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526)东陵

清东陵

---“宅家”神游之五

 

地上的建筑看故宫,地下的建筑看东陵。


----模仿谒陵的场景

2010年暑假期间,我们一家三口由朋友开车,走马观花,浏览了孝陵、裕陵、定东陵,观赏了祭陵表演,觉得这种说法挺靠谱儿。

一大早,从迁西赶往遵化,两者距离60多公里,到达时陵区刚刚开门。东陵南北长12.6公里,东西宽20公里;顺治18年开始营修,前后共247年。葬有顺/治、康/熙、乾/隆、咸/丰、同/治五帝;15位皇/后、136位妃嫔及阿哥、公/主共161人;共建有牌坊、明楼、隆恩殿、玉带桥等580多座;是现存规模最大的皇家陵/寝。

陵区以顺/治的孝陵为中轴,向东西两侧展开;总入口是中轴线最南端的“龙门口”。

顺/治是入关的第一帝。自登/基之日起,就在全国范围内寻建百年“吉壤”。专家们四处踏堪,提出几处“吉壤”,都不合圣意。

一次,顺/治外出游猎,来到遵化的马兰峪,登高四望,只前南有金星山,北有昌瑞山,东有鹰飞山,西有黄花山,中间有书案山,两条大河左环右抱,形成间距只有50米的“龙门口”。按风/水学的说法,这是一处“四神地”,前有照、后有靠、左青龙、右白虎,是难得的“吉壤”。

于是“龙颜”大悦,当即传旨:“此山王气葱郁,可为朕之寿宫。”他登上昌瑞山山顶,取下随身的环佩,往山下投去说:“环落之处,即为朕之穴。”后来环佩掉落的地点,就成了他棺椁下面的“金井”。

进入陵区,最先看到的是孝陵的大牌坊。

它是我国现存最宽的石牌坊,5间6柱11楼,面阔31.35米,通高12.48米;用巨大的青白石修筑,立柱上雕刻着麒麟、狮子;面板上雕刻着云龙、草龙、双狮戏球等图案。不仅庄严美观,而且结实耐用,经历过两次地/震,距今330多年仍然完好无损。

穿过石牌坊,是陵区大门,俗称“大红门”。

红墙、黄瓦、单檐庑殿顶,三个拱形门洞,各有两扇木门,门上横纵各9排共81颗门钉。门楼两边是绵延伸开的风水墙。以前“大红门”不能乱走,左为君门,供皇/帝进出;右为臣门,供臣子进出;中间为神门,只供棺椁、神位通过。由于棺椁很大,最多时128人抬着,没法从神门中进去,只好将风水墙临时扒开一个豁口,完事后再修补好。

过了“大红门”,就是孝陵的“神道”,总长6公里。从南端的石牌坊通到北端的昌瑞山,将朝山、案山、靠山连成一线。路面横向分成三股,左路走皇/帝;右边走臣子;中间走棺椁、神位。“神道”两侧伫立着高大的“石像生”,一共18对,有立狮、坐狮、立象、卧象、立骆驼、卧骆驼、文官、武将等。它们体态丰腴,雕工精美,庄严肃穆。

“大红门”旁边,是具服殿,供谒陵人休息更衣,现在改为售票处。票是“通票”,可以浏览已经开发的陵寝,其他陵区只能看看外景。


----陵区中的游客

我们去的那年,来陵区的游客不多,没有带散客的导游,也没有摆渡车。为了弄明白陵区的情况,我们买了一张游览图,一边查看陵寝的位置,一边商量都去哪个陵寝。正在这时,有个中年妇女凑上来,热情地说:“你们想去哪儿?我帮着领路,帮着讲解讲解。”

侧脸观瞧,她四十多岁,村妇打扮,相貌朴实,一脸憨笑。我迟疑地问:“这么多陵寝,你都知道在哪,知道埋的是谁吗?”她笑笑说:“别小看人。我们祖辈上就是东陵的护卫,平时看陵,清明节、祭日陪着主家祭拜。”我逗趣说:“不简单呀,都是皇/亲国/戚吧?”她自豪地说:“正宗的坟户,都得是‘上三旗’的,当年能月月领俸禄。”

媳妇问:“你导一次游要收多少钱?”她笑笑说:“不要钱,义务的。”(当时很少有义工)媳妇逗趣说:“你不要钱,我们真不敢用,咱们素不相识,白用你哪合适呀……”“是这样的。”她解释说:“我们家开着‘农家乐’呢,只要你们在我家吃饭或者买些东西,我就义务帮着指指道、解说解说。”怕我们不信,她又说:“陵区有30多个村子,‘农家乐’挺多,平时客源不多。用这个方法招揽点客人,明白了吧?”

