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备课样例 | 一上第一单元童谣两首

【前言】

一年级上学期,在小学阶段是个非常特殊的时期。国家教育部将这个时期设置为“入学适应期”,也正是希望老师们明白:这个时期,关系比知识更重要,安全比纪律更重要。

我们在选编《晨诵课》的诗歌时,以儿歌童谣为主,选择了朗朗上口的、节奏感较强的诗歌,就是已经考虑到了一年级这个阶段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

而当老师将诗歌带进教室,带给孩子们的时候,一方面,在朗读的时候,不只是在声音上要传递出儿歌童谣的节奏感,同时也要将身体的律动带入:可以用拍拍手,拍拍桌子,跺跺脚,摇晃身子,加上简单的手势等方式,将诗歌的节奏感传达出来。另一方面,一年级的晨诵课堂要更多地体现出游戏、好玩的特质,不要太过抒情,当然,更不要用机械单调的方式进行知识性传授,而要让学生沉浸其中,玩味其中,陶醉其中。

特别要说明下:一年级刚刚开始上晨诵的时候,一定不能要求学生仿写,但可以让学生在《晨诵课》的诗歌旁边配画。这个时候,画就是孩子的第一语言,就是孩子对诗歌的理解。

接下来,以《摇啊摇》《拉大锯》为例,我们来看一看,一节完整的晨诵课如何穿越“浪漫-精确-综合”这三个阶段,如何用诗歌来唤醒黎明,唤醒孩子们的生命。


1. 摇啊摇  


浪漫感知

用诗歌唤醒黎明,像阳光照亮生命!

亲爱的小孩,从今天开始,我们要一起踏上一条叫“晨诵”的旅程了。

我们的第一首诗歌,会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听听。(放歌曲,第一遍老师跟着音乐范唱,第二遍开始学生跟着一起轻声唱。)

摇啊摇,
摇啊摇,
摇到外婆桥,
外婆叫我好宝宝,
一只馒头一块糕。

“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外婆叫我好宝宝……”

多么熟悉的歌谣,多么动听的歌谣,多么温馨的歌谣!

也许你曾在外婆、奶奶或者妈妈的怀里,跟着她们的声音一起唱过。

也许你曾奇怪地问过她们:“为什么你的肚子里会有那么多好听的歌谣?我长大了,肚子里是不是也会有这么多唱也唱不完的歌谣呢?”

现在呀,老师要再把这些歌谣送给你。这些歌谣呀,外婆唱过,外婆的外婆唱过,外婆的外婆的外婆唱过……

读这些歌谣,重要的不是认得这些字,而是熟悉这种声音。长大了以后你会明白,它们就是我们的“母语”,和妈妈一样亲近,一样重要。

还愣着干什么?赶紧跟着老师念起来吧!(老师打着节拍范读)

摇啊摇

摇啊摇,

摇啊摇,

摇到外婆桥,

外婆叫我好宝宝,

一只馒头一块糕。

现在,请你也拍着手,跟着老师一起来读一读吧。(学生打着节拍跟着老师读)

精确理解

很好听吧!听着这歌谣,你的心是不是就变得宁静起来了?现在我们来看看这歌谣在说些什么。

老师先问问你呀:这个小孩的外婆家在哪里呢?你是怎么知道的?(指名让学生说一说。)

摇啊摇,
摇啊摇,
摇到外婆桥,

对,这外婆家在江南,江南水路多,桥也多,所以这小孩是摇啊摇啊,坐着船到外婆家去的。

到了外婆家,外婆是怎么对待这个小孩的?(指名学生说一说。)

 
外婆叫我好宝宝,
一只馒头一块糕。

对呀,外婆很喜欢我,不但夸我是个好宝宝,还给我吃好多好吃的东西。

现在老师再来问问你:你的外婆在哪里?你小时候是怎么到外婆家去的?到了外婆家,你的外婆又是怎么对待你的?(让学生自由说说,不必追求精确的表达)

你要是想不起来了,可以让你亲爱的妈妈告诉你啊!

你知道世上最爱你的人是谁吗?当然是妈妈呀。你知道世上曾经最爱你妈妈的人是谁呀?当然是外婆呀。而外婆,总会把曾经对你妈妈的爱,全部地给现在的你。

你知道外婆是谁吗?那就是妈妈的妈妈呀!妈妈的妈妈是谁呀?她就是你的外婆呀!外婆家一定有桥吗?那可不一定,但外婆的家里一定要有“谣”啊!

我们再来读读这首外婆的歌谣吧:

摇啊摇

摇啊摇,
摇啊摇,
摇到外婆桥,
外婆叫我好宝宝,
一只馒头一块糕。

综合呈现

摇啊摇,摇啊摇,摇着摇着,宝宝呀,就长大啦。


现在,你已经上小学了,以后,你还要上中学,大学。不过呢——

不管你是多大的孩子,
不管你是哪里的孩子,
你都是外婆的好宝宝,
你都是爸妈的好孩子。

你说是不是?如果你觉得是的,那就请你大声地告诉自己:

不管我是多大的孩子,
不管我是哪里的孩子,
我都是外婆的好宝宝,
我都是爸妈的好孩子。

最后,我们再把这首童谣来念一遍,唱一遍吧——

摇啊摇

摇啊摇,
摇啊摇,
摇到外婆桥,
外婆叫我好宝宝,
一只馒头一块糕。

今天的晨诵就到此结束了。今天回家记得把这首童谣唱给爸爸妈妈听,再让他们给你讲讲你小时候的故事,还有你外婆家的故事吧。



 2.拉大锯 


浪漫感知

用诗歌唤醒黎明,像阳光照亮生命!

