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盆景的流派及分类

盆景

个人 爱好 2010-12-25 16:30:12 阅读9 评论1   字号: 订阅

一:树木盆景的流派分类

  我国树木盆景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的江苏、四川、安徽、上海、浙江等省市和南部沿海的广东、广西、福建等地,素有南北派系之分。北方派系有苏派、扬派、川派、徽派、海派、浙派、通派等流派;而南方派系以广州、桂林为中心,主要有岭南派。就艺术风格而言,扬派严整壮观;苏派清秀古雅;川派虬曲多姿;徽派古朴奇特;岭南派苍劲自然;海派明快流畅;浙派刚柔相济;通派庄严雄伟,各具特色。

 1,扬派
扬派是以扬州命名的盆景艺术流派,它以扬州市为中心地,包括苏北的许多地方,如泰州、泰兴、兴化、高邮、东台、盐城、宝应等地。由于地区的关系,各地在艺术处理上均大同小异。
     扬州是一座有两千四百余年历史的文化名城,位于长江与大运河交汇之处,地扼要冲,气候宜人,四季分明,自古经济繁荣,文化发达。隋唐时期曾是中国最大商业城市之一,清代为两淮盐运中心,市民对精神文化生活有较高的要求,而富商大贾、官僚地主则附庸风雅,广筑园林,大兴盆景,有所谓 “家家有花园,户户有盆景”的盛况。同时,许多著名诗人、画家都曾云集于此,如清代的石涛和尚和“扬州八怪”等。大画家石涛也是有名的园林专家,他长期居住扬州,能垒石叠山,对扬州的园林和盆景艺术的发展,起了较大的促进作用。       
      扬州盆景相传在唐代就开始流传,元明时就采用扎片的造型方法,至清代盛行一时。清李斗在《扬州画舫录》中多处提到扬州盆景,郑板桥绘画中有梅花的盆景。现陈设在扬州瘦西湖公园的一盆桧柏盆景,原存于天宁寺古刹中,系明末的遗物,树干高约二尺,屈曲如虬龙,树皮仅存三分之一,树冠似伞盖,枝繁叶茂,苍翠欲滴,从造型上看,可认为是扬派传统风格的代表作。可见扬派盆景的形成,当不迟于明代。        
      古城扬州经济文化发达,深刻地影响了扬派盆景艺术风格的形成。如果说扬州的园林兼有北方之雄健和南方之秀美,那么,扬州的盆景也同样如此,它的艺术特点可概括为“严整而富有变化,清秀而不失壮观”,如同国画中的“铁笔细描”。旧时代扬州盆景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大盐商、大地主、大官僚等封建统治阶级,他们的审美情趣也影响到盆景造型艺术。扬派采用棕丝“精扎细剪”的造型方法,特别讲究功力深厚和自幼培养,形成“桩必古老,以久为贵;片必平整,以功为贵”的审评标准,都与这种影响有关。       
      扬州盆景以观叶类的松、柏、榆、黄杨等为代表树种。其它惯用的树种还有五针松、罗汉松、地柏、六月雪、银杏、梅、虎刺、金雀、杜鹃、山茶、枸杞、凌霄、碧桃、紫藤、南天竹、蜡梅、石榴和金银花等。总的说来,以常绿树种和观花、观果类的树种为多。近年来,采用的树木盆景材料,在不断丰富和增加。     
      扬派在树木造型上以规则型为主,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云片”。云片是用棕丝剪扎法,将枝叶扎成平整的薄片。一般顶片的形状为圆形,中下片多为掌形,有如蓝天中层云涌簇之概。       
       云片最初是仿效自然界树木的形象,如著名的黄山迎客松枝叶平展,树冠偃盖,概括加工形成的。云片也吸取了山水画中苍松翠柏的远景姿态,它不求细节的描绘,而注重树冠的总体构图形象,装饰性很强,给人以优美清秀的感觉。      
        云片的大小与多少应以树形及植株的大小而定,大者如缸口,小者如碗口,约1~9片。云片1~3层的称“台式”,多层的称“巧云式”。云片的安排,疏密有致,高低相宜,散布四面八方,层次分明。云片极平整,如将清水满置其上,也无外溢之虑。

