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超常教育解析

关键词:超常儿童概念   表现形式   数量   经济背景   超常教育   指导思想   未来  家庭特点    成果

超常儿童概念

通俗解释:

广义超常儿童:某一方面比一般同龄人具有优势的。

狭义超常儿童:智力超常

中国科学院超常教育课题组刘范、查子秀等首先于1978年提出了“超常”(supernormal)或“超常儿童“(supernormal children)的术语。当时提出超常这一术语时,有两方面的考虑:一方面,这些儿童的非凡表现不完全是天生的;另一方面,超常儿童只是儿童群体的一部分。

    儿童群体的表现(或反应)基本符合正态分布,该分布的计算公式为

  

x可代表个体的表现(或反应)

μ为该群体的平均表现(或反应)

σ为群体表现的离散程度即标准差。

我们认为,在这样一符合正态分布的群体中,凡是x≥μ+2σ的个体都是超常儿童。

这就是目前我国在该领域里划分超常与常态儿童的一个标准。该正态分布可直观地用一条中间高两头低的曲线来表示。由于正态分布曲线的形状像一口钟,图中的中线表示均值的位置,a为标准差,那么超常儿童或低常儿童就是处于超过或低于均值两个标准差的那部分儿童。

虽然我们认为“超常儿童”这一概念具有较好的科学性,但当初把“超常”一词翻译成英文“supernormal”介绍给国际同行时,却颇费了些口舌。原因是这个词(supernormal)在英文中没有,是我们中国科学院超常教育课题组创造出来的。不过,经过课题组20多年的努力,现在国际同行已基本接受了这个词。

超常儿童的表现形式

从对超常儿童的定义中人们很容易发现,“超常”这一概念是非常宽泛的,它所涵盖的面很广。人们可以把任一形式、在任一方面表现杰出的儿童称为超常儿童。这就突破了传统上那种认为只有智商高的孩子才是超常儿童的狭隘观念。事实上,人的才能是多方面的,其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Harward Gardner)认为,人的才能主要有8种,即语言、数理逻塑、空间、运动、音乐艺术、人际交往、内省和自然。在加德纳看来,这8种才能是各自独立的才能,并把它们称为8种智力。这种观点被称为多元智力观 。根据加德纳的观点,至少有8种类型的超常儿童,即语言能力超常的儿童、数理逻辑能力超常的儿童、空间能力超常的儿童、运动能力超常的儿童、音乐艺术能力超常的儿童、人际交往能力超常的儿童、自知之明能力超常的儿童和对自然界的领悟能力超常的儿童。虽然我们并不认为多元智能具有严谨的科学性,但其对表现形式的分类还是有一定的参照意义。

心理学家吉尔福特(Guilford)则认为,应该从操作(0pera tion)、内容(content)和结果或产品(production)三个方面结合起来看人的能力。不同的行为方式(操作)作用于不同的方面(内容)就会有不同的结果(产品)。吉尔福特用因素分析的方法得出了120—180种才能。因此,根据吉尔福特的观点,应该有120到 180种超常儿童。

课题组超常儿童研究范围:

l          学业超常

l          音乐表演超常

l          视觉艺术超常

l          其他方面超常

超常儿童的数量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从积极的意义上说,人口多意味着人力资源丰富。我国现有14岁以下人口为两亿八千九百七十六万。根据标准,我国现有仅智力超常儿童就约有八百多万。这只是一个理论的估计值,实际上的比例究竟是多少呢?

美国儿童智商分布抽样调查结果

儿童的智商

实际分布(%)

160

0.03

150

0.20

140

1.08

130

3.13

120

8.68

110

18.18

100

23.23

90

23.23

80

15.17

70

5.05

60

2.02

在2000年到2003年间,我们对北京市学生的智力状况做了抽样调查,结果分别见下表

智商

理论分布(%)

实际分布(%)

≥130

2.2

4.4

120-129

6.7

6.4

110-119

16.1

21.1

90-109

50.0

54.9

80-89

16.1

6.9

70-79

6.7

5.9

≤69

2.2

0.5

这些数据以及其他的研究数据都表明,虽然不同智商水平的人数比例在不同的人群中不完全一样,但其分布模式是基本一致的。而智力水平属于超常范围的个体,其比例基本上在3%左右。

