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废弃物”展现生态修复潜能 迎风口!

据统计,中国每年秸秆产生量近 9 亿吨、畜禽粪便产生量约 38 亿吨、病死生猪约6000万头、餐厨废弃物达0.9亿吨等,这些废弃物中含有大量的碳、氮、磷、钾、 矿物元素等养分资源,用则为宝,弃则为害,倡导这些产品资源化利用,在农业产业中循环使用,您那里有这种场景吗?

目前,我国是当今世界上固体废弃物产量和储量最多的国家,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和利用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并将其纳入“十三五”重点规划,我国有机固体废弃物资源主要来自于农业、养殖业和食品加工业等,亟需升级将废弃物进行资源化利用,取于自然,反补回自然。这是记者在11月2日福建漳州召开的“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与土壤肥料产业发展研讨会”上获得的信息,本次会议由中国农学会农业分析测试与耕地质量评估分会主办,福建玛塔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承办,来自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清华大学、云南农业大学和各省市土肥站及研究所等科研、教学、企业代表60余人参加本次研讨会。

福特锐界PLUS气魄而来
广告

部分参会代表合影

展开剩余86%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农学会农业分析测试与耕地质量评估分会主任委员王旭表示,随着我国工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造成废弃物的种类及数量也大量增长,不但给环境、生态造成的压力及破坏愈来愈大,严重地影响到我国未来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且也造成生产资源和自然资源的严重浪费。目前我国在种植业、畜牧业、工业、餐饮业、养殖业、水产业和矿业等产业都会产生废弃物资源,包括秸秆、畜禽粪污、碱渣、餐厨废弃物、海藻、牡蛎壳、虾蟹壳、钾长石和钼尾矿等,所以本次会议调研和探讨农业生产的利用现状,为废弃物的处置及利用提供借鉴,联手力推农业废弃物资源优化利用,加快堆肥标准化和有机肥料产业升级,并探索终端施肥服务创新模式,展示土壤改良与生态修复的区域效果,推动土壤调理剂产业与养地服务创新发展,最终实现农业节本增效优质目标。

王旭(左)逄焕成(右)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土壤耕作与种植制度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博士生导师逄焕成研究员表示,我国农田土壤存在“重用轻养”与秸秆“资源过剩”并行的问题,且此问题日益突出。每年我国粮食主产区作物秸秆焚烧量超过1.3亿吨,秸秆丢弃量近1亿吨,造成大量秸秆有机质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针对上述严重的现实问题,经过连续多年系统研究与示范推广,研发出秸秆高量还田,快速增加土壤有机质的秸秆深翻埋技术和秸秆颗粒化还田技术。秸秆深翻埋还田技术是用秸秆深埋机具一次性将相当于本田的2-3倍量作物秸秆翻埋入土下30 ~40cm处,同时达到破除犁地层与培肥的双重目的,实现了土壤轮耕与秸秆轮还的有效结合,显著提高了亚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而秸秆颗粒化还田技术则是将秸秆细粉后挤压制成颗粒,克服了传统秸秆还田因秸秆量多体大,导致还田数量与质量差等弊端。与粉碎秸秆还田相比,秸秆颗粒化还田技术具有还田量大、还田质量高、腐解快、能快速提升耕层土壤有机质与可溶性有机碳、增加土壤蓄水保墒能力和显著增产等优势。配合以合理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与田间养分管理技术,可替代部分化肥施用,实现化肥减施15~20%。

正如多位专家领导所言,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迫在眉睫。福建玛塔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王永明如是说,目前国内种养业废弃物,涉及规模化养猪、鸡和牡蛎等畜禽和水产养殖,特别是小规模种养业,普遍存在着“废弃物无序排放—污染环境—科研开发—产业化资源综合利用—大规模推广应用—排污者收费(甚至高价)—农业企业无法承受—废弃物堆积无法及时处理—污染环境—再开发—再利用—再污染”的现状,仅福建省牡蛎壳总量在170多万吨,而可循环利用的牡蛎壳约120万吨,所以种养业废弃物源于自然,亟需往耕地资源化利用领域引入,来反补于自然。