我相信了她的话说:“那好吧,中午去你家吃饭,顺便买点水果。”她很开心说:“你们想去哪儿?我帮着设计一下,别走瞎道。”我求教说:“冷不丁一问,我们也说不好。你帮着出出主意吧。”她笑笑说:“大多数游客,都是去顺/治的孝陵、乾/隆的裕陵、慈/禧的定东陵,要不咱也走熟道吧?”“好吧。”我们点头同意。

她坐在副驾上,一边指路,一边解说。

第一站,裕陵。

所在地叫胜水峪。

清高宗乾/隆,享年89年,在/位60年,摄/政3年,是我国历史上寿命最长、在位时间最久的。他自诩为“十全老人”,喜欢享乐、热闹,在其陵寝上也能体验出来。

裕陵,自乾/隆8年营建,共历时9年。当时正值“康乾盛世”,所以极尽奢华,遍选天下美料,广招四海良匠。木料选自四川、两广、云贵、海南等地的楠木、杉木;石料采自北京房山;城砖烧自山东;铺地的“金砖”,采自江苏;就连砌城、填充的土,都是从外边运来的。

除了在用料讲究,规制上也有创新突破。按照祖制,晚辈的陵寝规制,不得超过前辈。为了突破祖制,他动了不少心思。“石像生”是陵区的重要装饰,也是权仪的象征。然而,康/熙的景陵没放“石像生”。为了自己能摆放,乾/隆为景陵增置了5对。自己的裕陵却放了8对,比他老爸还多出3对,种类与顺治的孝陵一样。

走近裕陵,最先看到的是功碑亭。


----裕陵门前的金水桥

红墙、黄瓦、重檐歇山顶,四面各有一道拱门。亭子里有两通石碑,东碑刻满文,西碑刻汉字,内容由乾/隆的第11子成亲王永星书写,表述他老爸的一生功德。

继续前行,进入“神道”,先后见到五孔桥、“石像生”、冲天牌楼、单孔桥等建筑,这才来到陵寝的正门前。

陵寝门外,两边各有几间朝房,用于加工供品;旁边有个神厨院,用来加工“三牲”。

陵寝的正门,叫隆恩门,建在一米多高的石阶上,前面有四根红柱子。走进大门,是一个很大的院落,迎面是隆恩殿,东西两侧是配殿,俗称“三大殿”。

隆恩殿建在很高的石台上。两边是带护栏的台阶,中间是呈斜坡状的雕刻精美的“丹陛”。走上台阶是两米多宽的月台,前面靠近护栏,摆放着铜鹿、铜鹤、熏炉等装饰;大殿中门前,摆放着石头的供桌。

裕陵的隆恩殿,东侧是佛楼,供奉着佛像、佛经。正殿里,最早陈列乾/隆生前的用品,现在展示珍品文物和清朝历代皇/帝的生平,墙上悬挂着12帝的画像,下面有生平简介,伫足观看,了解一些相关知识。

穿过隆恩殿,是个横长纵短的院落,中间并排着三座白色石桥。桥北头对着三座院门,门里是最北端的陵寝区,依次是二柱门、石五供、方城、明楼、宝城、宝顶及地宫。

方城和明楼合二为一,在陵寝区的正中间;下部的方城用条石砌成,像座城门;明楼建在方城上面,重檐、金顶、红墙,四面有拱形门,里面立着一通石碑,刻着庙号、谥号。楼顶是整个陵寝的制高点。

