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记忆中朝阳镇的老铁匠

王潘老师作品

话说“老铁匠”
文/王潘(晴空)

   在皖北灵璧朝阳镇的西北角,有两个不显眼而又远近闻名的小村庄,两庄一路之隔,一个在路南,另一个在路北;明末清初,王姓家族兄弟二人搬迁此地,以烧炉打铁为生,附近村庄的人便以前炉、后炉的庄名叫开了,一直到现在,隶属周庄村。

   解放前,这两个村庄,靠手工铁匠养家糊口;解放后,走进大集体,组成铁业社,记工分吃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各家各户都立起了炉子,这个时候,添置的农具多,自然都是一天忙到晚,两天忙到黑。锄头镰刀、梨钯铁锨、锅铲勺子、钉锤斧子、应会尽会,应打尽打。那个时候,千家万户犁耕田管,雨后春笋般的添置,多亏了这些老铁匠,是他们用黝黑的双手,书写了田间的文化春秋。

    其实,打铁是农村古老的高强度、高水平锻造打磨工艺。传统手工锻打工序复杂,诸如开料、打坯、夹钢、淬火、打磨、抛光等步骤,制作时要一气呵成,让铁料的形状、厚薄在须臾间定型。

   首先,要掌握趁热打铁的要领。老铁匠都会拉风箱,来控制火的温度和力度。把铁料烧得通红,迅速取出炉,接二连三地锤打,在高温下反复抡打几十次,砸出形状。动作要迅速,用力要麻利,捶打要准确,不然铁坯一凉了就无法对其造型了,这也是“趁热打铁”这个词的由来吧。此时,老铁匠自然满身是汗,淋雨般地往下淌,从上到下湿透,可见极其吃苦。

   其次要有掌钳子的技能和经验。小锤往哪敲,大锤就往哪打,两锤轮流打,不得碰架。老铁匠用左手紧握铁钳夹住铁料,右手握打小锤,凭目测在铁砧子上滚敲,不断翻动铁料,调整锤打的位置,演绎成玲珑奇巧的农具和生活用品。

   再其次要学会打二锤,打三锤。就是说,把小铁坯加工小铁艺,由一个人打便可,倘若铁料大一些,加工成梨子、铡一类的东西,就得两个人打了,老师傅掌火钳,打小锤,另一个人打大锤,配合要默契,锤打要准确;尤其要加工更大的铁料,三个人打的时候,那打的就是技术,声响铿锵,节奏和谐,舞动翩跹,那真是一门是打铁艺术。

   最难掌握的就是“火候”,那不是一般学徒能把握好的,也就是常说的一个“度”字。刀子快不快,靠的是刀刃;刀刃好不好,靠的钢火;钢火好孬,靠的是老铁匠有经验的眼睛。把大致锤作好铁器的有钢的部位,放在火炉里煅烧,烧到恰到好处时,迅速取出,沉浸在凉水里,快速冷却十几秒钟,再取出,这叫“淬火”,目的是使打制后的铁器具有更高的硬度和强度。烧火大了,时间长了,淬火硬,好掉刃,不行;烧火小了,时间短了,淬火爙,好卷刃,也不行。因此说,打铁全靠“火候”。“炉火纯青”说的也就是这个道理。

   时下,现代化大生产代替了手工作坊,刀斧铁锹,锄头镰刀悄悄地淹浮在联合机械、化学除剂之下,老铁匠大都悄声匿迹,学徒渐渐没有了继承,铁炉升腾的浓烟愈飘愈远了,但历史的印记永远荡漾着他的特殊身影,给人以追忆的空间......

    老铁匠的时代虽然一去不复返了,但老铁匠的贡献和打大锤精神,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光辉的照射下,永放光芒。

作者简介:王潘,高级教师,在各级各类报刊,平台上,发表论文、散文、诗若干篇。现为安徽省散文协会会员,宿州市作家协会会员。灵璧家园网优秀作家、诗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民间老行当:故乡的老铁匠
打铁
195位诗人•同题《铁匠铺》白孔雀纸刊头彩选拔栏目【上】
即将消失的匠人-铁匠
铁匠炉一家
铁匠铺1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