根据这些数据推测,我国目前属于智力超常范围的14岁以下儿童实际上的数量确实在800万左右。如果把衡量广义的超常儿童的话,超常儿童的数量就会更多。这是一个巨大的人才“富矿”,如果能很好地加以开发利用,对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应该是一个巨大的资源。

超常儿童的社会经济背景分析

由于智力测验的分数与儿童的家庭的经济地位、社会背景和地区有一定的联系,来自不同地区或不同文化背景的儿童的智商,分数有一定的差异。因此,符合某一特定标准的超常儿童的比例也就有相应的差异。心理学家对来自不同社会经济背景的儿童的智商做了测验后发现:

社会经济地位好的儿童的智商要高于同年龄来自社会经济地位较差的儿童

不同阶层儿童智商分布情况

一般经济地位(%)

上层经济地位(%)

140

0.5~1

2-3

130

2~4

6-12

125

5~7

15-20

120

10~12

30-40

110

16~20

45-60

为什么开展超常教育

目前,人们对超常教育有一些认识上的问题。一种认识是“超常教育就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教育”,于是对这些受教育者的期望值就在无形中提高了许多。其实,培养高素质人才也是全民教育的最终目的。我们不能说超常教育是培养高素质人才,而其他形式的教育就不是。从概念上讲,超常教育”是“针对超常儿童身心发展特点而进行的,旨在使他们得到良好发展的教育”的简称,而不是有些人宣传的那种“超乎常规的教育”的简称。实际上,超常教育的目的应该很简单,就是为超常儿童提供适合他们身心发展特点的教育。为每个孩子提供相应的教育是社会的责任,因此,我们开设超常班只是要尽到这个责任。就象一个家长需要为自己的孩子创造受教育的机会一样是一种责任。同时我们也要探索其他形式的超常儿童的培养教育。

指导思想

1、指导思想:

l          在动态的比较中鉴别、研究超常儿童;

l          采用多指标、多途径、多形式的研究手段;

l          同时考察超常儿童心理发展中的“质”“量”关系;

l          兼顾智力与非智力因素;

l          结合教育实践进行鉴别和研究。

2、研究方法:

超常儿童的鉴别

l          单个鉴别就是个别地对儿童进行考察鉴定。单个鉴别的一般步骤为:

      家长、老师的推荐或新闻媒介的报道;

      家长或推荐人带儿童到有关部门(研究单位或学校)与研究者见面,由家长或推荐人描述有关该儿童的具体情况(主要是一些突出的表现等);

      用有关测验(如智力测验或认知测验)测定儿童的智力发展水平,根据测验的结果和儿童的具体表现(或以往的记录)做出初步的判断;

      继续有针对性地观察,尤其是对那些有明显发展不平衡现象的儿童更要对其弱项做继续观察。

      最后确定是否真正智力超常并确定是否对该儿童实行追踪研究。在实际研究中还要注意儿童的非智力个性心理品质的发展情况,但到目前为止,非智力个性心理品质尚未正式定为鉴别超常儿童的指标,在实际应用中只作为参考。

    实践证明,单个鉴别是发现超常儿童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但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的超常儿童要远远地超过人们靠偶然发现的数量。而且,如果家长或老师对超常儿童没有正确的认识,常常会发生超常儿童被埋没的现象。事实上,我国有数百万的儿童属于超常儿童,但真正被老师或家长认识的却非常少。很多超常儿童被误解成“问题孩子”而受到不公平的待遇,甚至遭到摧残。因此,为了发现更多的超常儿童,为了不使这些优秀的苗子被埋没,为了能更好地对他们实行因材施教,研究者必须采取一种主动的鉴别方法,这种方法就是集体鉴别。

l          集体鉴别的一般基本步骤为:

         报名。对儿童做一般性的了解,如年龄、发育史、家庭简况、家长对儿童的教育情况及儿童本人的主要表现(学习成绩优秀或达到一定的认知水平、思想品质好、有较强的求知欲)等基本情况;

         初试。.用学科考试的方式了解儿童的有关主科知识和能力,用有关智力量表了解儿童的一般能力(智力);

