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史上最全孙过庭《书谱》笔法剖析,还写不好的赶紧收藏!
2020-02-23 22:30

自公元687年至今,一千两百多年来的中国书法史中,孙过庭的《书谱》可谓绝唱。宋代以来,无论是学习书法还是研究书法史论,孙过庭和《书谱》都是一个绕不开的重要人物和书学论著。这不仅仅是因为《书谱》的学术理论价值,就单是从书法创作的角度来审视,《书谱》也是每一个书法学习者的必修课。

千百年来传诵广泛的《书谱》,确切名称应叫《书谱序》,因为一直没有看到《书谱》的正文,就把这篇序言径称《书谱》。“从原文本身看,篇末说:'今撰为六篇,分为两卷’。但全文从内容到形式并没有分成六个部分来写;而只是概述了书法的源流与支派,评骘了前人论书的偏蔽,以及叙述自己撰写《书谱》的旨趣等。……完全是序言之体。”

孙过庭生前好友陈子昂在《孙君墓志铭》中说:“将期老而有述,死且不朽,宠荣之事,于我何有哉!志竟不遂,遇暴疾,卒于洛阳植业里之客舍。”所谓“志竟不遂”大概是指论稿未完成。后宋徽宗赵佶用瘦金体在其墨迹的前面写上“唐孙过庭书谱序”的题签,标明是“序”。

孙过庭,名虔礼,以字行,陈留人(今河南开封),郡望出自富阳。官至率府录事。天授元年(公元690年)暴卒于洛阳,时年约44岁。(《中国书法史·隋唐五代》 朱关田著)窦蒙《述书赋注》一书认为孙过庭为“富阳人”、“死年当在68岁以上”。而《书谱序》自署“吴郡孙过庭。”(吴郡不是当时的地名,只是郡望,在今苏州一带离富阳不远。)对此本文暂不作史学考证辨析,旨在对《书谱》的书法艺术进行赏析与临摹。

《书谱》其内容极其丰赡而精辟,含义深厚。《书谱》在艺术主张、学书步骤、真草之辩证、书体的功用和特点、基本技法的总结、创作经验、学习态度、立身务本道德修养等方面都有独到的见解宏论。

诸如:“古不乖时,今不同弊。”“草不兼真,殆不专谨;真不通草,殊非翰札。”“情动形言,取会风骚之意,阳舒阴惨,本乎天地之心。”“思虑通审,志气和平,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等等闪光的词句、深刻的思想,读来常常让人茅塞顿开,醍醐灌顶。是学习书法者必读的文本,同时,也是学习草书应修的功课。

孙过庭的书法“宪章'二王’,工于用笔,俊拔刚断,尚异好奇,凌越险阻……”(张怀瓘《书断》)。孙过庭书法宗法“二王”,于笔法尤为精到。可贵的是他能将晋法化为己用,入而能出,化繁为简,空灵古朴,潇洒俊逸,直追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为我们提供了难得的经典墨本。

在历代书法家的草书作品中,唐代孙过庭的草书《书谱》较为规范,且字数较多,比较适合用作草书学习范本。本节就以《书谱》作为范本,来详细解析草书基本的点、横、竖、撇、捺、方折、圆转、提、钩、弧十种笔画和由它们分蘖出来的多种笔画的书写方法。

在下列各种笔画的书写方法示意图中,红色的笔画均为要讲解的笔画标志,每一笔画的关键环节,都是用分解动作的方法来解析它的书写过程。分解动作的目的,是让大家更加详尽了解关键环节的局部细微动作。示意图解析的连续动作过程,不要误解为扭捏造作,而是要把这些连续动作连贯起来在瞬间完成。

1.点画(八种)

点画,是指不同方向、不同体貌的点状笔画。在草书中,“点”的形体特征、

方向变化比较丰富,并且出现了两点、三点连笔书写形式。这种双连点和三连点的连写形式,是草书简化的一种方法,用它来替代某些字中的某个偏旁、部首,或替代由更多笔画构成的其他部件。

各种点画的书写方法如下:

(1)小圆点是指椭圆形的较小的点状笔画。书写时,将笔尖垂直下按,

然后迅速提起完成。不需要附加其他动作,只是一按一提即可完成。

(2)横点是从左向右书写的横势点状笔画。在草书中,它可以用来表示“横画”,也就是说有些“横画”可以缩写成“横点”。

图190 横点书写方法示意图

(3)竖点是指从上往下书写的垂势点状笔画。在草书中,它可以用来替代“竖画”。书写时,就势偏锋向下落笔,下按拉长,然后向空中提笔完成。

(4)撇点 是从右上方往左下方书写的斜势点状笔画。在草书中,它还可

以用来表示“撇画”。书写时,就势侧锋斜切起笔,然后向左下方出锋完成。

(5)提点是指从左下方往右上方书写的斜势点状笔画。在草书中,它与“提画”通用,也就是说:有些“提画”可以用“提点”来替代。书写时,就势顺锋下按,然后转折,再向右上方出锋提离纸面完成。

