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经销商,要舍得“扔块石头”试试

-01-

何总去年纯赚500万


牛年初九,和经销商李总约了一顿羊蝎子开年火锅。

我问他去年生意怎么样,他说标准不同,很难说好还是坏,但要和另外一位同行老何比,那是大大不如。

老何我也认识,但不清楚他生意做的好不好。“他去年至少纯赚这个数”李总伸出右手,张开五指在我面前摇了摇。

我不禁感叹,这白酒生意也太好赚了吧。

我说,同样做白酒,你为啥说你不如他?

李总说,老何运气好,前些年签了汾酒。说完,他面色复杂地摇了摇头,咕哝了一句,当时汾酒还找了我呢。

那你为啥不接汾酒呢?我好奇的问。

那时候谁知道汾酒能起来呢?当时大家都觉得它市场问题挺多的,我没多想就拒绝了。还是老何运气好啊,起步比大家晚,但几乎每个机会都抓住了。

李总唉声叹气起来,抱怨了好一会儿这几年运气太差,生意越来越不好做。

我想了一下说,给你讲一个故事吧,是一个叫庄子亮的人写的故事。

故事说的是庄子亮和一个大家公认的“投机主义者”一起骑摩托,庄子亮坐前面,他坐后面。

走着走着,投机主义者忽然叫停一下,说路边树上有一只大鸟,好像受伤了,试试能不能扔块石头打下来,打打牙祭。


庄子亮觉得这毫无意义,大鸟未必是受伤的,就算受伤了用块石头也打不下来。
但投机主义者坚决要“扔一块石头试试”。

他一个人下了车,走到树下,向大鸟扔了一块石头。

大鸟果然没有受伤,一振翅,矫健地腾空而去。

庄子亮一边大笑,一边不无嘲讽地说,真是可惜了,多么大一只鸟啊!

“不,我非常满意,因为我知道了它并不是一只受伤的鸟。知道这一点对我非常重要,要不然之后好几天里我都会不停地想‘为什么当时我不用石头把它砸下来呢’。

现在好了,我行动了,石头也砸过了。虽然没有砸到,但我也不会再有遗憾了。”

故事很短,两分钟就讲完了。我问李总,如果是你,会扔一块石头试试吗?

李总端着酒杯,凝视着羊蝎子火锅一言不发。火锅也不说话,凝视着他,咕嘟咕嘟翻滚着,冒着热气。


-02-

对机会的偏见


如果我们把“树上这只鸟可能受伤了”作为一个可能性,或者一个机会,有多少人会扔出那块石头呢?

关于机会这件事情,长期以来有太多的偏见和谬误。

第一个常见的认识谬误,机会就等于运气。

“一次成功容易,持续成功太难”很多经销商遇见这样的问题,都会把它归结为运气。

用“运气不好”来做总结,是世界上最简单而轻松的事情,也是对自己最好的安慰。你不必再为失败难受了,因为一切失败都源于那个我们无法左右的“运气”。

但你获得安慰的同时,也收获了对自己的欺骗。你不会反思自己是否方法错误,是否努力不够,是否管理有问题。没有正确的反思和总结,就不会有改变和进步。你的努力,不过是在同一道车辙里循环失败而已。

要知道,机会和运气根本不是一回事。

机会是有规律的,能够发现并抓住机会规律的,叫“机会思维”;而运气是缥缈的,没有规律的。世界是多元的,有人激进,有人保守;有人相信一切,有人怀疑一切;有人不顾一切,有人步步小心。机会更容易被哪些人抓住呢?重视并相信机会的人。


相信和重视“机会”的人,更愿意去扔出那一块“石头”。大多数人,相信的往往是运气,并不是机会。相信运气的人,往往不会去扔出那块石头,除非那只鸟自己掉下来,他们才会有所行动。

当然,经销商代理新品牌绝不像扔一块石头那么简单轻松,但如果是参加一次行业会议,一次同业交流和思考,一个品牌的新品发布会呢?