根据中国画“枝无寸直”的画理,云片中的每根枝条一般都扎成很细密的蛇形弯曲,最密者“一寸三弯”,且叶叶均平而仰,平行而列。这种枝法常见用于瓜子黄杨、雀梅等树种。       
        要将枝叶扎成上述的云片极不容易。一般要经过多年加工培养,才能成型。成型以后,每年还须复片1~2次,功夫极深。至于剪扎的棕法,则有扬棕、底棕、撇棕、挥棕、拌棕、平棕、套棕、吊棕、下棕、连棕、缝棕等十一种之多,根据不同的树种,不同的枝条酌情选用。剪扎时要尽量做到“每棕一结,藏棕藏结”。剪扎技术要求很高,故称为“精扎细剪”。近些年来,随着扬派的发展,剪扎枝法上也有所改革,在不影响艺术效果的前提下,力求技法简化。同时还学习了其它流派的经验,如培植榔榆、雀梅等树种,就吸取了苏派剪片的长处,采用剪扎结合,收到了成型容易的效果。        
      扬派的树木造型,并不都用云片式,而是因材而异,分别处理。云片主要见于松、柏、榆、黄杨等树种。与云片相适应的树木主干大多扎成螺旋弯曲状,势如游龙,变化多端,给人以曲线美,惯称“游龙弯”。扎的云片都放在弯曲的凸出部位,与弯曲的主干形成鲜明的对比,同时显示了树木的苍古与清秀。       
       扬派在树木造型上讲究提根,即将树木的根部逐年向上提起,有龙盘虎踞之势。对于提起的根部,还要进行精心的取舍和伸屈,使其与树木上部相互取势,达到苍古入画的效果。以提根为主要特点的树木,又称“提根式”。要培养提根盆景,一般在栽盆时就将一部分根部连土凸出盆面,日久后,雨淋及浇水冲掉上面的土,根部便自然露出土面。提根多用于六月雪、迎春、金雀和榔榆等树种,其它许多树种也可采用。        
      “疙瘩式”是扬派在树木造型上又一特点。即在树木幼小的时候,将主干基部打一个死结,或绕一圆圈,成疙瘩形状,从而显得苍古和奇特。只绕一个圈者,称“单疙瘩”;左右各绕一个圈者,称“双疙瘩”;绕三圈者,称“三疙瘩”。“疙瘩式”多用于观花类的梅花和碧桃,松柏类及其它树种也常采用。       
      除了上述特点外,还有某些造型式样,适用于不同的树种,分述如下。         
(1)“挂口式”:即悬崖式。按照主干悬出盆外的程度,分为“大挂口”、“小挂口”和“半挂口”。枝叶大多扎成云片状,这种形式比较符合自然。可用于罗汉松、雀梅、六月雪等树种。         
(2)“过桥式”:是一种特殊的形式。一般将树木主干在幼小的时候卧栽,使两根有一定距离的平行枝插于土中,犹如压条繁殖,待生根后,截去主干的根部,以两根平行枝为主干,便形成Ⅱ形,在此基础上,再培育枝片即成。过桥式可用于瓜子黄杨、六月雪等容易发根的树种。       
(3)“提篮式”:形式别致,一般在树木幼小时挖起来,用利刀自根部向上将主干劈为两半,每半各带有根系,顶端不要分离,然后将各半向两侧徐徐弯曲形成“”形,再栽进盆内培养。这种式样主要用于梅花,现已少见。        
(4)“垂枝式”:即将树木所有枝条扎成下垂的式样。通常采用枝条细柔而拱垂的树种,或枝条长而密,难以整形的树种;或用木质藤本植物,如柽柳、迎春、金雀花、枸杞、金银花、紫藤、凌霄等。       
(5)“顺风式”:即将树木所有枝条向一个方向倾斜,犹如随风飘拂姿态。而主干则宜向相反方向倾斜,以达到动势平衡,这种式样主要用于梅桩。        
(6)“三弯五臂式”:即主干三弯,枝片五层,植株一般不高,主要用于碧桃。        
      扬派的树木盆景中,有以山石散置在盆中作配件的,惯称“点石”。树木盆景有山石作对比和衬托,往往使高不盈尺的树木,显出参天的气势,增添了自然气息和诗情画意。“点石”的安置,则要求与树木相称,顾盼有情,高低参差,气势各殊。“点石”一般采用英石、宣石、斧劈石和石笋石等硬质石料。       
      在用盆方面,扬派习惯上用宜兴紫砂陶盆,盆的形状以马槽形、四方千筒形、方斗形和金钟形等为多。近年来用盆式样更加多样新颖。       
      扬州境内无山,树木资源不丰富,多从外地取材。在树木培育方法上,扬派以前强调用幼树培养和盆中培养,层次丰富,工艺精细,但花费时间太多。目前有所改进,采用幼树培养与山野挖取老桩并重,盆中培养与地上培养交替,缩短了培养的时间。       
       解放以后,扬州的盆景事业得到了新的发展。扬州盆景艺术家万觐棠、泰州盆景艺术家王寿山等继承和发扬了扬派的传统技艺,精心培育遗留下来的一些古老盆景,保留了具有特色的典型珍品。近年来,扬州建立了大规模的盆景园和盆景生产基地,培养了一批盆景专业人材,在继承扬派传统技艺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扬州盆景的出口量正逐年增加,扬派的优秀盆景作品曾多次参加了国内外展览,受到了广泛的好评。

