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兰亭序》的书法文化 ,对后世有着深远影响
userphoto

2022.06.15 内蒙古

关注

2022-06-11 11:18

《兰亭序》的书法文化 ,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魏晋时期,士人们渐渐摆脱了先秦两汉的“比德”限制,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去感受自然山水,或是以玄风熏染下的虚静之心去直观山水所显现的自然道体。他们寄情于山水,悠游于山林田园之间,追求自然率性、适意洒脱的境界,追求任真与个性的张扬,一代书圣王羲之的《兰亭序》和兰亭雅集活动正是这样的一个时代背景下的产物。

一、王羲之书风

1.王羲之书风的特点

“王羲之的书法”俨然已经成为一种经典,用来阐释中国书法文化的标志性符号。历代各种倾向的书法家,并没有因为对王羲之的书法的评价区别或是时代认同而产生认识上的差距,正好相反,无论是古典的,还是唯美的书家,都把王羲之的书法当作伟大的经典,欣赏研究,不同的书法家们都能在里面寻找和汲取他们所需要的东西。

王羲之有“书圣”之美誉,并非戛然独造,横空出世,他以自信与天赋,以他的书法优势作为支持,总百家之功,极众体之妙,能驾轻就熟地运用多种书体作书,汉魏以来盛行的草书、行书、正书,经过王羲之的总结和改造,都幡然一变。

他善写各种书体之“博”,使之融汇贯通,无论是结构姿态,还是笔法体势,都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妍媚和新奇,是一次伟大的革新,在先贤的书法基础上,创造了不同于汉魏的草、行、楷书的新样式。其平生创作最多,流传最广的则是行书,特别是被历代书家奉为经典的《兰亭序》,它是王羲之行书的成熟作品,它在中国书法史上所得到的美誉,几乎没有一件书法名作能与之媲美。

王羲之以尚玄尚简的艺术理念,对东汉以来的行书进行了实践与改造,增损古法,汰除了旧有行书中横向的隶书笔意,变为纵向取势,上下映带,确立了一形而众相,万字皆别的行书风格,飘逸自然,简捷流美又极富韵味。因此,我们在分析王羲之书法特点时,就着重来分析其行书在结体、用笔、章法等方面的特点。

2.王羲之的美学思想

考察王羲之的思想与其所处时代和他的全部经历活动密不可分,他出身于传统的儒家礼教的家庭,是当时的名门望族,在那个多元文化激烈碰撞的特殊年代,铸成了王羲之儒、释、道相融并汇的审美观念。在王羲之的思想中,我们既可以看到入世务实的儒家哲学,又有崇尚自然的出世的道家哲学,两者看似矛盾,却是王羲之在所处时代儒、释、道融合思想在他人生选择上的表现。

王羲之写下了被千古传颂的《兰亭序》,此文从茂林修竹的自然环境中感悟生命之可贵,通过自然山水来抒发自己的无限情愫,从而寻得心灵的慰藉和安宁。通过对自然的体悟,引发了万物造化无穷的玄思,充满了浓厚的美学情调和哲学意味。《兰亭诗》中,王羲之认为他们这些人都有着和孔子一样的淡泊超然,不苟富贵的高尚精神,蕴含的儒学理念不言而喻。

王羲之用玄学的理念来寻求精神的寄托,以排遣他心中的苦闷。魏晋时儒家虽处于衰败的状态,但并没有完全退出历史的舞台,对于魏晋风度而言,魏晋士人们援道入儒,以道家思想来解释儒家的经典,对儒道进行糅合,它既具有解放思想,冲破束缚的意义,同时也有着更深层次上的关联,这种观点是魏晋士人们的一种普遍认识。

《兰亭序》中既表现了任性洒脱,流连山水自然,赏心于万物之美的道家的审美标准,同时也体现了儒家感物吟志的审美意识和儒家以“中和”为审美的最高标准。王羲之还受到佛教的影响,佛教清淡为尚的学说与理念对王的作用是潜移默化的,他对当时佛教的代表人物之遁颇多感佩。

