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概述

一、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的概念与构成特征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是指故意或过失地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以及与人身有直接关系的其他权利的行为。

在我国第一部刑法典即1979年《刑法》中,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与妨害婚姻家庭罪分别被规定在分则第四章和第七章,属于性质不同的两类犯罪,但是17年修订的《刑法》将1979年《刑法》中这两章的内容合并到一起,因此修订后的《刑法》分则第四章所规定的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的内容也就包括了有关妨害婚姻家庭的犯罪。本类犯罪的构成特征是:

本类犯罪侵犯的客体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以及其他与公民人身有直接关系的权利。公民的人身权利,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的与其人身不可分离的、不涉及财产内容的权益,具体包括生命权、健康权、性的自决权、人身自由权和人格尊严权等。而公民的民主权利,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的参与国家事务管理、参加政治活动等各项权利和自由,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宗教信仰自由权等。其他与公民人身有直接关系的权利即婚姻家庭权,具体包括婚姻自由权、一夫一妻制、家庭成员平等权和家庭成员相互扶养权等。本章部分犯罪侵犯的是复杂客体,如刑讯逼供罪和暴力取证罪所侵犯的客体不仅包括公民的人身权利,还包括了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但其侵犯的主要客体是公民的人身权利。

2.本类犯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各种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以及其他与公民人身有直接关系而不涉及经济内容权利的行为。多数行为既可以作为方式实施,也可以不作为方式实施。例如,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等,行为人既可以采用作为方式实施这些犯罪,也可以是负有特定作为义务的行为人不履行特定义务即以不作为方式而构成这些犯罪。但也有部分犯罪的实行犯只能是以作为方式实施的,如强奸罪、侮辱罪、诬告陷害罪等。本章部分犯罪的既遂要求造成一定的危害结果,如故意杀人罪和故意伤害罪,但此类犯罪中也有仅要求行为实施达到完成的程度即成立犯罪既遂的情况,如诬告陷害罪等。

3.本类犯罪的主体多为一般主体,即凡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辨认、控制行为能力的自然人即可成为这些犯罪的主体。但也有部分犯罪的主体为特殊主体,如虐待罪和遗弃罪的主体要求为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或负有扶养义务的人。此外,个别犯罪的实行犯在主体上有性别要求。例如,强奸罪的实行犯只能是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男性,女性通常仅能作为共犯(教唆犯、帮助犯)参与强奸活动而成立该犯罪。此外,少数犯罪,如强迫劳动罪、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亦可由单位构成。

4.本类犯罪的主观方面除过失致人死亡罪和过失致人重伤罪由过失构成外,其他犯罪都是由故意构成。部分犯罪只能由直接故意构成,如强奸罪,也有一些犯罪的成立以法定的犯罪目的为要件,如诬告陷害罪。

二、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的种类

根据本章各具体犯罪所侵害的直接客体以及其他主要构成要件的特征,可以将它们分为如下10类:

1.侵犯公民生命权利的犯罪,具体包括故意杀人罪和过失致人死亡罪。

2.侵犯公民身体健康权利的犯罪,貝体包括故意伤害罪,组织出卖人体器官罪,过失致人重伤罪和虐待被监护、看护人罪。

3.侵犯公民性自由权利或健康权利的犯罪,具体包括强奸罪,强制猥亵、侮辱罪,猥亵儿童罪。

4.侵犯公民人身自由权利的犯罪,具体包括非法拘禁罪,绑架罪,拐卖妇女、儿童罪,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罪,聚众阻碍解救被收买的妇女、儿童罪,组织残疾人、儿童乞讨罪,组织未成年人进行违反治安管理活动罪。

5.侵犯公民其他自由权利的犯罪,具体包括强迫劳动罪,雇用童工从事危重劳动罪,非法搜查罪,非法侵人住宅罪,侵犯通信自山罪,私自开拆、隐若、毁弃邮件、电报罪,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6.侵犯公民人格权、名誉权的犯罪,具体包括诬告陷害罪,侮辱罪,诽谤罪。

7.司法工作人员侵犯公民权利的犯罪,具体包括刑讯逼供罪,暴力取证罪,虐待被监管人罪。

8.侵犯宗教信仰、少数民族有关权利的犯罪,具体包括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罪,出版歧视、侮辱少数民族作品罪,非法剥夺宗教信仰自由罪,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罪。

9.侵犯公民民主权利的犯罪,具体包括报复陷害罪。打击报复会计、统计人员罪,破坏选举罪。

10.侵犯婚姻家庭权利的犯罪,具体包括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重婚罪、破坏军婚罪、虐待罪、遗弃罪、拐骗儿童罪。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什么是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这类犯罪有什么特点?
职务犯罪包括哪些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行为的刑法规定有哪些
被害人与受害人的区别
因打架被拘留,双方都是轻伤,会被怎么处理?
如何认定殴打“假想敌”行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