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头痛医案讨论一则

头痛医案讨论一则

太湖中医学堂伤寒研究2021-02-12 17:46:07

方药教研室 周莉蕙

基本情况

60岁张女士,2019.4.15来诊主诉:昨出门没载帽子而左风池肿而左侧头抽痛不吐,口不干,二便平,怕冷,手润

舌淡红质裂二侧肿苔薄,右寸浮紧长,左弦细尺微。

小班讨论

处方:

葛根汤5 附子0.5 薏仁1

生地2 川芎2 黄芩1

牡蛎1 杭菊3(克,科学中药)

4*4 pc。

2019.4.20回诊,服药后头痛大减,左风池只余一点卡卡。

处方解析:
病位(势):上焦(头)。
病因:素体阴血不足,内外感召,外感风寒束表。
六经辨証:太少二感兼少阳热(素厥阴体)。

1.葛根浮长表阳明,葛根汤的典型脉是右寸浮紧长。

2.因怕冷明显,尺脉微,辨为太少二感,麻附甘汤+葛根(项背强几几,专药)+桂枝汤(本为解肌,手润)+生地(舌裂阴血不足)+薏仁解痉→吴门验方加味葛根汤(若脊椎病加狗脊,补骨脂,骨碎补...) 
如同:麻附甘汤+石膏→越婢加朮附汤
麻(肉桂)汤+生地→阳和汤。
方剂加不同药,成不同方,减味药又是另一方!!!
咱们这周方剂学的是麻桂方及麻附方,加味葛根汤刚好是这二个合方。
3.川芎头痛专药必加,除了风火上亢。
4.脉弦细有力,舌二侧肿,少阳。少阳主降(上焦得通,津液得下),不降病位多在上面;厥阴主升,病位多在下焦至阴之地。痛偏左边一侧为少阳,加侯氏黑散的黄芩菊花牡蛎。
5.素体厥阴,但病机不见得是厥阴!右寸浮紧是当下人体对疾病的病理生理应答,所以先解决主要矛盾。
若脉証符合厥阴,可以再加厥阴的药。如当归四逆汤是脉细欲绝,多数会在左寸内侧把到细如绵絮,而浮紧长的脉管比细宽很多。如果左寸细小,葛根汤加少阴药细辛,厥阴药当归,不够再加吴萸生姜,就是三阴递进,从太阴→少阴→厥阴,这方向走了。
若像陈师兄以麻黄升麻汤厥阴往回走,虽然它是治各种难治感染、各种抗生素耐药、重病躺在ICU、肠道细菌群紊乱的外感方,感觉用了牛刀了,但说不定殊途同归,只是要把握住侧重的重点就好,可左可右!吴师示人以法而不以方,就是六经模型的动态衍变!
感恩师兄师姐们的讨论,碰撞出的火花很灿烂!
6.没有所谓的标准答案,都是「患者老师」给我们的回馈,也许会有不认同,待往后临床检验后再自我修正!

7.手润,太阴脾虚外感,会刺激干扰素分泌增加,产生流感样症候群。
没有卡他症状,就只是因为它不是「上呼吸道黏膜病毒」感染而已,也可以是因其它病毒而引发抗病毒的干扰素这细胞因数的分泌增加,不见得全部都是太阳类証!它可以是感染前驱症状,也可以单纯就是太阳病,对吧!

方药教研室火热招生中~

收藏
举报
0 条评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经方求真医案:葛根汤治颈椎病效捷
祁营洲医案:中药汤剂治疗小儿外感急症
葛根汤——外感下利,腹痛腹泻,大便下血
张仲景用麻黄——经方中麻黄“角药”五:联合应用之“角药”,杏仁、甘草、石膏,葛根汤,麻杏石甘汤
明朝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用升麻葛根汤合四君子汤治疗阳虚寒中腹痛
葛根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