(6)八字点是指由两个“点”构成的组合点画。因两点呈“八”字形,

因此称为“八字点”。八字点,有“上八字点”和“下八字点”之分:在字顶部

的叫“上八字点”;在字底部的叫“下八字点”。

①上八字点是由提点和撇点组成,提点在左,撇点在右。书写时,先写左侧的提点,然后在空中行笔,运行到右侧的撇点起笔处,再顺势落笔书写撇点完成。在空中行笔时,如果笔锋没有离开纸面就会出现牵丝,这是允许的。

②下八字点由提点和撇点或斜点组成。书写时,先写左侧的点,然后提笔在空中运行,再下落起笔书写右侧的点。

(7)双连点是指由两个“点”连笔写成的组合点画。它有左右双连点和

上下双连点两种形式。在草书中,左右双连点是“口”字的简化符号;也可用它

来替代由多个笔画构成的其他部件。而上下双连点,则可用来替代三点水及由更多笔画构成的其他偏旁和部件。

①左右双连点是指从左向右连笔书写的两点组合点画。书写时,就势顺锋落笔写左边的点,然后顺势右行下落写右边的点;末端可藏锋,也可出锋。

②上下双连点是指从上向下连笔书写的两点组合。它是“三点水”的简化

符号。还可以用它来替代由更多笔画构成的其他部件。

(8)三连点 是指由三个“点”连笔写成的组合点画。草书中,它除了表

示三点以外,还被用来表示“心字底儿”、“四点底儿”、“竹字头儿”以及其

他多种偏旁部件。

2.横画(四种)

横画,是从左向右书写的横势笔画。在草书中,它除了表示“横”以外,还是“心字底儿”和“四点底儿”的简化符号。

在书写横画时,根据章法需要,笔画可长、可短;并有不同角度的倾斜和弧形变化;有中锋行笔,兼有偏锋、侧锋行笔;笔画两端有露锋、有藏锋;有的左右呼应,带有牵丝痕迹。在少数字中,还使用了两横、三横连笔书写的方法。

各种横画书写方法如下:

(1)长横多数以中锋行笔书写。笔画两端,偶尔有与上下笔画相呼应的

牵丝痕迹。此画呈左低右高态势,并带有弧度,借此加强动感。

(2)短横多数以偏锋或侧锋书写,笔画形体较粗。起笔:就势下切,或

顺锋直入,然后右行,末端可出锋、也可回锋收笔完成。

(3)两横连笔是指两个横画用连笔方法书写完成的组合笔画。书写时,

用两个转折动作来完成。

(4)三横连笔 指三个横画用连笔方法书写完成的组合笔画。书写时,用

连续转折动作来完成。

3.竖画

竖画,从上往下书写的垂势笔画。在草书中,它还是“单人旁儿”、“双人旁儿”、“言字旁儿”等部首的简化符号。

书写时,根据结字和章法的需要,可拉长,可缩短,也可向不同方向倾斜、弯曲。起笔:有逆锋也有顺锋;行笔:中锋、偏锋、侧锋兼而有之;末端:有露锋,也有藏锋。

各种竖画书写方法如下:

(1)中锋竖是指用中锋行笔方法书写的竖画。中锋行笔写出的笔画,纤

细而圆润。在书写时,就势起笔,中锋行笔;行笔过程中,笔肚在前,笔尖在后,笔锋处于笔画中间位置向下运行;末端可出锋,也可回锋,还可以由牵丝连接到下一笔。这些书写方法,要根据自己的情绪状态随意生发。

(2)偏锋竖是指用偏锋行笔方法书写的竖画。此画多以顺锋起笔,然后将笔向右按下,笔肚在笔画右侧,笔尖在左侧向下运行;末端可出锋,也可回锋完成;还可以由牵丝连接到下一笔画。用偏锋书写出来的笔画,呈扁带状,比较宽厚。

4.撇画

撇画,是从右上方往左下方书写的斜势笔画。草书中的撇画,主要体现在它的方向特性上,其形体特征不像楷书和行书那样规范。撇画末端,有的藏锋, 有的露锋,还有的是上挑,这些不同的撇,要根据结字和上下呼应的需要来选用。

(1)藏锋撇是指笔画末端以回锋收笔完成的撇画。它的末端呈藏锋圆形

特征。书写时,顺锋就势起笔,到达末端驻笔,然后回锋收笔完成。

(2)露锋撇是指笔画末端用出锋方法完成的撇画。其形体特征:末端呈

刀尖状。书写时,顺势起笔,然后向左下方运行,末端向空中提笔出锋完成。

(3)上挑撇是指在笔画末端向左上方挑起出锋的撇画。书写这种笔画时,要有些弧度;末端的上挑,是向上方空中行笔的自然流露,不需刻意为之。

5.捺画

捺画,是从左上方往右下方书写的斜势笔画。草书捺画的形体特征与隶书、楷书的捺画体貌不同,它以长点形态出现。

捺画的长度,可长可短,根据结字需要确定。书写时,就势顺锋直入,边行笔边下按,使笔画逐渐变粗;末端可提笔出锋、也可回锋收笔。

各种捺画书写方法如下:

