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北朝的碑刻书法作品--魏碑

北朝的碑刻书法作品--魏碑

 

                   

    北朝(公元386年—公元581年)是我国历史上与南朝同时代的北方王朝的总称,其中包括了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等数个王朝(北隋由于在北朝的基础之上,灭亡南朝,完成了统一大业,所以被史学家们单独称为隋朝)。

 

    魏碑(386-581)] 北朝碑刻的统称,其特点是笔力、字体强劲,是后世书法的一种楷模.
     魏碑书法艺术,主要分两大类:一类佛教造像题记一类民间墓志铭。仅龙门石窟的造像题记就有三千余品,而著名的是《龙门二十品》。墓志在南北朝时十分盛行,其中北魏的墓志铭比前代都多,书法中带有汉隶笔法,结体方严,笔画沉着,变化多端,美不胜收。
    
康有为称魏碑有十美,概括了魏碑书法雄强、朴拙、自然天成的艺术特点。
     魏碑是指南北朝时期北朝的碑刻书法作品。现存的魏碑书体都是楷书,因此有时也把这些楷书碑刻作品称为“魏楷”。魏碑原本也称北碑,在北朝相继的各个王朝中以北魏的立国时间最长,后来就用“魏碑”来指称包括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在内的整个北朝的碑刻书法作品。这些碑刻作品主要是以“石碑”、“墓志铭”、“摩崖”和“造像记”的形式存在的。

      现存魏碑作品的数量巨大,仅仅发现于龙门石窟的造像记,就有数千方。这些作品良莠不齐,经过前人的整理,部分作品从中脱颖而出,被视为魏碑的代表作。

  龙门二十品和龙门四品 。

    龙门:一般所说的“鲤鱼跳龙门”的“龙门”指的是黄河从壶口咆哮而下的晋陕大峡谷的最窄处,也即“禹凿龙门”的“龙门”。

  如今的几处龙门

  ●海南省定安县龙门镇

  ●山西省河津市城西北12公里的黄河峡谷中的龙门,今称禹门口,也是“鲤鱼跳龙门”的典出处(参见词条禹门口)。

  ●河南省洛阳市南10公里的龙门,古称伊阙,隋炀帝都洛阳,因伊阙正对皇宫正大门,故而改称“龙门”,

  延用至今,以龙门石窟闻名于世。(详见百度百科洛阳龙门。龙门石窟是中国三大石窟之一,另外三大石窟为:云冈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敦煌莫高窟 位于甘肃省的敦煌市。有关于石窟的话题我在前边的博文里也有了一些介绍。将来还要详细的谈。

  ●广东省中部龙门县(参见词条龙门县)。

  ●浙江省富阳县南部龙门镇(参见词条龙门镇)。

  ●四川省绵阳市龙门镇(参见词条龙门镇)。

  ●江西省吉安市永新县西北部龙门镇(参见词条龙门镇)。

  ●辽宁省大连北部瓦房店市许屯镇龙门汤村

  ●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龙门镇

     龙门二十品”是指在龙门石窟中发现的北魏时期二十方造像记,这些作品被认为是魏碑书法的代表作。清朝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首先提出了龙门二十品的篇目:

 1。 《比丘慧成为亡父始平公造像题记》是“龙门四品”之一。 

 2。 《魏灵藏薛法绍造像题记》 是“龙门四品”之一。

 3。 《孙秋生刘起祖二百人等造像题记》是“龙门四品”之一。

 4。 《杨大眼为孝文皇帝造像题记》 是“龙门四品”之一。

 5。 《长乐王丘穆陵亮夫人尉迟为亡息牛橛造像题记》

 6。 《一弗为亡夫张元祖造像题记》

 7。 《北海王元祥造像题记》

 8。 《司马解伯达造像题记》

 9。《北海王国太妃高为孙保造像题记》

 10。 《云阳伯郑长酞为亡父母等造像题记》

 11。 《高树解伯都卅二人等造像题记》

 12。 《比丘惠感为亡父母造像题记》

 13。 《广川王祖母太妃侯为亡夫贺兰汗造像题记》

 14。 《马振拜等卅四人为皇帝造像题记》

 15。 《广川王祖母太妃侯造像题记》

 16。 《比丘法生为孝文皇帝并北海王母子造像题记》

 17。 《安定王元燮为亡祖等造像题记》

 18。 《齐郡王元佑造像题记》

 19。 《比丘尼慈香慧政造像题记》

 20。 《比丘道匠造像题记》

  龙门石窟造像记数量多达数千方,其中最杰出的作品流传还有“四品”、“十品”、“二十四”、“三十品”等说法。例如上面列表的前四方造像记《比丘慧成为亡父始平公造像题记》、《魏灵藏薛法绍造像题记》、《孙秋生刘起祖二百人等造像题记》和《杨大眼为孝文皇帝造像题记》也合称“龙门四品”。