如今,我们通过对王羲之的传世经典之作《兰亭序》作品的仔细研究,不难看出,那个佛道渗透,佛玄交融的文化语境对他的书法艺术美学思想是有很大的影响的,而他的书法作品确实具有这样兼容并包的审美意义。

二、《兰亭序》传达的晋人品质

1.《兰亭序》的人文特质

序,本身就是思想、观念与情感的汇聚,碰撞与沟通,它是最佳的交流方式之一,起到统揽、引领、导读等作用。《兰亭序》无论是从内容主旨、作者的人品,还是文章的境界,都让雅集的这种形式注入内涵。

王羲之在《兰亭序》中,压低尘世的价值,极力抬高自然的地位,希望能从中找到可以找到可净化心灵的环境与对象。他把注意力从名利场转到了自然山水当中,而这个价值观转换的结果就是流芳百世的《兰亭序》。它作为一部真正的经典,所显现的不仅只有技巧与形式,更是一种人文特质。

其独特的精神高度与精神指引,它折射出人的进步思想与生命的价值,把人性和谐的一面最真实自然地展现出来,从而建立起书法艺术精神的人文自觉与情感主体的自觉,这是王羲之的《兰亭序》在千百年来的艺术精神与文化特质之所在,也是其审美理想与艺术追求。

2.《兰亭序》所传达的艺术精神

《兰亭序》所传达的艺术精神是由当时的士人对生命本质的理解,并将其对生命的感悟化成一种感性形式表达出来,是对生命的艺术化的诠释,是一种美的感性形式,我们将其视作艺术精神的根源,因为生命本身就是最高的艺术形式,人的自我,是艺术的对象,自我的生命通过艺术来表达显现,生命美学的精神。

三、《兰亭序》的研究

1.古代《兰亭序》的研究

苏东坡、黄庭坚、米芾、蔡襄是当时书坛上的代表人物,他们对《兰亭序》的推崇倡导,很大程度上对宋代的书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与帝王们上行下效的推扬方式不同,他们是以专家的身份从艺术的角度出发,揭示了《兰亭序》的真正价值,他们所遇见的问题正是后人学习《兰亭序》时遇到的问题,因而提出的解决办法或者体会就具有特殊的意义。

他们通过在学习《兰亭序》的过程中所悟到的认识与体会,以及他们已经成功的艺术实践树立起《兰亭序》的学术地位,从而告诉人们《兰亭序》无穷无尽的艺术内涵。宋代文人书家与《兰亭序》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他们不可避免地对宋代的书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现当代《兰亭序》的研究

20 世纪的 60 年代,由郭沫若先生发起的一场关于《兰亭序》真伪的辩论记录下了中国近现代书法理论史上十分重要的一幕。但具体的情况较为复杂,从多方面考虑由于带有很大的具体性,很多都只能靠推测,而没有有力的证据,最终还是未能定案,但辩论双方对于王羲之总体的成就的认识实际是很接近的。

20世纪80 年代举办的兰亭学术纪念大会,它除了是一次规模盛大的书法盛会之外,也是一次全国性的重要学术性讨论会。这次新时期的兰亭雅集,是完全以历史的角度,学术的立场,畅所欲言,各自发表不同的看法和观点,对王羲之以及《兰亭序》作了多个角度的深入研讨。这些种种都对《兰亭序》及其书法文化的传播和推动有着功不可没的作用。

四、总结

王羲之书风的内容丰富、博大。历代崇尚王羲之书风的书法家们,把王羲之的书法当作衡量书法好坏的标尺和典范,每位书家在王字中汲取他们所需要的东西,并且以不同的审美与视角,累积着各种风格元素,发展和充实着王羲之书法体系的风格,实现了书法的多元化。对书法艺术的发展,尤其是对后世行书和帖学一脉的繁荣发展有着其他书作不可比拟的作用,对后世书法所起到的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书法溯源】被后世书家奉为“书圣”的王羲之
东晋书法:王羲之行书《定武兰亭序》欣赏
王羲之的《兰亭序》究竟好在哪里?
《兰亭集序》赏析
绚丽多彩的书法世界——中国历代书法名家名帖欣赏组诗(六十)
王羲之与《兰亭序》对后世书风的影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