是研究生时,芬妮曾经研究看护中心,她发现很大比例的孩子在离开看护中心后会成为无家可归的人,似乎这些收养孩子的机构,并不那么关心最后的效果如何。于是她开始对“善良意愿”的效果进行研究,这是她喜欢做的事情。

她发现了一个叫“善予”的组织,这个组织致力于研究用最少的钱,来改善最多的人的生活,这正是她想要的,很快她便投入到这个组织当中全职工作。

与此同时,杰夫辞掉了教职,创建了一个“杠杆研究”的组织,企图以此彻底改变世界。为了这个远大目标,杰夫每天睡眠不到4个小时,越来越关心效率,将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他所以为的伟大事业当中,激进而狂热,充满斗志。

夫妻俩的目的其实有许多共通之处,都是希望能够帮助更多的人,让他们生活得更好,然而路径、方式全然不同,他们常常为此争论不休。

芬妮认为杰夫的想法不切实际,她非常喜欢她在“善予”的工作,认为他们的工作能实实在在帮到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而杰夫却认为这远远不够,她原本可以做得更多,可以做更大的事情,那就是帮助他一起拯救这个世界。

这让芬妮感到悲伤,如果她按照杰夫的意愿和要求,无论这项事业有多么伟大,能否成功,她都将不会有乐趣可言,她必须像杰夫一样专注地投入,将自己的生活与自己所爱的东西切断联系。

他们分手了。

03

尽管芬妮并不为分手后悔,可痛苦是避免不了的,她开始进行夫妻心理治疗。就在这段时间,夫妻治疗师推荐了一本叫《彻底接受》的书给芬妮,这本书再次改变了她的生活。

这本书的基本观点是:你是一个还不错的人,你可以改变,但这并不是必须。

起初这观点她完全不能接受,她不满足于现状,她认为改变是必须的,我们有责任承担更多,有责任去帮助更多的人。

但是后来她想,如果你看到一棵树,你不会觉得这棵书不够高、不够直,不够漂亮,你知道那就是它本来的样子;你看见一只小狗,你也不会想它应该变得更大更聪明或者更可爱,那只小狗理所当然就是那个样子,它不需要改变什么,至少不是必须——也许人也是一样,他们就是那个样子,这就挺好的。

于是,她又一次否定了从前的自己。她拒绝了基督教,拒绝了哲学,拒绝了无条件的利他主义,她只有自己,她想做什么就去做什么,这让她感到幸福,而不再那么内疚。

04

近两年,我看到“成功学”方面的书很流行,有大把的人在网上报各种学习班,学习时间管理,学习情绪管理,学习摄影、学习写作、学习创立个人品牌。人们渴望成功,渴望变得更加优秀、更加有能力,竞争是如此激烈,这让人焦虑。

我们如此迫切地想要学会我们能够看到的所有有用的技能,我们还鄙视那些不思进取、整日悠哉不问世事的闲人,我们觉得他们很快就会被这个世界淘汰。

就在昨天,练字群的一位伙伴跟我说,他觉得自己总是写的不够好,尽管知道自己已经进步了,依然怕交作业。

可是事实究竟是怎样呢?

我们相信的,我们一直奉行不悖的,我们正在为之努力的,真的就是对的,就是我们想要的吗?

如果我们练字是为了修身养性,最后却变成了一定要写好字,写不好就吃不香睡不着,究竟是对是错?

如果我们拼命追求的权利、财富、功成名就,是为了让自己幸福快乐,最后却变成了追求权利、财富、功成名就本身,而枉顾幸福快乐的感受,究竟是对是错?

我们为了事业,为了有能力给家人带来更美好的生活,整日忙碌不休,却吝于给家人陪伴的时间,夫妻之间没有陪伴,父子之间没有沟通,究竟是对是错?

追求成功固然是好的,积极的,然而在此之前,想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应该怎么做?应该怎么活?

而在此之中,勿要疲于奔命而忘记思考,忘记初衷。

05

在《陌生人溺水》这本书当中,类似这种人性的思考很多,我只是挑了其中最简单的、最容易被人接受的一个故事复述给大家听。虽然它主要是一本讲述各种“行善者”(一类思想极端,行“圣人”之善事,将陌生人和亲近之人等同对待、等同给予的人)故事的书,然而却直指我们人生当中一些最本源的问题:

我们应该为什么而活?究竟什么才是对的?怎样活着才是有价值的?我们所一直相信的道德、信仰,真的是绝对正确的吗?或者本身这一切都是不确定的?

本书第一章在讲“行善者”的定义时,让人感到艰涩难以理解,随着一个一个故事展开,我们对全书要表达的内容逐渐感到清晰。作者记录的都是一些真实的故事,尽管它听起来是如此不可思议,似乎只存在于小说中,只存在于那些往圣先贤的传说里,甚至于这些小说中都不常出现的“行善者”,让我们看到了人生的另一种可能,也深深感受到了道德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从而引发对人生、人性的深入思考。

很有深度的一本书,随着我的阅历日深,我想我还会时不时去翻开他,在我有所惑、有所思的时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信仰不同的人怎么生活?
保持喜乐的22条生活碎碎念
论感情
信仰的背离
从里尔克到鲁米:“在我来到这个世界的地牢之前,我一直和你在一起”
为什么在中国的历史上,佛教可以传教,基督教却被禁了数百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