  《郑文公碑》

  这件摩崖是北魏书法家郑道昭的作品,历来为书家所重。清朝学者叶昌炽认为:“其笔力之健,可以刲犀兕,搏龙蛇,而游刃于虚,全以神运。唐初欧虞褚薛诸家,皆在笼罩之内,不独北朝第一,自有真书以来,一人而已。”

                   

云峰山与《郑文公碑》

            

 

     云峰山海拔305米,自山麓至山顶,分布历代刻石37处,闻名于海内外的北魏光州刺史、著名书法家郑道昭于公元511年,在此山留下了宝贵题刻17处,均刻在山内险峻的摩崖之上。主要刻石有《郑文公下碑》、《论经书诗》、《观海童诗》等。1998年被国务院定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郑道昭书法被推为楷书之最,是研究中国文字由隶书向楷书演变的宝贵资料。坐落于山林的云峰大殿,建于1984年,内设云峰山管理所、郑道昭纪念馆、休息室、购物处等。

《张猛龙碑》

  这件石碑也是备受书法家们的推崇。清朝学者杨守敬评论说:“书法潇洒古淡,奇正相生,六代所以高出唐人者以此。”认为这件魏碑作品的成就高于唐朝人。明朝金石考据学者赵函则指出:“正书虬健,已开欧、虞之门户。”认为唐朝书法家欧阳询和虞世南都深受此碑影响。

                               

 

                                      北魏《张猛龙碑》

     《张猛龙碑》立于北魏孝明帝正光三年(五二二),碑在山东曲阜孔子庙内。碑额有真书[魏鲁郡太守张府君清倾之碑]十二字。碑文真书二十六行,行四十六字。碑阴刻立碑人官衔姓名。碑高八尺四寸,碑宽三尺七寸。
     《张猛龙碑》全称是《魏鲁郡太守张府君清颂碑》。
古人评价其书“正法虬已开欧虞之门户”,向被世人誉为“魏碑第一”。
      碑文书法用笔方圆并用,结字长方,笔画虽属横平竖直,但不乏变化,自然合度,妍丽多姿。碑文中的“冬温夏清”四字被认为是鉴别有关张猛龙碑古拓、今拓、原拓、翻拓的重要依据。

  特点

  魏碑是楷书的一种,魏楷和晋朝楷书、唐朝楷书并称三大楷书字体。魏碑表现出由隶书向典型的楷书发展过程中的一些过渡因素。魏晋之际已经有了楷书,钟繇的《宣示表》、王羲之的《黄庭经》等楷书作品已然是比较成熟的楷书,但是大批西晋知识分子随晋室南渡之后,北朝的书风就和南朝大异了。北朝现存的碑刻大多是民间无名氏书法家的作品,和南朝士大夫所谓“风流蕴-{藉}-”的书法风格自然不一样。钟繇和王羲之完成了部分由隶变楷的过程,由于晋室南渡,北魏的民间书法家们没有继承多少他们的成果,而是遵循原来民间书法的发展轨迹,更多地是直接从汉魏时期的隶书演变而来。和南朝碑刻相比,清朝书论家刘熙载认为“南书温雅,北书雄健”;与唐楷相比,唐楷注重法度,用笔和结体趋于规范统一,魏碑则用笔任意挥洒,结体因势赋形,不受拘束。

  清朝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赞誉魏碑有“十美”:“古今之中,唯南碑与魏为可宗。可宗为何?曰有十美:一曰魄力雄强,二曰气象浑穆,三曰笔法跳越,四曰点画峻厚,五曰意态奇逸,六曰精神飞动,七曰兴趣酣足,八曰骨法洞达,九曰结构天成,十曰血肉丰美,是十美者,唯魏碑南碑有之。”

  影响

  魏碑被人们发现的时间较早,却一直没有引起人们重视。唐朝的书法家欧阳询和褚遂良的一些作品中,都能看出北朝碑刻对他们的影响。由于唐太宗李世民对王羲之书法的推崇,王书代表的晋朝书风在唐朝一代始终是主流。所以总体上,唐朝楷书继承的更多的是晋楷的传统,即使对魏碑有所取法,也大多是书法家个人的兴趣和风格所致,没能形成一种普遍学习魏碑的风气。

