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范曾开讲】国画六讲之六:国画之美在乎源于生命

【范曾开讲】国画六讲之六:国画之美在乎源于生命

    第六讲 上善若水而润物无声:国画之美在乎源于生命

    作为生命之源的水,是中国画创造的溶剂和媒介,中国画很多都是水墨画,没有变成墨的水,就没有绚烂多姿的中国画。如果没有水,就没有充满生命力的国画创作主体和创作对象。
    《老子》有言,"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最好的东西是水,水的品质非常高尚。它可以居卑处微,处于低下的地位,一个小河沟它都可以过去;它可以容纳百川,成为极大者;它可以柔顺,"天下莫柔弱于水",遇圆成圆形、遇方成方形;它又有巨大的力量,"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当它真的愤怒、咆哮的时候,具有巨大的毁灭性,可以摧垮许多看似坚不可摧的东西。
    水是了不起的东西,它无声地滋养着万物,人类早期文明无一例外都与水有着紧密的关系。四大古文明都发端于大河沿岸,古埃及文明伴随着尼罗河而生,古巴比伦文明依傍着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古印度文明是在印度河的滋养下成长的,而华夏文明则是母亲河--黄河之子。
    中华文明是独特而深沉的大河文明,水将华夏文明一代代沿袭传承,它赋予了国民性格。中国自古水量充沛,灌溉地域广大,是典型的淡水文明,即农耕文明。我们既不像海洋文明那样因为淡水不足以产出足够的生活资源而发展航海业,也不会像游牧文明那样为追寻淡水而逐水、草而居。我们总是安土重迁,流连于自己熟悉的土地,即便因营生而远走他乡,最后也要落叶归根、重返故土。得水得天下,水和华夏文明的祖先发生了休戚与共的关系。不论是日常市井生活与源远流长的茶、酒文化,还是传统的中国生存风水学以及阴阳五行说都渗透出对水的理解。水,关乎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因而,水也一直是中国文人、思想家思考的对象。从远古的神话"大禹治水"到老子的"上善若水"、孔子立于河川感慨"逝者如斯夫",孙子讲"夫兵形象水,水之行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无一不是由水生发出的感慨和哲理。

 1 楼
2 楼
    对中国画家来讲,水同样至关重要,甚至于国画之美就来源于生命。首先,作为生命之源的水,是中国画创造的溶剂和媒介,中国画很多都是水墨画,没有变成墨的水,就没有绚烂多姿的中国画。其次,如果没有水,就没有充满生命力的国画创作主体和创作对象。作为生命之源的水,孕育了大自然的万事万物。你看那巍巍高山、翠柏绿松、飞禽走兽,你看那滔滔江河、浩浩汤汤、鱼翔虾戏,你看那芸芸众生、熙熙攘攘、延绵不绝,不都是水赋予的生命活力么?包括中国画家本身,水既是他的生命延续不可缺少的东西,又是他创作的基本工具,更是他创作的上佳对象,把画家本身、创作的笔墨和创作的对象融为一体,才能创作出上佳的作品。
    水墨画,水墨之所以成画,就是因为水蘸了墨而形成五色,虽然没有颜料,但它仍能让你感到春天的绿、秋天的黄、冬天的白。张彦远说,"草木敷荣,不待丹碌之彩;云雪飘扬,不待铅粉而白;山不待空青而翠,风不待五色而 ",草木枯荣、浮云飘雪、青山绿水都是用墨沾水而成。此理正如潘天寿所指"水墨画,能浓淡得体,黑白相用,干湿相成,则百彩骈臻,虽无色,胜于青黄朱紫矣"。水是中国画的溶剂,用水的分量和清浊决定了墨色的浓淡、干湿、层次、色度和韵味。一张画自始至终逐渐变幻丰富,都离不开水对墨色的催发和渗透。高树程在给方环山《溪山烟雨图卷》的跋中说道:"作画无水,如舟搁滩,划不得一桨。"没有水的画,就像陷入沙滩的船,是划不动的。画中国画要以水融化墨,以水渍墨、以水泼墨、以水铺墨。以水渍墨,就是利用水在宣纸上形成的"污渍"来表现空灵之境,如云雾缭绕的远山、风起云涌的天空。以水泼墨,在泼墨画中经常见到,等墨干到八九成之后提笔点水,水渗透到墨中,墨就立即化开,显现出隐隐约约、若有若无的境界,山水的氤氲之气就立即得以显现。以水铺墨,自然就是等画即将完成之际,给画铺上一层水,使得画整体色调和谐,这是黄宾虹的一个说法,他自己也时常用到,尤其是到了八十岁以后,基本上都会用到此法。《溪桥初霁图》就是他晚年配水的绝妙之作。
3 楼
               