6.方折画

方折画,是指笔画内侧带有夹角的转折笔画。方折画有:横折、竖折、横折撇、撇折横和连续转折等形式。书写时,就势起笔,侧锋行笔,转折处有轻微提、按动作;笔画末端可露锋,可藏锋,也可与下一笔画相互衔接。

各种方折画书写方法如下:

(1)横折是指由横画转向竖画的转折笔画。书写时,转折处要放缓行笔速度,就势侧锋转折,然后转偏锋下行,末端入中锋提笔完成。

(2)横折撇是由横画转向撇画的转折笔画。书写时,在转折处有驻笔、提、按三个连贯动作,要在瞬间完成;然后,向斜下方运行至终端出锋或回锋收笔完成。

(4)连折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折画连笔书写而成的连续转折笔画。

7.圆转

圆转,是指呈不规则的圆形或半圆形,内侧无夹角的圆转笔画。在草书中,它是最重要、应用最多、变化最丰富、最能表现美感的笔画。

在书写过程中,要注意由圆转产生的“圈眼”不可太圆,要有变化。用笔要随意,尤其在圆转时,不要刻意去追求中锋、偏锋、侧锋的运用,要就势而转:赶上中锋,则中锋而转;赶上侧锋,就侧锋而转,以保持它的随意性。行笔要顺势而行:中锋、偏锋、侧锋随势转换。起笔、收笔也是如此:要承上启下,顺势起、收。

8.提画

提画,是从左下方往右上方书写的斜势笔画。书写时,就势顺锋起笔,笔尖触纸后,以侧锋向右上方运行,然后提笔向空中踢出。根据需要,笔画两端还可以与前后笔画连笔书写。

各种提画书写方法如下:

(1)短提画指较短的提画。书写方法与长提画相同,只是笔画长短不同而已。

(2)长提画指笔画较长的提画。书写方法与短提画相同。

9.钩画

钩画,是附着在横画、竖画、折画、斜画上的钩状笔画。书写时,就势逆锋或顺锋起笔,根据笔锋状态随势就势,顺势而行。末端出钩时,也要随势而就,切忌扭捏、造作。

各种钩画书写方法如下:

(1)横钩指附着在横画末端上的钩状笔画。在草书中,它是“秃宝盖儿”、“门字框儿”的简化符号。书写时,要就势落笔,侧锋右行,然后就势转折出钩完成。

(2)横折钩是指附着在横折画末端上的钩状笔画。书写时,转折处以圆

转为主,无提、按动作;末端,要随笔势状态顺势出钩。“力”、“刀”、“同”等字就用此法书写。

(3)竖钩是指附着在竖画下端的钩画。书写时,就势偏锋落笔写竖,末

端就势侧锋出钩完成。

(5)斜钩是附着在斜画末端上的钩画。在草书中,此画也可以简化成无

钩的“斜画”。斜钩、斜画可根据需要选择使用。

(6)卧钩是指仰卧状的钩画。

(7)抛钩是竖钩的另一种写法,它和竖钩的区别在于:竖钩向左上方出锋;而抛钩是向左下方顺势出锋。

(8)背抛钩是附着在横折弯笔画末端上的钩状笔画。

10.横弧画

横弧画,是由章草演变而来的,一种横式弧形笔画。在草书中,它是部首“走之儿”的简化符号。书写时,要就势起笔,然后,向右弧形轨迹运行;末端可出锋收笔,也可回锋收笔完成。横弧画,有大横弧和小横弧两种,根据结字和章法需要选择使用。

各种横弧画书写方法如下:

(1)大横弧 指笔画较长的弧画,它的末端可藏锋,可露锋。

(2)小横弧指笔画较短的弧画,末端可藏锋,也可露锋。

本节草书各种笔画的书写示意图,都是作者书写过程的实录照片,使用相机的快速连拍功能连续拍摄获得。每一种笔画都是从连拍的数十张甚至上百张照片中,选出书写过程中关键动作的照片作为插图,目的是让读者准确感知在书写过程中,毛笔的运动状态和笔锋在笔画中的具体位置,以及中锋、侧锋、偏锋自然交替转换时的情形,借此来破解古人的用笔方法。本书中,所有书写示意图都是书写动作的解析,看起来给人以书写缓慢的感觉,其实不然,实际书写速度比感觉要快些,这一点要引起大家的注意,以免产生误解。

我们娴熟的掌握各种笔画的书写方法之后,就可以集画成字了。但是,仅仅掌握书写方法是不够的,还要在临摹实践过程中逐步增强驾驭毛笔的能力,掌控书写时的行笔速度和律动节奏,力求达到“意在笔先,笔随意行,随意而书,以意传神”的意境高度。

孙过庭《书谱》节选:

(本平台注重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草书的点画和结构
草书
草书基本笔画
干货!硬笔规范字要领解析(19-23课)
初级书法教程
怎样临习《乙瑛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