         复试。用“鉴别超常儿童认知能力测验“对通过初试的儿童进行复试,确定该儿童是否真正属于超常儿童。对于具有特殊才能(如音乐、绘画、发明等)的儿童要将他们的作品请有关专家评定;

         核查。对通过复试并达到标准的儿童,再向家长或原学校老师做问翻查,了解该儿童的个性特征、思想品质,同时进行体格检查(或体育测试),了解他(她)的体格发育情况;

         试读。对经上述筛选过程合格的儿童进行试读观察,主要了解被定为“超常”的儿童是否适合于集体教育的环境。

l          鉴别超常儿童认知能力测验的每个分测验都有两个指标,这两个指标是:

      超过同年龄常态儿童平均成绩的两个标准差(即x≥u+2a),也就是说,如果某儿童的测验成绩超过同年龄组常态儿童平均成绩的两个标准差(或所得测验分数的百分位在95以上)就认为该儿童在这方面属于超常范围;

      高于大两个年龄组的平均成绩,即如果某儿童的测验成绩超过大于自己两岁常态儿童的平均成绩,则在这方面属于超常范围。

超常教育未来发展

北京超常教育情况(文件摘录):

(1)北京市教委开始压缩实验班招生人数,根据计划,两到三年内,所有学科实验班将全部取消。有关人士分析,根据《义务教育法》规定,本市将在两年内停止学科实验班招生。北京市教委有关人士同时表示,小部分学校开展的名副其实的创新实验项目还会保留,比如针对超常儿童开设的实验班,是一种创新实验的探索。

(2)北京少年科学院将启动面向高中生培养创新人才,市教科院有关负责人表示酝酿已久的北京少年科学院启动建设。这将是国内首个面向高中学生,以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为目的的少年科学院。入选少年科学院的小院士,高考时有望获得录取优惠政策的照顾。“少年科学院”项目目前处于调研阶段,科学院的学科组成、学生选拔、课程安排、研究性学习方式等都在紧张的设计之中。四中、八中、师大附中、人大附中等具备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经验的知名高中也参与到少年科学院的建设之中,为少年科学院提供“拔尖创新人才早期甄别”、“创新培养模式”以及“人才成长直通车制度”等方面的建议。2008年,北京少年科学院将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正式启动。课程安排,学习方式以及高考享受到的优惠等具体政策也将随之出台。

未来发展:

在世界各国均对超常儿童教育立法,我们相信不久未来我国也会立法。

超常儿童家庭特点

      研究表明,超常儿童的家庭教育一般具有以下显著特点:

l         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l         民主的养育方式

l          非常重视孩子的才能培养且能付诸实施长远的培养计划和有效的措施。

1、家庭教育环境

      家庭能在两个方面给予孩子走向卓越的重要影响:

第一,家庭能帮助孩子获取基本的知识、技能和思维方法。

第二,家庭成员在日常生活中把他们的价值观和态度、思维方法和行为方式,都能潜移默化地传给了孩子。这些重要影响,首先是从父母(或其家庭中的养育者)所创造的家庭环境中开始的。这个环境是培养超常儿童能力的一个重要条件。

      爱尔维修曾经说过:人刚生下来时都一样,仅仅由于环境.特别是幼小时期所处的环境不同,有的人可能成为天才或英才.有的人则变成了凡夫俗子甚至蠢才。即使是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这句话道出了教育的真谛:首先.良好的教育蕴藏着巨大的可能性;其次,良好的教育需要良好的环境.尤其是幼小时的环境。同时,这段话也表明了,良好的教育即是爱心和生命的教育,首先应该起源于家庭。

 发现以下几个方面是影响儿童才能超常发展的主要因素:

1)家境和学习条件

     根据对超常儿童父母的受教育程度、职业、经济地位等资料的调查.课题组发现,尽管各种不同的家庭背景下都有可能出现超常儿童,但是在比较优裕的家庭中,出现超常婴幼儿的几率较大。这类家庭是指父母的受教育程度较高,职业条件较好,收入较稳定和生活充裕的家庭这类家庭为孩子的成长提供了充足而适宜的材料和活动,有良好的条件对婴幼儿进行早期家庭教育。