  唐楷达到的高度及其法度严谨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后人对楷书的修习变得程序化,楷书的面貌变得标准化,从而丧失创造力。结果,宋朝四位大书法家苏轼、黄庭坚、米芾和蔡襄,都没有可以和唐人比肩的楷书作品,而是把主要精力用于行书和草书的创作。到了明朝,由于科举取士的日益僵化,出现了一种称为“台阁体”的书风。“台阁体”楷书是科举考试规定的官方字体,追求美观、大方,同时也要求标准、规范。这种要求抑制了书法家的创作个性。清朝则进一步演变为“馆阁体”,更是受到“千人一面”的批评。

  清朝前期,金石文字学兴起,南北朝碑刻大量出土;在书法方面,人们也开始反思“馆阁体”的弊端。于是,到了嘉庆、道光年间,魏碑开始受到书法家和书法理论家的重视,其中鼓吹魏碑最力者早期有阮元和包世臣,后期有康有为。阮元写《北碑南贴论》和《南北书派论》,首倡“碑学”;包世臣着《艺舟双楫》,康有为着《广艺舟双楫》,一反宋朝以来对淳化阁帖的推崇,提出“尊碑抑贴”的观点。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里面明确提出:“今日欲尊帖学,则翻之已坏,不得不尊碑;欲尚唐碑,则磨之已坏,不得不尊南、北朝碑。尊之者,非以其古也。笔画完好,精神流露,易于临摹,一也;可以考隶楷之变,二也;可以考后世之源流,三也;唐言结构,宋尚意态,六朝碑各体毕备,四也;笔法舒长刻人,雄奇角出,迎接不暇,实为唐、宋之所无有,五也。有是五者,不亦宜于尊乎!”此后碑学盛行,魏碑的价值得到普遍的承认,修习楷书的人除了取法“晋唐”,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魏碑。

