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没杀别人,我杀的是我妈”

3月19日,盐城建湖警方发布了一则通报:

2019年3月18日上午8点左右,建湖县居民杨某(女,37岁)被发现死于家中。

之后接警的警察迅速展开调查,不久后便将有重大嫌疑的邵某抓获,而他今年才刚刚13岁。

根据警方的描述,因孩子不服管教,与母亲发生激烈冲突,导致母亲当场身亡,目前已经将孩子抓获。

周围邻居的聊天揭开了事情的真相。原来孩子的父亲在外务工,母亲在家对孩子也比较严格,十几年来孩子没有同对面邻居打过招呼。

在3月16号的晚上,孩子与母亲发生了激烈争吵。

因为他不写作业玩手机被母亲批评,母亲动手抢了手机,于是13岁的孩子痛下杀手,用刀杀死了自己的亲生母亲。

因为孩子长时间没上学,老师也联系不到孩子的家长,于是根据当初的信息找到孩子家——在家门口发现了血迹。

孩子的母亲在某商城做服装生意,商铺邻居称母亲的所作所为也有不妥之处。

孩子很喜欢和宠物狗玩,母亲却认为孩子成绩不好的原因恰恰在于此处,母亲不由分说的就对孩子进行训斥,并摔死了孩子的狗。

日积月累的矛盾和狗狗的死去成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叛逆的少年向母亲挥向了罪恶的屠刀。

是一只狗毁了一个家庭吗?

不是的,是教育的错误和缺乏让一个孩子走入了深渊。

最近几年被爆出许多未成年人对亲人刀斧相向的例子。

2018年年末,12岁少年弑母案。

被母亲打后的小康心生怨恨,怒砍母亲20多刀。

将母亲杀死后小康还若无其事,带着2岁的弟弟安然入睡。第二天伪造母亲的口吻,给班主任发信息请假。

面对众人的指责小康的言辞更令人震惊:我没杀别人,我杀的是我妈!

2018年11月22日,济南一大学生持刀将自己陪读的母亲捅死,而母亲却没有发出一声呼救。

2018年跨年夜,湖南13岁的罗某对自己的父母无情的痛下杀手,两人均不治身亡,再也没来得及赶上新年的钟声。

还有更令人毛骨悚然的新闻。

2017年12月,四川达州一个13岁的男孩,因为不服母亲的严厉管教,索要400元未果,遂把母亲杀死。

他把母亲的头颅割下来扔进粪桶,用手机拍摄视频发了微信朋友圈,被同学的母亲看到报案后,又提着母亲的头颅,弃于排水沟里。

这些事情,耸人听闻,却又真真切切地发生在我们四周。

这个世界对妈妈们最大的恶意,在养孩子这件事情上,全心投入,全面参与,却无法全身而退。

“我付出全部真心,却把自己变成你最恨的人;

我为了你倾尽所有,却最终惨死在你的刀口。”

这些少年本是国家的希望,奈何却成了令人胆寒的刽子手...

今年两会,30名代表联名提议:

建议未成年人刑责年龄降到12周岁。

一方面,现如今信息流迅猛,孩子捕猎知识渠道非常多。

比如2015年湖南弑师案中,三个未满14岁的孩子就是通过网络得知“未满14岁,杀人不用偿命”而对老师痛下杀手。

另一方面,现如今的孩子大多早熟。

他们的辨识能力、心智发育程度要比以前的孩子高,甚至不少孩子已超出了一般成年人的水准。

所以,“降低刑责年龄”有其合理性。

当然,有其合理性,但它归根结底,不是关键问题所在。

弒母惨剧发生,是偶然吗?

追溯到这些孩子的童年我们不难发现,伴随着他们成长的似乎只有孤独、不安和无助,而这些孩子后来所表现出的残忍冷血和自我毁灭,都有迹可循。

造成惨剧的关键,就是从小缺了父母的陪伴和关爱。

生儿育女是中国父母的传统,但一些父母只负责“生”, 却忽略了“育”。所谓言传身教,父母生下孩子是要负责的,他的教育、成长、性格养成都与你息息相关。

从近几年的类似案例中来看,这些案例都存在着同一个特点:

孩子都正处青春期,而父母至始至终都贯彻儿时的教育方式——训斥、威胁、打骂,要求孩子要听话。

殊不知,每个孩子的成长阶段不同,他的认知能力和需求也不同。

然而,绝大多数父母因缺乏育儿理论知识,也不懂得教育心理,没有及时调整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导致育儿悲剧频频发生。

那么,不同年龄的孩子要如何调整教育方式?

针对不同年龄段孩子的心理特点,父母又应该如何做?