       国外研究也发现,大多数神童都生长在相对富裕的家庭.生活在丰富而有趣的环境中,许多人的父母很注重孩子的早期教育。在这些小神童中,一些人甚至享有自家的图书馆,如数学家莱布尼茨、经济学思想家杰里米·本瑟姆,以及历史学家托马斯·麦考利。还有些神童,如德国著名作家歌德和伟大数学家帕斯卡.英国著名经济社会学家约翰·斯图亚特·穆勒,他们的家长本身就是引人注目的大学者,家中都有丰富的书籍。

       也有超常儿童来自贫穷的环境,但他们并非生活在精神贫乏的环境中。相反,他们往往是贫穷环境中的一些幸运儿,不是得到家人感情上和智力上的充分支持,就是得到过他人的资助。例如,13岁考上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的超常儿童周峰,虽然生长在农村,但其父母都是60年代的大学生,且都是不断学习、非常注重孩子才能培养的教师。对周峰来说,其学习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都是得天独厚的。

2)父母的文化素养

      父母所受教育的程度在孩子天赋发展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原因在于这些受过良好教育的父母非常重视孩子的发展环境,并乐意尽最大努力为孩子创造良好的环境。国外研究人员发现,受过高一些教育的母亲,相对来说,会养育出更健康、更聪明的孩子。课题组也发现,知识分子家庭出现超常儿童的比率较大。超常儿童的父母不是在受教育程度上与常态儿童的父母有显著差异.就是其父母双方或有一方是不断学习或坚持教育的人。

       著名的德国神童卡尔·威特的父亲虽然只是一个乡村牧师·但他品德优秀,学识渊博,不仅在语言学、音乐、美术、心理学、教育学上都有极深的造诣,甚至还了解植物学、动物学、地理、历史、数学、物理、化学……他丰富渊博的知识不仅保证了对孩子的良好教育·而且其孜孜不倦的钻研精神、对事物的浓厚兴趣、对真理的追求·更为孩子树立了优秀的榜样和深远的影响。他还非常关心儿童教育,注意吸取前人的经验教训;对最新的科学发展和衬会动态有积极的关注和深沉的思考,具有强烈的创新精神。

       这些家长不但自身教育素养高,而且还非常重视不断学习有关婴幼儿身心发展和教育的知识,积极和专家、学者、教育工作者交流、取经,并在实践中摸索科学的方法和积累经验。

3)家庭学习气氛

      超常儿童的父母大都表现出自强不息、好学上进的性格这样的环境有利于超常儿童的成长。精力充沛和强烈的进取精神是很多杰出人物父母的共性。孩子有向家长模仿的特点,家长的兴趣活动会影响孩子学习、自信心并关心周围社会。

      著名的小提琴教育家铃木镇一,在《早期教育与能力培养》一书中·以真挚感人的情怀提到了许多人对自己的影响,其中有老师、朋友·但他对父亲的回忆是最深刻的。父亲的奋斗精神影响了他的一生。他的父亲从未学过机械学,但在86岁去世之前,一直从事新产品的研究,并获得了21项专利。父亲对产品的追求和对研究的热情以及努力的姿态,从小就被铃木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在物质和精神两方面,他从父亲那里得到很多东西。父亲不仅有不断研究之心·还有诚实的态度。父亲不仅用行动潜移默化地影响他-而且还用语言从思想上有意识地教育他:如果遇到不熟悉的人,应该先说您好还说:应愉快地处理人际关系,要懂人情,又充满爱,要学会调和,要善于开拓命运,要抓住有利时机……”铃木镇一认为,自己对未来充满希望,至死也不后悔,也不停止,而是慢慢地、专心致志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干下去。父亲的教导和他的一生的行动,成了铃木思想、行为的基础。

4)家庭关系

       几乎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生活中切身地体会到,和谐融洽的家庭,有利于孩子或家庭中任何一位成员的身心健康发展。而不和谐的家庭,尤其对孩子的身心发展具有极大的负面效应。前苏联著名儿童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夫妻之间的爱情、信任、忠诚和帮助,是使父母智慧之树长青的营养源泉,相亲相爱的家庭才能营造出最有利于孩子成长的教育气氛。