4 楼
    水不仅是水墨融合造就色彩的媒介,也是联系色墨和纸绢的媒介。中国古时候绘画多用帛和绢,其实帛也是一种绢类织物。大约到了宋元时代,人们才开始大量用纸作画。用来作画的宣纸是植物制品,一般靠檀皮、稻草等做出来的,这些原料都是靠水滋养出来的。因而,宣纸具有"韧而能润、光而不滑、洁白稠密、纹理纯净、搓折无损、润墨性强"等特点,并有独特的渗透、润滑性能。中国的墨一遇到纸,容易渗透到宣纸的后面,笔墨的色彩变化也显而易见了,这个渗透作用也是水在起作用。如果你画油画,拿个油画笔在那儿画,它能渗透到油画布后面去吗?当然不能,因为油画笔、颜料、油布是化工产品,它们不像中国的笔、墨、纸,中国的笔、墨、纸是有着生命的内在联系的,水就是中国画的生命。
    正如我在上一讲所讲的,绘画就如写文章,"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国画之美源自生命,生命是一个自在之物,不论你画或者不画,它就在那里,不悲不喜,不增不减,不舍不弃。但是,好的画家画出来,却可以有喜有悲、有增有减、有舍有弃。好的画家就是对大自然客观存在的生命去赋予自己主观的生命,通过富有生命力的水墨去展现出来。人物画、山水画、花卉画、禽鸟走兽虫鱼画,内容各异的国画都是这样。
    马是中国画中经常出现的一个形象,其中《八骏图》就是一幅从古至今常画常新的图。八骏,最初是指周穆王的八匹骏马,它们形态各异,飘逸灵动:一匹叫绝地,足不践土,脚不落地,可以腾空而飞;一匹叫翻羽,可以跑得比飞鸟还快;一匹叫奔菁,夜行万里;一匹叫超影,可以追着太阳飞奔;一匹叫逾辉,马毛的色彩灿烂无比,光芒四射;一匹叫超光,一匹马身十个影子;一匹叫腾雾,驾着云雾而飞奔;一匹叫挟翼,身上长有翅膀,像大鹏一样展翅翱翔九万里。历代画家都对这八匹骏马情有独钟,触发了他们无数的创作灵感,唐代白居易有诗写道:"穆王八骏天马驹,后人爱之写为图。
    我们现在知道的最有名的,要数徐悲鸿的《八骏图》。你看徐悲鸿的八骏,用笔刚健有力,用墨酣畅淋漓,墨色浓淡有致,晕染也恰到好处,笔、墨、纸完美地融为一体,八匹马形态各异,飘逸灵动,极富生命力。
5 楼
6 楼
    水利万物,正是因为水的融合、调节,使得中国画中笔、墨、纸是那么样地融洽,升华出那么多美的东西。这种与生命息息相关的联系使得中国画成为了中国画家独一无二的生命体悟的载体,中国画家往往用画抒怀:一草一木、一鸟一兽、风云日月、男女老幼都在画家的笔下极具个性化。郑板桥一辈子就画竹子、石头和兰花,他的画清新、俊逸,叫他画其他的不是不会画,因为对于他来讲,以竹、石、兰抒发自己一个清高的文人情怀,足矣!"君子有所不为,无所不能;小人无所不为,有所不能。"郑板桥不画其他事物并不是其才情不够,而是君子有所不为。小人则不同,只要有利,叫他干什么都行,不会画的也画,画得丑不堪言,还出点怪的题目,诸如"时间"、"往昔"、"回忆"等。
    晚清海派最有影响的画家之一,吴昌硕,别号苦铁。他一生酷爱画梅,曾有苦铁道人梅知己"的诗句,更是希望"安得梅边结茅屋"。这不仅因为梅花俏丽而刚劲,与他追求顽强向上的进取精神想吻合,更是因为他与梅花有一段不解的情缘。他二十一岁那年,在经历了战乱和亲人的生死别离后,随父亲迁居安吉县桃花渡畔的"芜园",在此与梅花相伴度过了十载春秋。其后,他常作画题诗以表对芜园梅花的怀念之情。可见,在吴昌硕笔下,画中梅花已成了他对逝去生命的追忆,已幻化成生命不可舍弃的一部分。
    古往今来,很多大艺术家都在画自画像,自画像可能是女人、可能是小孩、可能是老头……画的内容不同,但有一种很相似,这种似是一种神似,是一种意味上的似。这种东西我们在米开朗基罗、达芬奇的作品中都能看到。
    米开朗基罗,一个瘦弱的小老头,怎么能从他强壮健美的雕塑中发现他呢?那就要发现他的心灵。我看我的画,无论《钟馗》、《黄宾虹》还是《老子》,都有范曾的气势在里面。一个艺术家,如果自己的作品里没有自己,那他就是在隔靴搔痒,抓不到痒处。
    国画之美源自生命,它是生命之水滋养出的奇葩,也是画家生命的慰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国画山水画五大技法
(5)印严国画新作一一墨牡丹系列
当代中国画创新的再认识
中国画用色方法
安瑞阁国画写意牡丹审美大纲
岭南名家 ——陈永锵艺术作品赏析01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