扬派树木盆景代表作《腾云》(1990年日本国际园艺博览会金奖)
2,通派
通派是以南通命名的盆景艺术流派。它的范围包括如皋一带。  
南通为长江下游北岸的一个古老城市,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壤肥沃。从五代南唐设静海郡,后周显德五年(958年)建城称通州,距今已有一千余年的历史,历代经济繁荣,文化发达。
    南通城背钟秀山西隅有“松寿”,古木二株,一株为璎珞柏,一株为罗汉松,主干苍古朴拙,枝片错落有致,相传为元朝的树木盆景踪迹。此外,在狼山葵竹山房院内的罗汉松,弯曲自如,侧枝着地伸展,看得出是数百年的盆景下地所致。以上说明,南通盆景已有了很悠久的历史。
    南通与扬州同在苏北,相距不远,通派与扬派原是属于同一大流派的两个分支,均采用棕丝剪扎,以扎为主,主干扎成弯曲状,枝叶扎成片状,并讲究自幼培养。通派称“东路”,扬派称“西路”,在艺术处理上各有特色。后来由于各自的特点得到充分的发展,而形成两个流派。在南通人民公园,现在仍存有多盆树龄在四五百年以上的小叶罗汉松盆景,均为通派传统的“两弯半”造型。可见通派的风格在当时已经形成。  
    通派的作品一般用于作对称式陈设或成组陈设,并多为大型和中型,其风格以庄严雄伟、层次分明见长。
    南通盆景以小叶罗汉松为主要代表树种,其它还有重瓣六月雪、迎春、白皮黄杨、榔榆、杜鹃、五针松、桧柏、璎珞柏、紫杉等等。  
    通派的树木造型以规则型的“两弯半”为主。所谓两弯半就是用棕丝将主干从基部开始扎成两个弯,即成S形,再扎半个弯作顶,并使主干下部后仰,上部前倾,然后选留互生的侧枝扎成树叶型枝片,称做“片干”。片干散布两侧,层次分明,结顶的一片扎成半圆形。由于其意态如狮,故又称为“狮式”(当然这是指神似,而不是指形似)。两弯半的形式很富有科学性,既能使全株树木重心稳定,气势庄严,更可使侧枝随主干弯曲而左右伸展,而枝片有前有后,对树木的通风透光,接受雨露均很有利,因而能促进树木生长。用作两弯半的树材要求较高,必须选择主干较粗壮,侧枝互生均匀的条苗。
     通派在树木造型上有三忌:
一忌扁担干,即在主干上同一点处向两边一字伸展对生枝,犹如挑扁担;
二忌临面干,即在主干的前面保留侧枝,会遮蔽主干,影响其整体气势;
三忌背尾干,即在主干的背面拖着较长的侧枝,形如尾巴,往往会破坏整个树木造型。  
      通派的树木造型主要采用棕丝剪扎,剪扎棕法主要有头棕、躺棕、抱棕、怀棕、回棕、飘棕、拢棕、悬棕、套棕、平棕、侧棕、带棕、扣棕、勾棕等等(名称说法不一)。
      通派在盆景陈设上,与其它诸流派均有所不同。一般成对成组,或两盆一对,或三、五、七、九盆一组(又称一堂)。成对陈设时,讲究两盆的对称。成组陈设时,中间的主树称“文树”,最高大;左右两侧的称“武树”,分上下手对称造型,大小高低应顺次递减,不能参差不齐,武树要烘托文树,如众星托月,而不能喧宾夺主。这种陈设突出地表现了通派庄严雄伟的艺术特色。  
     在用盆上,通派多用较深的宜兴紫砂盆,形状以圆形、八角形、六角形、正方形等为多,与“两弯半”的树木造型相配合。    
     通派盆景在制作时采取先剪扎后栽盆的方法,以便定出在盆中安排的恰当位置。
     目前,通派正处于日新月异的发展之中。盆景艺人们在规则型两弯半的基础上又进行创新,采用了一些传统的技法,创作出一批自然型的盆景作品,有“站飘式”、“悬崖式”、“挂片式”、“直干式”、“斜干式”等多种形式。在南通、如皋一带广大的农村中,多以培育盆景为主要副业,这也是通派得以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3,苏派
