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的母亲王廷英一生

邵明宣作品  


我的母亲王廷英一生


文/抱璞斋主

致富路上“炮兵人"

    我家在上世六七十年代,连续多年被评为县级“五好家庭”,主要是我的母亲王廷英大人操持有方。因此,她老人家多次出席县里召开的“五好家庭”模范表彰大会。会上除发一张奖状外,还发些奖品,如:毛巾、瓷盆、竹壳水瓶等物品。

    那时没有“道德模范”这样的称呼,就是“五好家庭”模范。

   我家人口多。祖父母,父母,两个叔父,一个婶子加上我们兄妹五人,十几口人一起生活。做饭、家务、侍奉祖父母,都是母亲一人承担。母亲任劳任怨,从无怨言。

   母亲原来是个大家闺秀,娘家是韦集西大王庄的大地主。从小光习针黹茶饭,没做过地里农话。门当互对嫁到邵家后,我家家境逐渐败落,分家、火灾卖地,却成了破落户。艰苦的岁月,淬炼了母亲顽强的性格。下面我从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写起。

  1945年日本投降后,父母亲在固镇老瓦房街街东租房推卖面。1948年我8岁,三弟5岁,小妹两岁,跟父母在固镇生活,二弟6岁在家跟奶奶,四弟还没出生。灵固公路西三周庄四姑奶家,也在我家租房的北边40米处租房,大表叔杀牛卖牛肉为生。

   那时父母十分劳苦。三间面向街的房子,南头支起一盘磨,北头一间靠山墙放一张大床,没什么家具。当门放一个案桌,上面放一个大长笸箩,里边放个箩面的带两股竹片长爬凳似的箩面叉子,像两股铁轨,箩子在上面一推一拉,细面粉就从丝箩底箩下来。床东头平铺几块木板,上面放三四个大笆斗,里面盛着磨好的面粉。一笆斗头破细面,一笆斗二破面,一笆斗三破面,一笆斗麦麸,上面都盖着用秫梃子穿的拍子(盖子)。门内北边靠西墙支着一口带风箱的锅灶,锅门向北,风箱一拉一推向锅底吹风,这样的风箱锅能烧糠类碎柴和煤碴。前来买面的有三种人:富人买细面,一般人买二破面,穷人买三破面、买麸皮吃。

   母亲很辛苦,起早贪黑,夜以继日。父亲买来的小麦,她淘净晾晒,磨面。一头小毛驴成天不停地拉磨。中午人吃饭了,把它卸下来喂一下。要毛驴拉磨,就要给它好的吃,铡碎的麦穰,用麸皮拌好,麸皮放得很多,毛驴特喜欢吃。夏天,母亲让我割点青草,掺在麦穰里拌花草。唉!那头毛驴太累了,一天到晚无怨无悔拉着石磨转圈。

   那时我们生活很艰苦,吃麦麸饼,麦麸再磨一次箩下来是三破面,只能贴喝饼(锅巴饼)吃,麸皮再磨一破,比一般麦麸细一些,是母亲另外加工的。来买麸皮的,有的是喂牛马、喂猪的,穷人买麸皮是人吃的。知情者,和母亲商议,多出半分钱1斤买细麸面。

   我们吃的菜除酱豆、咸菜外,冬天是白菜萝卜,白菜叶炒豆腐渣,偶尔能吃上二破面擀的面条,吃起来像过年一样。母亲常让我提个篮子去菜市街捡白菜叶回来炒吃。有时去捡煤碴,我们叫它炭煳子,风箱锅烧它很是熬火。天天傍晚,我都会提着一个小罐子,去姑奶家提牛肉汤。姑奶有时趁大表叔不注意,舀一勺碎牛肉放在牛肉汤里,使眼呶嘴让我赶快提走,生怕大表叔发现。

