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3位少有人知的明清才女,笔下诗词虽冷门却很惊艳,翻卷手有余香
userphoto

2023.02.27 湖南

关注

心如素简,静数流年,

人间有味,最是清欢。

欢迎关注清欢,品读绝美诗词。

明清两代,才女辈出,尤其是江南一带。

如康熙年间与纳兰性德齐名的顾太清,她姓西林觉罗氏,名春;

如明末清初秦淮八艳中的柳如是、董小宛、顾横波和马湘兰;

晚明苏州叶家一门五才女,母亲沈宜修、长女叶纨纨、次女叶小纨、三女叶小鸾、五女叶小繁和三儿媳沈宪英;

古代第一个女子诗社“蕉园诗社”的顾之琼和“蕉园五子”(徐灿、柴静仪、朱柔则、林以宁、钱凤纶)。

有意思的是,有些人的名字你可能在电视剧中看到,比如顾太清是《大清后宫之还君明珠》中“西林春”的原型,《后宫·甄嬛传》中皇后和姐姐书中的本名便是朱柔则和朱宜修。

但对于他们的作品,很多人却知之甚少。

今天,简单了解其中3位个人比较欣赏的女诗人。

一起来看看吧!

1、虞山女史归懋仪

归懋仪,字佩珊,号虞山女史,江苏常熟人,清代女诗人。

她的父亲是巡道归朝煦,母亲也是位才女,从小与哥哥一起在家塾读书,能诗擅画。

成年后,她嫁给上海才子李学璜。婚后十年都颇为恩爱,但后来父亲病逝,公公退休,丈夫耽于秀才功名多年,一心备考,家庭压力突然增大。

28岁的归懋仪不仅擅长诗文,也是个干练的女子,她果断请托父亲的故交帮忙介绍了一份闺塾师的工作。

她教授闺秀渐渐积累起了资历,同时凭借个人才华与很多著名文人唱和,很大地提升了自己的知名度。

清代,在江南一带,擅长诗词的闺秀并不少,但是创作水平与归懋仪相近的却不多。

随园主人袁枚就曾经称赞她的诗文“雄伟绝不似闺阁语”;

“乾隆三大家之一”赵翼曾给她酬唱答诗“岂期白首新知己,翻在红颜绝代人”;

大诗人龚自珍也曾经写过《寒夜读归佩珊夫人赠诗,有“删除荩箧闲诗料,湔洗春衫旧泪痕”之语,怃然和之》

像归懋仪这样有才华、擅经营的才女,在古代真可谓是凤毛麟角。

清代文人唐仲冕,号陶山居士,曾在吴县任县令。

他访到了唐寅墓,于是为他重修墓地与故居桃花庵。

这一盛事在当时有很多文人诗词唱和,比如陶澍、钱大昕等。

归懋仪也作了两首,丝毫不逊于任何男子,名曰《闻唐陶山明府重修桃花庵感赋用原韵》

遗祠重为拂埃尘,补种夭桃几树新。红粉也知怜国士,青衫偏是困才人。

不逢良木宁求荫,肯为黄金便屈身。纵酒佯狂聊玩世,笙歌队里老青春。

悔占江南第一名,遭他谗口玷冰清。狂依花月为生计,閒藉云山写不平。

斗酒每为知己罄,双眸还对美人明。英雄末路真无奈,甘就蒲团证此生。

唐陶山即唐仲冕,而“明府”这个称呼,汉代指代太守,唐代及以后为县令。

诗中开篇“遗祠重为拂埃尘,补种夭桃几树新”,点名所咏事件。

唐寅的故居重新修整,打扫清理,补种桃花,重现当年盛景。

接下来都是对唐寅生平的感慨,大有知己之感。

唐寅明明有高洁的情怀,却因为夺得江南科举考试第一名,遭受谗言,前途尽毁。

他没有遇到良木,所以不肯随便选择什么权贵来依附,只愿意与知己饮酒作乐。

平时与“红粉”、“笙歌”为伴,她们虽然身份不高,却懂得他的失意与痛苦,怜惜他一生青衣,无法在仕途上实现抱负。

为了生活花费,他不得不靠卖画来维生,在纸上的山水云烟寄托不平之意。

人人都道他是个狂人,可事实上,他只是“佯狂”,假装玩世不恭,在笙歌中消磨岁月。

因为他像阮籍一样,眼前已是穷途,困境难破,无可奈何。

诗中对唐寅的理解与同情,确实如袁枚的赞赏,不像闺阁女子的气概与格局。

2、天才少女叶小鸾

叶小鸾,字琼章,又字瑶期,江苏吴江人,明末才女。

她的父亲是文学家叶绍袁,母亲沈宜修、姐姐叶纨纨和叶小纨也都是当时知名的才女。

但相形之下,17岁便早夭的小鸾是其中才华最高的的天才少女。

小鸾出生之时,正值叶家贫困,母亲无乳喂养。

而当时舅舅沈自征家三子一女俱已早夭,4个月大的小鸾便被送到舅家抚养。

舅母张倩倩也擅诗,被称为“华清宫人”,在当时才名也颇高。

张倩倩用诗词歌赋为小鸾开蒙,所以她三四岁便能背诵《万首唐人绝句》、《离骚》等诗词,10岁便能写诗填词,14岁能弈棋,16岁善弹琴,书法秀劲,也擅画山水、花蝶。

小鸾不仅天生聪慧,容貌也是上乘。

张倩倩曾对沈宜修说:

是儿灵慧,日后当齐班(班昭)蔡(蔡文姬),姿容也非寻常人可比。

父亲叶绍袁在回忆她归家时,也曾写道:

十一月,季女(即小鸾)自君庸家来归,时年十岁。姝颜玉丽,即已无匹。

叶小鸾性情旷达,不同于普通的闺阁少女:

性高旷,厌繁华,爱烟霞,通禅理。

其爱清幽恬寂有过人者,又最不喜拘检。能饮酒善笑,潇洒多致,高情旷达,夷然不屑也。

她的文字琼章英彻,宛如不食烟火气,

如写雨,“开奁一砚樱桃雨,润到清琴第几弦”,

如写离别,“惟有流波似离恨,共将明月伴君行”。

一首《浣溪沙·书怀》更是她向往世外的性情的写照:

几欲呼天天更赊。自知山水此生遐。谁教生性是烟霞。

屈指数来惊岁月,流光闲去厌繁华。何时骖鹤到仙家。

《说文解字》里说:“鸾,赤神灵之精也。”

叶小鸾,正如一只跌落人间的神灵,空灵湛然,惊才绝艳。

她也像灵鸟一样飘然而来,翩然而去,17岁便香消玉殒,只余一卷《返魂香》,留待后人追思。

3、吴江才女沈宜修

叶小鸾的母亲沈宜修,字宛君,出身于明末著名的书香世家松陵沈氏。

沈家从元末起便隐居于松陵,一门风雅,人才济济。

从伯父沈璟为吴江派戏曲家之首,编纂《南九宫十三调曲谱》为规范。

胞弟沈自征创作的杂剧《渔阳三弄》,被时人评为明代以来“北曲第一”。

沈宜修聪颖好学,才智过人,工画山水,能诗善词,著有诗集《鹂吹集》,收录800余首诗。

她出身宦门,却德性旷达,待人慈恕。

嫁给叶绍袁后,因为多年科举不利,家境中落,沈宜修不得不变卖嫁妆补贴家用,

她为叶家生下了八男三女,都是亲自教导,言传身教,孩子全部有所成就,在江南大族间成为一时佳话。

叶绍袁虽然不擅长官场营营,也不流连官场,导致家境一直比较清苦。

但他有个封建社会文人比较少的优点,就是十分恋家,对妻子和儿女颇为疼惜。

刚辞官归家之时,是沈宜修和叶绍袁一生最幸福的时候。清朝文学家张潮曾赞过:

值太平世,生湖山郡;官长廉静,家道优裕;娶妇贤淑,生子聪慧。人生如此,可云全福。

在这个时间段,沈宜修写过不少乡村生活充满喜悦的诗词,比如:

地是柴村僻,门临荻野开。远山堪入黛,曲小可浮杯。

芍药如含笑,旖旎回廊曲。蔷薇更袅袅,满架纷红玉。

远树微茫湖月悬,银鱼风起浪头鲜。乡村偏觉秋光美,艳逼芙蓉水底天。

可惜,幸福总是短暂的。

短短两年后,小女叶小鸾在婚前五天突然病逝。

大姐叶纨纨伤心过度,写下十首《哭妹诗》,70天后便也随妹妹而去。

毫无心理准备的沈宜修,突然连续遭遇丧女之痛,写下了不少哀痛之词,读来令人肝肠寸断。

《哭长女昭齐》之一:

此别相逢无再期,龙钟双袖泪痕滋。

三声猿哭江山裂,午夜鹃啼天地悲。

画阁惟余书满架,药栏空见露分蕤。

堪怜春到芳菲节,手种名花知为谁。

《亡女琼章周年》之二:

玉质花颜总惘然,几回音韵况当年。

凄心莫问刀常剪,遥夜何堪骨自煎。

雁唳一声寒月落,枫飘万壑暮云连。

江淹难写千秋恨,惟叩华香向佛前。

《忆秦娥·寒夜不寐忆亡女》:

西风冽,竹声敲雨凄寒切。凄寒切,寸心百折,回肠千结。

瑶华早逗梨花雪。疏香人远愁难说。愁难说,旧时欢笑,而今泪!

母女相逢无期,“江山裂、天地悲”,

心如被刀剪碎,骨似日日煎熬,字字泣血,令人不忍卒读。

在这样日日的伤痛中,她哀叹自己“生成一副悲秋骨,泪滴西风半世余”,

长女去世后,她熬了三年,便油尽灯枯,撒手人寰。

沈宜修的词,熔典雅与清丽、深沉与灵动于一炉,

细腻柔婉中带着刚健苍凉之气,成为午梦堂词人群的中坚与领袖。

阅读更多精彩图文:

作者:林家清欢,谢绝搬运和抄袭,敬请理解。

【注】图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不妥联系立即删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古代十大才女--叶小鸾
明代才女沈宜修的十首诗词,客路片云随远望,镜中双鬓叹飞蓬
400年前,恐婚而逝的才女叶小鸾。
16首最美《蝶恋花》,品尽宋词意
明清女词人词选及女性词的流变
历史散文:那时才女 (解放日报)(喻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