宝顶,在明楼后面,一个巨大的弧顶土包,旁边有后建的台阶,可以拾阶而上,绕着宝顶转一圈。

地宫的入口,最早是极其隐秘的。据说,孙电/英盗挖裕陵,折腾了好几天,也找不着入口。最后一名看坟老人说出,入口藏在“哑巴院”的影壁墙下。

为了进出方便,入口改在明楼的侧面。裕陵地宫不仅面积大,设计复杂,而且雕刻和装饰十分精美。

地宫为九券四门式,进深54米,平面呈“主”字形,落空面积300多平米。乾/隆笃信佛学,石门、券顶、水平墙、月光墙等上面,都布满了精美的佛/教雕刻,各种经文三万多字。光内修就用了四年多。

金券,位于地宫的尽里头,安放棺椁。棺椁簇在“宝床”。帝后的遗体头冲北脚冲南,坐起来时面南背北,君/临天/下。

地宫里,安放着一皇、两后、三个贵/妃。孝贤、孝仪皇/后;慧贤、哲悯、淑嘉贵/妃。孝仪纯皇/后是嘉/庆/帝的生母。

地宫的温度比地面低。在里面呆着觉得阴凉潮湿。据说,这里地下水很多,洞壁渗水比较严重。

主陵旁边有片附/属陵区,是妃嫔的墓地。规格和建筑都小于主陵区,最明显的区别是琉璃瓦是绿色的。妃嫔陵区也有主次。有的妃嫔建有房子,有的只是一人多高的圆丘。

这片陵区,安葬着36位妃嫔,包括“香妃”。来之前,以为“香妃”墓应该很华丽,原来只是一个圆丘。

询问导游:“为什么有的妃子能与皇/圣合葬,有的却另建陵寝?为什么有的妃子建陵寝,有的只有土包?”她解释说:“先于皇/圣去世,可以先放进地宫。后于皇/圣去世,一般另建陵寝。嫔以下的,一般不建陵寝。”

我不解地问:“‘香妃’不是很得宠,很有名吗?”她笑笑说:“那是后人的演绎。”

第二站,定东陵。

定东陵有两个,一个叫普祥峪定东陵,是慈安的;一个叫普陀峪定东陵,是慈/喜的。因为咸/丰的陵寝叫定陵,她俩属于定陵的附属,位于定陵东侧,所以叫定东陵。

慈/喜享年74岁,掌权47年。在陵寝的修建上,花费了不少心思。按祖制她和慈安应该共用一处陵寝,做为西/宫,她的规格不能高过东/宫。然而,她俩不仅修建和各自的陵寝,而且西压过了东。

---抢占位置。按理说,东/宫的陵寝应该靠东侧,实际却相反。为什么出现这种现象呢?有几种传说,一说慈/喜毒死慈安,霸占了东侧的位置;二说姐俩打赌,谁赢了谁先挑穴位,结果西/宫胜出;三说内部规定,谁最得先皇的宠信,谁埋得更靠近一些。

---抬高规格。两座定东陵同时开建,布局和装修也一模一样。慈安死于1881年,比慈/喜早21年。此后西/宫的陵寝先后三次大修,从内到外都远超了前者。最后一次大修是光/绪28年(1908年),这时慈/喜已经“挂掉”了。准确地说所谓大修,就是升级改造,其陵寝的豪华程度,不仅完胜于所有妃嫔,而且超过了一些皇/帝。

---增加陪葬。慈/喜的后事由李大总管牵头,据其《戴月轩笔记》记载:金丝锦褥上镶嵌大小珍珠1.26万颗、宝石85块、白玉203块;荷花丝褥上铺珍珠2400多颗。玉藕、夜明珠、翡翠西瓜为三件稀世珍宝。凤冠上的珍珠,大如鸡卵,当时价值一千万两。还有翡翠佛27尊、水晶、红宝石、蓝宝石等无数。

“地下(寝宫)看乾/隆;地上(建筑)看慈/喜”。

由于祖制的约束,慈/喜陵寝的“硬件”,不能超过皇/圣,比如不能摆放“石像生”,只能在“软件”和细节上作文章,装饰及陪葬品,超过了皇/圣。

慈/喜陵有三绝:一是“金绝”,内外装饰使用了大量的金子,仅三大殿的金叶子就用子4590多两,殿内彩绘金龙2400多条。隆恩殿的64根立柱上,都盘绕着半立体的金龙,墙壁上的五福捧寿、卐字不到头等图案,也贴着金铂,整座大殿金壁辉煌。

