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黄包车:中国最早的“出租车”,纯人力驱动,百公里油耗半袋大米

黄包车记忆

关于黄包车,最早的记忆是在老舍先生的作品《骆驼祥子》中,黄包车作为老北京最显眼的交通工具,方便了一代人的生活,也成为了在城市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仅仅靠着一双腿,就可以跑遍全城,不论你去哪个地方,只要有钱,去哪里都行,这些“司机”跑一天都不觉得累,而“乘客”往往都是有钱人,这也让黄包车这个行业带动整个城市的经济发展。

“请问去哪里?”

“好嘞您坐好了”

在小说的字里行间中,我们都感受到了一派繁荣的场景。

黄包车司机在胸前耷拉着一条围巾,擦擦脸上的汗水,像是跑马拉松一般,轻松跑起来,而乘客坐在黄包车上,稳稳当当,在常人眼中,是高高在上的感觉,而多少钱,一般这些乘客都不会刁难,这些有钱人往往会给足价格,在老北京,这样走街串巷的胡同更是让乘客感受到了一次愉快的“旅行”。

到了目的地,这些车夫们也会等一会,看看有没有人坐,如果没有人坐,便会在原路返回,一边擦着自己脸颊上的汗水,一边唱着歌,在那个年代,这些黄包车就相当于现在的出租车。随着社会的发展,仅靠人力的黄包车也逐渐消失,成了三轮车,这种改变大大方便了人们的生活,跑得更快了,这也真正意义上成为了“出租车”。

黄包车释义

黄包车是作为一种交通工具被人熟知,有两个胶皮轮子,上面是一个露天的车座,上面大多还有一个车篷,用来遮风挡雨。最多可以乘坐两个人,座位的设计会前倾,这样是为了让乘客坐上以后保持平稳。

黄包车流行在中国是从19世纪末开始,那时候最为流行的是日本,后来传入中国被称为“东洋车”,自从传入中国以来,在中国的一些城市,黄包车成为了一种城市的象征,当然这也是出现了一些靠这种“人拉人”来谋生的底层生活的人。

黄包车历史

二十世纪早期,人力车是落后的象征,因为各地的风俗不同,这种靠人力生活的人,是一些贵族看不起的,那时候的生活观念不同,在大多数看来,靠人力车养家糊口显得非常的卑微,所以这些车夫的们打扮往往都一个样子。

一身布衣,头上戴着一个小毡帽,肩膀上带着一个毛巾,用来擦汗,所以这些车夫跑一天已经浑身臭烘烘了,所以很多贵族在乘坐完黄包车以后,会很不屑地把钱给了车夫,快速离去。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西方文化的进入,三轮车逐渐取代了人力车,而设计也更为的干净和时尚,后面的座位也用真皮包裹,这样得到了很多贵族的青睐。这样的设计和改进,让很多车夫不会再出更多的汗,而且速度也大大改进,在没有更加先进交通工具的社会,三轮车成为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这些贵族往往以坐三轮车为荣,坐上三轮车就代表着有钱人,而这些车夫也因为自己是三轮车司机而骄傲。直到20世纪80年代之前,汽车的出现取代了黄包车,随着社会的发展,黄包车逐渐消失在了人们的视线中,这样的文化也停留在了历史长河中。

车夫的收入

在那个时代,拥有一辆是黄包车就算是投资创业了,把一生的心血都投资来买一辆车,然后用这辆车赚钱,据统计,在20世纪30年代,光在上海黄包车人力车就有34万人,因为当时候的竞争力,也仅仅有10%的人可以养家糊口。

所以用现在的话说,当一件事流行,有越来越多人的加入分一杯羹,所以在当时只有刚刚开始以此为生的人赚到了第一桶金,1934年租界有14万人用人力车为生,所以在那个时候,黄包车这个行业已经没落,车夫的贫穷不能想象。

资料显示,在19世纪末,一辆人力车的价格是15元,如果租的话,每天要400文钱,所以是租出去一个月,这些老板就会收回成本,而对于车夫而言,租车更为便宜,所以有很少的人会冒险投资。但是正是这些投资的“老板”赚到了大钱。因为新行业的兴起,让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以至于很多人开始购买黄包车,但是买车以后还要保养等,这就让诸多的人开始“入坑”。

在那个年代,因为贫困的分化,出现了“二包”“三包”等恶循环,本来可以赚钱的行业,却从老板到中间商等,好几层的转化,车夫租到的车子已经不知道谁是老板了,所以是车夫成为了生活条件最低的人群。由此来看,黄包车确实是提高了当时候一部分人的经济水平,但是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让这个产业很快就没落了。

黄包车传承

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黄包车这种在历史长河中短暂存留的文化已经很少人知道了,但是在一些旅游景点依然有很多当代的“黄包车”,但是这些只是作为一种新奇事物的出现,在现在交通工具不断升级的当今社会,有谁知道,在20世纪初,有这样一部分人,在当着黄包车车夫,以微薄的收入苟且生活在社会中。

对比现在,每当一个新兴事物的出现,必然会有很多人开始追捧,但是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必然会造成拥挤的现象。如今的黄包车已经作为了“旧社会”的一种象征,这种独特的“符号”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不知道我们会以怎么样的眼光看待。

不过我们出生在21世纪是我们的幸运,飞机、火车这些发达的交通工具已经走入了我们的生活中,比起来那些靠着人力赚钱的车夫,我们无比的幸运,这种独特的文化对我们而言,不仅仅只有遗憾,更重要的还是一种文化的“余味”。在你的记忆中,你小时候的交通工具是什么呢?

作者/老黑

喜中国文化,爱历史传承,尽绵薄微力,扬卓越俗成。

扫描二维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盘点老行业之六十】黄包车
老北京的交通工具.13. 洋车(黄包车)
再见,潮州的绿皮三轮
民国“拉车人”的悲惨命运:几乎活不过40岁,一生渴望拥有黄包车
话说旧京的出行
成都风光的士黄包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