       超常儿童的家庭里日常生活是愉悦的,充满爱的,各成员之间一般都能够相互尊重、关心和信任,家庭气氛和谐。父母重视对孩子的教育,也善于教育,他们对孩子既严格要求,又充分信任,使他们能心情愉快地学习。父母与孩子可以平等地畅谈思想。这样的家庭环境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自信心、独立性和创造性,有利于智力的发展。

5)家庭支持

 衡量家庭支持的两大主要标准即

l          大量智力上的刺激、培训;

l          彼此支持的家庭结构。

爱因斯坦成长在一个富裕、互相支持的大家庭。父母受过良好的教育,婚姻幸福,关注孩子的教育与成长。母亲是位水平很高的钢琴家,从爱因斯坦六岁起开始教他练琴。父亲十分关注他的科学教育。叔叔是位数学家,激励了他在数学、电学和磁学方面的兴趣,给他提供了很多学习的机会,是他最早使爱因斯坦注意到毕达格拉斯定理,并在11岁时用3个星期的时间自己成功地证明了它。父亲和叔叔的朋友们中,Caser Koch激发了他电学,、磁学方面的兴趣,Max TalmImd具有渊博的数学及其他学科知识,经常与爱因斯坦探讨科学问题,并带给他最先进的科学书籍。爱因斯坦在科学学习方面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实质性的鼓励和支持。此外,父亲和叔叔都敢想敢干,对先进的科学技术有相当敏锐的眼光、技能和浓厚兴趣。他们涉足电气工程这个全新的领域,产业中充满大胆的创新,这些活动使他们处在时代科技的最前沿。爱因斯坦生活在一群整日探讨新技术、新发现和新应用的亲戚朋友中,其优势对于一位未来的科学家而言是显而易见的。他从未觉得被迫去学,而是受到深深的吸引,投入了极大的兴趣和自主精神。

       超常儿童的家长往往总是不遗余力地利用一切机会让孩子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培养能力。所有长期跟踪研究都表明,在孩子的才能培养过程中,不断积累的家庭支持,会使孩子在智能上与普通孩子的差异产生从量变达到质变的飞跃。这也是豪(1990)所说的滚雪球效应。

二、养育风格

      养育方式是指父母对待孩子、传达给孩子的一系列态度,以及由此产生的情感氛围。在这个氛围中,父母的行为得以体现。实践中,父母的养育方式是由父母的个性、智力、养育观和他们自己童年的经历等许多复杂因素造成的。父母的养育方式对孩子的性格和智力有深刻而长远的影响。

四种类型养育方式的主要特点归纳表

专制型

溺爱型

忽视型

民主型

要求和控制

用机械的教条来限制和规范孩子的行为

给孩子过多的自由、过分的宽容

给孩子过多的自由

树立清楚的行为规范和期望

反应和接纳

强调服从、准重权威、努力工作和传统观念

很少惩罚孩子,无原则的接纳

对孩子漠不关心

成熟的对待孩子,用适当的纪律来确保孩子准受规则,鼓励孩子独立自主和发展个性

交流

只希望孩子听话和服从,阻碍实质性的交流

缺乏实质性的交流

缺乏交流

实施开放交流,给孩子深思熟虑的观点和意见

家长状况

对孩子的要求多给孩子的支持少

对孩子的要求少,给孩子不必要的支持过多

对孩子的要求少,给孩子的支持少

对孩子有合理的要求和支持,孩子作为独立个体的人格受到准重

孩子状况

对理性和社会责任感水平低,认知能力差,易焦虑,害怕竞争和创造性活动,交流能力差

独立性差,缺乏自控能力,社交和认知能力低

社会责任感水平低

社交和认知能力高,能干、自立和富有社会责任感

      超常儿童的父母在家庭教育中往往采用的是民主型的养育方式,能较好地促进孩子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和思维习惯,对孩子的智能发展大有裨益。 