二是“木绝”,三大殿的梁、枋用的是木中上品—黄花梨,木质坚硬,花纹漂亮,并散发自然的木香。其棺椁用的是金丝楠木,当时就寸木寸金。

三是“石绝”,石料都是上好的汉白玉。石雕图案不仅十分精美,而且大胆前卫。隆恩殿四周的望柱、抱鼓石、护栏柱上雕着许多精美的凤凰。殿前的丹陛上,“凤在上,龙在下”的石雕造型,在皇/权至上、男尊女卑的年代,非常牛叉。寓意着慈/喜的性格和手腕。
  两座定东陵的三大殿、方城、明楼、宝城、宝顶的建筑,都使用了黄/色的琉璃瓦。从外观上看,慈/喜的琉璃瓦的质量要高于慈安,这是不符合规定的。

隆恩殿盗损严重,盘龙上的金铂被刮掉,天花板和墙壁的贴金图案,金子被刮掉,图案也受损了。大殿里陈列着慈/喜的一些用品,其中有她写的“一笔龙”、“长寿图”等字画,看来有些文采。一些玻璃柜里,摆放着微缩的彩色泥雕,内容是介绍慈/喜的生活经历,比如“生子得宠”、“垂/帘听政”等等。 

地宫面积不大,只有一具棺椁。 

第三站,孝陵。

为什么最后才去孝陵呢?因为其地宫没有开挖,只能看看地面的建筑,更主要的原因,是掐着点去,观看模仿宫廷的祭祀表演。


----表演挺有清宫范

孝陵规模挺大,质量却有些差强人意。

顺治的得位纯属偶然。崇德八年(1643年),皇/太/极突然驾/崩,没有指定继位人选。于是其弟弟、侄子、儿子展开激烈的夺位之争。最有实力的四人:代/善、济/尔/哈/朗、多/尔/衮、豪格,彼此争执不下,几近火拼。

大/人相争,小孩得利。最终年仅六岁的福顺继位,他是皇/太/极的第九个儿子。

他在多/尔/衮的辅佐下,基本统一了全国,理顺了政局。然而好景不长,1661年突然驾/崩,年仅23岁。正史上书,死因是得了“天花”。民间传说,他与秦淮名/妓董小婉相爱,令其入宫改名董/鄂氏,封为贵/妃。董鄂妃死后,他心灰意冷,遁入空门。

其生前笃信佛/学,临终前嘱咐:死后火化,后事从简。孝陵的地宫中,只有顺/治和佟佳氏、董/鄂氏的骨灰。当时国事初定,经济困难,没有什么陪葬品;一些修建陵寝的材料,是从北海等处东拼西凑的。

俗话说,有失有得。孝陵因为没啥贵重物品,反而成为东陵中唯一没有被盗过的陵寝。年深日久,一些建筑破损严重,近年进行过多次修缮。

目前最“吸睛”的,是仿清祭祀表演。我们去的时候,观看表演需要单独售票。在“大红门”和门票一起出售。表演每天三场,每场一个小时。有人不知道演出是否精彩,有人因为时间不对,没有提前售票。临近演出了,一些游客围在门口,探头探脑地看蹭戏。

祭祀的主场地,在隆恩殿前的月台上。

孝陵的祭祀很有传统。早年间,每年有五大祭、两小祭。忌日、清明、中元、冬至、岁暮为大祭;每月初一、十五为小祭。当地坟户参与祭祀,对程序、礼仪比较熟悉。

孝陵三大殿前的院子,要比其他陵寝的宽敞。

演出场面颇为热闹。临近开始,一些穿着清装的男女,忙忙碌碌进行准备。女的摆花盆、摆供品、点蜡烛;男的在院里铺红毯、清场地。

场地准备完,先进来一群“清/兵”,头戴“红伞”帽,身穿灰蓝色,身穿兵服,最显眼的是胸前带“兵”字的号坎;有的手拿红/缨/枪,有的腰挎大刀。他们有的站在门边和院子周边,有的脸对脸站在“御道”两边。