  另外,魏碑经过标准化成为“魏体”字,是现在最常用的汉字印刷字体之一。 ------------------------对魏碑书法的学习和认识

魏碑书法是南北朝时期的北朝书法,它上承汉隶,下启唐楷,在我国书法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
  由于唐太宗李世民喜爱书法,尤其喜爱王羲之书法,以字取人成为了历代科举制度选才当官的标准和定势。人们只能按照科举制度的要求去学习书法,自然而然地就形成了一套传统的习书标准和模式,这一标准就是黑、光、亮的干禄书、台阁体、馆阁体。使书法艺术的发展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限制,造成了人们的审美感觉疲劳和审美习惯高度一致的结果。而对魏碑书法的大气、雄强、张扬个性的书风视而不见,从唐代始魏碑书法渐渐从人们的记忆和视野中淡化和消失,这一消失就是上千年之久。一直到清代的中后期,阮元、包世臣、康有为极力宣扬和推崇,埋没了上千年的魏碑书法才逐渐映入人们的眼帘,从此,魏碑书法才重现了昔日的风采,并对近现代书法艺术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魏碑书法是由墓志铭、摩崖刻石、碑碣和造像记组成,各自都具有不同的用途和艺术效果。墓志铭是埋在墓内的方形石板,记载着死者生平和功德的刻石,由于三国时期的魏武帝曹操禁碑而造就了一门学问和一种艺术形式。摩崖刻石就是刻在山崖绝壁上的文字,现留存的有:《郑文公》、《石门铭》、《泰山经石峪》等,这些摩崖刻石都是北魏时期的著名石刻艺术,远远望去,非常壮观古迈,已与大自然浑为一体并完美的融合了。碑碣是立在墓前和地面上的长形石板,方为碑,园为碣。造像就是古代宗教偶像的通称,主要指的是魏王朝从山西大同迁都河南洛阳时,在建造龙门石窟所形成的书法艺术形式,这些题字和像记是刻在佛像周围的文字,共有三种类型,一种是摩崖造像,一种是碑式造像,一种是四面造像。
  魏碑书法涉及的面,既宽又广,但也十分繁杂。许多专家、学者和书家经过数年的不断研究和探索,将有一定艺术含量和学术研究价值的碑刻挖掘出来并呈现在世人的面前。如《张猛龙》等碑刻、《张黑女》等墓志、《郑文公》、《石门铭》等摩崖刻石、龙门二十品的《始平公》、《孙秋生》、《杨大眼》、《魏灵藏》等造像记都是尚好的学习范本,这些正统的魏碑书法已成为众多书家和爱好者学习和研究的首选。
  今天,魏碑书法已得到当代书家和爱好者的普遍关注。由于历史的原因,魏碑书法没有被人们所重视,人为地形成了断层。自从阮元的《南北书派论》和《北碑南帖论》始到现在已有近二百年的历史,可以说,魏碑书法既古老又年轻,对魏碑书法的研究才刚刚开始,这座非常有价值的书法艺术宝库,正等待着有志于魏碑书法研究的专家、学者、书家去认真挖掘、研究和创作。魏碑书法研究和创作之路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愈走愈宽,会逐渐得到世人的青睐,会不断吸引着更多的书家和爱好者加入到研究和创作行列中来。
  魏碑书法在当代书法创作中,已得到众多书家和爱好者的喜爱。这是由于社会的文明进步,人们的思想意识已呈现出多元、活跃、开放的审美理念,这些变化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而变化的。魏碑书法质朴、古拙、大气、富有变化的色彩,无意识暗合了书家审美、抒情、多元、表达的内心世界和价值取向,魏碑书法自然而然地得到当代书家和爱好者的青睐,成为了学习、取法、吸取养份的主流书体。
  当代魏碑书法创作的走向,已呈现出新的创作态势,逐渐从单一的书法创作中解脱出来,朝着碑帖融合的多元化路子迈进。通过书家和爱好者不断研究和不懈努力,会创作出与古人不同理念,不同面目,不同形式的书法作品来。这是时代的要求,时代的呼唤,时代赋予书法人的历史使命。从事魏碑书法研究和创作的书家,要自觉承担起充满挑战、充满希望、充满创新的重任,使魏碑书法在当代书法创作中迸发出崭新的、鲜活的、更加茂盛的生命力。
  魏碑书法发展到今天,研究和创作队伍在不断壮大,已涌现出许多对魏碑书法研究和创作的优秀书家,他们中间大多数人都经过科班学习和专业培训,得到专家、学者的言传身教,受到良好的高等教育和传统熏陶。由于他们储存知识结构是综合的、思维构成是多元的,笔墨语言是丰富的,个人风格又是多变的。他们在创作中,将魏碑与唐楷融合,和行草架接,同隶书和汉简碰撞,已创作出有新意、有想法、有创新成份的作品。得到了许多学者、专家的好评。他们的研究和创作成果,为魏碑书法的发展探索出了一条绿色通道,我们可沿着这条通道继续走下去,争取在魏碑书法领域中做出优异的成绩,为魏碑书法能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倡导魏碑艺术化并不否认唐楷艺术化,也不否认汉隶艺术化,倡导魏碑艺术化并不否认曾经为魏碑书法作出努力的前辈和正在研究的学者的艺术化。倡导魏碑艺术化运动,是对魏碑在中国书法史中的地位的重新评估,是对唐以后至今的中国书法史的填充,是对清代碑学运动对魏碑的误读的一次校正和发展。倡导魏碑艺术化,并不是魏碑书法原来缺少艺术因素,我们现在对其进行了装饰或者追加,使之具有艺术的特征,而是我们在对它进行更深更透彻的解读中,发现它的艺术内涵是如此的丰富。对于魏碑艺术化这一名词,如果只是对其进行概念性的分析和研究显得肤浅和单薄,只有通过对它的内容进行全面了解,我们才知道魏碑艺术化的真正意义。