苏派是以苏州命名的盆景艺术流派,它以苏州为中心地,流传到长江以南许多地方,如常州、常熟、无锡等地。上海、杭州的盆景也受其一定的影响。      
      苏州地处长江下游,太湖水域,水陆交通发达,是江南鱼米之乡。这里气候湿润,土地肥沃,山青水秀,风光绮丽。从吴越春秋以来就是我国东南地区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自唐代起,经济和文化一直繁荣不衰,历代都是文人荟萃之地。特别是明代的“吴门画派”,对苏州盆景艺术有很大的影响。苏州的古典园林素有“甲天下”之称,对于盆景艺术关系则更为密切。此外,苏州临近盆钵的著名产地——宜兴,古朴雅致的紫砂陶盆也使苏州盆景大为增色;苏州的精雕盆景几座久负盛名,用以陈设盆景,更显出古色古香。      
      苏州盆景流行很早。唐代诗人白居易在苏州做太守时,就有咏假山的诗,诗中所描写的情景,即是指山水盆景。从文震亨(苏州人)的《长物志》中可以看出,明代苏州盆景已转向以树木盆景为主,同时仿照名画家的画意进行造型,对选材、加工、用盆等方面都很讲究。并且重视地方特色,苏派的传统艺术风格,即由此开始形成。现存苏州“万景山庄”的一盆五百年桧柏盆景,仍苍劲健茂,树虽不高,却有磅礴气势;枯干嵯峨,却又枝叶青翠,生机勃勃。作品构图简洁,意境深远,疏而不散,似虚而实,不愧为苏派的代表作。至清代,苏州盆景已极为盛行,为当时的士大夫和文人墨客所喜爱,同时在普通市民中也有所普及。从文史资料中查知,当时苏州盆景已有了很高的棕丝剪扎技巧和多种形式。清代陈淏子所著《花镜》一书中曾提到吴下盆景仿倪云林山树画意,用白石盆或紫砂盆栽种桧柏、枫树、榆树、六月雪和虎刺等植物,并缀以各种山石,即指苏州一带的盆景作法。清代光绪年间,苏州盆景专家胡焕章,曾将古老的梅桩截取根部的一段,移植在盆中,并用刀凿雕树身,使成枯干,再中国盆景制作技艺点缀苔藓,以显得苍古。树桩上的大部分枝条均去掉,仅留两三枝,听取自然发展,不加束缚,经多年培育后,斧凿痕迹渐渐消失,即成为苍古自然的上品盆景了。        
      苏州盆景虽有悠久的历史,但在旧时代,主要还是供少数达官豪富欣赏,在内容和形式上受到一定的局限。传统的苏州盆景多为规则型,最常见的一种形式称为“六台三托一顶”,就是将树木主干弯成六曲,选择一定的位置,留九个侧枝左右分开,每边扎成三片,即“六台”;后面扎成三片,即“三托”;最后将顶端扎成一大片,即“一顶”。整株树木分成五层,共计十片,全部用棕丝扎成圆片式样,端庄平稳,层次分明。陈设时多两两对称,称为“十全十美”,一片不可多,一片也不能少。用这种形式需费十年以上的时间,才能加工成型,并且由于过分造作而失却自然。       
      苏州郊区光福一带,从宋代就开始栽培梅花,并作成多种形式的梅桩盆景。现分述如下。        
(1)“屏风式”:主干直立,从正面看好象一个屏障,正面宽,侧面窄,剪扎时将枝条向左右两侧弯曲,使成一扇形。    
(2)“顺风式”:将梅桩栽入盆中,使主干向一边稍许倾斜,而所有的枝条都向另一边延伸,并且要扎得平行而不杂乱。         
(3)“垂枝式”:在每年开花后,剪去部分老枝,促使新枝盛发,然后用棕丝全部扎成向下悬垂的姿势。        
(4)“劈干式”:是将梅株截去树冠,劈成两半,使每一半都带有根和枝叶,上接骨里红、宫粉、绿萼、玉蝶等观花品种,成对上盆,又称“劈梅”。