   父亲更是辛苦。每隔几天,下午就要坐火车去南京进货。买来肥皂、火柴、妇女发髻包网、发簪、发卡、毛巾、袜子、各色头绳、小货郎鼓玩具等小货,当夜又坐火车回来,在火车上打个盹就算是睡觉了。门前放个绳索绊的凉床,小货就放在上面出售。父亲不在家时,我看着摊子,有人买东西了,母亲就出来算账收钱。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小姑奶一家从固镇迁到蚌埠做生意,在火车站南大塘边建房居住。那时塘边的空地是荒地,谁占用就是谁的。后来姑奶家成了蚌埠的市民户。

  小姑奶一家搬迁后,我家也不在固镇推卖面了,父带着我们回到老家。

   父亲与二叔分家后,和小叔一起生活,祖父母和我们在一起。那时三叔在解放军部队。当时我已经弟兄四人,还有一个妹妹。

   父亲除干农活外,农闲时拐小磨香油、用荆条编筐篮等出售,挣点零钱贴补家用。

   1952年11月,26岁的三叔从解放军部队退伍,1959年因严重胃病去世。1957年,父亲两眼患白内障,没法劳动,我上学读书,家里全靠母亲一个人支撑着,好在二弟、三弟也能在队里干活挣工分了。

   1962年春,我送父亲到南进行白内障手术,重见光明后,他万分喜悦。当即又重操旧业,拐起了小磨香油。

   上世纪六十年代,父亲给我和二弟、三弟先后分了家。妹妹出嫁后,祖母(祖父60年病逝)、父母和四弟一起生活。母亲搞家务,服侍奶奶。奶奶80多岁时就卧床不起。奶奶的8年病床生活,都是母亲侍奉。夏天驱杀蚊蝇,喷洒花露水,使房内减少污浊的气味。她做得井井有条,从不急躁言语伤害祖母。都说“百日病榻无孝子”,可母亲服侍奶奶一干就是8年啊?奶奶经常拉着母亲的手,潸然泪下说:“王孩子,你待我太好了,亲生儿女也做不到这样。俺娘俩有缘,下辈子我还要你给我做儿媳,你同意吗?"母亲帮奶奶擦拭眼泪后,亲切地说:“俺妈,只要您不嫌弃,下辈子我还当您老的儿媳,养您老,服侍您。”奶奶听了,抽泣不已。1980年,88岁的奶奶去世了。直至老四结婚后,父母才单独生活,但年逾古稀的父母亲有时还帮老四干农活。

   十里八乡,都知道母亲孝顺婆婆的事迹。大李大队经过评议。连续多年上报我家是“五好家庭”,母亲是劳动模范。

   母亲和睦邻里,为人慈善。早年我家家景尚好时,有一邻居家里贫穷,住在小庵棚里。生小孩时,月子里麦面、鸡蛋等物没有一样。母亲知道后,给曾祖母说了一下,争取曾祖母的意见。不料曾祖母手一扬,让母亲看着办。母亲装满一团笸箩面粉,一小筐鸡蛋,半碗红糖,1小包胡椒粉,送给邻家,邻家千恩万谢。这个老妇人到90多岁去世前,一见到我还会说起这事,她几十年一直念念不忘。

  1995年父亲病逝后,我把母亲接到向阳中学,和我们一起生活。我工作很忙,都是老伴孝敬母亲。母亲见人就说:“大儿媳沈廷华对我很孝顺,她是个好儿媳妇。”

   有道是:家风遗传,诗书继世。

   母亲生于1920年,临终前突然生病,高烧不止,治疗三个多月,炎症总是下不去,终不见好转,白血球急剧增多,终因败血症(白血病),病逝于1997年4月1日,享年78岁。双亲相继去世,我们非常悲恸。

  愿父母亲大人天国安好!

    孝男 明宣  恭书行文

2022.03.22


本文作者抱璞斋主,原名邵明宣,1941年生人,为灵璧向阳中学优秀退休教师,灵璧家园网超级版主,【磬乡文苑】版块版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难忘外公
赵克明|重温柴灶锅巴香(忆苦思甜)
麦麸妙用:母猪产后保健提高泌乳量 育肥猪增肥 一定要收藏哦
【麦麸的禁忌有哪些?】
我的那个小院
散文||漫过疫情的深情【征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