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疗效与副作用并存!信迪利单抗治疗后出现免疫相关性糖尿病,但肿瘤达PR并持续消退

// 前言:

//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癌种,信迪利单抗就是其中一种,虽未获批肝癌治疗,但已有多项研究正在开展,且现有数据显示疗效可期!但值得注意的是,免疫治疗也可引起免疫相关不良反应。今天 ,我们就带大家看一例案例,患者接受信迪利单抗治疗后,出现、少见的自身免疫性糖尿病,但抗癌疗效显著,肿瘤持续消退。

信迪利单抗治疗晚期肝癌达PR,并发免疫相关性糖尿病,但肿瘤持续缓解

患者整体情况

患者,男,56岁,既往有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病史,接受了标准的抗病毒治疗。

患者目前诊断:原发性肝细胞癌(B期)、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治疗经过

1、患者首先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失败;

2、参与了CISLD-1试验,于2019年7月开始每3周接受200 mg的信迪利单抗治疗。在接受信迪利单抗治疗5个月后,肿瘤标记物检查和影像学扫描显示治疗是有效的。患者甲胎蛋白(AFP)水平由基线水平9829.9ug/L下降至40.4ug /L(图1A)。磁共振成像(MRI)显示肝脏肿瘤结节明显缩小(图1B)。且患者伴有规律性低热,无疲劳、恶心、红斑或其他副作用。

(A)不同时期甲胎蛋白(AFP)水平的变化。(B)MRI(T2加权),红色箭头表示肿瘤

24周时,患者在接受了8个疗程的信迪利单抗治疗后出现持续1周的排尿、饮水增多,血液检测空腹血糖高达22.2 mmol/L, HbA1c值为7.8%。考虑到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高危因素,行血气分析结果为严重代谢性酸中毒,动脉pH为7.27,血清碳酸氢盐为12.9 mmol/L,乳酸为1.8 mmol/L。血酮体测定阳性。因此,该患者以新发糖尿病伴酮症酸中毒收治入院。进一步血液检测发现空腹胰岛素低至1.5 mIU/L,空腹c肽1.12 ng/mL (0.78-5.19 ng/mL), 4天后进一步降低至0.21 ng/mL。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显示,空腹、1h、2h、3h血糖分别为12.34、18.32、28.38、25.41 mmol/L,餐后2 h c肽水平为0.30 ng/mL,血清胰岛素水平为10.4 mIU/L。此外,2个月后ELISA结果显示白细胞介素- 6 (IL- 6)786.32 pg / mL,下降到338.70 pg / mL。在排除药物、血栓栓塞事件,或其他因素(自身免疫性疾病、库兴氏综合征或药物中毒)可能导致的高血糖后,确诊为信迪利单抗诱发的自身免疫性糖尿病。抗谷氨酸脱羧酶65 (GADA)抗体、抗胰岛细胞抗体(ICA)、抗胰岛素(IAA)抗体检测均为阴性。对于其他内分泌功能评估,表明患者的甲状腺激素、血清总三碘甲状腺氨酸(TT3)和游离三碘甲状腺氨酸(发生)略有下降,但后来成为正常,所以没有口服甲状腺素治疗。此外,垂体前叶激素及其调节激素的水平都是正常的。

促甲状腺激素TSH;FT4游离甲状腺素;发生,游离三碘甲状腺氨酸;TT4、总甲状腺素;TT3、总三碘甲状腺氨酸;甲状旁腺素、甲状旁腺激素;FS促卵泡激素;LH,促黄体激素;ACT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HGH,即人类生长激素;IL,白介素;TNF- TNF-、肿瘤坏死因子;IFN- a,干扰素。

病人开始接受胰岛素泵入治疗,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及其他辅助治疗以纠正酸中毒。随后给予皮下胰岛素治疗,在住院期间每日调整为1次甘精基础胰岛素(长效胰岛素,30个单位)+ 3次餐胰岛素(速效胰岛素,14个单位)。患者血糖逐渐恢复正常,10天后出院。随后在门诊监测血糖,逐步调整胰岛素治疗为每天1次甘精基础胰岛素(28个单位)加每天3次餐胰岛素(15个单位)。在这期间病人持续服用信迪利单抗,AFP水平进一步下降,随访期间患者血糖水平基本稳定。

图2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住院期间空腹血糖|变化

小  结

除了肿瘤细胞,PD-L1也广泛表达于正常组织细胞,包括胰岛细胞。因此,PD - 1、PD-L1抑制剂有时会危害自身免疫系统,从而导致不可逆转的β细胞破坏产生自身免疫性糖尿病。自身免疫性糖尿病是由ICBs引起的一种罕见的糖尿病。帕博利珠单抗和纳武利尤单抗是最早被批准的PD-1抑制剂,其导致自身免疫性糖尿病的发生率为0.2-0.9%。在对42例帕博利珠单抗诱导的1型糖尿病(12例)的回顾性总结中,认为从抗PD-1治疗开始到出现糖尿病的中位时间为6周(1-52周),在本例中,患者在24周时发生糖尿病。

在本例中,虽然患者出现了自身免疫性糖尿病和低热等药物相关不良事件,但幸运的是,他也获得了PR的抗肿瘤反应。据报道,不良事件的发生频率与ICBs的治疗效果之间存在关联。有报道显示,在PD-1抑制剂治疗的晚期癌症中,出现irAEs的患者整体疗效明显优于未出现irAEs的患者,包括更高的总缓解率(ORR)、更长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更长的总生存期(OS)(20,21)。新发自身免疫性糖尿病与PD-1抑制剂治疗效果的关系尚未有研究。但可以推测,虽然自身免疫性糖尿病患者的免疫过度激活,但是抗肿瘤反应还是正常的。因此,基于免疫治疗中药物毒性可控,如果能观察到有效的抗肿瘤反应,则应考虑继续使用PD- 1抑制剂

参考文献

Sintilimab-Induced Autoimmune Diabetes in a Patient With the Anti-tumor Effect of Partial Regression

声明:本资料中涉及的信息仅供参考,请遵从医生或其他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意见或指导。

本文版权归国际肝胆资讯所有,任何个人或机构转载需获得国际肝胆资讯授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标注来源“国际肝胆资讯”。

文章转载、媒体合作请联系小编:p88128812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不可不看:信迪利单抗的7种常见副作用和应对策略
临床综述 l ICPis和内分泌疾病 l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和糖尿病**
糖尿病人为何易高发各种肿瘤?
二甲双胍还能抗癌?研究新发现,二甲双胍抗肺癌总反应率高达71%!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是否会引起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
免疫治疗只能在癌症晚期使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