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红军炮神”赵章成:大字不识一个的农民,如何当上开国少将的?
原创2021-09-04 14:35·唠叨的三哥

中国有句老话叫“天干饿不死手艺人”,大概意思就是只要有一门技术在手,就算世道再不好也能混上一口饭。

有人靠手艺勉强温饱,比如生活在底层的劳苦大众;有人靠技术发家致富,比如一直在鼓捣火箭的马斯克。但在中国军事史上,有这样一个奇人,靠一门绝技居然成为开国少将,这不禁让人觉得匪夷所思。

众所周知,1955年我国首次在北京举行开国将领大授衔仪式。能够获得殊荣的高级将领们,无一不是在战场上戎马倥偬厮杀过的传奇人士。只有一个人,他大字不识一个,也不懂带兵打仗,全凭神乎其技的“手艺”,位列开国将军的席位。

他就是曾经被毛主席封为“神炮手”的赵章成,林彪也曾评价过他:“把技术上升到了艺术标准。”

赵章成

人们不禁奇怪,此人到底有多厉害?凭什么光靠打炮就混到少将?在他身上究竟有哪些传奇经历?

初露锋芒 他居然是玩炮小天才

1905年在河南出生的赵章成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二十来岁的时候为了混口饭吃加入冯玉祥第二集团军。

“小伙子,你觉得自己有什么优势?”指挥官看着刚进军营的新兵蛋子赵章成问道。

“长官,我眼神好。”想了半天自己到底哪里比较突出后,赵章成老实巴交地说,就这样,他阴差阳错成为一名迫击炮手。

在部队里,他虽然没什么文化,但第一眼看到迫击炮就喜欢上了。之后几次战斗中,他在打炮方面的天赋逐渐凸显。晦涩难懂的理论知识赵章成觉得不适合自己,他结合斗争经验总结出一套土办法,练就一身过硬的迫击炮操作技术。

1931年4月,在江西白沙战场,赵章成从国军军队脱离出来,自主加入红军成为独立营排长。刚进来没几个月,部队领导就发现这个笑容憨厚的年轻人打炮居然还挺厉害,于是就让他当上炮训队队长。

那时候,战士们看到赵章成每次作战开炮前,总要对着上天摆出祷告的姿势,嘴里还念念叨叨,暗地里笑个不停。

面对大家的嘲笑,他总是摇摇头不说话。其实,赵章成之所以摆出这样的造型,是因为他在测量距离时选用了跳眼法导致。

为了给火炮射向定位,指挥炮兵时,姿势必须右手臂向前伸展,手肘处要微微弯曲,这个弯曲角度非常讲究,细微偏差都有可能导致定位不准。除此之外,为了指定目标,指挥员的手掌必须并拢,掌心向右拇指还要稍微弯曲。

光靠瞄准手指示射击目标,只能估算一个大概距离,误差很大。因此,就需要指挥员精确计算才能达到一击即中的目的。这不仅要求炮兵身经百战经验丰富,天赋显得尤为重要。

我军战士正在做发射准备

由此可见,赵章成打炮之所以能百发百中,除了自身勤勉刻苦外,也离不开“老天赏饭吃”。

当年在红军部队里,很多战士都没见过这样的射击姿势,因此才会取笑赵章成开炮时拜佛祷告,其实这是一个误会。

一战成名 大渡河上他三炮定乾坤

如果说在之前的几次“反围剿”中,赵章成只是小试牛刀,那么在作战条件极为艰苦的长征中,这个天赋异禀的年轻人终于得以大放光彩。

面对老蒋麾下重兵的穷追猛打,在多次战役中,赵章成用已臻化境的技术为战友多次突围创造有利条件,跟随部队一路来到安顺场,开始他在长征中的终极挑战。

1935年5月,中央红军从西昌北上,准备渡过大渡河。老蒋立马电令薛岳向西昌开拔,原本就驻守在安顺场的川军沿大渡河左岸阻击。

与此同时,两个集团军向雅安方向开拔,增强大渡河防御力量。老蒋嚣张至极,认为夹在大渡河和金沙江之间的红军面对他派出的精锐,势必插翅难飞。

刚刚经历过恶战的红军,后有老蒋王牌军追杀,前有川军在渡口摆好阵势,还要面对曾经让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埋骨于此的天堑大渡河,可谓是生死一线。