过了一会儿,中门打开,鞭炮声声,鼓乐齐鸣。开道的“太/监”高喊:“皇/上驾到--、闲人闪开--”。大家伸脖瞪眼往门外观瞧:只看一帮人举着旗、罗、伞、盖,在前面开道;中间是身穿龙袍的“皇/上”,身穿旗袍,头戴凤冠的“娘娘”和妃嫔,再后面是带刀护卫。

据说这是在模仿康/熙祭祖。旗、罗、伞、盖,走上台阶,分列在月台两侧。“皇/上”和“娘娘”先进入隆恩殿,在顺/治的灵位前跪拜、上香;然后走出来,在月台上继续祭拜,一招一式还真有些范儿。我们在旁边观看,有点像看拍清宫戏的感觉。

为了表示皇/恩浩荡,与民同庆,也为了热闹,祭拜完毕,还要现场点状元、赐婚。新科状元身穿红袍,接受康/熙晋封,并进行夸官表演。被赐婚的公主、驸马,现场举办婚礼,等等。

老实说,场面倒是红火热闹,却与祭祖不太搭调。

我们站在大门后的高台上,与月台遥遥相对。旁边有两个带刀护卫,神态有些松懈。

我和他逗趣说:“你们演得不错,是专业的吧?”他笑笑说:“附近几个村的,轮流上这表演,混点钱花。”我逗趣说:“这是皇差呀,收入可以吧?”“瞎混。”他撇撇嘴说:“主角每月1800多,配角1600,我们小跟班更少。”

“谁当主角,谁当配角?”我好奇地问。他笑笑说:“帅哥、靓妹当主角呗。我这样的上台,观众还不都跑了。”我俩和旁边的人偷偷直乐。

看完演出,去导游家。

她家住在山下,有个大院子。山坡上种着果树和蔬菜。院里已经有了些食客。她问我们:“想吃啥?”

我们说:“拣有特点的菜,来四五样吧。”她笑笑说:“鹿肉、野/鸡、溜咯吱,挺受欢迎的,尝尝呗。”媳妇问:“野/鸡很少,也不好逮,你哪弄来的?”她如实地说:“人工养殖的,半野/鸡半家鸡。”

我们点了炖野/鸡、溜咯吱几样菜。她热情地说:“去地里看看吧,黄瓜、西红柿特新鲜。这里的香白杏特好吃。看上什么自己摘,价钱优惠。你们回来,饭菜也好了。”

我们走进菜地、果园,采摘黄瓜、西红柿和香白杏,女主人称过份量,帮我们冲洗干净。


-----农家果院一景

饭菜上来了。我们跑了一上午,真有点饿了,吃得很顺口。她上前询问:“我家的饭菜,对您们的口味吗?”

媳妇夸奖说:“挺好吃。这溜咯吱比别处的地道。”她笑笑说:“你真是行家。咱这的溜咯吱最正宗,当年皇/亲国/戚来东陵祭祖,每次都上这道菜。”

吃饱喝足,我们要赶往唐山。匆匆离开农家院,女主人送出院门。随行的朋友开玩笑说:“大姐,他姓佟,祖上也是皇/亲呢。”

她热情地说:“真有可能。佟姓是满族的大姓,康/熙的生母就姓佟。你回去查查家谱。”

我摆手说:“查不查也没用。皇/亲现在也不管事,也得自己干活挣钱。”她笑笑说:“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活得更踏实。钱多是祸,东陵的地宫都被盗过了,乾/隆的骨头都被扬了。”

我夸奖说:“您的心态真好,一家人开饭馆,种菜种树也挺好。”

她热情地说:“你们帮着宣传宣传。有朋友来东陵,给我打电话,我派人免费导游,好不好?”

“好的。再见---”我们频频挥手,告别热情的农家大姐,结束了清东陵之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裕陵,清东陵中最奢华的乾隆陵寝
河北易县:清西陵 泰陵
【随笔】清东陵怀古
【考古】清陵的规制:死后不同穴的皇后陵
游清西陵--光绪帝的崇陵
中国历代皇陵(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