0-2岁,养为主,给予爱和抱

对婴幼儿时期的孩子来说,幸福就是安全感。

而这个阶段,也是人一生中培养安全感的最佳时期。

对于0-1岁的孩子多抱抱,多抚摸。

1-2岁的孩子,“自我意识”开始萌发,喜欢用“不”“不要”“不干”等词。因还无法完整表达自己,这个年龄段也特别爱发脾气,出现咬人、打人等现象。

所以,这个阶段要多点耐心去理解孩子,帮助他解决他完成不了的事情。要多给予拥抱,多表达对孩子的爱。

3-4岁,调教为主,建立规则

这是孩子人生第一个叛逆期,独立意识发展并增强。

语言发展、情绪发展等也都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会经历秽语期、秩序敏感期、物品归属和色彩敏感期等。

秩序敏感期,利用这个阶段去建立规,会让孩子受益终生。他日后做事会有底线,有责任感。

所以,这个阶段要调教为主,给予规则教育

5-6岁,多些赞美,建立自信

此时,孩子的情绪感知能力达到一个顶峰,性情也十分敏感,是培养独立、意志力的最佳时期。

这个阶段容易因打压而受挫、产生自卑。

所以要多鼓励、多赞美,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可带孩子多见见自然,参加亲子活动。

7-9岁,允许犯错,多点耐心

这是孩子的第二个叛逆期,独立和自我意识进入另一个小高峰。

如果7岁前对孩子有打骂、训斥行为,那么从7岁开始就要禁止了。

这个阶段很大程度决定了孩子是高自尊人格或低自尊人格。

所以,父母要记住的黄金定律:要允许孩子犯错,接纳他的不完美

帮助孩子形成高自尊人格,这对他养成自律、上进、乐观等良好习惯有非常大的帮助。

10-15岁,有效沟通,学会信任

孩子因为进入青春期,会变得格外敏感、好面子、患得患失、厌恶权威。

这个阶段,最考验父母的忍耐力。

另外,这个年纪已经过了“被打骂却还无条件爱父母”的时期。所以,如果选择对孩子粗暴教育,那就要做好准备,他会反叛,甚至凶残。

但如果这个时期管得好,后青春期基本不用担心叛逆的问题。

要明白,这时候我们父母能为孩子生活所做的事情已经逐渐减少,更应该把重心花费在建立有效沟通上。

而有效沟通的前提,是倾听和信任。

所以,少说多做多听,多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给予他私人空间和时间。

16岁以上,尊重为主,学会放手

16岁以上,尊重为主,学会放手;

这个阶段的孩子,已经非常有自己的想法了。虽然做事冲动,但非常渴望得到父母的尊重、理解和支持。

所以,如果和孩子的想法有冲突、分歧,父母最好是分析利弊,提供建议和意见,但无论孩子最终如何选择,要给予尊重。

有人说:

抚养孩子就好像是在种一株名贵的花朵,任何多余的、不必要的操作,都会使花朵长歪或死亡。

我们都高估了打骂教育的作用,低估了爱与陪伴的力量。

孩子学习不好,打一顿学习就好了吗?

我们总是低估了自己的一言一行对孩子的影响力,却高估了说教对孩子的作用。

我们脾气暴躁,却要求孩子听话懂事。

我们做事虎头蛇尾,却要求孩子做事一丝不苟。

这是什么道理?

在当今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下,家长和孩子都不容易,每个人都想努力地往上爬——不知不觉地就把自己的压力转嫁到孩子身上。

每个母亲,在诞下孩子的那一瞬,都曾体味过发自内心的幸福。

听着孩子嘹亮的啼哭,看着孩子稚嫩的小脸,我们都曾发自内心地只希望孩子这一生平安快乐就好。

可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却渐渐地失去了初心。

似乎总有个“别人家的孩子”比我们的孩子强,别人家的孩子总是那么听话,别人家的孩子的成绩总是那么好。

“别人家的孩子”似乎哪儿都比“我们的孩子”强。

可是我们想要的真的是一个“别人家的孩子”吗?

我相信,每个家长最初的愿望都是孩子能健康快乐地长大成人、有一份不错的事业、有一个温馨的家庭、有一个活泼的孩子,然后把这些美好延续下去……

千万不要让我们一时的方法失当毁了我们原本最简单的期望。

让孩子做一个健康善良快乐的人,就是这一生最伟大的事情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想培养一个“低自尊”孩子,就用“忠言逆耳利于行”这副毒药
谈12岁少年弑母
如果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孩子,极端者就可能成为反社会杀手
不必向不认可你的人,证明你是谁
陈乔恩幼时被母亲暴打,节目上吐露:我觉得我妈比“鬼”还可怕!
如果你不想制造一个有问题的孩子,请阅读此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