在渔业的产业链上游,为彻底解决牡蛎壳固废污染问题,玛塔生态历经多年摸索,与福建诏安县政府一起开创性打造出“牡蛎养殖►牡蛎加工中心统一加工►牡蛎壳固废集中清运►牡蛎壳无害化资源化集中处理►牡蛎壳农田、水体改良剂改良土壤、水体”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模式。在产品端,玛塔生态2012年引进日本技术,历经4年,完成了牡蛎壳土壤调理剂保护性焙烧分段活化工艺的研究,该项技术已获各类专利18项,已初步构建以土壤调理剂、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剂、生物肥料载体、饲料添加剂、水质改良剂、水环境生物滤材等环境修复药剂、环保建材为主的产品体系。公司以牡蛎壳生物改良材料供应及提供OEM服务为主要业务模式,与新洋丰、中化化肥、新禾丰、广西金穗、农巧施、托布氏、日本アイアグリ株式会社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目前已在全国十余省份开展了100余次的牡蛎壳土壤调理剂田间试验示范工作,牡蛎壳土壤调理剂已累计在130万余亩推广应用。

王永明(左)路森(右)

仲元(北京)土壤改良技术研究所所长、技术总监路森表示,2017年的统计数字显示,中国每年秸秆产量为9亿吨,而作物秸秆是富含以碳为骨架的有机化合物、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和次生代谢产物等物质,是珍贵可循环利用的农业资源。所以秸秆全量还田的新理论与新技术说明碳是高产的基础,土壤碳也为微生物的存活提供了有利条件,结合使用含有固氮能力的复合有益微生物菌群,不仅分解秸秆能力强,还能使土壤的碳氮比趋于合理,加快粉碎秸秆的腐熟时间。通过秸秆全量还田,可快速提高土壤有机质和腐殖质含量,同时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促进土壤团粒结构形成,土壤pH值趋于中性。所以秸秆还田使土壤综合性状明显改善,耕性增强,抑制土壤酸化和碱化速度,重金属原位钝化效果显著。

福建绿洲生化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瑞波表示,碳转化是有机废弃物肥料化的关键技术,只有将有机物质转化为小分子有机碳,亦可水溶后被植物直接吸收利用,农业物质循环才能形成和维持。农业物质循环的核心技术就是将大分子有机碳分解为水溶小分子有机碳的碳转化过程。公司开发的固体有机废弃物堆肥新技术,是以富含有机碳养分的菌剂(BFA)为发酵剂,畜禽粪便等农业废弃物的物料发酵腐熟7~8天内不必翻堆,并采用高堆自焖干的方式,使有机肥中小分子有机碳含量高,发酵全程无臭、投资少、能耗低。对沼液等液态有机污液,以有机碳菌液为分解剂,在基本不耗能的情况下,把大分子水溶有机物分解为小分子有机碳,无臭无害,成为可直接浇灌农作物的植物营养液。

李瑞波(左)颉红涛(右)

内蒙古沃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颉红涛表示,土壤修复和改良的工作迫在眉睫,公司以味精发酵副产资源化利用及其土壤调理剂产业为工农业循环发展为前提,以味精工业与玉米为例,玉米发酵提取出成品味精,剩余废弃物经过处理生产成农用肥料,肥料施用于农田促进玉米生长和提高产量,使得工业生产和农业发展形成一个闭合回路,形成绿色经济循环体。目前公司已经根据国家肥料和土壤调理剂分类标准GB/T32741-2016,年生产阜丰有机类肥料(含土壤调理剂、有机肥、有机无机、菌肥)110万吨,并销售分布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2017年,公司在全国布局进行土壤改良总计1276块,其中吉林镇赉国庆农业合作社盐碱地改良2000亩、内蒙古巴彦淖尔地区盐碱地改良10000亩、内蒙古农业大学盐碱地改良200亩、山东东营地区盐碱地改良500亩、江苏盐城地区盐碱地改良30000亩,有效改良土壤42700亩。2018年沃丰农业又联合全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在全国五个省份进行了标准示范田建设,2018年全国布建示范田3879块,有效缓解了我国化肥使用效率低下,过度使用化肥造成的土壤污染、土壤板结、酸化、盐碱化、土传病害严重、农作物减产等问题。

出席本次会议的还有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节水处处长杜森、福建省诏安县副县长林惠溪、湖南省土壤肥料工作站黄铁平推广研究员、云南农业大学云南省土壤培肥与污染修复工程实验室主任张乃明教授、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刘枫研究员、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环境研究所主任孙克刚等专家和领导。

参观牡蛎壳废弃物存放区和玛塔生态厂区

....................................................................

转载请按以下格式注明:

文章来源:农资导报(订阅号:nzdbwx)

作者:王玉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生物有机肥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破解有机农业命门
我校有机肥与土壤微生物团队与企业联手开发“气流膜高温好氧堆肥及其生物有机肥”
变废为宝,秸秆肥料化大有可为!
有机碳肥理论和产业概述
浅谈我国发酵有机肥历史演变和现代时期 有机肥产业发展方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