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名家临帖:杨逸、何绍基、张祖翼临《石门颂》由生到熟而至精熟
原创2020-12-03 20:01·画家蔡剑明

杨逸临《石门颂》

杨逸临《石门颂》

依照前人的经验,学习书法首先必须临摹古人的书迹,由生到熟而至精熟。苏轼:“笔成塚、墨成池,不及羲之即献之;笔秃千管,墨磨万铤,不作张芝作索靖。”欧阳修也说:“作字要熟,熟则神气完质有余”。“熟”是学习书法获得成功的手段和必经之路。 杨逸书法用功在汉碑最甚,尤其对《石门颂》是最有心得。此幅是他晚年的临作,他采用汉碑的方法来临摹,放弃“隶中草书”的特点,偏重篆书的线条,圆劲、流畅、飘逸,起笔处灵动,有“实逆”、“虚逆”等变化,波磔意到为止,若有若无,得风流蕴籍之致,通篇字势真是挥洒自如。前人勤学化苦功精研碑帖的学习态度,我们后人不妨也努力,努力学习他们治学的态度。

何绍基临《石门颂》

何绍基临《石门颂》

何绍基临《石门颂》

《石门颂》以其结字极为放纵舒展,体势瘦劲开张,意态飘逸自然,运笔遒劲沉着,古厚含蓄而富有弹性的艺术魅力而获得历来很高的评价。何绍基所临的《石门颂》放弃了原碑字形一任疏密大小自然安置的结体特征,抓住中锋用笔,圆润舒展,用篆书的笔法,将高古超逸融于一体。何绍基以柔软的羊毫,采用回腕法,即腕回转向胸,悬腕悬肘,此法能使力直达笔端,同时他又把篆籀之笔掺入其中,点画常以裹锋而入,含蓄蕴藉,中间运行遒缓,写成具有一定弧形,收笔时复以回锋,还有一些线条圆转流畅,书写时就直接出锋,使线条更有挥洒自如,具有荡漾之感。这与其独创的作书执笔方法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其出今入古获得极大成就的手段之一。

张祖翼临《石门颂》

张祖翼临《石门颂》

张祖翼临《石门颂》

《石门颂》浑厚奔放,疏秀劲挺,松宽灵秀集于一身,高古超逸融于一体。 张祖翼所临条幅在结字上尽情表达“取分背之势”,线条用笔上更是想淋漓尽致地展现该碑的灵活之趣。但是习书之人心里都应该明白,书贵在自然,用意装缀是最忌讳的,临作横画线条圆润,可主笔却有习惯性的扭曲一下,且通篇几乎都有;磔、雁尾则过度地上挑以求得妩媚,造成力不能送到,从而显得十分矫揉造作。 这种过分自炫新奇,过度追求装饰与美化则会使点画趋于程式化和美术化,从而降低隶书的艺术品味。使人不可读,有点俗了。黄庭坚曾在《论书》:“凡书之害,恣媚是其小疵,轻佻是其大病。直须落笔一一端正,至于放笔,自然成行,笔则虽草,而笔意端正。最忌用意装缀,便不成书。” 近人习书,常常喜欢强调“字外功夫”,殊不知功夫首先在字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三步学书法
后世如何评价《石门颂》?
摩崖石刻《石门颂》,应是当之无愧的“神品”
书法讲座 | 北朝经典碑刻技法指要(15)
隶书的演变、发展简史(精选)
青少年书法杂志 | 以《杨淮表记》为母语文本的临习实践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