三、才能培养

      超常儿童的父母对孩子有积极的期望,为孩子制定严格的教育计划,抓住一切教育的机会,创造条件帮助孩子完成这些计划。在培养孩子才能的过程中,父母付出了不同寻常的心血。

  1.积极的期望

       研究表明,绝大多数超常儿童父母对孩子不仅有较高的期望.而且期望明确且一致。

      在家庭、学校和工作单位,人们往往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当某人被家长、老师、领导或同事看重时,他或她往往也会不负众望表现更加出色。这就是在教育和管理领域众所周知的皮格马利翁效应(Pygmalion Effect)

       皮格马利翁是希腊神话中的一位雕塑家,是塞浦路斯国王,他用象牙雕塑了一位理想的女子塑像。塑像如此之美,以至于他爱上了塑像中的女子,并非常期望她能成为他的妻子。于是,他向神祈祷,每天同塑像中的少女呆在一起,与她交谈、倾诉。他的真挚情感打动了爱神,爱神赋予了雕像鲜活的生命,从此,他们幸福地生活在一起。这则神话喻示人们美好愿望终能成为现实。

       父母对孩子积极的期望,能帮助孩子树立信心,更好地发挥其潜能。这是因为,一旦期望被树立,人们往往会自觉不自觉地朝之努力。一方面,父母有相应的行动支持;另一方面,父母对孩子的积极期待和希望,对孩子来说,意味着一种关心和信任,孩子为了不辜负家长希望就会自觉地努力进取,对行为产生外驱力;在家长的影响下,孩子对自身也有积极的期望.对行为产生内驱力,两力的共同作用自然会产生良好的期待效果。

       从某种意义上说,父母很像一个预言家:父母说孩子行,孩子竟会不行也行;父母说孩子不行,孩子竞行也不行。孩子将来的表现往往被父母不幸言中

2.父母付出不同寻常的心血

       很多父母都幻想自己能拥有一个能力超常的孩子,看到自己的孩子出类拔萃,取得成功,那该是多么幸福!然而,这种幸福不是从天而降的,而是孩子和家长持续多年的艰苦努力和牺牲换来的。

研究者们发现,杰出才能的发展需要至少1015年的时间。这个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早期、中期和晚期。在整个过程中,尤其是在早期和中期,家长扮演着积极的角色,提供了实质性的支持。在帮助孩子选择学习项目上,在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上,在老师的选择上,在督促孩子的课余练习上,在物质和精神的支持上……父母都付出了不同寻常的心血。

      我们都知道孟母三迁的故事:孟子的母亲为了儿子能生长在良好的环境里,竟不惜三次搬家。发明大王爱迪生的母亲在教师骂自己的儿子是笨蛋时,毅然把小爱迪生领回家中,在繁忙的劳动之余亲自教育他,支持儿子在家中的地窖里建起了未来的发明大王的第一个实验室。卡尔·威特的父亲在教儿子学外语时.费尽了心思,发挥了最k的想像力和创造力:他和儿子利用语言做各种游戏,比如讲故事、说歌谣、猜谜语、比赛组词造句、编动作说谚语、编故事等,使儿子在短短的几年中就精通了好几门外语。他还说:对我来说,一生之中最大的幸运莫过于我有一个好妻子。她是一个善良而聪慧的女人,在卡尔的教育中,她也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也是一个非常能干而有责任心的母亲,卡尔有这样的母亲,这是他人生中的最大幸福。从老卡尔对妻子的赞扬中可以看出,世界著名神童卡尔·威特的成长,不仅得到学识渊博的父亲的辛勤培养,而且也凝聚着母亲的非凡心血。

       要想在某些领域内有所建树,就必须经历上万个小时的学习和训练。但练习只是获得高水平技艺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获得超凡技艺所需的练习必须是集中和系统的。卓越才能的培养是通过正确有效的教导和长期大量的练习获得的。这就告诫那些望子成龙的家长,要早早做好培养孩子的思想准备制定明确的教育方针和长远的教育策略。否则,极易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今天捕鱼,明天捉虾。到头来,孩子的学业荒废,一事无成,还易养成做事不坚定、半途而废的作风,其不良心理影响会毁了孩子一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超常儿童教育
家庭教育与成才的关系(2010-12-24 17:07:15)
特殊儿童家庭教育中的四个问题
宝宝的“天才”你发现了吗
第三章 关注智力超常 选择因材施教
怎样发掘孩子超常的能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