千钧一发之际,红军派出17名勇士在当地船工的帮助下,准备强渡大渡河,为红军北上寻求新的生机。

强渡大渡河

天刚微微亮,一艘承载着希望的小船在云雾缭绕中下了岸。刚划没多久,就被驻扎在对岸的敌人发现了。

密集的火力顿时迎面袭来,枪林弹雨中,那只艰难摇曳的小船随时有被巨浪掀翻的危险。

“快,机枪手迅速火力支援。”负责指挥的杨得志喊道。

我方将士立马给对面的川军还以颜色,一梭梭子弹疯狂射向敌人,敌军的火力顿时减弱不少。

就在此时,小木船终于抵达岸口,勇士们怒吼着提刀冲向敌人阵地,负隅顽抗的敌军也从碉堡处不断派出增援部队。

“赵章成呢?赵章成!”从望远镜中看到勇士们陷入敌阵艰难肉搏时,杨得志吼道:“你的炮呢?赶紧开炮!”

赵章成急忙冲上来回答:“报告,目前只有三枚炮弹了。”

杨得志一咬牙,说道:“给我狠狠地打,不仅要打,还要打准,三发炮弹你要给我灭了敌人的火力点,赶紧去想办法!”

亮剑剧照

此时此刻的赵章成,既没有帮手,也没有支撑的炮架子。最关键的是,炮弹只有三枚,无法进行试射,但是又必须尽快完成上级交代的任务。

赵章成深吸一口气,先仔细观察对面敌军的几个主要火力点分布位置,迅速找到合适位置,只见他左手托起大炮,右手凭经验一直在比比划划,左眼在几次睁闭中测量射击点。

时间仿佛在这一刻凝固下来,仿佛身边的厮杀和怒吼与他无关。岿然不动的赵章成宛如一座雕像,看似一动不动,其实所有动作早已一气呵成。

“装弹,”胸有成竹后,他低声说出两个字,旁边的小兵立马将一枚炮弹装填进去。随着一声震天巨响,敌人攻势最猛的一个火力点顷刻间灰飞烟灭。

“继续”,稍微调整位置后,赵章成冷静说道。就这样,三枚炮弹弹无虚发,前两枚摧毁敌人两个火力点,最后一枚则是从天而降,精准落到刚刚准备冲锋的敌人阵中。

“见鬼了,兄弟们快撤!”看到红军的炮弹有如神助般空降下来,川军抱头鼠窜四处逃命去了。

强渡大渡河的勇士们抓住这难得的好机会,发起反冲锋,没多大功夫,就占领了敌人工事。

大家不妨试想一下,假如没有赵章成的三发炮弹,渡船的十七名壮士面对数以百计装备精良的敌军,恐怕胜算并不大。先头部队若遭遇重创,没有按照预定计划拿下险滩阵地,那就不可能有后来的强渡大渡河传奇。

因此,赵章成这三炮对于整场战斗来说,完全称得上是扭转乾坤的神来之笔,某种意义上,这三炮,挽救了红军,也挽救了党。赵章成的功劳完全可以与之后人家喻户晓的十七勇士比肩,他也因此被毛主席赐名“神炮手”。

毛主席

奇思妙想 鬼子以为八路军制造了生化武器

跟着红军攀越雪山、徒步过草地后,赵章成迎来抗日时期。一路上战事吃紧,又要研究技术,他还是没时间进行文化学习,依旧识不了几个字。但这不影响他的战绩,从营长干到师级干部,再到联防军炮兵主任。

一次战斗中,八路军缴获几门迫击炮和一大批炮弹,兴高采烈之余却发现竟然没有一个人会用,战事紧张又需要炮火支援。于是,指挥部临时把赵章成调来,安排了六个小战士供他差遣。