  考察汉字的历史,我们会发现,在它的各个发展阶段都有新的字型体式推出,以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这种独特的字体更新机制是汉字历数千年而长葆青春的重要原因之一。
  甲骨文是现在所能见到的最早的汉字,锲刻在龟甲、兽骨上。其后由于需要将文字铭诸钟鼎以垂久远,载体的材料变了,书刻的工具、手段变了,字体也就一变而为金文古籀大篆。嬴政统一六国,政治上要求文字[书同文],于是小篆出。但小篆书写速度慢,不便日常应用,因而同时又出现秦隶。进入汉代,秦隶获得飞速发展,进一步演化为汉隶、汉简(汉隶的快捷写法,相当于与楷书配套的行书)、章草(汉隶的草书体)。但这并没有完全满足人们对文字的要求,所以到了汉末,今隶(即楷书)、行书、今草又先后交错着应运而生。
  从上述汉字形体流变的过程来看,汉代是一个值得注意的关键时期,篆、隶、楷、行、草各体都在这个朝代使用。从艺术角度讲,汉代是诸体纷呈、五彩缤纷的书法博览会;但从实际应用角度说,这种少见的繁荣景象正意味着激烈的竞争和淘汰。
  楷书,在这场竞争和淘汰中被人们最后选中,虽然它诞生较晚——文献记载说汉末王次仲作楷则,但王的字并没有流传下来,我们能见到的比较可信的早期楷书作品是三国时钟繇的书迹,钟生于后汉,说他是汉人也未尝不可。
  楷书要代隶书而成为新的规范字体,必须要具备三个条件:一要保持隶书严谨、规范的特点,否则便不能进入社会书面语言交际;二要比隶书简捷,三要比隶书更易于进行美的追求。楷书正是占据后出的优势,得以对照隶书的不足,充分地按照这三个条件塑造自己而取胜的。楷书取代隶书是一种发展的必然。
  那么,为什么楷书成为标准的汉字通行字体之后,一千多年,没有再产生出什么新的字体来取而代之呢?这种现象说明楷书已经发展到了相当成熟、完备的高度。
  楷书首先对大篆、小篆、汉隶、汉简、章草等各书体的笔画进行高度的概括,提炼出一套极为精简的基本笔画:点、横、竖、撇、捺和提、折、弯、钩等几个常用的笔形,做到以简驭繁而又基本不失原造字之旨。进一步,楷书还确立了各种笔画的标准形态,使得汉字的形体空前规范。尤其在笔画的穿插、组合和各类偏旁的结构方面,楷书做得相当精密、合理。如独体字的方、圆、长、扁、斜结构,合体字的左右、左中右、上下、上中下、左右下、上左右、左上下、上下右、全包围、半包围结构的平正、斜倚、均衡、交错、揖让、避就等等关系,都各有其法则,既合乎科学性的要求,也合乎艺术性的要求。应当承认,楷书是长期使用汉字实践的产物,是中华民族文化和智慧的结晶。我们不能简单地以所谓辩证观点认为楷书的成熟、完备必然导致窒息和僵化而被最后废弃,这样的观点实际并非真正辩证。
  汉字形体流变到楷书,确已长期固定。但这种固定只是一种抽象形制的固定,至于落实到书写,则又是另一回事情。譬如人类五官的位置、构造久已不变,但这并不意味着千人一面。变中有不变,不变中有变,这才算得上辩证观点。
  楷书形成初期,大家都围绕改革隶书进行探索,前提一致,成果也必然相差不远。所以,钟、王的小楷颇相近卜大、小二爨相,去无几,北魏各类刻石的笔画、结字都有明显的共同点——这就是时代的共性。
  然而,每个人的教养、学问、阅历、识见、品格、情趣以至于书写习惯有所不同,写出的字也必然不会一模一样。有人的楷书以平正见长千有人的楷书以雄奇著称,有人的楷书以典雅得誉,有人的楷书以秀丽邀赏。——这又是艺术的个性。
  在北魏前后的这一时期中,楷书的时代共性是强烈的,艺术个性又是千姿百态的。它们构成了中国书法史上楷书的第一个高峰——魏碑。时代经隋至唐,楷书又出现了另一高峰——唐楷。这都足以说明楷书并非一千多年静止不变。
  相对魏碑来说,唐楷是一个进步。但是由于随着唐楷而来的[馆阁]之风愈刮愈烈,由宋元至明清,人们对馆阁体的逆反心理逐渐加强,遂有了清代碑学的反思,有了尊魏卑唐之论,人们开始回头向魏碑去寻求营养。平心而论,魏碑古拙简朴的逸趣确为法度精严的唐楷所缺乏。人们的追求从唐楷转向魏碑,说明魏碑的艺术魅力含蓄深厚,在过去尚未被全部发现和认识,是一座沉睡了几百年的宝藏。降至于今,书界似乎形成了不成文的规定:在写了唐楷之后,如不再加上魏碑的器宇,便不能脱俗,便不够层次。这固然与包世臣、康有为等人的大力倡导有关,但恐怕主要还是因为魏碑本身确有唐楷不可及处。
  北魏楷书墨迹传世绝少,容易得见的是碑碣、墓志、摩崖、造像记等石刻文字,其中尤以墓志为多。由于魏碑书体肃穆端严,非常适合书写碑碣、墓志,所以直到隋唐,还有一些人仍延用魏碑体写碑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魏碑十大经典碑帖(附:魏碑书法碑帖大全)
写好魏碑,必看!
你了解魏碑吗?
书法史上山一样男子的存在——血气方刚的魏碑
平城魏碑
京◎文字 | 魏碑跳龙门【龙门石窟/造像记-简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