上述梅桩的传统形式,至今仍有一定可取之处。       
     近几十年来,苏派有了新的发展。最初由苏州的盆景专家周瘦鹃、朱子安等人提倡盆景以自然为美,反对矫揉造作。他们吸取了明、清苏州盆景艺术的精华,对苏派的传统技法进行了改革和创新。树木盆景突破了“六台三托一顶”的框框,注重师法自然,讲究诗情画意,并逐步形成了“以剪为主,以扎为辅”、“粗扎细剪”的造型技法,使苏派盆景的面目焕然一新,以清秀古雅的艺术特色,独树一帜。       
     苏派盆景以榔榆、三角枫、梅花、雀梅等为代表树种,其它有石榴、黄荆、小叶女贞、瓜子黄杨、桧柏、虎刺、六月雪、五针松、黑松等树种,其中以落叶树种为多。      
      苏州北靠长江,南临太湖,附近有虎丘、灵岩山、天平山、洞庭东山、洞庭西山等许多风景胜地。著名的“清、奇、古、怪”四株古柏就在苏州郊区光福司徒庙内。苏派的作品表现的题材大多取自当地常见的老树。  
      苏派在树木造型上,现今则以半规则型为主。所谓半规则型,就是指树木的枝叶经过“粗扎细剪”,形成馒头状圆片,而主干则呈自然形状。整体的形态就是江南常见的老树形象的概括。        
    “粗扎细剪”是扎片修剪的方法。即用棕丝将树木侧枝平扎(略下垂)成“二弯半”或“三弯半”成S形。以后就以修剪为主,使其形成长圆形,中间隆起呈馒头状。其中所有小枝均似鹿角状。圆片的大小与多少,则要与树木的大小、高低及主干的形状相称。少者一、二片,多者十数片至数十片,但要少而不单调,多而不凌乱。至于圆片的位置则更宜灵活处理,富有变化,要因树而定,不应该有固定的模式。但每株树木都应有个“顶片”,这是根据自然界树木(特别是乔木)生长到一定年限就会结“顶”的现象来处理的。但是“顶片”的位置也要因势而异,因形而变,它在树木造型上关系很大。这种“粗扎细剪”的圆片主要用于雀梅、榔榆、三角枫等树种。        
     “粗扎细剪”方法不但易于掌握,而且只要扎过一次就可通过修剪使树木成型快。成型后,也只要经常注意修剪,即可保持其基本形状。该法在江南地区是与气候条件及树种资源相适应的,造型比较符合自然。苏派的树木造型,并不都用圆片,对于松柏类以及石榴、黄荆、枸杞等树种,则采用稍加剪扎的方法,尽量保持其天然姿态。      
      苏派对用盆很讲究,以宜兴紫砂陶盆为主,盆的款式多种多样,因树而异,大型树木盆景则多用白矾石的石盆。     
    