骑马赶来的赵章成对着三门炮鼓捣了一通,给小战士们下了奇怪的命令。按照他调好的位置,两人一组操控三门迫击炮,他则负责同时指挥三门炮的发射。

准备完毕后,三门炮开始对鬼子阵地不间断进行射击,伴随一声声巨响,炮弹犹如天女散花般降落敌军阵地,炮击完成后,炮身由于使用太过频繁导致颜色都变得通红。

看着从天而降的密集炮弹,日军指挥官傻了眼,一直以为遭遇到八路军一个迫击炮排攻击的他抓破头也没明白,他的对手仅仅只有七个人三门炮而已。

影视剧中的日军指挥官

1940年9月,八路军129师发动榆辽战役,准备一举铲除公路沿线的日军据点,其中的管头据点易守难攻,鬼子占据有利地形与八路军展开激动,甚至一度对冲锋上前的战士释放毒气。整整打了三天三夜,八路军在付出惨重代价后依旧没有能够攻克此据点。

前来助阵的赵章成带着手下来到据点旁的东面高地,仔细观察这块“硬骨头”的防御弱势。当看到敌人从碉堡猛烈射击时,他突然灵光一闪,一条与鬼子如出一辙的大胆想法跃然脑海。

“把弹药都拿出来拆开。”在他命令下,战士们开始将一枚枚迫击炮弹药拆分开,众目睽睽下,赵章成掏出几大袋辣椒面,从其中一枚炮弹中抖落出炸药,混上辣椒面再重新装填。

“来来,大家按照我的做法开整”,看着赵章成一脸憨态可掬,战士们心领神会,纷纷行动起来。

不一会儿,20枚赵章成特制的“辣椒弹”就在大家齐心协力下大功告成。为了增强攻击效果,他在经过仔细测量后把发射阵地冒险向前推进了200余米。

赵章成

“主任,咱们这是要干嘛?”其中一个小战士看着赵章成一脸煞有其事,有些迷糊地问道。

赵章成还没来得及说话,另外一名老兵拍了拍小战士脑门说:“傻子,小鬼子给咱们闻毒气,咱们就给他们尝尝中国辣椒的厉害。”

几门迫击炮同时准备鬼子阵地,在赵章成指挥下,20枚特制炮弹精确无误落入鬼子据点。随着炸弹爆炸,一阵红色烟雾伴随着辛辣熏鼻的味道在日军碉堡中弥漫开来。

指挥官从望远镜中看到,鬼子们纷纷捂着鼻子跑出来,口里叽里呱啦不知道在说什么,眼泪鼻涕流了一脸,样子狼狈至极。

“哈哈,干得好,老赵,”指挥官转头对战士们喊道:“小鬼子冲出来了,大家一起上,一定要拿下据点!”就这样,在“辣椒炮”的加成下,八路军顺利拿下鬼子据点。很多日军死到临头,还一直以为我军使用了生化武器。

老当益壮 “单人操炮”绝技创始人

无支撑和支架,一人操炮,左手扶右手放……这就是在国际军事上独一份的“单人操炮”,这项对个人心态、军事技术和战斗意识都属于极致考验的技术,创始人就是没多少文化知识的赵章成。

赵章成指导水中操炮

新中国成立后,在一次炮兵演习中,由于场地湿滑导致底盘不稳,当时所用的82迫击炮连发几次都没有命中目标。

当时已经是副司令员的赵章成一看,急坏了,忙不迭从看台上走下去,脱下解放鞋当做底盘,在众人注视中不慌不忙展示他的成名绝技。

他把炮尾支在解放鞋上,左手稳住炮身,右手取来炮弹,手起弹发,一击即中。全场顿时掌声雷动,连连叫好。

那时候,上了年纪的赵章成早已退居幕后,但关于他“炮神”的传说始终在军中流传。

由于文化程度一直较低,再加上为人谦和,性格与世无争,赵章成对其他类型打炮的使用和军事指挥很不太擅长,慢慢地,随着迫击炮退出现代炮兵序列,他的知识结构也逐渐跟不上发展。

可是,他对革命的贡献,他的所有技术发明,以及克服一切艰难困苦的钻研精神,都在中国炮兵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被授予“开国少将”,他当之无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被誉“炮神”的开国少将,3炮护红军强渡大渡河,灵前摆2门迫击炮
开国少将赵章成,不识字也不带兵指挥战斗,仅靠三枚炮弹一战封神
他农民出身,不识字也不会带兵,仅靠一架迫击炮,成为开国少将
大渡河边,得到林彪批准,他打完最后3发炮弹,最终结局如何?
此人并不懂带兵,也没啥文化,凭着一手绝活1955年被授予开国少将
他不懂带兵也没啥文化,却凭着一手绝活当上开国少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