亲爱的小孩,让我们继续踏上“晨诵”的旅程。

先来复习一下昨天学过的诗歌(读一读,唱一唱)

摇啊摇

摇啊摇,
摇啊摇,
摇到外婆桥,
外婆叫我好宝宝,
一只馒头一块糕。

外婆家有桥,有馒头和糕,还有很多有意思的事呢!

那你觉得,今天在外婆家,又有什么有意思的事?我们来听听!

拉大锯

拉大锯,扯大锯,

姥姥家,唱大戏。

接闺女,请女婿,

小外孙子你也去。

今搭棚,明挂彩,

羊肉包子往上摆,

不吃不吃吃二百。

好听吗?请你也拍着手跟着老师一起来读一遍吧。

拉大锯,扯大锯,

姥姥家,唱大戏。

接闺女,请女婿,

小外孙子你也去。

今搭棚,明挂彩,

羊肉包子往上摆,

不吃不吃吃二百。

精确理解

现在你来说说,姥姥是谁呀?(可让学生说一说。)

姥姥,就是妈妈的妈妈。咦,我们前面的一首儿歌不是说妈妈的妈妈叫外婆吗?原来呀,南方,妈妈的妈妈叫做外婆,在北方,妈妈的妈妈叫姥姥,现在你明白了吧?

姥姥家唱大戏了,都去了哪些人?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出示问题,指名两到三个学生说一说。)

拉大锯,扯大锯,

姥姥家,唱大戏。

接闺女,请女婿,

小外孙子你也去。

闺女、女婿、外孙都去了。这里的闺女,就是小孩的妈妈呀。这里的女婿,就是小孩的爸爸呀。那这个小孩一定是个“小外孙子”吗?也就是一定是个男孩吗?那可不一定,如果是个女孩呢,我们就可以说“小外孙女”你也去。

姥姥家唱大戏的时候,是不是很热闹呢?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出示问题,指名两到三个学生说一说。)

今搭棚,明挂彩,

羊肉包子往上摆,

不吃不吃吃二百。

“今搭棚,明挂彩,羊肉包子往上摆,”呀,姥姥家一唱大戏,不但要搭起戏台子,还张灯结彩的,看上去一片喜气洋洋,就像过节一样。既然像过节,那一定少不了好吃的。以前穷人家平常的日子里,连肉都吃不到,只有到了过节,才能吃。唱大戏的时候,大家就可以吃上羊肉包子了。

最有意思的就是最后一句了,“不吃不吃吃二百”,小孩子知道做人要有教养,因此不好意思直接就开吃,所以就客气地说“不吃不吃”,但事实是,一边说着不吃不吃,一边已经忍不住了,吃着吃着,不知不觉就吃多了——吃二百,不是说真的吃了二百个羊肉包子(那一定吃撑了),而是说一口气吃了好多。

亲爱的小孩,你现在是不是觉得这童谣写得特别好玩呢?我们一起再来读一遍吧。

   拉大锯

拉大锯,扯大锯,

姥姥家,唱大戏。

接闺女,请女婿,

小外孙子你也去。

今搭棚,明挂彩,

羊肉包子往上摆,

不吃不吃吃二百。

综合呈现

你知道这个游戏为什么叫做“拉大锯”吗?(出示拉锯的图片)

原来,这是从锯木头演变而来的。因为一个人把木头锯断不容易,所以就由两个人来回拉,这样就可以节省很多的精力了,同时呢,两个人一起做一件事,也可以增进情感的交流。

老师小时候呀,最爱搬张小板凳,坐在外婆对面,和她手拉手,一边唱《拉大锯》,一边玩这个游戏。一边唱,一边来回拉锯,有时还会故意向后仰,假装跌倒呢!多么有意思!

现在,和你同桌的小伙伴一起手拉着手来玩一下这个游戏吧。

   拉大锯

拉大锯,扯大锯,

姥姥家,唱大戏。

接闺女,请女婿,

小外孙子你也去。

今搭棚,明挂彩,

羊肉包子往上摆,

不吃不吃吃二百。

今天的晨诵到这里就结束了。今天回家去,记得和你的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一起玩一下这个游戏——你们一起拉一次,扯一次,唱一回,跌一跤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姥姥家唱大戏 | 杨建英专栏
客家童谣赏析:《拉锯》
歌谣小品|拉大锯:农耕场景的亲情时光
拉大锯,扯大锯,姥姥门家唱大戏
拉大锯
拉大锯,扯大锯,姥姥家里唱大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