很多时候,抓住机会的关键是“重视”和“扔一块石头”而已,并不需要巨大的投资或者冒巨大的风险。

第二个巨大的误解,重视机会就是喜欢投机。

中国传统的教育理念里,一直鼓励大家踏踏实实,勤苦奋斗,比如很多老板都爱在办公室挂上“天道酬勤”几个大字。这当然是非常正确的。

但与此同时,我们却对“机会思维”长期带着满满的偏见。

如果有人扔一块“石头”去尝试能不能打下一只鸟来,我们往往会用“不踏实”、“不务正业”来形容他,甚至可能送他一顶“机会主义”或者“投机主义”的帽子。

日积月累,“机会思维”就这样慢慢变成了贬义的内涵。人们往往会一边不服气一边轻蔑地评论说到那些成功的人,“那家伙运气真不错啊!”

这话隐含了两个意思,别人的成功只是“运气”好而已;如果我有这样的“运气”,我会比他做得更好。

当你说自己“运气不好”时,其实就是否认了“机会”的重要性,否认了发现、分析并抓住机会是一种能力,且是一项通向成功最重要的能力。

这种偏见之深,甚至许多成功者本人,内心都不愿承认“机会”的地位。好像他承认了这一点,他的成功就会成色不足,甚至失去了正当性一样。

所以,很多成功人士在总结时,总是愿意更多地讲述自己跨越的挑战和苦难,而不愿在机会的重要性上讲太多。
 

-03-

养成机会思维,要舍得扔小石头


机会思维包含两个层面,一是发现机会之眼,二是愿意尝试的行动力。

大多数人都具备的往往是问题思维,事物的问题看的很清楚,但只有具备“机会思维”的人,才能从问题中看到机会。

在讲机会的重要性时,奈斯比特的一个论断被引用得最多,“成功不是因为解决了问题,而是因为抓住了机会”。

奈瑟比特这句话本来是用于描述美国总统选举结果的,但最后发现,在许多领域这个规律都是适用的。几乎所有的经销商的第一次或大或小的成功,都与机会相关。

可能是发现了一个新兴的销售渠道,或者进入了一个符合消费趋势的品类,或者押中了一个潜力品牌。

那么,经销商应该如何才能形成“机会思维”,如何才能持续发现和抓住机会呢?

首先,永远对新兴事物保持敏锐、保持新鲜感和好奇心。

很多抓住了一次机会成功的经销商,大多数都会认为是自己的奋斗带来了成功,而不认为是机会。这种偏见会让他们对许多机会视而不见。

有的机会是显而易见的,比如已经崛起的名酒。但这种显性机会竞争非常激烈,往往要靠拼人脉、拼实力、拼资源,甚至拼运气的。甚至,很多这种显性机会已经不能叫机会了。

要深刻理解机会的本质。大多数真正的机会往往并不是以我们熟悉的面貌出现,它往往是隐形的、潜藏的,甚至被误解的。

所以,15年前,许多经销商在抱怨大卖场渠道霸权、价格战的时候,有经销商趁机崛起;

10年前,许多人在抨击电商窜货、低价、假货横行的时候,又有一批经销商勇敢触网,完成原始积累;

今天,社区团购又在争议声中一路狂奔,许多经销商站在道义制高点数落社区团购之罪,但我们又看到有一批经销商正在借助这个渠道达到指数级增长。

所以,我们倡导,经销商要多谈“生意”,少谈“主义”。我们要有好奇心,要抛弃所有的成见,主动接触,客观分析,再下决断。

其次,对外交流和学习才是经销商老板最重要的任务。

公司管理当然重要,但绝不是重要到把老板24小时锁在公司里。老板的战场在市场上,不是在公司里。

我们发现,越是对外交流多的经销商,其思想越开放,圈子越大,资源和经验获取越多,公司就经营得越好。

对外交流不仅仅是获得更多的机会,也是学到更多的管理能力。一个经销商老板,逼着自己走出公司,往往发现管好公司的方法并不来自内部,而是来自同行,来自企业,来自各种行业大会的交流学习。

一名经销商如果拥有“机会思维”,永葆“机会之眼”,他将会从成功走向持续成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穷人的三种错误心态
扔出心中的后悔石
但愿我是个好人
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德五读书,六名七相八敬神九交贵人十养生
逆向思维:赚钱规律你一定要了解,很多人都是稀里糊涂发财
2000多年前,庄子在《在宥》提出的思想,比现代心理学还精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