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重阳节书法名帖欣赏
2023-10-23 14:54·书法集

九月初九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易经》中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两九相重,故曰“重阳”。由于九月初九“九九”谐音是“久久”,有长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与推行敬老活动。

古往今来的重阳节,留给后人众多名篇佳句,也留下了诸多珍奇墨宝。这个重阳节,小编带领大家共同欣赏关于重阳节的书法名作。

毛主席《采桑子·重阳》

释文: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廖廓江天万里霜。

这首《采桑子·重阳》是毛主席于1929年创作的一首词。此词通过重阳述怀,表达了他对革命根据地和革命战争的赞美之情,表达了他宽广的胸襟和高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整首词写得鲜明爽朗、气度恢弘,有着鼓舞人心的巨大力量。

毛主席手书古诗词,在书法境界上已臻出神入化。从百幅真迹来看,毛泽东的书法和诗意极为融洽,浑然一体,豪迈苍凉、委婉激越,风雨雷电、水流花开、博大的心胸、纯美的诗情,毛主席凭手中的长锋狼毫笔,在时空的尺幅间,留下了他的稀世艺术珍宝。

文徵明书《重九诗》

释文:

何处登高写壮怀,生公说法有遗台。试修故事携壶上,不负良辰冒雨来。应节紫萸聊共把,待霜黄菊故迟开。白头八十三重九,竹院浮生又一回。右重九,徵明。

这是83岁的文征明外出游历时,恰逢九九重阳节,登高望远的纪念诗。诗中意境平实高远,抒发了文征明对人生的真实感悟,以及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其中的“试修故事携壶上,不负良辰冒雨来”表达了文征明对古人先贤的向往。他渴望与古人对话,连黄色的菊花都为了他们的相聚而晚开。

董其昌《苏轼重九诗轴》

释文:

点点楼前细雨,重重江外平湖。当年戏马会东徐,今日凄凉南浦。莫恨黄花未吐,且教红粉相扶。酒阑不必看茱萸,俯仰人间今古。

落款:东坡词也。宸甫同予游西山,书此纪事。辛酉重九日,其昌书。

《西江月·重九》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词。历史上对该词的创作背景争论不一,有人认为这是作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重阳节上,也有人认为作于重阳节前,但大多数学者都认为这首词是送别徐君猷时写下的赠别词。当时词人照例登栖霞楼饮宴宾客,登高赏菊,而徐守猷已离开黄州四个多月。词人即景生情,怀念起黄州人尊敬的“遗爱守”徐君猷,特作此词。

董其昌此书气韵和雅,其姿神丰采,睹之使人心定神闲,飘飘欲仙,秀雅温润,率真自然,极富书卷气。

吴昌硕《行书重阳诗》

释文:

江流四塞海中央,蛰飞翻翻一雁翔。酒自醉天人自寿,补蹉跎处又重阳。作赋无才老自叹,佘山歇浦上阑干。腾王高阁依稀似,望断天风助子安。黄花如斗酒如盆,世界离奇佛漫嗔。艁像一区如铸我,聊充五季六朝人。蟹误作酒。

吴昌硕(1844年8月1日—1927年11月29日),初名俊,又名俊卿,字昌硕,浙江省孝丰县鄣吴村(今湖州市安吉县)人。晚清民国时期著名国画家、书法家、篆刻家,“后海派”代表,杭州西泠印社首任社长,与厉良玉、赵之谦并称“新浙派”的三位代表人物,与任伯年、蒲华、虚谷合称为“清末海派四大家”。

吴昌硕的这幅行书作品糅合了篆、隶、楷、草诸体的运笔结体精髓,灵动多变而一气贯通,有一种排山倒海的气势。吴昌硕的行书得黄庭坚、王铎笔势之欹侧,黄道周之章法,形成大起大落、灵动多变、遒润峻险的个人风格。晚年的吴昌硕又“强抱篆隶作狂草”,进行了更大胆独到的嫁接和整合。吴昌硕之后,其弟子们仍以其书风强有力地活跃于书坛,形成了吴门书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重阳节书法佳作欣赏,大气磅礴!
读帖识字:文征明行书《重九诗》佳帖欣赏,逐字释文!
书法 | 历代重阳节书法佳作欣赏,大气磅礴
历代重阳节书法佳作欣赏
文徵明83岁书法《重九》尖劲遒美!释文:...
艺坛巨匠吴昌硕书法作品欣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