      苏派传统的树木培养方法是自幼造型,加工比较方便,但速度太慢,现在多采用从山野挖取的方法。苏州附近多山,有着取之不尽的盆景素材,常常会挖到形态很美的老树桩。一般在深秋初冬或早春时挖掘,挖回的老树桩,主干较粗大,而侧枝较细瘦,缺乏过渡层次,显得不合乎自然。通过“粗扎细剪”,剪短过长枝条,随时摘取多余和不适当的芽条,使其养分集中,生长健壮枝条。待到萌生枝条长到15厘米左右时,即可进行弯曲、攀扎,并随时进行修剪,使之形成圆形枝片,与老干紧密地结合起来,再将主干进行适当雕凿加工,减少体量,使树形整体匀称。用这种方法,能在较短时间内,培养出造型苍古,符合自然的树木盆景。
      目前,苏州盆景艺术进入了一个“奇葩烂漫”的新时代。在老一辈盆景艺术家的关怀和培养下,苏派出现不少新秀,后继有人,并不断得到发展,呈现一片兴旺景象。在苏州著名的园林中多展有苏派盆景佳品,特别在虎丘万景山庄开辟了规模宏大的苏州盆景专园,供中外游人参观。苏派盆景在国内外的展览中,以其独特的地方风格,受到很高的评价。

 太多了  就简单到这里。

二:树木盆景的分类

以木本植物为主体,经艺术处理(修剪、攀扎)和精心培养,在盆中典型地再现大自然孤或丛林神貌的艺术品。
  树木盆景依观赏的不同,分观叶类、观花类、观果类三类。

观叶类 以观赏植物叶的形态、色彩和四季变化,以及枝、茎、根千变万化神貌的树木盆景。观叶类树木盆景为各风格、流派树木盆景的主体类型。如:扬派盆景的松、柏、榆、杨盆景等;苏派分景的桧柏、真柏、雀梅、榆、三角枫盆景等;川派盆景的罗汉松、银杏盆景等;岭南派盆景的九里香、雀梅、榆、福建茶盆景等;海派盆景的五针松、黑松、;罗汉松、真柏盆景等;通派盆景的罗汉松、五针松、黄杨盆景等;浙派盆景的五针松、桧柏盆景等。
  观花类 以观赏植物花的形态、色彩和花期变化,以及叶、枝、茎、根千变万化的树木盆景。
  观花类树木盆景,徽派盆景以游龙梅盆景,川派盆景以贴梗盆景、六月雪盆景等为其主体类型;其他各风格、流派树木盆景虽不以观花类为主体类型,但都具有各自地方特色的观花类树木盆景。如:扬州的疙瘩梅盆景、提篮梅盆景、碧桃盆景、迎春盆景等;苏州的劈梅盆景、蜡梅盆景、紫薇盆景、迎春盆景等;南通的六月雪盆景、杜鹃盆景等。
  观果类 以观赏植物果的形态、色彩和果期变化,以及叶、枝、茎、根千变万化神貌的树木盆景。
  观果类树木盆景,川派盆景以金弹子盆景,徐州果树盆景以苹果、梨、山楂盆景等为其主体类型;其他各风格、流派树木盆景虽不以观果类为主体类型,但同样都具有各自地方特色的观果类树木盆景。“扬州的香椽盆景等;苏州的石榴盆景等;上海的海石榴盆景、胡颓子盆景;南通的虎刺盆景、枸杞盆景等;贵州、湖北各地的火棘盆景等;蚌埠的天竺盆景等;北京的葡萄盆景等;金华的佛手盆景等;广州的金柑、山橘盆景等。
  树木盆景因造型手法不同,通常分为规则型、象形型、自然型3种,从发展趋势看,以自然型为主。
  1、 规则型:多为传统形式,有一定规范程式,造型工整严谨,适合厅堂或门庭对称布置;气氛庄重华贵。除扬派盆景、川派盆景、通派盆景、徽派盆景等仍保留传统形式,其他流派已在继承法基础上加以创新。如扬派盆景的“台式”、“巧云式”、盆景;川派盆景的“滚龙抱珠”、“对拐”、“方拐”、“掉拐”、“三弯九倒拐”、“大弯垂枝”、“直身加冕”、“接弯掉拐”、“老妇梳妆”、“综合式”盆景;通派盆景二弯半的“文树”、“武树”盆景;徽派盆景的“游龙弯”盆景等。
  2 、象形型:以松柏类或观花类植物剪扎成龙、凤、狮、虎、象、鹰等飞禽走兽以及人物、图案,并题以吉祥用语,如“龙凤呈祥”、“二龙戏珠”、“万象更新”、“大展宏图”等,以供祝贺、喜庆、节日用。
  随着时代的前进,象形盆景已不多见。开封龙亭公园应用象形盆景剪扎技艺与植物造型相结合,将地栽圆柏剪彩扎成龙凤、塔亭以及熊猫、唐老鸭、火车、直升飞机等造型,组成龙亭植物造型园,别开生面。
  3 、自然型:模拟自然界孤木、丛林神貌,形状多变,姿态万千。
  其造型可概括为12种形式。
  直干式:树木直立,有古木参天、巍然屹立气势,广州又称大树型。
  斜干式:树干横卧土面,而枝条、树冠平展于盆外,犹如临水古木,故也称临水式。
  悬涯式:树干向外悬挂下垂,有似苍崖古松。树干悬挂不低于盆底称半悬崖,低于盆底的称全悬崖。扬州又称“挂口”。
  卧干式:树干横卧土面,而枝条、树冠崛起伸展,似雷击风倒之势。
  曲干式:树干革命蟠曲虬龙,多见于传统的形式。
  多干式:树干丛生,高低参差,虬枝四出。其中又有双干式、三干式或一本多干式之分。
  枯干式:运载干斑驳,洞穿蚀空,极饶苍古之气。
  垂枝式:枝叶下垂纷披,犹如柳垂绿波。
  风动式:枝叶风飘一方,富有动感,如疾风劲草。
  连根式:粗根裸露相连,茎干高你参差,错落有致。扬州俗称“过桥”,广东、广西称“连理树”。
  提根式:通过栽培技艺和造型手法,变化虬曲蜿蜒的根系形态,呈苍古气势。
  丛林式:多株丛植,宛如原野,山间簇生丛丛疏林。
  根据“中国盆景评比展览”评比委员会研究决定,中国盆景分为特大、大、中、小、微型五种规格。
  树木盆景规格以树木的根颈部至树梢的长度衡量。山水盆景、树石盆景以盆的长度衡量。竹草盆景似同树木盆景,微型盆景分别似同树木盆景、山水盆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树木盆景的形式
扬派盆景
苏派盆景的艺术特色
蚂蚁资讯文章之3.苏派盆景 (1)概述欢迎阅读!--各科学习资料,发布信息,网址收藏
苏派树木盆景的特色与风格
垂枝式盆景的制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